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文本教学价值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以《中国建筑的特征》为例

2018-02-09张谷姣

中学语文 2018年21期
关键词:核心特征文本

张谷姣

以核心素养引领课程教学改革,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但在实践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目标,如何确保核心素养落实到每一堂课,每一位学生,面临着实际的困难与巨大的挑战。

对于《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比较普遍的教学目标设计大多关注的是学科知识,其实,这篇科普文还承载着科学精神、科学文化素养等内涵。怎样变“知识核心”为“核心素养”?如何通过升级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我们知道,“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以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在认真研读文本以及核心素养诸要素之后,笔者发现《中国建筑的特征》正是落实培育学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四大核心素养的好机会。为了落实这些素养的培育,笔者深入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力图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更深更广处,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提高能力、健全人格、自主发展。

一、挖掘文本的文化价值,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

中国建筑的特征就是中国建筑文化的种种表现。它的整体布局特征、木构架、举折和举架等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这些民族性的特征仅仅通过快速阅读、提取内容要点是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更谈不上激起学生对中国古建筑的热爱之情。如何把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笔者对学生进行了变式训练,精心选取与课文匹配的故宫全貌图、中国古建筑木构架图、斗拱组成图、举折和举架图,故宫太和殿屋顶翼角、瓦当、彩绘等特写镜头,让学生边欣赏,边思考问题:欣赏图片,你能说出下列建筑的名称吗?请根据课文内容以及你所知道的知识介绍图片建筑的特征。

以故宫全貌图为例,学生不仅介绍了故宫建筑群整体的对称布局、主要宫殿朝南等特点,还谈到了对称之美、三大宫殿集中在中轴线而体现出的中央集权思想;不仅介绍了屋顶的四面坡,还谈到屋顶的黄色琉璃瓦的文化意味等。我想,这些表达交流比浮光掠影概述建筑的特征有意义得多。它不仅检测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训练了口语表达,还让学生欣赏了中国建筑的艺术美。

二、挖掘文本的现实价值,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

梁思成先生写这篇文章是出于对祖国建筑的热爱,对建筑文化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怎样将先生的情怀传递给学生,让心灵感动心灵?在学生把握中国建筑的特征之后,笔者还设计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

问题一:作者是如何引入“特征”这一概念的?

问题二:本文的题目是“中国建筑的特征”,作者仅仅是为了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吗?

这两个问题能引起学生对文本的关注和思考。学生从 “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分布到很广大的地区”“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一直保留到近代”“3500年来”等语言信息中,认识到梁思成是从宏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入“特征”的概念并全面展开论述的。从中可以看到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地位,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中国古建筑的热爱、自豪之情。

为了将责任感传承下来,笔者趁势将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一位旅美作家的一段话设计成一道语言运用题。题目如下: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思考材料反映的社会问题,为此问题写一条宣传语:

1.《中国建筑的特征》写于1954年1月。建国之初,随着北京新城建设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随之面临被拆除的命运。1950年5月7日梁思成发表了《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讨论》。1953年,在极“左”思想影响下,一些人主张扫除北京古建筑和古城墙。为此,梁思成奔走呼吁:“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为我们文化衰落消失的现象”。在北京城墙存废的辩论会上他说,拆城墙如同抽他的筋、剥他的皮一样。他曾向中央政府谏言,力主在北京城的西面建一座新城作为政府所在地,这样便可以完整地保留全部老北京城。然而,他的呼吁无济于事,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并蒙受不公正对待。城墙被拆了,能代表老北京的城楼和牌坊也被拆除了……

2.一位旅美作家这样写道:“一样的星巴克,一样的玻璃大楼,站在家乡的路边,我却分不清这是北京、东京,还是纽约……”

这道题不仅仅训练了语言表达,更重要的是核心素养的培育,让学生感受到梁先生的赤子之心、担当精神,从心底认识到传承保护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担当起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三、挖掘文本的科学价值,培育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

为了将中国建筑的优越性充分展现出来,并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精神。笔者整合与文本相关的两则材料,让学生讨论分析。

1.在2008年5月12日震后,报恩寺广场成了平武县城居民的临时避难所。这座占地2.7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落建于1460年(明天顺四年),历经1536年、1618年、1657年、1786年以及1976年的数次大地震,在此次汶川地震的影响下,木构造脱榫,墙体开裂,但没倒塌,更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2.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震级8.0级,大量房屋倒塌,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

阅读上面两则材料,联系本课所学的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在讨论中形成的基本认识:汶川灾情还与建筑有关。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瓦砖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这种材料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地震对这种构架的危害,有利于防震抗震。而中国现在的建筑结构大都是砖混结构,没有继承古代的建筑特点。而砖混结构防震抗震性能差。建议重建家园不要采用混凝土结构或砖混的预制板,可采用高抗震的木结构及轻钢结构。

学生在这些联系现实生活的问题的探究中,既进一步认识到建筑中的科学,又能运用科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激发了他们的探索热情和创造精神。

综上,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基于核心素养,精心选取教学内容,把教材的价值、教学的价值充分挖掘出来,变成一个个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核心素养目标。长期坚持,才能让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核心特征文本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数字特征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