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课程体系为基础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的建设及改革

2018-02-10李志海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年5期
关键词:学分课程体系素质

李志海 钟 源

1.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广东茂名 525000

2.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教务处 广东茂名 525000

为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于2009年正式启动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计划,设立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经过8年的实践和探索,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计划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1],建立了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计划“三个一”工作机制:建立了一套严谨的工作制度,出台了《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实施办法》等文件;建立了一个专门机构,成立了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建立了一个专题网站—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网上申报系统。

素质拓展教育体系(以下简称“素拓体系”)的建立,对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效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企业和学校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评价,得到了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充分认可和一致赞同。

1 现有素拓体系存在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日益提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2]。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坚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为顺应新时代的人才需求,解决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应用素质、实践素质、创新素质欠精欠强,综合素质不精不全的问题,迫切需要对现有的素拓体系做出改革,以构建全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全面优化改革现有的素拓教育体系。

素拓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课程教学体系为基础,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从申报、实施、监管、评价等方面着手,使素拓体系实现与课程体系的深度渗透,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平台,进一步激发教书育人的自觉性,从而提升学校的教育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教育体系是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的基础,素拓体系是在课程教育体系基础上的一种拓展,课程教育体系以传授“知识和应用知识”为主,强调学生需要掌握适应现代社会所需的各种技能[3];素拓体系以传授“难以忘掉的能力和精神”为主,两者渗透融合。素拓体系所传授的“难以忘掉的能力和精神”,就是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一种综合素质,其内涵就是“持之以恒”的理想意志、“永不言弃”的执着情怀、“行胜于言”的实践精神、“敢于超越”的科学精神和创造精神。

2 素拓体系改革内容

以课程体系为基础的大学生素拓体系改革目标即培养出具备良好的应用素质、实践素质、创新素质以及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担当起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使学生、学校、社会三方均受益。为实现这一目标,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2.1 改革素拓项目实施方式

原有的素拓项目实施程序,是由主办方申报,经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审批,以举办活动的形式开展。申报主体为活动主办方,如学生机构、社团、学工部门等。改革后的素拓项目实施方式,是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履行主责,以项目的形式,与教学单位共同实施素拓教育体系的工作。这一改革,以教学单位为申报主体,可提高教学单位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固化课程体系与素拓教育体系的交叉、渗透、融合的路径,促进素拓教育体系与课程体系的衔接与融合,并深度渗透,使素拓教育体系赋予课程体系这一骨架以灵气。通过素拓项目的实施培养和锤炼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情怀、实践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

2.2 改革素拓体系构建板块

构建由技能竞赛类、科技实践类、读书与社会实践类、特色拓展类、综合讲座类等五大主体板块的多维渗透“铸灵气”的素拓教育体系。

原素拓学分体系把素拓项目分为三大模块:学术科技与专业技能、文化艺术与体育竞技、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这三大模块的划分,旨在引导广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帮助学生全面成长成才。随着创新驱动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这一现状,对素拓体系构建板块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的素拓体系主要由五大板块构建:技能竞赛类、科技实践类、读书与社会实践类、特色拓展类、综合讲座类等,使涵盖范围更为全面。以下是各板块具体涵盖内容。

2.2.1 技能竞赛类项目

包含关于通识类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等学科类的竞赛。如涉及通识类课程的有英语语言能力、数学建模、职业生涯规划、求职简历设计等竞赛;涉及基础课程的有物理实验技能、基础化学实验技能等竞赛;涉及专业课程的有石油产品分析检测技能竞赛、会计实操竞赛、机泵拆装竞赛等。

2.2.2 科技实践类项目

注重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目标,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这类项目包含有基础学科类、生产加工类、前沿科技类、绿色环保类、新兴产业类的实践。

2.2.3 读书与社会实践类项目

学生入学时专业提供一定数量的必读书目,要求学生每学期完成一定的读书量,并撰写读书笔记。同时举办一系列相应的活动,如读书会、读书报告、诗词大会、传统文化交流,以及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等。希望学生通过这一类项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底蕴、有担当。

