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苏联时期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移民”问题论析

2018-02-11祁国江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远东地区华商纲要

祁国江

(黑河学院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一、引言

中俄对“移民”含义的理解各有不同。俄罗斯人理解的中国“移民”实际上就是在俄华人。在俄的外来移民中,绝大多数是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人。目前,“在赴俄外来移民中,俄罗斯族人居多,外来移民数量呈下降趋势。”①中国“移民”占赴俄外来移民比例较小。中国“移民”主要包括劳务“移民”(赴俄谋生的华商、合同工或职员等)和留学“移民”(留学生、进修生、高级访问学者等)。中方认为所谓的中国“移民”问题是俄方臆想的,或者是杜撰的。2000年后,俄罗斯社会的反移民情绪高涨,对外来移民的排斥现象随处可见。应该说,中国“移民”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俄罗斯当局头痛且必然面对的问题。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中国人现状

2007年,俄罗斯有关学术力量(学术团队由俄科学院远东所研究员亚历山大·拉林主导)借助问卷调查跟踪研究在俄华人的生存状况及俄罗斯民众的对华舆情。这是至今为止最新的一次调查。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中国人主要聚集在较大城市,如符拉迪沃斯托克、哈巴罗夫斯克、布拉格维申斯克等,主要在商贸、农业种植、建筑业、服务业等就业。可见,这些领域极其缺乏劳动力。本文关注的两类群体是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华商和中国留学生。

1、华商状况

本次问卷调查共700名华商参与:350人选自莫斯科(选取首都旨在与中国毗邻的俄边境地带的数据进行对比),116人选自符拉迪沃斯托克,117人选自哈巴罗夫斯克,117人选自布拉格维申斯克。

华商的自然状况:第一,男性多(占60%),女性少(占40%),多数人为青壮年,69%的受访者已婚有家。第二,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不低于初中,五分之一的受访者接受过高等教育。第三,受访者主要来自中国的东北三省,尤其是黑龙江省的边境市县(因地理毗邻)。第四,受访者来俄前多为城镇居民(占78%)。第五,受访华商在来俄前失业的较多。第六,受访者对自己在赴俄前的物质状况评价较高。第七,在俄罗斯生活了三年以上的华人在莫斯科(占53%)多于远东(占47%)。研究员亚历山大?拉林推测,在莫斯科形成的华人群体比远东更加稳定。

华商的生活状况:第一,大多数受访者对自己在俄的物质状况评价不高,即在俄华商的生活并不富裕。第二,受访者的实际收入不高。在俄华商的大多数收入相当少,相当于俄罗斯相同职业工作人员的平均工资。第三,受访者收入的支出项目多。华商不仅用自己的工资解决温饱问题,而且支付住房、其他开销等等,并且许多华商在物质上帮助在中国的亲友。第四,受访者的居住条件大多十分简陋。受访者生活在宿舍里(占69%),其设施不尽如人意。华商在住、吃、穿和治病方面节省。

租金高、物价高、经济风险高、中国商品声誉低、税收过重等经济困难是在俄华商面临最大的障碍。此外,华商对当地警察索贿、讹诈及税收、海关和其他机构的人员受贿行为表示不满。当地民众对华商常常表现出不友好的态度和暴力行为(如侮辱和威胁、殴打、抢劫、放火等)。

在俄大部分华商对俄语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仅能满足有限的交流。“华商对俄罗斯的法规常识不了解,能较好地掌握俄罗斯法律法规的人少之又少,85%的人不熟悉自己所从事的经济活动方面的法律法规,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能力较弱。”②

根据问卷调查可知:因地理因素(俄远东离中国边境较莫斯科更近)华商认为俄远东地区是适合的工作地点,即使不能长期定居,准备常年与俄罗斯保持联系。俄远东地区的华商在丰富商品经济市场、提供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方面,对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2、中国留学生状况

俄远东地区的一些高校积极与中国高校进行合作,以其良好教学质量和生活环境,吸引中国学生留学深造。同西方国家相比,俄罗斯的学费低,人民币3万-5万/年。赴俄求学的门槛低,无需通过俄语考试,仅向俄方高校提供中方的中学或大学的学历证书,预科学习后,可选择专业继续深造。在俄远东地区的中国大学生面临着各种适应问题。因中国留学生所处的环境在高校,当地民众对他们的态度比华商更加宽容。与华商相比,中国大学生对人身安全、财产损失、名誉受辱等不满的比例低。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失去俄语的学习兴趣,遇到课业等问题很少同俄罗斯教师交流,仅在中国留学生范围内解决问题,语法、词汇基础知识薄弱,听说能力下降,逐渐脱离俄语语言环境,这些是导致俄语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语言障碍是造成知识掌握困难的主要因素。

