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海洋特色创新创业基地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力

2018-02-11张启友张传勇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学生

张启友 张传勇 张 磊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山东 荣成 264300)

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中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也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2013年习近平在“全球创业周.中国站”贺信中指出:“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

创新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开创型人才为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就业压力的逐步加大,高职院校亟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及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指标之一。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国家实现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因素。

一、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建设

1、课程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载体。要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发展指导纳入到威海海洋职业学院教学计划和学分管理之中。为此,一是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开发特色创新创业类课程,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二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案例、创新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三是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出慕课、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四是参与编写创新创业类两部“十三五规划教材”《大学生创新基础与训练》和《大学生创业基础与实训》,组织撰写了,《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基础》《就业与创业指导》讲义,教材和讲义的编写贴近本院学生特点和学科专业特点,教学效果明显。

2、教师是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可忽视教师的培养。为此,建立面向全体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全员培训,形成创新创业教师培养生态系统,鼓励全体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建立稳定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引导创新创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兼职,搭建教师与企业间的桥梁,将创新创业理论教学与实践问题的研究紧密结合;选聘知名专家、创业成功人士、企业家、技能大师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来学院做报告或兼任创新创业导师,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库。将创新创业工作纳入学院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考核制度,把创新创业工作业绩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建立校内实验实训场所面向在校生开放制度,鼓励和引导学生走进实验室,开展体验式教学,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最大限度发挥校内实验设施设备的作用。

二、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是各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创业教育课堂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对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创新创业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校内创新创业环境,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创新创业感受,在创业中找到创新的灵感,激发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的积极性。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内先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器的先进建设与管理经验,以孵化基地为主要依托,根据社会和市场情况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项目。

2、结合专业特点,“立足海洋特色产品,挖掘地方特产”引导创新创业方向

大学生个体差异、专业的不同等决定了创新创业的方向不同。引导学生创新创业要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实际、专业特点、身心发展规律,有层次、分阶段、有的放矢进行。“立足海洋产品,挖掘地方特产”打造海洋商品电子商务平台。

3、以校企合作为契机,搭建创新创业新平台

通过校企合作,搭建创新创业新平台,弥补校内创新创业基地的不足,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共同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山东好当家集团等多家企业签订实践基地、校企合作、产品开发等合作协议;充分发挥电子商务、食品加工、机电等专业的教学、科研、师资优势,积极引入政府资源、企业资源和教学资源建立产学研联动机制,打造“政府+高校+企业”合作互利,“海洋产品+电商运营”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打造“海洋特色鲜明,各模块综合协调发展”的创新创业模式。为了促进本地海洋产业电子商务发展,将大学生在电子商务方面的优势与传统海产品地方特产优势有机结合,与海洋产品和地方特产企业紧密合作利用电子商务销售,为企业提供电子商务外包服务。既解决了传统海洋产品和地方特产开展电子商务缺少人才的困境,又为大学生提供了创业的舞台。

三、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工作

1、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体系,鼓励支持大学生普遍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结合学院各创业基地创建敦行学院,以实践为主要教学手段,利用学生的专业特长,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养成、创业体验与创意交流等。

2、邀请专业导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邀请全国知名创业导师前来授课,要把“创新”精神贯彻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始终,把“创客工作室”打造成大学生高水平创业服务平台。

3、为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营造良好的创业、就业氛围,实现专业对接地方产业,人才培养服务当地经济的要求,打造复合型创业、就业人才为目标,秉承“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运用“翻转课堂”授课方法与学徒制职业辅导,让学员迅速找准职业定位,为大学生创业、就业做好最后一公里服务。

四、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扩大创新创业辐射圈

为了引导和支持更多的大学生创业,鼓励支持学生成立各类创新创业团队,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将校内不同专业的有创新创业热情的学生组织在一起,搭建校内创新创业学习平台,方便创新创业实践经验交流和分享。各团队定期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如创新创业协通过这些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激发大学生进行创业行动的积极性。

“众创空间”为创客提供免费的办公服务场地、配备自动化办公设备和会议培训及其他公共基础设施,实行专人管理、配备创业指导团队,搭建交流、互动、合作平台,促进了大学生创业团队与社会资源的融合。

五、搭建创新创业竞赛平台,以赛代练,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激情

创新创业工作要落到行动,不能流于形式。以技能大赛为契机,积极培育创新创业队伍。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项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实践的积极性。通过以赛代练提升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和创新创业能力,增强了创新创业信心。

六、用足用活创新创业政策,完善管理制度

近几年,各级政府不断增加创新创业政策供给,出台了大量的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鼓励大学生积极创办各类企业和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激励大学生勇创业、能创业、创好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大学生就业。帮助学生详细解读相关政策,指导学生充分运用,用足用活政策,为创新新创业大学生提供政策服务。

总之,我们坚持从基地入手,搭建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平台,全方位整合资源;把创新创业理念融合到大学课程中去并以此作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载体;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师资、实践更坚密结合,进行教学体系创新,注重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拉近大学生与创新创业的距离,实用性强;注重创新创业方向的引导。提出了“立足海洋特色产品,挖掘地方特产”的方向,结合当地经济特点,鼓励学生注册公司、注册微商,帮助选择适销对路产品,使创新创业具体,可操作性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强化创新创业的实践属性。搭建竞赛平台,以赛代练,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充分运用政策优势,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使创新创业工作规范有序,可持续性发展。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