2.2.4 特色拓展类项目

学生可根据团队建设与管理、情商培养与训练、事务性能力培养三大主题,自行选择形式,给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如团队建设与管理、情商培养与训练等。通过该项目的活动训练、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情商,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学会控制情绪,自我减压,增强抗压能力,培养积极乐观、情绪稳定、快乐自信的素质内核。

2.2.5 综合讲座类项目

聘请业界精英、杰出校友、专业教师等优秀人物,以科技新进展、专业前沿动态、国内外重大时事或热点问题、自身成长经历、广博见闻等为题材,举办讲座。旨在增长见闻,开阔眼界,培养学生的胸襟和素养。

学生可根据兴趣在这五大板块中自主选择素拓活动修得素拓学分,素拓中心对各模块的比重加以引导,以形成正确的导向,满足学生素质提升的需要。同时鼓励个性发展,若现有的素质拓展项目尚不足以满足需求,学生也可自主设计素拓项目,按程序申报,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审批后即可实施。

2.3 改革素拓体系监管和评价机制

现行的素拓项目监管方式是由各院系素拓中心的质检部门交叉监督,然后将质量检查结果上报给学校素拓中心,若活动质量不达标,则取消主办方申报素拓项目的资格。随着素拓项目实施方式和素拓体系构建板块的改革,监督机制也随之改革,监督内容由监督活动举办情况改革为监督项目施行质量,监督对象由活动主办方改变为素拓项目的实施者和参与者。

同时,评价机制也随之进行改革。评价机制包括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学生方面,改变原有的参加活动即可得到素拓学分的方式,而是以选修形式和竞争性答辩形式获得素拓教育学分,提高素拓学分的含金量,学生以选修形式和竞争性答辩形式获得素拓教育学分,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拓学分质量;教师方面,原有的素拓工作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是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指导学生团队可计算相应的素拓工作量,改革后采取工作量与素拓学分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计算,教师的素拓工作量与所开展项目的素拓学分挂钩,调动教书育人、教学相长的自觉性,使评价机制更趋公平。

2.4 改造素拓平台的硬件和软件

为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对素拓平台硬件和软件进行升级改造。其中包括:素拓学分网上申报系统升级改造,以支撑新的素拓体系;改革管理机制并以制度的方式落实,修订各项规章制度,如《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实施办法》《大学生素质拓展评分细则》《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计划工作指导老师工作量计算暂行办法》等。

素拓体系的改革,采取“分步走”的方式逐步推进。先采取院系试点的方式进行改革,试点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以完善,逐步推广,确保新旧体系的平稳过渡,同时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进。

3 结语

素拓体系对应于课程体系,是一种基于人才培养目标而设计的拓展教育,是一种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并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的教育。素质拓展的教育特性体现在其实施全人教育理念,通过素质拓展推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增长,同时促进综合素质、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的共同提高,最终促进学生知识、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通过素拓体系的优化改革,推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增长,促进综合素质、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充分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如行业特色资源、地方产业资源、校友资源等,全方位打造素拓教育平台,实现素质教育的拓展;明确以教学单位为项目主体,保证素拓项目质量,提高专业教师参与素质拓展项目的自觉性。

素拓体系是缘于强化培养目标的渗透式拓展。通过课程理论与实践、课程间的理论及实践、不同素质(道德、人文、知识、实践、创新等)之间、教学科研之间的多维渗透,构建素拓教育项目体系,使素拓体系与课程体系深度融合,构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与育的渗透,解决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应用素质、实践素质、创新素质欠精欠强,综合素质不精不全的问题,培养出时代所需的合格人才。

[1]钟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J].文教资料,2016(8):135-136.

[2]郑永廷.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若干思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思想理论教育,2017(1):4-9.

[3]辛涛,姜宇,王烨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11.

猜你喜欢

学分课程体系素质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学分美食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