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桃仁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2018-02-13杨映映张海宇赵林华仝小林

吉林中医药 2018年12期
关键词:桃仁赤芍川芎

杨映映,邸 莎,张海宇,赵林华,仝小林*

(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临床所用桃仁为蓄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L.)Batsch或山桃Prunus davidiana(Carr.)Franch.的干燥成熟种子。桃仁味苦甘,性平,归心、肝、大肠经,有小毒。功效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可用于治疗闭经痛经,癥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扑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喘。药典建议用量为5~10 g,孕妇慎用[1]。现代研究表明,桃仁的主要成分有脂肪油类、苷类、蛋白质和氨基酸、挥发油、甾体及糖苷等。药理研究表明,桃仁具有保护心血管、保护神经、免疫调节、抗肿瘤、促进黑色素合成、保护呼吸系统、保护肝肾的作用。但桃仁中苦杏仁苷的代谢产物氢氰酸具有阻滞细胞呼吸、抑制呼吸中枢、刺激黏膜等毒性[2]。纵观历代本草著作及各家医案,桃仁均以其活血化瘀和润肠通便的功效沿用至今。随着《血证论》《医林改错》等著作的问世,“瘀血致病”学说盛行,桃仁等活血化瘀药物的临床应用也随之更加广泛。如王清任认为“诸病之因,皆由血瘀”,并提出了50余种瘀血病证[3]。桃仁因其平和的属性,无论是因寒致瘀,还是因热致瘀,其均可通过相关配伍而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如桃核承气汤可用于因膀胱蓄血所致的发狂,桂枝茯苓丸则可用于因寒湿瘀阻所致的癥积。本文通过汇总古籍及现代医家对桃仁的临床配伍及用量,为桃仁的临床运用提供参考。

1 古籍中有关桃仁用量及配伍

1.1 本草著作中有关桃仁的记载 桃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言其具有“治瘀血、血闭、瘕、邪气,杀小虫,止欬逆上气,消心下坚,除卒暴击血,止痛”的功效。自《神农本草经》以降,纵观历代本草著作,均有言及桃仁活血化瘀的功效。如《本经逢源》言:“桃仁入手、足厥阴血分,为血瘀血闭之专药。”《本草发挥》言桃仁可“去腹中滞血”;《药性赋》言:“桃仁破血治腰痛”;《本草大成药性赋》言:“桃仁破妇人血闭腹痛”。在配伍方面,桃仁常同其他活血药、理气药、温阳药相须为用,如《本草发挥》言:“破滞血须用桃仁、苏木”;《神农本草经疏》言桃仁“同当归、芍药、泽兰、延胡索、苏木、五灵脂、红花、牛膝、生地黄、益母草,治产后瘀血结块作痛,并治壮盛妇人经闭不通……同番降香、川通草、山楂、穿山甲、乳香、没药、红花、续断、当归,治上部内伤,瘀血作痛。”《药性集要便读》言:“桃仁得香附为使,行气破血;得红花,行瘀通月经;得海蛤,除血结胸;得陈皮,治血闭、大便不通。”《寿世医窍》言:“桃仁以鳖甲引入肝中,则破在肝之瘀血。”

其外,桃仁润肠通便的功效亦为多家本草著作所记载,如《汤液本草》言:“桃仁治大便血结、血秘、血燥,通润大便。” 在配伍方面,《神农本草经疏》云:“同当归、麻仁、地黄、麦门冬、芍药、黄芩、肉苁蓉、甘草,治大肠血燥,便结不通。”《汤液本草》云:“老人虚秘,与柏子仁、火麻仁、松子仁等分同研,白蜡和丸,如桐子大,以少黄丹汤下。”

1.2 桃仁在经方中的应用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含有桃仁的方剂有桃核承气汤、抵挡丸、抵挡汤、桂枝茯苓丸、下瘀血汤、大黄䗪虫丸、大黄牡丹汤、千金苇茎汤、鳖甲煎丸。根据仝小林教授团队“桃仁50个 ≈17 g”的研究结果[4],仅就汤剂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桃核承气汤、千金苇茎汤、大黄牡丹汤中桃仁的用量大约为17 g,抵挡汤、下瘀血汤中桃仁的用量大约为7 g。另外,从以上经方的配伍关系可以看出桃仁配大黄、芒硝可泻热逐瘀;配虻虫、水蛭、鳖甲等虫蚁搜剔之药可磨化干血,活血通络;配冬瓜仁、生薏苡仁可逐瘀排脓;配桂枝、茯苓可化湿袪瘀;配牡丹皮可凉血活血。

