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辨治中晚期宫颈癌思路初探

2018-02-13范焕芳李德辉霍炳杰马盼彭婉莹郭景阳

新中医 2018年10期
关键词:带脉茜草白带

范焕芳,李德辉,霍炳杰,马盼,彭婉莹,郭景阳

1.河北省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050011

2.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1

3.河北中医学院研究生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200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在《内经》中即有“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瘰聚”的记载。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方》中述:“妇人崩中漏下,赤白青黑,腐臭不可近,令人面黑无颜色,皮骨相连,月经失度,……令人气急乏力,腰背痛连胁。”即是对晚期宫颈癌临床表现的描述。宫颈癌发现时,大多属于中晚期。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笔者对宫颈癌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辨证思路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现试分析如下。

1 湿毒郁瘀的病机观

宫颈癌属于中医学带下、崩漏、癥瘕、五色带等范畴。湿是宫颈癌发病的重要因素,湿有外湿和内湿之分,湿毒常相兼为病。肝气郁结为宫颈癌的常见诱发因素,并贯穿在本病发展始终。

1.1 肝郁脾虚 由于情志不舒,肝气郁滞,肝郁日久,横逆犯脾,脾气亏虚;或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虚生湿,湿聚成痰,痰湿之邪下注胞宫,白带漏下,形成肝郁脾虚证。

1.2 气滞血瘀 肝郁日久,血行不畅,日久生瘀,形成气滞血瘀证。宫颈癌多有瘀血内阻,正如《灵枢·水胀》记载:“石瘕生于胞中……恶血当泻不泻……可导而下。”

1.3 湿毒蕴结 久居阴湿之地,或外阴不洁,湿邪侵袭;或月事正行,胞宫血室开放,湿热毒邪迁延留滞使气血运行受阻,湿毒结聚下注胞宫。《灵枢·百病始生》言:“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湿邪停滞下焦,导致带脉失约。湿毒合而致病,其中“毒”有广义和狭义的之分。广义的毒指凡“物之能害人者皆谓之毒”。狭义的毒既指病因,又指病机。毒可以作为病邪而内侵,也可因脏腑功能失调而化生[1]。由于外界毒邪从下入侵;或脾气亏虚,清气不升,湿毒互结,形成本病。

1.4 冲任亏虚,下元不固 冲为血海,任主胞宫。女子年事已高,冲任亏虚,阴阳失调;或肾阴亏虚,母病及子,导致肝阴不足,终致肝肾阴亏;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温煦无能,以致胞脉气血运行受阻,郁毒内结,瘀血内生,日久而成本病。

2 健脾疏肝、化湿解毒的论治观

2.1 健脾为要,调气为先,注重疏肝

2.1.1 脾虚湿盛遵青主,用完带汤 湿为阴邪,其性黏滞,易袭阴位。湿邪停滞下焦,导致带脉失约。带脉通于任督二脉,任督病则带脉无力,经水不能受气而化,变为脾虚湿盛之带下病。临床表现为白带量多,色如米泔或浊黄,气味秽臭,下腹、腰骶酸胀不适,伴见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食欲不振,下腹坠痛,大便溏,小便浊,苔白腻,脉沉细。治法:健脾利湿,清热解毒。组方以完带汤合二妙散化裁。药用苍术、白术、山药、党参、陈皮、白芍、甘草、荆芥、柴胡、黄柏、萆薢、土茯苓、全蝎等。加减:腰酸痛者加桑寄生、杜仲;小腹痛者加乌药。

完带汤中白术甘温健脾,苍术燥湿健脾,陈皮理气温胃,疏导脾经之滞,脾气旺则水湿运化。为使水湿有出路,以车前子通利;柴胡升提开达肝木之气,荆芥疏肝解郁,升发清阳之气,白芍防止肝气升散太过。全方散中有升,消中有补。傅山自注:“此方脾胃肝三经同治之法”。关于本方用量也是临床中需要必须掌握的,方中白术、山药均用30 g,而陈皮、黑芥穗、柴胡均为2 g,重健脾气而略疏肝郁,而达到疏肝健脾利湿之效。

