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方法 培养创新型人才

2018-02-10何建民刘业政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年5期
关键词:创新型成果大学生

何建民 黄 倩 刘业政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安徽合肥 230009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迎来了全社会新一轮创新创业的浪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也如火如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大创项目”)是教育部提出的面向本科生实施的科技类项目,也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之一[1]。它是大学生获得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重要的实践机会和活动平台,各大高校注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如何在该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索、促进合作创新、培养创新能力是本文重点研究的问题。

1 高校实施大创项目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大学生学习方式与中学生有所不同。中学生以课堂获取知识、作业巩固练习为主,这种学习方式有明确目标和考学动力。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目标模糊、动力缺失,容易陷入学习迷茫和无所适从的窘境。事实上,大学学习是一种没有“天花板”的学习,学生可自主学习、自由探索,通过专业教学计划下建构的“素质、知识和能力”体系,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

目前,我国正在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社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2],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渠道,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从2011年开始,教育部在全国高校中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3],旨在引导高校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模式[4],通过实施大创项目以增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机会,从而获得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造力,为国家输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高等院校高度重视和支持大创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对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包括项目的申请立项、中期检查、答辩验收和成果转化等全过程[5]。学生在承担大创项目后,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在“共建、共创和共享”的机制下整合利用学校和社会的资源、平台及其成果,孕育出丰硕的创新成果。学生通过实施大创项目,培养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获得创新能力。因此,在高校大学生中实施大创项目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路径。

2 项目立项申请、组织实施和结题验收过程

大创项目的组织实施需要从申请立项、中期考核、答辩验收全过程进行科学指导和管理。在此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科学研究方向、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探索研究新路径、获取研究成果,从中获得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创新实践能力。

2.1 组建团队

一个好的团队是大创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和结题的关键,因此需要寻找优秀的指导教师、挑选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优秀的指导教师能够高瞻远瞩,对团队成员进行合适的指导,既能发挥学生极大的自主性、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又能在关键时候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教师还能及时给学生答疑解惑,根据项目完成情况修正目标,指导学生追踪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知识,把控项目的进度和内容,并在此过程中挖掘学生的特长和能力并加以深入培养[6]。

挑选团队成员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团队应吸收来自不同学院、专业和年级的志同道合的学生加入。拥有不同的学缘和知识结构的成员可发挥各自特长和作用,互帮互助、克服困难,协同创新完成任务。团队成员相互激发创意灵感、消解技术难题、凝聚团队共识、提炼成果特色以获得新的价值,并完成项目预期的各项任务。

2.2 明确选题

项目选题受学生兴趣和专业特长影响,也与其知识架构和学缘结构密不可分,学生既不可好高骛远,也要勇于探索。学生可开阔视野,用互联网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选题构想。

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应用背景下,学生要善于运用“开源、开放、共创、共享”的思维方式,探索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手段和新方法,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和重大需求问题。大学生要善于运用市场机制和电子商务平台特性,整合利用社会和高校的资源与能力,为社会创造新的价值。在明确科学研究的问题后,学生要确立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以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创新实践综合能力。

2.3 实施研究

实施大创项目需要进行过程跟踪和质量检查,这也是大学生获得创新能力的重要过程。学生实施大创项目的过程和方法主要有市场调研、数据分析处理、文献阅读综述、成果汇报和论文撰写等,还包括实验检验、仿真测试等技术学习与实验内容。通过对以上过程的监督、把控和管理,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对学生遇到的困难及时进行指导,促使项目顺利开展实施。检查项目工作,可以采用“一周一报”和“一周一会”的方式。“一周一报”要求学生以撰写周志或线上汇报的形式,介绍项目进展和取得的心得体会。“一周一会”可以在导师参与下每周召开项目组例会,听取学生在实施中的问题,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2.4 孕育成果

大创项目实施完成后,需要总结孕育成果并对成果特色进行提炼,使其成果具有价值,为后继申报发明专利和知识产权等奠定基础。学生项目成果主要有:各种报告、软件程序、发明专利、知识产权、学术论文、成果实物等。彰显成果的价值及其特色,是整个科研工作总结和科研成果凝练的收官之作,主要包括指导学生撰写项目完成工作报告、项目技术报告、项目结题报告、项目结题答辩汇报讲稿以及发明专利和知识产权报告等,借此可培养学生的文字写作能力、归纳演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3 大创项目驱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高校组织和实施大创项目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创造力的主要途径和有效方法。笔者通过多次指导大学生申请、实施国家级大创项目,探索出一套“兴趣驱动—自由探索—自主学习—协同创新—能力获得”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3.1 兴趣驱动—创新创业的源泉