1.3 王清任对桃仁的应用 《医林改错》中载有诸多活血化瘀的名方,其多在桃红四物汤(出自《医宗金鉴》)的基础上化裁而来。如《医林改错》共载方33首,其中有23首处方中含有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等活血化瘀药,其中桃仁的使用频次最高。贾磊等[5]通过对《医林改错》中药方的挖掘,发现王清任对桃仁和其他药物的配伍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与活血化瘀药配伍: 如桃仁加红花、桃仁加赤芍、桃仁加川芎,以及桃仁加红花加赤芍、桃仁加红花加川芎、桃仁加赤芍加川芎等;2)与补血养血药配伍:如桃仁加当归;3)与补气健脾药配伍:如桃仁加甘草、桃仁加黄芪、桃仁加党参、桃仁加白术、桃仁加党参加白术、桃仁加党参加甘草、桃仁加白术加甘草、桃仁加党参加白术加甘草等;4)与疏肝理气药配伍:如桃仁加柴胡、桃仁加枳壳、桃仁加香附等。

《医林改错》含有桃仁的处方共有15首。如血府逐瘀汤中以桃仁、红花配四物汤和四逆散加桔梗、牛膝,以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用于胸中瘀血,妇人血瘀经闭不行等,其中桃仁用量为12 g(按1钱= 3 g计算);身痛逐瘀汤以桃仁、红花配秦艽、羌活等,以活血止痛、祛风除湿而治疗风湿外客、血瘀络阻所致的全身疼痛,其中桃仁用量为9 g;会厌逐瘀汤以桃仁、红花配生地黄、玄参、桔梗等,以化瘀利咽而治疗瘀血内阻的咽部疾患,其中桃仁用量为15 g;解毒活血汤以桃仁、红花配连翘、葛根、柴胡、生地黄、赤芍等,以解毒活血而治疗温毒所致的吐泻转筋,其中桃仁用量为24 g;癫狂梦醒汤中用桃仁、赤芍配青皮、陈皮、半夏、苏子等行气化痰之药治疗气滞血瘀痰阻所致之癫狂;通窍活血汤以桃仁、红花、川芎、赤芍与麝香、葱白、黄酒等配伍,以活血祛瘀,通络开窍,治疗血瘀所致的脱发、耳聋、白癜风等症,其中桃仁用量为9 g;急救回阳汤以桃仁、红花与附子、干姜等回阳救逆之品配伍,以活血通脉、回阳救逆,治疗吐泻转筋所致的身凉汗多之危证,其中桃仁用量为6 g。膈下逐瘀汤用桃红四物、五灵脂配乌药、延胡索、枳壳、香附等温中行气之药,以治疗膈下积块、痛处不移等膈下瘀血证,其中桃仁用量为9 g。补阳还五汤中用桃红四物、地龙配大剂量黄芪以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证,其中桃仁用量为3 g。总之,通过汇总以上15首处方,发现王清任对桃仁的用量范围为3~24 g,其剂量相对于大黄牡丹汤中的17 g,又是一次进步与跨越[6]。

2 现代名家桃仁用量及配伍经验

2.1 国医大师及名老中医 周仲瑛常用“复法大方”治疗各类肿瘤。其中制鳖甲配桃仁为其常用的破瘀消癥组合,桃仁常用剂量为10 g[7]。周老亦常用桃仁配杏仁治疗痰瘀互阻型肺系疑难病,如肺结节病、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继发性肺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等,其中桃仁用量亦多为10 g[8]。

颜德馨认为老年脑梗死患者“虚、火、湿、痰、瘀、风”六因交错,治宜平肝潜阳、清化熄风,兼以化瘀涤痰、清化湿热、疏通脉络。其中活血化瘀方常用水蛭、桃仁、生蒲黄、地锦草,桃仁常用量为10 g[9]。颜老亦常用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以治疗遗尿症,其中桃仁用量为4.5~12 g[10]。另外,颜老对于久治不愈或罕见的头面疾病,多用川芎配以桃仁、红花、赤芍、当归、石楠叶、羌活、蝉蜕、僵蚕等药散风化瘀,其中桃仁用量多为9 g[11]。

