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病源流犀烛》男科学术特色探究*

2018-02-11郑军状张尧陈伟伟裘磊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杂病沈氏疮疡

★ 郑军状 张尧 陈伟伟 裘磊

(慈溪市中医医院 浙江 慈溪 315300)

沈金鳌(1717-1776),字芊绿,号汲门,晚自号尊生老人,清代乾隆年间江苏无锡人,精通儒学,颇具文才,40岁以后专攻医学,笃志博学,钻研不倦,精通内、外、妇、儿诸科,著《杂病源流犀烛》,是书为《沈氏尊生书》组成部分之一,广泛吸收自《灵枢》、《素问》到宋、元、明诸大医家精华,参照脉证,结合自己的经验,究其原委,悉其症形,考其方法,条理井然,对各科疾病诊断与治疗均有独到的见解,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应用价值。本文就其《杂病源流犀烛》一书中有关男科的特色作一探究。

1 重视房室养生

1.1 列房室伤门,注重精、气、神,养精为宝 历代中医论述房室伤,多谓:“房室伤精”,而沈氏在《杂病源流犀烛》中单列“色欲伤源流”篇,将房室伤作为专题研究,突出其对房室伤证治的认识与重视程度。沈氏指出:“色欲伤精、气、神病也,盖以三者相因,不能离贰,尝考养生家言,精能生气,气能生神,荣卫一身,莫在于此……此养生者以精、气、神为主,而尤以精为宝也。”认为精不固密,神、气不充,是“房室伤精”的主要原因。导引、运央以保精为要。主张养精之法包括:一寡欲,二节劳,三息怒,四戒酒,五慎味。治疗注重培补精元,如补天大造丸、三精丸、猪肾丸、约精丸、韭子煎、鹿角散等代表方剂,均体现其养精思想。

1.2 房室伤分类论治

1.2.1 遗泄、滑精类证 沈氏认为遗精、滑精虽有“尿精”“白淫”“漏精”等不同命名,认为“遗泄,肾虚有火病也。肾元虚,虚火流行,以致精海脱滑。”久治不愈,必至“痨瘵”,多责之心、肾脏腑功能失调,治疗多清心火,固肾精。有心火旺,肾水衰,心有所欲,速于感动,疾于施泄欤,宜大风髓丹、金锁思仙丹。君相火妄动者,宜黄连清心饮。有心经热而恍惚,闭目若有见,无夜不梦,无梦不泄欤,宜清心丸。肝肾两伤,精气衰弱者,宜巴戟丸、固精丸。阳虚精脱,不交先泄,或乍交即泄,滑泄不禁欤,宜芡实丸,锁阳丹。或无故精流不止,日夜皆然,属危证者,宜秘元丹、约精丸。凡此精准辨证,用药有约,均体现沈氏注重保精的证治特点。沈氏提出此类疾病“阳虚者补气、阴虚者益精、阳强者急泄火”的治疗总纲,又说:“大凡精滑易泄,宜涩之;涩之无央,当泻心火清理之;而又无央,宜以补中益气为主,兼用升、柴、羌、独以升举之,甘草、枣肉以缓之,山萸、五味、乌梅、枣仁以收之。”见地颇为中肯。

1.2.2 阴挺、脱阳急危证 阴挺、脱阳两证为男科急危证,有因房劳邪术,损伤肾气,阴茎挺纵不收,宜先服泻心汤以降心火,次服白龙丸以补肾元。或因肝经湿热,玉茎挺长不收,宜柴胡清肝汤,或小柴胡汤加黄连,祛除湿热,少加黄柏降其逆上之气,外用丝瓜汁调五倍子末敷之。至于房室脱阳危证,沈氏认为其发病往往于大吐大泄后,四肢厥冷,不省人事,或交接后小腹肾痛,外肾抽缩,冷汗出,发为脱阳危症。应施予急救,宜大固阳汤,予葱白炒热熨脐,后服葱白酒。此外,阴肿、阴冷、阴缩类疾病,注意受寒邪入侵之因,主张温经散寒,理气为要。