三、俄罗斯远东地区解决中国“移民”问题的对策

1、俄罗斯颁布“纲要”

俄联邦总统普京于2006年6月22日签发了第637号总统令,正式批准了《促进境外同胞自愿归俄国家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实施该纲要的计划。“纲要”中的“同胞”是指长期生活在境外的俄罗斯公民,曾拥有各加盟共和国国籍的苏联时期公民,已成为其他国家公民的苏联、苏联时期的俄罗斯联邦和当今俄罗斯的侨民。上述人员的后裔,若其在语言、宗教、文化、传统和风俗方面与俄罗斯居民存在共性特征,也被认为是同胞。“纲要”主要号召苏联解体后其他国家中说俄语的居民移民俄罗斯,而远东三个联邦主体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和阿穆尔州是接纳这类移民的地区。纲要的目的是“解决人口短缺问题和中国‘移民’问题。”③人口短缺问题的原因在于人口负增长和人口外流。“纲要”的实施可使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移民对抗中国“移民”。“纲要”的实施期限为2006-2012年。“纲要”在远东地区乃至全俄实施的前景,取决于俄罗斯政府为赴俄同胞解决住房问题的能力和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变化。

2、俄罗斯颁布“禁商令”

俄联邦总理弗拉德科夫于2006年11月15日署了第683号政府令(关于限制外国人从事零售业法令,以下简称“禁商令”)。该法令禁止外国人在商店以外的俄罗斯市场从事零售贸易。“禁商令”颁布的直接原因是解决俄罗斯人的就业问题。“深层原因则是通过清理整顿市场秩序,减少非正规公司的不正当竞争,打击‘灰色清关’,限制持有非法签证的劳务人员入境,以便顺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④“禁商令”的实施使大批在俄华商赔钱甩卖,撤回国内。在俄中国零售商不仅受到沉重打击,边境重点口岸城市如绥芬河、黑河的贸易也受俄“禁商令”的重创。鉴于此,为减轻俄罗斯“禁商令”对在俄的华商的冲击,中国政府通过外交手段与俄罗斯政府交涉,积极为在俄华商争取了最大利益。

四、结语

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移民”问题实际就是俄罗斯经常渲染的中国“移民”威胁论。这种反华论调在俄远东地区已大为降温,但未销声匿迹。俄罗斯民众认为:第一,中国“移民”扰乱了俄罗斯的社会秩序。第二,中国“移民”会改变俄罗斯的民族和人口结构。第三,中国为夺回曾在历史上失去的大面积领土,正有计划地对俄罗斯进行人口扩张。第四,中国非法“移民”与“影子经济”和刑事犯罪有关,增加了俄罗斯的社会压力,扰乱恶化社会秩序。(影子经济是指国家无法实行税收管理与监控所谓经济市场。影子经济范畴主要包括偷税漏税、走私、贩毒、黑工、盗窃等行为。)事实上,有的俄罗斯民众故意丑化中国“移民”问题,扭曲了在俄中国“移民”的形象。“俄罗斯民众对中国‘移民’的整体态度可以用‘有限宽容’来形容,即大多数人认可中国‘移民’为俄罗斯经济带来的益处,但是对人口问题和中国‘移民’的经济活动有可能带来的后果持谨慎态度。俄罗斯民众能够接受中国‘移民’作为短期的劳务‘移民’在俄罗斯从事经济活动,但是不希望中国‘移民’在俄罗斯长期定居下来。”⑤

目前,中俄关系步入发展新时代,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俄远东地区的中国“移民”对中俄关系产生了积极和消极影响。中国“移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俄远东地区的劳动力短缺问题,促进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宣传了中国文化,促进了中俄文化交流,同时也对其社会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如伪造和贩卖证件、延期滞留、贩毒、走私等。总之,中国“移民”问题对中俄关系产生的消极影响不会扭转中俄之间的良好发展态势。

注 释:

①于晓丽.俄罗斯外来移民现状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5.

②⑤亚格·拉林,臧颖,于涛(译).俄罗斯中国移民社会适应与社会宽容问题研究[J].世界民族,2013,(2).

③于晓丽.俄联邦〈促进境外同胞自愿移俄国家纲要〉评析[N].远东经贸导报,2007-11-12(第002版).

④祁国江.我国东北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合作前景论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1,(4).

猜你喜欢

远东地区华商纲要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
旅澳华商苗庆:八年游子路 几多故乡情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古润金的华商中国梦
《华商启示录》后创业时代 看华商如何弄潮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高校体育资源互补性合作可行性研究
匈牙利华商误入“鞋”途的故事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俄罗斯远东林业产业集群:俄中合作的现实与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