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衔接的机制探索
——以“原理”课为例

2018-02-11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世界观人生观原理

方 政

(合肥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称“原理”)与高中“思想政治”内容存在较多重复,这一现象已引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研究者关注。“(‘原理’)内容方面存在着重复问题,既有与中学内容重复的问题,又与其他课程教材重复的问题等。”①这不仅使得“原理”吸引力下降,还制约了“原理”课程教学效果。如何使“原理”课教学衔接高中“思想政治”,激发大学生学习“原理”课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然而,相关研究还鲜见。鉴于此,本文拟就“原理”课衔接高中“思想政治”的机制作一些探讨。

一、教学内容衔接与知识体系深化

对于“原理”课与高中“思想政治”重复的知识点,“原理”课教师要更深入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这就要求“原理”课教师既要讲述理论内涵,更要讲清楚理论内在逻辑。“必须优化‘两课’教学内容,必须进行教学的侧重点的转变,重点放在解决‘Why’,即学生深化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从而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侧重点放在介绍和传授知识的‘What’、‘How’的要求上衔接起来。”②

1、联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入讲解有关知识点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基于高中生的理解与接受能力,更多采用举例法等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较好地让学生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但也存在着教师对知识点讲解不够深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深刻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原理”课教师可以联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入讲解有关知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原理”教科书是源与流的关系。“原理”教科书虽然具有简洁性、易于传播等特点,但是却失去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系统性、理论性。因此,大学生在学习“原理”教科书内容,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原理”课教师联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展开教学,可以使大学生掌握有关理论产生时代背景、完整内涵,将使得教学内容恢复系统性、理论化,便于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只有通过认真学习领会教科书所述原理涉及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才能搞清楚经典作家提出和确立该原理时代背景、实际的思想意蕴等有关教科书所述原理的依据。”③

在实际讲课过程中,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点问题,“原理”课教师可以联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加以讲解。“教师结合这些重点问题所在的文本语境进行分析,以经典著作中清晰的逻辑、辩证的分析与精准的表达让学生在原著中掌握这些重点问题自身所具有的理论逻辑及其现实生命力。”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重大问题,又是高校“原理”课与高中“思想政治”重复讲述问题。讲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时,“原理”课教师可以联系马克思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有关内容加以讲解。

2、依据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讲解教材内容

教师是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中介。教师应该合理组织有关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地讲解教材知识,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在涉及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这一知识点时,高中“思想政治”和大学“原理”均是这样阐述的,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在讲解这一内容时,高中教师多是联系历史与现实事例,佐证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这就使得高中生难以深刻认识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的内在机理。“原理”课教师应该上升到理论层次来讲述这一知识点,要重点讲解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机制,即生产关系通过影响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劳动者的意愿和积极性,从而反作用生产力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衔接与教学方式优化

新课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界定了课程目标。通过实现三个目标,尤其是通过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高中“思想政治”致力于引导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于当前高考相对重视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考查,难以有效考核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必然是高考考什么,老师就讲什么;高考强调什么,学生就反复练习什么。而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塑造,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也是十分关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既缺乏足够的时间,又苦于找不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相应教育。这种状况的结果必然是,虽然在课程目标中高中“思想政治”重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却难以有效引领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升入高校后,大学生既没有高考升学压力,又初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此情况下,“原理”课教师在教学过程,尤其是在讲解与高中“思想政治”重复内容时,不应局限于仅仅向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也不应满足于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应该切实担负起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职责。

1、在“原理”教学过程,向大学生讲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物质范畴、规律范畴、意识的作用等等知识点都是高校“原理”课与高中“思想政治”共同讲述的内容。然而,高中“思想政治”课更多地作为知识来讲解,忽视了其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内蕴。上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概念与范畴本身就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世界观来说,“原理”中的一系列知识点,都代表着马克思主义者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如,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物质运动过程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质与量、质变与量变、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联系。就人生观而言,“原理”直接讲述人生目的与意义的内容很少,然而,“原理”理论可以间接引申到人生理想、人生态度等内容并不少。比如,“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这一知识点,可以引申出“勇于实践、成就自己”的人生态度。再如,“劳动价值理论”,可以引申出“劳动创造人生价值”的人生观。关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原理”中在真理与价值部分讲到了价值、价值观评价、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等。

2、在解疑答惑过程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原理”课后答疑解惑对于引导学生树立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特别重要。大学生学习“原理”课后可能产生的疑问与困惑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对“原理”理论理解上疑问。其二,大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价值观困惑。“原理”课教师解答这两类困惑都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原理”课教师在回答学生对“原理”理论内容的疑问中,就是在直接告诉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蕴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原理”课教师在回答学生思想困惑时,往往能够引导学生抵制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发挥纠错匡正的作用。

3、在实践教学中,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育部规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设置不少于32课时的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等。组织大学生参与这些实践教学活动,有利于他们了解社区民情,接触社会生活,熟悉国情,从而深化对“原理”知识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构建有利于两种教材衔接的编写会商机制

要解决“原理”与“思想政治”知识点重复率较高问题及其造成的不良影响,最根本的是要从“原理”、“思想政治”教材编写入手,教育部门要建立起“原理”与“思想政治”教材会商编写机制。两种教材编写人员要协商确定当前“原理”与“思想政治”课重复的内容,哪些应该在高中阶段学习,哪些应该在大学阶段学习,划清各自课程内容范围;高中阶段已经设置的内容,大学阶段尽可能不讲;对于那些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核心内容,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在需要强调而重复的内容,也要尽量精简。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原理”与“思想政治”内容重复这一问题。

四、搭建有利于两级教师交流平台

短期来看,“原理”与“思想政治”内容重复的问题还难以很快得到解决。在此情况下,为了缓解两类教材内容重复问题对“原理”课教学的消极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要借助“请进来”、“走出去”机制,搭建有利于两级教师交流平台,促使“原理”与”思想政治”有效衔接。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要主动邀请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走进高校,介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情况。另一方面,“原理”课教师要积极走进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了解并熟悉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情况。

注 释:

①王来法,潘惠香.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原理”分委员会2014年年会暨教学研讨会综述[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14(10).

②韦有多.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及对策[J].高教论坛,2002(6).

③倪志安.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应处理好的三个重要关系[J].教学与研究,2008(8)

④赵义良.以原著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三个‘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102(12).

猜你喜欢

世界观人生观原理
基于包络解调原理的低转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世界观—雕塑遗产》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人生观(一)
调整中国观,筹备世界观
走向理性:近代以来中国世界观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