2 小便不利辨治重视气机、虚实

2.1 膀胱气、转胞症 沈氏在“膀胱病源流”“小便闭隆源流”篇论述小便不利,认为小便不利有虚实两端,尤以气机为要。膀胱气、转胞症所述大致相当于急性尿潴留,膀胱功能障碍。沈氏认为:“膀胱实宜润渗,膀胱虚宜补气”,实证宜滑利疏导,虚证宜补气。沈氏曰:“膀胱气,膀胱经病也。其症小腹肿痛,必小便秘(宜五苓散加茴香、葱白、盐)服药后,若下小便如墨汁,膀胱之邪去矣,邪去而便通痛止矣(宜随用硼砂丸)”。认为“若老人有脬转,困笃欲死者,又与少年不同治(宜六味丸倍泽泻),说少年不须补益,只与利导足矣(宜蒲黄散、滑石散)。”膀胱气又有由肾虚、湿热、膀胱气化不利等不同,方选茱萸内消丸、杨氏麝香丸、宜三白散、蠲痛丸、金铃散、三疝汤等方调膀胱气机。又分新症(宜橘核散)、年久不愈者(宜橘核丸),治疗又有按摩、导引、探吐诸法。如治疗气血亏虚转胞症,参朱丹溪法,内服参术饮空心煎服调养气血,另以指探喉探吐,一补,一吐,疏通气机,而使之流注。沈氏已认识到膀胱气、转胞症与淋证、癃闭有别,云:“至转脬之候,必脐下急痛,小便不通,此所以与寻常溺闭有异。”

2.2 癃闭、遗尿、交肠 沈氏据《内经》云:“肝脉过阴器,病闭癃”“男子循茎下至篡(阴茎之端也),病不得前后”“三焦下腧并太阳正脉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沈氏认为小便闭癃与肝、三焦、督脉病变相关。于诸症,又细分为小便不利、小便不通、遗尿、交肠等,辨尿色、考脉法,究其原委,甚为详细。提出实证之癃闭可以用吐泻法,认为:“有实热,有痰气闭塞,皆宜吐之,以提其气,气升则水自降,盖气承载其水也。”又曰:“实热癃闭,用八正散,盖大便动,则小便自通矣。”对于遗尿一症,沈氏谓:“肾小肠膀胱三经气虚病也。”认为肺肝督脉经气不利可致遗尿,重视肺气、肝、肾等脏腑功能,强调补肺气、调肝督二脉、固肾精。“缘肺主气以下降生水,输于膀胱,肺虚则不能为气化之主,故溺不禁也(宜补中益气汤,不愈,当以黄柏、生地、麦冬清其热)。肝督二经之脉,并循阴器系廷孔,病则营卫不至,气血失常,莫能约柬水道之窍,故遗溺不止也(肝病宜川芎、归身、泽泻、白芍,督脉病宜荆芥、黄连、防风)。若夫肾上应于肺为子母,母虚子亦虚,其遗数宜也(宜菟丝子散)。”至于老人、儿童遗尿,病机、虚实各异,补益、通利治法又各有侧重。交肠属现代男科膀胱直肠瘘,沈氏认为交肠为“阴阳失度病也。”此症惟妇人多有之,或因病后,或因嗜酒,血活气耗,阴阳失于传送,故大小肠错乱,往往小便中出大便,亦大便中出小便,而成此症也。

2.3 五淋二浊 沈氏认为:“五淋二浊,皆肾病也。”并将淋与浊作区分,淋与浊用药有别,提出“淋者,滴沥涩痛。浊者。小便混浊而不清。凡人肾有二窍,一出溺,一出精,淋病则由溺窍,浊病则由精窍,二者绝不可以相蒙。”总结前人淋证的认识,提出:五淋“皆由阴阳乖舛,清浊相乾,或膀胱畜热,由水道瘀塞,所以欲通不通,滴沥涩痛,为溺窍病也。”另外浊病“大抵由精败而腐者居半,由湿热流注者居半……与便溺毫不相混,故曰是精病,非溺病也。”详述浊病原因,以及与淋的区别。治淋参前贤“五淋、六淋”之论,详辨证分类,治浊则参脏腑虚实,或清利、或补益、总以条畅气机为主。

3 强调前阴诸病宜证因、经络辨治

3.1 前阴与经络的关系认识 沈氏在“前阴后阴病源流“篇中论阐述了男子前阴诸疾与足厥阴肝经、任脉、督脉三经病变的关系。沈氏据《内经》:“足厥阴之脉,入毛中,过阴器,抵少腹”“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循阴器,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是督脉所过也”“任脉者起于中及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等论述,明确指出:“惟为三脉所过,故夫前阴之病皆系于三经,而以三经为主焉。”

