APP下载

小议冲任理论在女性痤疮中的应用

2018-02-13施启慧莫晓枫

新中医 2018年10期
关键词:阴血冲脉颜面

施启慧,莫晓枫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6

痤疮,是一种以颜面、胸、背等处出现丘疹,顶端如刺状,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为主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1]。其发病率为70%~87%,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痤疮属中医学面疮、粉刺、粉花疮等范畴。临床多认为痤疮的发病系由感受外邪或毒邪内生引起,临床治疗方法较多。莫晓枫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女性患者的发病多与冲任密切相关,并在临床实践中从冲任论治女性痤疮,取得了较好疗效。笔者基于冲任理论探讨女性痤疮的证治于下,以飨同道。

1 中医学对痤疮的认识

从《内经》开始,古代医家便对痤疮的病因病机有所探讨。《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劳汗当风……郁乃痤。”指出“郁”为痤疮发病之要因。《外科正宗》言痤疮之为病“皆血热郁滞不散”。《外科启玄》认为痤疮乃“热血凝结而成”,提出痤疮之为病,与火、瘀密切相关。清代陈士铎在《洞天奥旨·粉花疮》曰:“粉花疮生于人面……此疮妇女居多……湿热两停也。”由此可见,古代医家已将湿、热、痰、火、瘀作为痤疮发病之要素,并指出痤疮之为病,青年及女子为多。《妇人大全良方》曰:“妇人病有三十六种,皆由冲任劳损而致。”此将冲任受损作为女子发病之前提,因此,调理冲任是为治疗女性病之基础。笔者认为,冲任为气血阴阳汇集之所,冲任不调,痰、火、瘀自内生,邪毒蕴结,痤疮乃发。

2 女性痤疮生理病理与冲任理论的相关性

2.1 冲盛任通,气血调畅,滋濡颜面 《灵枢·本脏》认为经络“行血气而营阴阳”,有运行气血、濡养周身及协调阴阳之用。冲脉“阴阳表里无所不涉”,又“并足阳明、少阴之经”,且“渗诸阳”“渗三阴”。《难经正义》言冲脉与肾经、肝经、脾经、胃经相通,导肾中先天之精气上行输布周身,汇纳脾胃后天之精血而下行于肾,如此往复,生生不息,因此又称为血海,通过经络将气血输布至五脏六腑,冲脉满盈则气血运行有源,五脏六腑受养,颜面受濡有泽。任脉与手、足三阴经交汇,统任诸阴,为“阴脉之海”,又汇聚三焦之气,包纳诸多募穴于本经,与脏腑密切相关。任脉通调,为诸阴经畅达之本,为脏腑功能调和之根基。肝经调畅,则气血调和,阴平阳秘;心经通畅,则推动血运,神志清明;脾经畅达,则水湿可化,血运有道;肺经通顺,则气机调畅,水布有道;肾经通达,则精气充盈,气道通畅。经脉、脏腑不滞,则颜面气血调畅。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头面而走空窍”。因此,冲盛任通,气血满盈,运行有道,灌注至十二经脉及五脏六腑,上濡头面。故女子二七,冲任渐充,气血充盈,脉络通畅之时,冲任精血上濡滋润颜面而显光亮润泽。反之则可使经脉不行,颜面失泽,或发痤疮。

2.2 冲任失调,经络受累,脏腑失和 冲脉“络口唇”,任脉“上颐,循面,入目”,皆行于面部。若冲任二脉不通,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过之处气滞血瘀,凝而生痤疮。冲任属奇经八脉,又为十二经脉气血运化之要塞,冲任受阻,则十二经脉气血回流不畅,经脉气血郁滞,结于肌表而成痤疮;若冲任虚弱,气血不满,则不可充盈各经,经脉气血亏虚,不足抵御外邪,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若此时触冒外邪,或寒或热或湿,郁于肌表,则聚而生痤疮。

《素问·调经论》曰:“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其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成。”若冲任失调,经络受累,势必影响脏腑功能,脏腑气血不和,阴阳不调,邪毒自生。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而用阳。若冲任阴血亏虚,阴阳不和,累及于肝,肝肾同源,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熏蒸于面而发痤疮;或冲任不调,气机郁结,肝气调达不畅,久之郁而化火,火毒凝结于面而痤疮自生;或肝火犯肺,肺经郁热,邪热循经上扰发为痤疮;或肝气不舒,郁而乘脾,脾虚湿盛,湿热内蕴,结聚于面而发疮。心为火脏,烛照万物;心部于表,其华在面。若冲任虚弱,气血不足,无以养心,心血不足,则见面部不荣,心气不足,无以推动血行,面部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凝滞而生疮。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若冲任虚弱,气血不足上养脾胃,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湿热之邪不得下行,逆而向上,熏蒸于肺,蕴阻于面,化湿生痰,结于肌肤而成痤疮。肺其华在毛,其充在皮。《灵枢·痈疽》中言肺“上焦出气……通腠理”。若冲任虚弱,气血不得养肺,肺卫不固则易受外邪,或寒或湿或热,郁于肌表皆成疮;或冲任不调,气血不和,肺宣肃功能失调,肺气郁闭,久之生火,郁而生疮。《格致余论》认为:“相火寄于肝肾二部”“湿热相火为病甚多”。冲任阴血不充,则肾阴不足,阴无以制阳则见阴虚内热,相火妄动,上熏于面部而生痤疮。