2.1.2 肝郁湿聚遵金匮,用当归芍药散 肝郁犯脾,脾虚则痰湿之邪内生,水气不行,故而痰、湿、水之邪下注胞宫,形成肝郁湿聚证。表现为白带量多,或赤带,腹中拘急,绵绵作痛,头晕心悸,或下肢浮肿,或小腹积液,小便不利,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治法:养血调肝,健脾利湿。方药以当归芍药散化裁。当归芍药散原方由当归三两、芍药一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川芎半斤组成,方中当归、芍药、川芎和血、养血、活血,以补肝虚;白术、茯苓、泽泻燥湿、渗湿、利湿,以健脾气。全方具有养血调肝、健脾利湿之效。本方是四物汤(取当归、白芍、川芎,活血养血)和五苓散(取茯苓、泽泻、白术,健脾利湿)的合方。加减:气郁甚者加佛手、郁金;血虚甚者加熟地黄、阿胶;纳少腹胀者加鸡内金、神曲。

2.1.3 调和肝脾遵惠民,用逍遥散化裁 《丹溪心法》曰:“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指出了情志不舒在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情志不舒,肝气郁滞,肝郁日久,肝郁乘脾。肝郁横逆犯脾,形成肝郁脾虚证。临床表现:白带量多,或带下色青,偶带血丝,小腹胀痛,月经失调,情志郁闷,心烦易怒,胸胁胀闷不适,舌质暗淡,舌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解郁,健脾通络。方药以逍遥散化裁。药用柴胡、当归、白术、白芍、茯苓、薄荷、生姜、甘草、全蝎、郁金、土茯苓、橘核等。加减:小腹疼痛重用白芍,加乌药;肝郁化火,加牡丹皮、栀子;下血较多者,加乌贼骨、茜草固涩止血。

2.1.4 活血化瘀遵医林,用少腹逐瘀汤 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云:“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指出瘀血内阻,恶血形成。临床表现为腹部走窜疼痛,性情急躁,并兼见痞块刺痛拒按,不规则恶血出现,色紫暗夹有血块,舌质紫暗或有紫斑,脉弦涩。治法:活血祛瘀,温经止痛。组方以少腹逐瘀汤合桂枝茯苓丸化裁。加减:气虚血瘀者加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

2.1.5 养血清肝遵青主,用清肝止淋汤 赤带亦湿病,为湿郁化火所致。因带脉通于肾,而肾气通于肝。妇人忧思伤脾,又加郁怒伤肝,肝经郁火内炽,下克脾土,脾土不能运化,致湿热之气蕴于带脉;脾气受伤,运化无力,湿热之气,随气下陷,同血俱下。临床表现为阴道分泌物,似血非血,淋沥不断,色暗,舌暗淡,苔薄黄,脉弦。治法:养血清肝。方药以清肝止淋汤化裁。组成:白芍、当归、生地黄、阿胶、牡丹皮、黄柏、牛膝、香附、大枣、黑豆。方中白芍柔肝养阴、当归补血制火为主药;生地黄、牡丹皮、黄柏凉血清热泻火;黑豆、大枣益气养血补脾;香附疏肝调经;牛膝引血下行,以达治血湿亦去之效。加减:湿邪重者加薏苡仁、二妙散。

以上从郁、瘀、湿论治。各治法中均谈及用疏肝之品。值得一提的是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为血中之气药。宫颈癌为女子专有,女子情绪容易波动,治疗中着重从肝入手,重视肝气的条达,气调达则湿邪不聚,血行畅则瘀血不生。

2.2 湿毒互结,注重祛湿解毒 宫颈癌逐渐发展,下血未止,或湿邪郁而化热,久遏成毒,湿毒下注,遂成本病。临床表现为白带增多,状如米泔或粉污,恶臭,小腹胀痛,尿黄便干,口苦口干,宫颈呈菜花样坏死,或者继发感染,舌质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治法:化湿解毒。方药以四妙散合八正散化裁。方药组成:苍术、黄柏、薏苡仁、牛膝、全蝎、地龙、车前子、蒲公英、萆薢,瞿麦、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四妙散清热利湿解毒;萆薢归肝、胃、膀胱经,功能祛风湿、利湿浊,主治带下、膏淋、白浊、疮疡;全蝎、地龙解毒通络;车前子功能清热利尿、渗湿通淋,治带下、尿血、便不通、水肿胀满、热淋涩痛、淋浊;半枝莲功能清热解毒、止血、利尿消肿,主治热毒痈肿、各种出血、水肿、腹水等。全方共奏化湿解毒之效。