兴趣是大学生申请获得大创项目立项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拥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源泉[7]。以学生兴趣为基础开展项目研究,可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其学习效果。在选择课题和研究方法时,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特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能更多地利用自己平时的空余时间,进行相关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开展研究,组织团队成员开展交流讨论,合作学习钻研、共同探索和解决科学问题,不断迸发创新火花,涌现创新思潮,获得更多的创新成果。当项目研究遇到难题和瓶颈时,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坚持探索,有利学生突破难关,寻求答案。

3.2 自由探索—创新创业的方向

自由探索是大学精神。高校要求大学生自由地探索科学,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大学生承接大创项目,践行了自由探索科学的精神,可从中学会解决科学问题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这是指引大学生获得创新创业能力的方向。大学生在实施大创项目时,经历文献阅读、资料收集、统计分析、假设验证、数据建模、系统开发等过程,通过群组讨论和集思广益形成共识给出解决方案,由此培养了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规范的科研行为,使其终身受益。大学生在自由探索中,也能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发展现状与趋势,获悉行业最新动态和热点问题,学会资源整合,利用方法提升科研能力。

3.3 自主学习—创新创业的动力

大创项目是学生学习知识和锻造能力的好机会。自主学习是以解决科学问题为目标的学习,它是学生获得创新创业能力的动力。在知识体系建构中,传统的知识结构是由教师用模块化知识搭建的金字塔结构;进入智慧互联时代,知识体系需要转型或重构,网链知识结构取代金字塔结构,知识点联结更紧密,创新型人才知识结构需要及时更新。学生在完成大创项目中会遇到很多困境和难题,这需要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拓宽知识学习的领域和范围并提高专业技能,从而重构知识体系。团队成员也会针对项目研究问题探索、创新和实践,使自由探索与自主学习交替迭代,在“发散—收敛”训练中,升华创新思维,建构适合自身发展的“素质、知识和能力”体系。

3.4 协同创新—创新创业的机制

协同创新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灵魂。在大创项目实施中,大学生要面对社会调查、数据处理、资源集成、软件研发、成果创新等全新的工作,需要完成任务分工、研发协调、管理方法、成果署名、营销推广等具体任务。学生只有在“共商、共创和共享”的合作机制下,以“全方位、多元化、多层面”的视角,积极发挥各自的特长,互相帮助和互相学习,才能应对和解决大创项目中的各种问题,实现共同协商、共同创造、共同分享创新成果。

3.5 能力获得—创新创业的成果

学生经过自由探索、自主学习、协同创新的过程,提升了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也是大学生实施大创项目的成果。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包括较高的个人素养、厚实专业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升个人素养,具有艰苦奋斗、坚持不懈、拼搏钻研的精神;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按照解决问题的要求,串联起来形成自己的体系化知识,掌握工程技术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通过各项研究过程,培养团队成员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断开拓的创新能力,学生获得了组织管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批判和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8]。

4 结语

通过大创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一套有效方法,该方法按照“兴趣驱动—自由探索—自主学习—协同创新—能力获得”的培养路径,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通过实施大创项目,高等院校可以全方位、多元化、多层面地培养和锻造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利用互联网思维整合应用社会资源的能力。大学生由此建构社会需要的“素质、知识和能力”体系,也为自己今后走上工作岗位锻造了创新创业的能力。

[1]刘长宏,李晓辉,李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5):163-166.

[2]眭平.基于应用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实践[J].成才之路,2016(32):89-92.

[3]高扬.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持续发展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6.

[4]李国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10):76-77.

[5]高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过程管理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3,16(6):158-160.

[6]钱小明,荣华伟,钱静珠.基于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214(7):21-24.

[7]郭莉,王菡,王栩楠.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6):118-121.

[8]张艳,马毅.基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探索[J].教育观察旬刊,2015(1):34-35

猜你喜欢

创新型成果大学生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大学生之歌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