2.3 经血运行,阴阳消长,冲任应之 《景岳全书·妇人规》曰:“经本阴血也,何脏无之,唯及脏腑气血皆归冲脉,而冲为五脏六腑之血海,故经言,太冲脉盛,则月事以时下,此可见冲脉为月经之本也。”中医学认为,颜面与月经在生理上是相互一致的,皆由气血、经络调节,与冲任密切相关。女子二七后,冲任渐充,气血充盈,脉络通畅,经血以时下,同时,冲任精血上濡滋润颜面而显光亮润泽。随着年岁渐长,冲任渐衰,气血亏虚,脉络不畅,月经渐竭,精血不得濡养颜面,故有“五七面始焦”“六七面皆焦”之说。临床中,常见众多女性痤疮患者出现月经前期或行经期间痤疮新发或加重,随着月经结束而症状慢慢减轻之象。笔者认为,此与月经周期中冲任的气血阴阳改变有关。气属阳,血属阴,气血充盈、调畅,则阴阳调和,月经应时而下。经前期为重阴转阳之后期,此时冲任渐充,阳气渐长,为阴盛阳动之时,若出现气血妄动,火自内生,郁于肌表而生疮;行经期间,冲任血海由满而溢,重阳转阴,经血下泄,阳盛阴衰,所谓“血感不足,气易偏盛”,气血布至周身而见肌体阳气有余而阴血不足,气有余变为火,气火旺盛,壅滞面部而生疮;经后期经血已泄,冲任血虚,此时阴血渐充,为阴长之势,气血不溢,痤疮渐消;经间期阴血满盈,在肾阳的鼓动下,阴精化生阳气,发生重阴转阳之势,出现氤氲之候,气血聚于胞宫,面部痤疮好转。

月经周期与痤疮发病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雄激素水平与痤疮发病成正相关[2~3],而痤疮患者的血清雌激素水平多低于正常人群,临床上可用雌激素联合孕激素来降低血清雄激素水平,从而减少皮脂腺分泌用以改善痤疮症状;同时,雌激素水平于月经前达到最低水平[4]。因此经前期及行经期痤疮新发及加重率高,此与中医学理论相符。

3 基于冲任理论治疗女性痤疮

笔者根据夏桂成老中医的七期分类法,结合临床实际,在女性痤疮患者的诊疗上,将治疗期分为经前期、行经期、经后期及经间期。治疗原则为经前期疏肝补肾、行经期行气活血、经后期滋阴养血及经间期补肾温阳,采用针药并用之法。针刺采用面部局部围刺,深浅遵循“邪在浅取之轻,邪在里取之深”之法,再加合谷、曲池清泄阳明之热。在此基础上,经前期加柴胡、丝瓜络、绿萼梅、二仙汤等,再配以阳陵、支沟、肾俞疏肝补肾;行经期加当归、川芎、香附、益母草等行气活血之药,针刺时避开腹部穴位;经后期加二至丸、制何首乌、黄精、熟地黄等,再佐以太溪、三阴交、血海、太冲用以滋阴养血;经间期加三棱、莪术、木香、续断等,再配以肾俞、太溪、三阴交、血海阴阳双调,临床疗效较佳。

4 小结

《医学源流论·妇科论》曰:“凡治妇人,必先明冲任之脉。”冲任为女子之本,冲盛任通,气血调和,阴平阳秘,则疾病自愈;冲任虚弱,或冲任不调,则见经络受累,脏腑失和,百病始生。临床女性痤疮患者,虽发病性质、部位、程度各不相同,然究其本质,多与冲任相关。在临床治疗中,笔者常选用调周大法来治疗女性痤疮。调周法是夏桂成老先生提出的一种根据女性月经周期制定的系统而连续的调理大法,是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延伸。然无论治法如何,诊治待疾病时皆应求其本、探其源,做到标本兼顾。

猜你喜欢

阴血冲脉颜面
从“经本阴血何脏无之”探析卵巢早衰的中医病机治法
中医名言拾粹
女性护血养阴,不同时期各有侧重
等闲
由释名探析冲脉之循行
从冲脉论治经前期综合征
我家秘方
头穴电针结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言语失用伴口颜面失用的临床研究
素颜
小议冲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