3 针对肝肾亏虚,注重补虚的扶正观

中医学认为,宫颈癌湿毒郁瘀互结聚于带脉所致,然而病邪的侵入与正气不足密切相关,正如内经所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张景岳亦曰:“然瘕聚之证,使果气强力健,则流行不息,又何瘕聚之有?惟正气不行而后邪气得聚。”所以,治疗宫颈癌晚期要遵“大积大聚,衰其大半而止”原则,祛邪而不忘扶正。对于气血不足者,益气养血,以八珍汤化裁;病及后期,波及肝肾,则重在补肝肾之阴、脾肾之阳。

3.1 从肝肾阴虚论治 《金匮要略·妇人》云:“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此病属带下。”指出本病当多发于50岁左右,此时女性处于绝经期,肝肾功能趋于下降。加之房劳过度,伤津耗血,影响肝肾之阴。证见白带量多,色黄或杂色,有腥臭味,阴道呈不规则出血,头晕耳鸣,手足心热,颧红盗汗,少腹及腰骶疼痛,便秘溲赤,舌质红绛少苔,脉细数。治法:滋养肝肾。组方以知柏地黄丸化裁。药用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土茯苓、全蝎、杜仲等。方中熟地黄、山茱萸、山药三药合之,是谓“三补”;泽泻、茯苓、牡丹皮即为“三泻”;全蝎、土茯苓解毒;加之黄柏清热解毒燥湿、主清下焦之湿热,知母滋肾润燥、清泻肾火,全方对于阴虚火旺者颇为合适。加减:下焦热毒甚者酌加白花蛇舌草;出血量多加白茅根、茜草;侧重于肝阴虚可用一贯煎。

3.2 从脾肾阳虚论治 素体不足或久病,或劳累过度,或早婚多产,均可导致五脏虚弱、阴阳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或失常、冲任失约、带脉不固而发病。证见白带量多,带下伴有腥臭味,崩中漏下,精神疲惫,颜目浮肿,腰酸背痛,四肢不温,纳少乏味,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法:健脾温肾。组方以参苓白术散合肾气丸加减。药用:党参、茯苓、白术、山药、薏苡仁、莲子肉、白扁豆、桔梗、砂仁、熟地黄、山茱萸、泽泻、牡丹皮、桂枝、附子、全蝎、淫羊藿等。加减:肾虚夜尿次数增多者酌加补骨脂、益智仁;出现五更泻者加补骨脂、肉豆蔻;中气下陷加黄芪、升麻、柴胡,取补中益气之意。

临床上,宫颈癌早期可无症状,或仅见少量白带;中期常有白带增多腥臭,阴道不规则出血;晚期阴道出血较多,伴见发热、消瘦、臀部及大腿部持续性疼痛。近年来,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逐渐增高[2],也给临床医务工作者带来了挑战,名老中医李光荣教授治疗宫颈癌以“扶正抑癌”为大法[3],谢萍教授以滋补肾阴肾阳为切入点,运用健脾补肾、益气养阴的中药调补患者自身阴阳,配伍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之品,治疗宫颈癌放化疗者疗效明显[4]。国医大师孙光荣采用“三联药组”即祛邪组合、扶正组合和辅助组合治疗带下病[5]。笔者临床治疗把握“湿毒郁瘀”的病机观,合理施治,并注重从肝经及带脉辨证,病至晚期,不忘补虚,取得了一定疗效,现列举一病案分析如下。