朱良春常用桂枝、麻黄、鹿角片、制川乌等温经药配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等活血化瘀药以温经活血通脉治疗“肢端青紫症”,其中桃仁用量多为10 g[12]。朱老亦认为胃下垂的发生不独气虚下陷,且多同时伴有气滞血瘀。常在补中益气的同时少加桃仁、红花以活血,其中桃仁用量多为6 g[13]。

干祖望在治疗耳鸣、耳聋等耳窍疾病时,无论是肾气亏虚,还是邪阻清窍,均适当佐以桃仁、牡丹皮、丹参等活血之品,其中桃仁用量多为10 g[14]。另外,干老亦曾用太子参、白术、茯苓等健脾祛湿药配桃仁、红花、益母草、三棱、莪术等活血祛瘀药治疗湿浊内蕴、瘀血内结型扁平苔癣,其中桃仁用量亦为10 g[15]。

韩冰常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多种妇科疾病,韩老认为活血之法有活血消溶与活血下血之分。其中活血消溶常用药对为三棱、莪术;活血下血常用药对为桃仁、红花。如同为血瘀证,若经量正常或过多,则不需下血逐瘀,而选用三棱、莪术;若经量过少或经血不下,则需要下血逐瘀,而选用桃仁、红花。其中桃仁常用剂量为10 g[16]。

邹云翔认为慢性肾炎多因气滞血瘀与痰浊、湿浊相互搏结而成。治宜疏滞泻浊,通其气血。常用当归、红花、川芎、桃仁等活血药配苍术、薏苡仁、法半夏、陈皮、茯苓等祛湿药,及香附、郁金、合欢皮、神曲、木香、佛手等理气消导药治疗。此外,邹老亦常用较大剂量的杜仲、怀牛膝、茺蔚子、益母草、桃仁、红花等药治疗肾性高血压[17]。

姜春华认为肝硬化病先瘀后滞,治疗时当攻补兼施、活血通络。主方选用下瘀血汤,同时配以丹参、赤芍、炮山甲、鳖甲、当归、红花、牡丹皮等活血通络软坚药,其中桃仁用量多为6 g[18]。姜老亦认为用生大黄、桃仁、土鳖虫、紫参、丹参、羊蹄根、田基黄、岗稔根、赤白芍、蒲公英等药相配可改善肝功能,使谷丙转氨酶下降;用白参、黄芪、五味子、黄精等益气扶正药配丹参、瓜蒌、檀香、红花、川芎、当归、桃仁等活血理气药可治疗冠心病。用丹参、当归、川芎、桃仁、鳖甲、鸡血藤、熟地、赤芍、白芍、桂圆、阿胶、何首乌、枸杞子等补血活血药相配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9]。

谢远明常用血府逐瘀汤加葛根、丹参、黄芪、全蝎、蜈蚣等药治疗颈椎病;用身痛逐淤汤加制马钱子等药治疗湿热瘀阻型痛风;用丹参、桃仁、红花、当归等活血化瘀药加黄芪、乌蛇、土鳖虫、金银花、黄柏、益母草、海金砂等益气、通络、软坚、利湿、清热、解毒药治疗多种积聚证;用血府逐瘀汤加牡丹皮、青蒿、鳖甲、地骨皮、黄芪等药治疗内伤发热;用四妙勇安汤加桃仁、川芎、赤芍、红花、乌蛇、牛膝、黄芪等药治疗血栓性静脉炎;用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等活血药配伍荷叶、葱白、蔓荆子、白芷等祛风药治疗多种偏头痛。其中桃仁用量多为10 g[20]。