3.2 前阴男科疮疡类辨治 沈氏将前阴与后阴所发疮疡疾病,分属男科疮疡与肛门疮疡,谓男科疮疡有五,肛肠疮疡有二之论,认为皆由淫毒邪火所发,治疗以解毒化腐为主。沈氏认识到不洁性生活与此类疾病相关,已与现代中医男科前阴性传播疾病中医病机相似。具体病机认识如下:(1)便痈:生于小腿腿胯上下合缝处,为肝经、冲任等三脉病变。皆由房室内不节,淫心不遂,败精搏血,留聚精隧所致。(2)下疳:生阴茎上,属肝经湿热,或阴虚火燥,或交接过度,或受不洁妇人污秽之毒所致。(3)囊痈:此症之生于厥阴肝经,或因湿热下注引发,亦可由阴虚所致。(4)阴头痛:生于龟头,属厥阴肝经湿热,兼注肾经所致。(5)悬痈:生于阴囊之后,谷道之前,为任脉别络,督冲二脉之会,多因三阴亏损,兼挟湿热壅滞其地所致。此外,痔痈、肛内痈分属肛肠疮疡。除前阴痈类疾病外,又有阴疮辨治,有湿阴疮、妒精疮、阴蚀疮、肾脏风疮等,认为病多属于热毒壅于血,以凉血解毒为要。

4 注重男科杂病的综合治疗

沈氏所著《杂病源流犀烛》详述小肠病、膀胱病、小便闭癃、肾病、淋浊、七疝等多种疾病。注重中医药综合疗法,重视脉法、按摩导引、外治等诸法合用。

4.1 重视脉法诊治 沈氏考前人专著,重视脉法对疾病辨证与判断预后的作用。如淋浊脉法:“遗精白浊,当验于尺,结芤动紧,二症之的。”又曰:“便血则芤,数则赤黄,实脉癃闭,热在膀胱。两尺洪为数,必便浊遗精。淋脉盛大而实者生,虚细而涩者死。”“涩脉为精血不足之候,丈夫脉涩,号曰伤精。”“微涩伤精。”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4.2 擅用古法,区分服药方法与药引 男科杂病用药选方颇为精当,多采古方,如淋浊病,选神效琥珀散、沉香散、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丸等名方。诸方之后多附有制法、药引、服法。男科杂病多病在下焦,多选灯心汤、葱白汤、竹叶汤、木通汤、米汤、盐汤、莲肉汤等为药引。男科虚损类疾病,如色欲房劳,用药多以丸剂、膏剂缓图,如湖莲丸、参术膏、猪苓丸、秘元丹等固本培元。

4.3 参合按摩导引 沈氏于男科疾病,多用导引法,均详述具体操作方法。如治癃闭,参《保生秘要》,若新病,则“搓小纸拈入鼻中,俟打嚏喷,小水自通,此治闭塞。”若久病则“多搓掌心及涌泉穴,退火安静,或再行运央法,自效。”于膀胱气,“用手紧鼎幽阙,纳气数口,而紧紧顶闭纳之,立效。”疝痛导引,“坐舒两脚,以两手捉大拇指,使足上头下,极挽五息止,引腹中气遍行身体,去疝瘕病。”凡此种种,有参考价值,待临床验证。

5 结语

沈氏所涉及男科疾病门类较全面,论治精当,条理井然,特色鲜明。综上所述,沈金鳌治疗男科疾病特色有如以下几点:其一,考镜源流,上至《内经》,下逮金元时期各家学说,重视总结前人经验,如金元四大家学说,仲景学说,选方多为名方;其二,提出了淋浊分治论、膀胱气、转胞区别于小便闭等认识,重视男科疾病与经络的关系;其三,注重多种形式的辨证相结合,综合经络、部位、脏腑辨证,探讨男科杂病的证候分类;其四,在治疗上,将临床与中医传统理论相结合,遣方用药独到。总之,沈氏说理不流于空,俱能于前人陈义上有所发挥,参用于临床实践,行之有效。

[1]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16-456.

猜你喜欢

杂病沈氏疮疡
从五脏角度探析沈氏女科学术思想
历史上唯一失踪的皇后
从瘀论治男科杂病验案三则
国医大师刘祖贻杂病调中思想探析
浅析汉阴《沈氏家训》的文化内蕴与当代启示
导师应用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杂病经验举隅
等候袁世凯
张喜奎教授临证运用白鲜皮经验举隅
益气药在疮疡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消托补三原则指导学生对中医外科学中疮疡外用药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