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数据”的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研究

2018-02-08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监控教学质量大数据

张 菡

(通化师范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自21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在校大学生人数已经由1998年的近87万提升至2017年的3779余万,接受高等教育人数与适龄青年人数的比例高达45.7%。经历十余年的迅速发展,大学的招生规模逐渐扩大,软件、硬件设备不断加速更新,而教学质量却仍以传统的监控方式运行,发展缓慢,对教学的评价、反馈并最终提升教学质量不能完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做好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支持与保障,是优化高校教务管理的重要抓手。教学质量监控始于20世纪初,80年代已成为对教师教学工作及相关组织领导活动的一个重要评价、分析、反馈手段。如今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更应该是一个基于“大数据”系统的持续的、动态的过程,是根据数据平台分析,合理判断教学的影响因素和教学效果[1]。即发现教学中的优势,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劣势及相关问题,以利于教师完善自我,提升课堂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以数据分析结果为本,辅以适当的奖惩制度,进一步激发教师及学生的潜能,促进教学相长,实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机制。

1 地方高校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背景

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是一种不借助数据平台,而使用较初级的办公软件来收集、分析,并通过人为活动反馈教学质量数据的监控方式,虽然在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反馈等各个方面存在一定的弊端,但由于其简单易于上手至今仍有很多高校使用。即便是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在全国高校范围内推广 “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平台几年来,许多地方高校仍将填报数据库视为一项为上级主管部门提供数据支持的工作而没有将其真正应用于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中。

1.1 传统教学质量监控中存在的弊端

基于传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特点,其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如材料收集时间较长,汇总数据困难,反馈审批繁琐,评价内容片面、缺乏系统性等。

1.1.1 数据采集、整理阶段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效运行的第一步,是对校内各项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包括教学数据、学生数据、师资数据、财务数据、专业学科数据、教学管理数据、教学研究数据、社会评价数据等[2]。数据涉及教学的各个环节,校内校外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数据量十分庞大,每一类每一项数据的采集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若是在一年内的不同时间、不同阶段多次采集数据,更会让人疲于应付。数据采集后的整理汇总阶段是对庞大的信息数据进行类别分类,并汇总处理,也同样费时费力,同时还可能由于人为原因出现某些错误,导致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教学基本状况,从而误导判断,做出错误的决策。除此之外,单一项目或类别的数据能够反映的信息极为有限,想要在数据采集中实现全面的数据分析或连续数据比对也极为困难,这也使得质量监控具有不连续性。

1.1.2 数据分析阶段

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借助的多为初级办公软件,由于软件自身功能的局限性,导致了数据分析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办公软件只能计算出一些宏观指标,反映宏观情况,难以在监控过程中实现面向基层的班级、学生及老师的多种精细化分析,无法实现某个单次或某几个相关联单次“过程—结果”的主要指标及图表分析[3]。同时,办公软件多数只能在计算机单机中使用,无法通过网络实现数据的自动分析和结果共享,不能像数据平台那样储存历史数据,不能在分析中追踪数据的发展变化,不能容纳教学测量分析数学模型,难以挖掘大量数据背后的隐藏信息,实现多范围、深层次的教学质量系统、客观、科学的分析与诊断。

1.1.3 数据反馈阶段

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反馈审批一般较为手续繁琐,多为“教学质量监控相关部门及校级督导—学校领导小组—学院(系、部)负责人—教研室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具体教师”等几个阶段,致使传统监控模式时效性较差,指令传达周期长,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处理。这对学校及时掌握学校动态,制定相关政策起不到积极作用。同时,审批繁琐程序过多,也容易出现过程性误差,对错误的更正、问题的修改又进一步拖长了周期。

1.2 高校数据平台建设现状

2011年教育部要求“高等学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集反映教学状态的基本数据,建立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此后,经部分高校试点,系统不断优化与完善,现已在全国近千所高校中推广使用。虽然高校已经意识到以数据库系统为平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能更全面、深入的监测校内教学运行各个环节,但是直到今天,仅有一些985、211高校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平台,大部分的地方高校仍处于探索阶段。

2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关键

基于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现状,要想真正实现校内教学的全方位的监控,为学校顶层提供数据支撑,实现有效的决策和资源分配,促进学校的内涵建设,就必须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建立一个校内各类数据平台相融合,覆盖全校区、主体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操作简易化、反馈广泛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1 数据平台应遵循的根本规律