徐志华认为,对于妇科疾病,凡经期不定,经色紫暗、有血块,经行不畅,小腹疼痛、甚则拒按,下血块后痛减,或少腹癥瘕积聚等病症,多与瘀血相关。徐老对于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者,常用桃红二丹四物汤(桃仁、红花、牡丹皮、丹参、当归、白芍、川芎、生地、炒蒲黄、益母草、血余炭)化瘀止血调经,其中桃仁用量多为10 g;对于月经后期、量少或闭经、色暗有块,或伴下腹部疼痛者常用通经散(丹参、肉桂、炮甲珠、刘寄奴、乌药、川牛膝、当归、白芍、川芎、莪术、三棱、红花、桃仁)化瘀行滞通经。对于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常用膈下逐瘀汤化瘀止痛,其中桃仁用量多为10 g。对于子宫肌瘤,常用化癥汤(桂枝、茯苓、赤芍、牡丹皮、桃仁、莪术、三棱、焦山楂、鸡内金、槟榔、橘核)化瘀消癥,其中桃仁用量多为10 g[21]。

高贞铨在治疗头面部软组织损伤时,常以活血理气、祛风止痛为法,用桃仁、川芎、赤芍配伍羌活、防风、白芷、桔梗等药。治疗下肢软组织损伤时,则以活血理气、祛湿止痛为法,常以桃仁、红花、当归、赤芍、苏木配木瓜、薏苡仁、木通等药。其中桃仁用量均多为10 g[22]。

史淑明常用桃核承气汤治疗妇女因经闭蓄血所致的发狂证;用癫狂梦醒汤治疗因孕期受惊所致的神识恍惚、妄言妄见等癫狂表现;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因产后败血冲心所致的心中烦闷、坐卧不宁、狂妄不安等症。其中桃仁用量多为12 g[23]。

孟澍江认为,对于习惯性便秘的治疗,“补虚是根本,消导贯其中,调气辅佐行,化瘀莫放松”,常用大剂量当归、黄芪、白芍、何首乌、玄参、麦冬等滋养药物,配以熟大黄、槟榔、焦三仙、麻仁、杏仁、桃仁等消导药物,枳实、枳壳、青皮、木香等行气药物,桃仁、丹参、牡丹皮、赤芍、当归等化瘀药物。其中桃仁既可作为消导药,又可作为化瘀药,其用量为9~12 g[24]。

郑长松认为急性盆腔炎病势急,邪壅盛,当重用清解,常以重剂蒲公英、金银花、鱼腥草、生薏苡仁、败酱草等药清热化湿,配以桃仁、丹参、牡丹皮、益母草、三棱、莪术活血化瘀,其中桃仁用量多为15 g[25]。

郭伟常用小青龙汤治疗寒哮,对于病程久者配以桃仁、地龙活血通络,桃仁常用剂量为10 g[26]。

郑明印认为血栓性外痔是由风湿热客于下焦,引起局部气血瘀阻所致。常用桃仁、大黄活血下瘀,配以防风、黄柏、秦艽、泽泻、苍术祛风除湿治疗。其中桃仁用量多为9 g[27]。

陈苏生对于重症肺结核的治疗,在重视整体辨证的同时,常加入二麻四仁汤(麻黄、麻黄根、杏仁、白果仁、桃仁、郁李仁)。其中桃仁活血润燥,常用量为9 g[28]。

郭长贵认为乳腺疾病多伴有瘀血。如郭老治疗乳痈时,常用自拟瓜蒌通乳汤加桃仁、红花、益母草等;治疗乳疽时,常用仙方活命饮加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等;治疗乳癖时,常用自拟瓜蒌散结汤加丹参、桃仁、皂角刺、穿山甲、海藻、昆布等。其中桃仁常用量均为10 g[29]。

张文礼常用明矾配郁金、石菖蒲、天南星、桃仁治疗痫证;用明矾配桃仁、赤芍、天竺黄、郁金、大黄、石菖蒲治疗狂证,其中桃仁用量为9~12 g[30]。

黄文政在“久病及血,久病入络”的启发下,治疗各种慢性肾脏病时常用活血化瘀法。并将活血化瘀药与补气、行气、温阳等药配伍使用,扩大了活血化瘀法的应用范围。黄教授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有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刘寄奴、泽兰等。其中桃仁常用剂量为15 g[31]。黄教授亦常用桃仁承气汤治疗45岁以上中老年女性的慢性尿路感染。黄教授认为该病的主要病机为肾气不足,痰瘀蕴阻或瘀血阻络,水道不利,其中桃仁用量多为12 g。病久加穿山甲、土鳖虫,尿后痛加败酱草、冬葵子、王不留行,肾气虚加仙灵脾、巴戟天,少腹瘙痒加薏苡仁、地肤子、蒲公英,少腹拘急加赤芍、白芍[32]。

