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沈阳锔瓷技艺传承现状看传统手工技艺发展的良性循环

2018-02-11罗潇冰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手艺沈阳手工

罗潇冰 高 通

(沈阳大学,辽宁 沈阳 110041)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机器生产的规模化和程序化加快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方式发生彻底改变。与此同时,新的生活方式也在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传统的审美观念,使得人们塑造新的文化形式需求日益强烈。因此,传统手工技艺在新产业、新技术、新理念的冲击下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何改变因循守旧传承方式,以及怎样在社会经济浪潮之下寻找新的出路,将传统手工技艺有效地纳入文化的有机发展之中,成为传统手工技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沈阳地区锔瓷技艺的发展为例,本文将从对锔瓷匠人郝树新、刘轩团队的口述调查出发,探讨传统技艺的有效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一、沈阳锔瓷技艺的发展现状

锔瓷这一技艺同大多数传统手工技艺一样,在工业化的冲击之下曾一度衰落,但因其与中国古典的陶瓷文化和茶文化有着诸多关联,从而使得这项技艺在传承过程中在传承方式、文化价值、匠人素质上都发生了诸多改变,并因此得以保存和发展。

1、锔瓷价值功用和服务对象的转变

传统手工技艺品在工业化到来之前为社会大众提供大部分是生活必需品,讲求更多是实用价值,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这些技艺在价值功用上发生了本质的蜕变。“如果过分强调其历史传承,不管时代变化和社会需求而只是进行保护性研究,这只会让其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原本是为了简单维护或保持瓷器自身实用功能的锔瓷技艺随着古人“惜物保福”的观念的演变逐渐衍生出艺术和商业价值,从而使得锔瓷技艺在面对种种冲击下得以传承和存续。锔瓷技艺改变了以往服务人民群众的实用性原则,转而面向社会上对技艺美学追求的收藏者,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实用与美的统一。锔瓷手艺对物质材料的充分回收、再利用以及实用与美的统一,充分展现了中国当代文化生态的包容性与和谐性。锔瓷手艺在锔器上留下似有若无的痕迹,呈现出令人陶醉的残缺美。破损的瓷器因其裂口的独特性,可以说每一个锔瓷的成品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因此,锔器因其具有的独特的观赏和研究价值,一度成为炙手可热的藏品。同时这也使得民间传统艺术的灵魂与其包含的深刻文化蕴意在现代生活中获得新生。

2、传承方式的革新

按照祖辈流传下来的习惯,师徒或家族传承是一种默认的传承方式。这种传承形式能历古不衰必然有其存在的深刻原因。师从大家,虽然选拔继承人的程序十分繁琐复杂,但是学到的手艺也相对精湛。刘轩师从郝树新,在技艺方面也继承了郝师傅的精湛的手艺,对于瓷器的锔补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就说明了这一传统的传承方式是有其独到之处和存在的土壤的。

但是,这种传统的传承方式也会出现很多弊端。第一,学习者因为无法获利并且学习过程艰苦而中途辍学。第二,教授者固步自封,认为“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对教授有所保留,因为学不到师傅的精传手艺,学习者被迫离学;第三,有些学习者空怀一腔热血,却不知何处寻师,缺少直接的学习平台。因此,恰恰是这种看似稳定不已的传承模式却桎梏了其自身的发展,导致传人越来越少。

面对这样的挑战,郝树新和现代很多从事传统手工技艺的人一样,不断尝试探索一些新的办法来发展这个旧行当。郝树新在沈阳成立了锔瓷技艺“学习班”,将技艺传授与学校教育模式有效的结合,一方面为大量怀有兴趣的学习者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另一方面,也通过收取学费获得经济来源。

通过口述访谈,我们了解到郝树新等锔瓷匠人团体已经形成了传统师徒传承和社会传承相结合的新模式。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转变和社会工业化的发展,锔瓷技艺虽然在现代得以存续,但是仍为小众。要改变现状,这不仅需要锔瓷行业本身进行突破与革新,更需要借助文化宣传的相关措施,吸引传承者。学校形式的传承方式的创新使得沈阳地区锔瓷技艺的传承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在沈阳,郝树新团队虽然还不能为民众所熟知,但是已经在社会上,尤其是文化圈内引起了强烈反响。从郝树新的口述中我们得知,从北京等沈外城市慕名而来进行锔瓷和学习锔瓷的人不乏其人,已然产生了较为广泛的社会效应。这一现象对这一手工技艺的传承多样性和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由一到多的锔匠团体的建立