2.1.1 制度保障是构建的根本

各高校应该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建设,出台校级教学质量监控文件,明确各职能部门和各教学单位在质量监控中的具体职责和任务,为依法执教和依法治教提供保障。例如出台《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工作条例》《教学信息员工作条例》《教师、学生网上评教评学实施办法》《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实现数据平台有制度可依,紧紧围绕制度为中心线,开展教学质量监控。

2.1.2 质量标准体系是主线

根据国家有关专业及课程标准,结合人才培养的实际,围绕教学质量的关键控制点,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标准体系,涵盖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在提升培养过程的质量方面,立足课堂教学主战场,实施多样化的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课外培养、实践环节以及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评价[4]。在融合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的结果和同行评教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学校多个行政部门互相联手,形成在校学生学习效果和社会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多位数据源,以此激励并促进以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本科教学评价体系建设,使之有效作用于本科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

2.2 数据平台应具备的基本要求

数据平台除了在初级办公软件功能提升的基础上,还应该不断地完善,具有更人性化,智能化的设计,以方便操作、简单明了,易于在校内进行推广。基础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2.2.1 数据采集多端口

“大数据”背景下教学质量的监控是通过多方数据的全面分析得以实现的。因此,数据软件平台应开放多个端口,方便各个部门及时录入数据,随时查看,避免数据的重复输入,改变原先的仅有一人录入数据费时费力,且易于出错的方式。

2.2.2 数据对接导入功能

数据平台与外界搭载平台对接,实现数据的导入功能,进行数据传输,避免出现孤立化的数据信息,实现原有未入系统的数据及时导入,确保不同时期数据的对比和整体对比。

2.2.3 用户权限的优化

数据的多端口录入和导入功能,使数据采集变得较为轻松和方便,但也意味着数据录入的随意性,因此为保障采集数据的真实有效,针对不同层次的数据录入用户,实现用户权限分配的合理性、优化开放时间的阶段性,使各层次的用户在操作过程中互不干扰,各数据之间不冲突无矛盾,真实可靠、可追查责任到人[5]。

2.2.4 数据分析结果的可视化

系统平台在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提取、汇总、分析的阶段,能将数据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如不同时间阶段的对比、不同主体的对比、相同主体不同环境下的对比等,不仅可以以表格的形式表现,还能用各种二维、三维对比图表现,实现多维分析,并提供重点数据的分析对比。

2.2.5 监控结果反馈的及时性

分析结果可直接在系统平台上显示,学校、学院(系、部)、教研室、教师都可以随时登陆,查看教学质量监控的分析结果,实现反馈的及时性,保证错误及时更正,教学各个环节有机运行。

2.2.6数据的备份和加密

基于高校部分数据的敏感性,因此让系统平台的数据更加安全,平台应具有数据加密和云端备份功能,杜绝因外界系统的入侵而出现的数据泄露,或避免因操作失误而出现的数据丢失。同时也方便随时调取数据,实现教学质量监控的不间断性。

3 数据平台应与教学评估紧密关联

建立数据平台的根本是保障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类别教学评估的定性、定量指标反映出来。不论是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还是教学评估其目的都是为了证明学生在校期间是否学到了该学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侧重于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随时对监控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反馈结果,及时将其消化解决,做到在运行中出现,在运行中消灭,使整个教学运行过程始终处于良性状态。而教学评估的各项指标多是以年度和学年度为时间段,不论是定量、定性还是两者相结合的指标,均是比对整个运行周期结束后的效果,分析出现的问题,为下一个教学运行周期提供决策性意见。二者虽然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通过展示学习成绩,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将数据平台与教学评估紧密关联,从过程到结果全面监控教学质量,必然会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质与量”的双飞跃。

总之,随着网络覆盖面的日益加大,信息技术的逐步发展,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也将越来越多地用于地方高校中,并成为重要的教育管理技术,为教学管理者决策提供更为全面及时的数据支撑,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增强教育改革核心竞争力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1]王能河,吴基良,但汉久.地方高校本科特色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3,(11):45-48.

[2]魏居运.大数据背景下民族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与创新——以延边大学为例[J].教学与管理,2015,(7):166-167.

[3]钱凤欢.“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J]. 文山学院学报,2015,(8):81-83.

[4]吴立平,刘凤丽.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运行机制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35-37.

[5]熊善军.大数据支撑下的区域质量监测平台实践研究[J]. 教学与管理,2016,(2):8-11.

猜你喜欢

监控教学质量大数据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