黄德弘常用桃红四物汤配伍黄芪等益气药治疗中风;配蔓荆子、白蒺藜、全蝎、蜈蚣等祛风通络之品治疗偏头痛;配附子、茯苓等温阳化水之品治疗水肿;配桂枝、桑枝、细辛、威灵仙等辛香通络之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3]。

2.2 专家教授及“方药量效委员会委员” 仝小林常用桂枝茯苓丸加莪术、三七治疗痛经、子宫肌瘤等寒湿瘀阻型妇科病,其中桃仁用量多为9~15 g。仝教授在用桃核承气汤治疗脑出血、流行性出血热等急重症时,桃仁用量可达30 g。

肖熙对以血瘀为主证的慢性肾炎患者,常以补阳还五汤、当归芍药散为基础方加减论治,其中常用的活血药有丹参、桃仁、赤芍、白芍、红花、怀牛膝、益母草、泽兰、郁金、当归、川芎等,其中桃仁用量多为9 g[34]。

张瑞霞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所致之黄疸日久不退、肝脾肿大者,常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所致之肝纤维化患者,常用桃红四物汤治疗;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所致之肝癌者,常用膈下逐淤汤治疗。以上桃仁用量均多为10 g[35]。

程宝书常用黄芪、生薏苡仁等益气祛湿药配桃仁、红花、当归、赤芍、蜈蚣、全蝎等活血通络药治疗下肢重度水肿;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脑血栓后遗症;用连翘、金银花、栀子等清热解毒药配桃仁、红花、当归、牡丹皮等活血凉血药治疗急性血栓性静脉炎。以上均为丸方,故桃仁用量达50 g[36]。

李军常从血瘀论治便秘,其中气滞血瘀型,常用少腹逐瘀汤化裁治疗;气虚血瘀型,常用补阳还五汤化裁治疗;阴虚血瘀型,常用增液汤合桃核承气汤化裁治疗;阳虚血瘀型,常用温阳活血汤化裁治疗;痰滞血瘀型,常用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化裁;肝热血瘀型,常用清肝活血汤化裁治疗;胃热血瘀型,常用黄连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化裁治疗;血虚血瘀型,常用当归补血汤化裁治疗;毒滞血瘀型,常用解毒活血汤化裁治疗。其中桃仁用量多为10 g[37]。

魏子孝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纳入“血痹”和“脚气”的范畴,认为以肢体麻木为主者参照血痹论治,以肢凉肿胀疼痛为主者参照湿脚气论治。同时,魏教授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病机为气虚血瘀和阳虚寒湿阻络,其病位在血络,血瘀贯穿整个病程。治疗方面,对于气虚血瘀型,魏教授常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并常用桃仁配红花、地龙、鸡血藤、赤芍、当归活血通络[38]。

顾明昌常从“虚”“瘀”“风”“毒”的角度认识和治疗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如对于老年性痴呆,以补肾填精为主要治则,同时配合活血化痰,常用桃仁配丹参理血脉,通经络,其中桃仁常用剂量为10 g[39]。

3 小结

通过阅读《神农本草经》等著作及名家医案,可以发现桃仁的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和润肠通便。其活血化瘀的功效一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尤其是《医林改错》问世后,随着“瘀血致病”学说的盛行,桃仁的临床应用更加广泛。本文通过汇总《伤寒论》《金匮要略》《医林改错》及现今多位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及专家教授的医话医案,发现:1)桃仁因其平和的属性和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通过不同的配伍治疗上、中、下三焦各处的瘀血病证。2)桃仁的临床用量范围为3~30 g,其中5~15 g为常用量。15 g以上的大剂量多用于肠痈、肺痈、脑出血等急重症。3)桃仁常同活血药、补血药、温经药、行气药、补气药、祛风湿药、泻下药等配伍使用。

猜你喜欢

桃仁赤芍川芎
桃仁和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赤芍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呼伦贝尔野生赤芍资源科学保护与开发的途径
不同产地桃仁和山桃仁的微性状鉴别
桃仁高粱粥治好我的瘙痒症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川芎土茯苓鱼汤缓解头痛
嘴唇干裂用桃仁
胆囊炎多食川芎黑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