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2018-02-10吴浩婧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32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主体意识道德与法治

吴浩婧

摘要: 随着我国中学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传统教育模式下,以教师为主体的弊端日益显现出来。由于学生的学习态度消极,缺乏参与性意识,导致道德与法治和课堂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近年来,新课标的改革也给教师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上课形式多样,课堂内容生动有趣,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但是,如何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却是一大难题。如何激发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值得教师们深入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主体意识;自主学习;学生主体性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被摒弃,新型教育模式的教学主体已经由老师变成了学生,老师不再是教学课堂的主要角色,学生已经变成了课堂的主要角色。想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就要求学生积极的参与到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来。以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是教师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本文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以下幾点建议。

一、转变课堂教学理念,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在教学改革的新时期,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下以老师为主体的思想,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而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有利于教师营造出一种自由平等,活泼生动的教学氛围。只有在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真实才能。把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下压抑的状态中释放出来,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争辩,这就是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充分体现。

二、建立师生感情基础,营造学生主体环境

教学过程不只是将知识教授给学生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互相的感情交流过程。实践表明,良好的师生感情基础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出一种自由、平等、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2]。只有学生从被束缚的状态下释放出来,才能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关键的一步。因此,课前教师必须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积极主动的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由于学生的性格不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采取因人而异的沟通方法和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被得到重视。在学生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犯的错误和提出的疑问要耐心的回答与讲解,让学生学会多动脑,多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良好的师生感情营造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从而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合理设置教学环节,激发学生主体地位

思维课堂的对教师的要求:设置开放式的问题,创造真实的学习情境,组织项目制学习活动,教师想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就要合理设置教学环节。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有较强的参与体验感需要灵活的课堂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提升,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这是我们《道德与法治》教育目的所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设问尤其重要,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几个开放性的小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解决了问题,并总结出了答案。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应用导学互动,请进演绎等一系列的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比如,角色扮演就是可以有效地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有趣的办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比如在讲《合理利用网络》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扮演“网瘾少年”其他的同学分角色,从同学、家长、老师、社会机构等角度建言献策,如何去帮助深陷网络的同学,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会了自主学生,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性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四、注重课后评价机制,深化学生主体感受

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还要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后活动建立有效合理的评价机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重要。批评式的评价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意志消沉,精神颓废,失去学习的信心,一蹶不振;相反,鼓励性的评价则会让学生意气奋发,斗志昂扬,精神倍增。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是一种方式,而是一门艺术,不同的评价方式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每个教师都一个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使其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在讲完《遵守规则》一课后,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周围生活中人们遵守规则的状况进行小调查,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所以每个人的想法和观点也不一样,得出的调查结论也会有所不同。在课后的社会调查中,学生能够自觉运用课堂知识,把理论结合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学生通过发挥各自的主体性作用得出一份调查报告,让全体同学共享成果,深化并持续学生的主体感受。

结束语:总而言之,教学是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的一个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是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树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理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是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均武.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J].神州,2017,(8):53,55.

[2]张临芳.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9):166.

[3]姜明霞.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6,(12):50.

[4]石剑雯.浅谈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23):48.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第十中学 310000)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性主体意识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沧浪诗话》看严羽文论中主体意识自觉性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