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细读在现代诗歌教学中的应用

2018-02-09赵永仙

中学语文 2018年18期
关键词:现代诗歌韵律诗歌

赵永仙

★作者通联:云南永胜县第二中学。

现代诗歌通常是通过简洁的语言进行文字表达,其中却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学生要想充分领悟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就要对诗歌进行反复细致的研读,这种文本细读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对其整体文学素养的提升同样大有益处。

一、文本细读在现代诗歌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现代诗歌运用简洁的语言,将诗中含蓄的亦或是热情炽烈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从简短的诗歌中可以反映出时代变迁、山川美景以及人生百态,它可以是抒发感情的渠道,也可以是真善美的呈现。由此可见,现代诗歌所包含的内涵与情感是非常丰富的。学生通过对诗歌的文本细读,可以开阔文学视野,领略其中的人文思想与情感,有效提高其文学审美情操,通过细读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于文学文本的分析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述习惯。通过对诗歌中意象的细读,可以发散学生的联想思维,充分激发其想象力与创造力,逐渐挖掘出学生自身的诗歌鉴赏潜能。

二、文本细读在现代诗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诗歌结构韵律细读

在对诗歌进行赏析时,如果不能对诗歌的整体结构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想正确领悟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是比较困难的。现代诗歌的文学之美主要体现在其文字结构的韵律与节奏上,在对诗歌进行诵读时也可以感知到诗歌文字语音之间的抑扬顿挫、高低缓急,这种韵律的组合往往伴随着诗人情感的表述,作者创作诗歌的中心思想就隐藏在这种诗歌节奏中。所谓的细读并不是根据学生的喜好随心所欲的细读,其方式是有具体的目标与指向的。诗歌的文本细读要求学生在每一遍诵读中都有新的感悟与发现,要由浅及深有层次地的反复进行探究,读出正确的韵律语调与情感,这样才能逐步接近作者的原本创作意图,了解诗歌的本质。

优秀的现代诗歌作品通常富有多变的情绪,韵律节奏起伏跌宕,想要对其正确把握,在细读时一定要找准读诵的情感基调。例如,在学习海子的《麦地》时,诵读“吃麦子长大的,在月亮下端着大碗,碗内的月亮和麦子一样没有声响”这一段时,感受到海子为麦田赋予了感情和生命,为诗歌奠定了一个柔和的感情基调,读到“连夜种麦的父亲,身上像流动金子”时,诗歌的诵读旋律由舒缓转为深情,深情地歌颂辛勤劳作的老父亲,也映射着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向其表达敬意。诗歌进行到“有十二只鸟,飞过麦田,有的衔起一颗麦粒,有的则迎风起舞,矢口否认”时,诗歌节奏变得明朗欢快,将一副乡村自然美景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教师在细读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帮助其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及感情基调,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诗歌情感当中,激发其对于诗歌的兴趣。

2.诗歌语言细读

诗歌语言作为文学上的沟通桥梁,将作者与读者的心灵紧密连接在一起。在对现代诗歌进行细读时,一定不能放过文章中的每一个词句,现代诗歌所用语句平实却极具张力,含有丰富的意蕴等待被发掘。现代诗歌中语言的意义往往包含两种,一种是诗歌语言的表面客观文字含义,另一种则是诗人为其赋予的特殊意义,这两种文字意义之间的联系就叫作诗歌的文字张力。由于诗歌的这种属性,在教学中就要求学生在对诗歌进行细读时学会从朴实平淡的语言中探究其隐藏的深刻意义,理清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启发学生感悟诗歌中的文字魅力。

人们常将现代诗歌中点亮通篇的绝妙语句称作诗歌的眼睛,简称“诗眼”。诗歌教学中为了抓住文章的主旨经常会从诗歌的诗眼着手,进行中心思想的挖掘,寻找作者创作情感的蛛丝马迹。例如在戴望舒的《雨巷》中,从诗歌里的“雨巷”“油纸伞”“篱墙”等词就可以作为诗歌的诗眼,通过分析这些词语可以获取文章创作的情感基调,“雨巷”将读者带入一条寂静幽深伴随着细雨的巷子,搭配着带有怀旧气息的“油纸伞”,一个雨中独立的孤独形象便在读者心中形成了,这两个语句的运用成功的营造了寂静冷清的氛围,“篱墙”的出现又为诗歌的情感基调奠定了悲凉的氛围,再结合作者的个人人生经历,便不难解读诗歌整体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了。

3.诗歌细节细读

现代诗歌的诗歌语句中往往包括多重含义,现代诗歌中的多重含义会引发读者不同方向的联想,也可以用来表示诗歌中引发各种阅读效果的修辞手段。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学细读时一定要重视这种模糊诗句背后蕴藏的深意,要在多次细读鉴赏中拨开迷雾抓住文章的主旨。

例如在《春》的学习中,诗歌中写到“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一方面呈现出了春天里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方面又引人深思,燃烧的火焰隐约在暗示出一种紧张的心绪,这种心绪就是诗人内心的压抑情绪急需得到释放的展现,诗人所描写的春天也许并非是自由的释放,而是对土地的抗争。诗中“当你推开窗子,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一方面为读者展现出春天的美好景象,而“欲望”又暗示了作者对于自由的向往和美好的憧憬,这一切却被“窗子”禁锢着。整首诗歌如果从表层含义进行分析,诗歌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自由的欢畅,描述了自由自在的春天乐园,在对诗中的矛盾点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可以深入地感受到作者反面的情绪,这种情绪与窗外的春季美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真正的内心世界并不是十分快乐与自由的,窗外的美景那么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窗外绿色春草火焰的燃烧释放着春的激情,却也反映着诗人内心的焦灼与煎熬,诗人将情绪隐藏在春天的景象当中。只有通过对诗中矛盾语句的细细研读,我们才可以发现其中蕴藏的情感变化,这种矛盾的表现手法在教学中必须通过细致的细节分析才可以发现。

文本细读在现代诗歌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通过这种方式的广泛使用,不仅有效优化了现代诗歌教学的教学质量,还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学习成绩逐步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现代诗歌韵律诗歌
诗歌不除外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
英语现代诗歌对物的观照及其诗意生成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春天的韵律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韵律之美——小黄村
偶感
诗歌岛·八面来风
高中现代诗歌教学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