传统的锔匠挑起扁担走街串巷,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流动性大。人们有器物要锔补需要等待锔匠经过街巷,这样的形式一方面降低了器物的使用效率,浪费了物主的时间,另一方面这种形式下的锔匠各自为战,具有不稳定性,缺少了相互间的经验交流。长此以往,技艺就很难得以发展与进步。看到这一弊端,2009年,郝树新及其弟子刘轩联合圈内其他好友成立了“拙正工坊”。拙政工坊聚集了不少的锔瓷匠人,匠人们相互切磋锔瓷经验,促进了技艺技术的提高。另外,拙政工坊的建立,也吸纳了不少社会人士,他们在此之前都从事着不同的工作,还有一部分失业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

二、对传统手工技艺良性发展的几点建议

从沈阳锔瓷技艺的传承现状我们不难看出,一昧的刻意仿古只会固步自封,从而使中国传统的手工技艺逐渐走向灭亡。不仅要保护传统手艺的“原生态”,同时也要通过对文化元素重构,整合到现代文化体系中,让他们体现出新的价值。要紧跟时代的浪潮,因材施艺完成自我革新,并且逐步与社会认同相结合,最终达到一种良性循环。因此,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

1、加快建立复合型的传承体系

从全国范围看,诸多的传统手工技艺都存在着多种传承模式并存的现象,例如师徒传承、家族传承、社会传承。它们互有优长,相互补充,这对技艺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一些已经完成从家族产业向国有资产转化的传统手工技艺,在传承上已经没有所谓的师徒或家族谱系传承了,但是现在经营管理体制下,那些工艺师即为传承人,并能够在体制下不断培养出新的传承人。但是在那些规模较小,师徒和家族传承模式较为常见的技艺中,也可在教学的模式下,寻找资质较高、有兴趣的年轻人作为新一代的传承人,这样才能使这些旧技艺散发新活力。以紫砂陶制作为例,这一技艺之所以长盛不衰、市场前景看好,是与该行业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重视新一代艺人的培养有关。

2、逐步完成从技艺到文化的延伸

手工技艺传承者应当积极寻求自身技术的革新。面对机械化生产,不要一昧的害怕和逃避,要合理的利用科学和先进的技术改造自身,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改造自身缺陷,在保持传统手艺的基础上,对技艺风格进行大胆的改造,适应经济发展大背景,不断探求传统手工技艺的经济价值。一些锔瓷技艺的研究者已经越来越意识到,“锔瓷手艺的再生如果纯粹只是停留在对濒临失传技艺的关注层面或唯尚法古意翻刻形式的传承是很难获得延续的。”很多传统手工技艺和锔瓷有着类似的命运,在当下的社会环境里,如果要想存续下去,唯有和当代的文化认知相结合。我们不仅需要保护传统手艺的“原生态”,同时也要融入现代文化体系中,重塑文化内核,使之焕发出新的价值。

3、努力开拓传统手工艺市场

传统工艺的传承、振兴,说到底,都是为确保其生命力。传统工艺的市场开拓是一个及其现实的问题,是其能够传承,甚至生存下去的前提。从历史上看,每一项传统技艺几乎都离不开社会需求。锔瓷最初就是因人们生活需求而出现的手工行当。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很多传统手工艺逐渐被冷落,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市场份额的减少。但事实上,有一些传统手工技艺却恰到好处的找到了自己与现代社会的衔接点,其市场份额不但没有减小,反而扩大了。仍旧以紫砂壶制作为例,它的生存与发展与中国的茶文化是分不开的。随着茶叶价格的不断走高,茶叶市场的供需关系直接影响了市场对紫砂茶具,尤其是高档手工制作茶具的需求,从而使紫砂制作技艺“得以发扬光大而无消亡湮没之虞”。

许多传统手工技艺的实用价值可能不再被人们所需求了,但其历史文化价值却可以被人们喜爱并接受。因此扩大文化需求,寻找新的市场需求点,将自身技艺融入到现代文化的大环境中来,不断推动多元文化的融合与碰撞,才能将传统手工技艺的内涵转变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除此之外,任何文化之间都是有交流和联系的,相互组合、碰撞形成一条独特的文化产业链条,以文化消费带动技艺发展,用技艺发展推动技艺传承。例如郝树新准备在沈阳浑南地区成立立以锔瓷为中心的文化产业民俗园,将锔瓷手艺独一无二性与非物质性具体表现在文化消费上,以消费带动技艺的发展。如果只是单纯的把这锔瓷当做一种濒临失传的的技艺是很难延续下去的,必须在现代文化环境体系中寻找到其归属。积极开拓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向导,推进传统手工技艺的产业化发展,是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的大胆革新。

猜你喜欢

手艺沈阳手工
老手艺
最贵的不是手艺
沈阳分店
沈阳分店
做手工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寻找手艺》让“手艺”文化走红
老手艺
手工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