4 病案举例

郑某,女,59岁,初诊日期:2014年7月22日。主诉:间断下腹部疼痛4月余。病史:患者缘于2014年3月初出现下腹部隐痛,呈间断性,阴道排出血性分泌物,就诊于河北省某医院,诊断为宫颈癌,行手术治疗,手术后病理:鳞癌,分期ⅡA期。遂化疗2疗程,放疗30次。症见:下腹部偶有不适,无疼痛,情志不舒则明显,带下不多,舌质红、苔薄黄,脉弦。中医诊断:癥瘕。辨证为肝郁脾虚,带脉失约。西医诊断:宫颈癌术后放化疗后。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养血,固约带脉。方药以逍遥散合乌贼骨茜草汤化裁。处方:柴胡、当归、赤芍、白术、乌贼骨、茜草、杜仲、甘草各10 g,茯苓、薏苡仁各30 g,败酱草、鳖甲各15 g,全蝎6 g。6剂,水煎服,每天1剂。2014年8月28日二诊:诉昨天下午发热37.9℃,腹部不适,带下色白,腰部凉,无疼痛,尿道热感,无疼痛,大便调;查看面色萎黄,舌质淡胖、苔薄,脉弦。治法:疏肝补脾,化湿止带。方药以完带汤、逍遥散合乌贼骨茜草汤化裁。处方:苍术、白术、车前子、荆芥、柴胡、当归、白芍、蒲公英、厚朴、乌贼骨、茜草各10 g,茯苓、山药、薏苡仁各30 g,芡实、鳖甲各15 g。水煎服,每天1剂。服用6剂,热退,带下减少,仍有腰部凉,去蒲公英,加桂枝通阳,症状缓解。继续以完带汤化裁,截至2016年底,患者无明显不适,病情平稳。

按:足厥阴肝运行经绕阴器,至小腹,属肝;带脉约束冲任诸脉。患者年过半百,长期情志不舒,肝气郁滞,肝郁日久,肝经气机不畅;肝郁气滞,脾气亏虚,带脉失约而致本病。初诊时采用逍遥散合乌贼骨茜草汤化裁。

逍遥散是在四逆散和当归芍药散的基础上加减变化而来,方中当归、赤芍活血养血柔肝;柴胡疏肝解郁;茯苓、白术健脾和胃;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和四逆散相比,去苦寒散结的枳实,加入温中健脾的白术、茯苓,意在健脾不在破气。和当归芍药散相比,去了活血散结的川芎和利小便的泽泻,故养血作用强而利水作用减弱。可见逍遥散主要病机是肝郁脾虚血少,内有郁热。病位主要在肝脾。从六经辨证来看,则逍遥散主治太阴病之血虚郁热证,方中用少量柴胡以疏肝解郁。

乌贼骨与茜草配伍应用最早见于《内经》,二药配以雀卵、鲍鱼汁治疗血枯经闭,称四乌鲗骨一芦茹丸,现在为乌贼骨茜草汤。方中乌贼骨,《神农本草经》记载:“主女子赤白漏下,经汁血闭,阴蚀肿痛,寒热癥瘕,无子。”茜草,《名医别录》记载:“止血,内崩下血。”《本草纲目》云其:“通经脉,治骨节风痛,活血行血。”二药相配,既能行血,又能止血固经。张锡纯认为此二药能固涩下焦,为治妇科病之主药。

二诊时患者诉午后发热,热势不高,并非用退热之品,而用治疗带下病的完带汤化裁。《傅青主女科》卷上提出带下病的成因及机理为:“夫带下俱是湿证,而以带下名者,因带脉不能约束,而有此病,故以名之。夫白带乃湿盛而火衰,肝郁而气弱。”完带汤为治疗白带的常用方剂,所主病证由脾虚肝郁、带脉失约、湿浊下注所致。脾虚生化之源不足,气血不能上荣于面致面色萎黄;脾虚肝郁,湿浊下注,带脉不固致带下色白量多;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舌体胖。治宜疏肝补脾、疏肝解郁、化湿止带。本案患者脾虚症状不甚,未用人参、陈皮,白术用量较轻。值得一提的是,傅青主善用荆芥治疗女科病。在完带汤中荆芥作用有二:引血归经以疏肝理气;荆芥为风药,主升主散,风能胜湿。荆芥入血分可祛陈纳新,入气分则调肝、肺、肾、脾、胞脉之气,又以调肝为首。荆芥气、血兼治,故不失为一味妇科良药。综上,临床中对于宫颈癌患者,临床中医药治疗宜从湿、毒、郁、瘀、虚入手,注重肝经及带脉辨证,综合运用经方名方,以尽最大可能控制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带脉茜草白带
按摩带脉穴治妇科病
白带异常,早点去看医生,别回避
基于3D技术和偏光技术的茜草鉴别研究
茜草饮片趁鲜切制工艺及与传统切制比较△
孕期白带增多,是怎么回事
6字诀养好带脉
茜草炭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抗凝血倾向的活性部位筛选
八字诀养好带脉
白带锯蛱蝶幼虫和蛹的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江苏地区茜草饮片生熟异用的临床初步调查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