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筹推进“四大建设”打造区域协调发展

2018-02-08周世锋王琳

浙江经济 2018年9期
关键词:都市区大通道生态

□周世锋王琳

2018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打造现代化先行区。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是浙江加快“两个高水平”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推动浙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四大建设”,在空间上有交叉,在战略上有叠加,在功能上有侧重,特别需要全省一盘棋进行协同作战、统筹推进,发挥聚合效应。

明晰功能,各司其职、各负使命

大湾区突出创新驱动主引擎功能。浙江大湾区区位条件良好,信息经济和民营经济发达,产业基础扎实、实力强劲,以创新驱动为首位战略,通过优质环境的营造、高能级平台的建设,有利于快速集聚全球高端要素,支撑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铸就引领新科技和产业革命的策源性动能,带动提升全省的国际竞争优势,成为“四大建设”的创新动力源、活力源。

大花园突出生态服务主屏障功能。大花园是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结合体,是现代都市和田园乡村的融合体,其核心优势在于生态本底较好、自然环境优越,这是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也是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美丽经济的资本。重点聚焦大花园的“生态服务”功能,不仅有利于切实守护生态安全底线,统筹好浙江山水林田湖草的核心资源,而且有利于谋划形成绿色发展样板,成为“四大建设”的有机“绿肺”,真正促成全域大美格局。

大通道突出开放带动主动脉功能。大通道建设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提升板块间的联通效率,增进枢纽效能。核心宗旨是通过综合交通网络和物流体系的建设,来促进区域间的互联互通和开放融合。要把握大通道的“开放带动”功能,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更加宽阔的视野,来深化国际化和区域性的连结,加密“四大建设”的协作网络,以开放谋新局、增合作、促协调。

大都市区突出城市化引领主平台功能。四大都市区包含了浙江四大能级最高的城市,并辐射带动周边大中小城市,正在成为一体化的城市区域,是全省推进新型城市化的主平台。要突出大都市区城市化引领功能,通过加快要素集聚的非农化进程,加快城市文明的延伸扩展,提升都市区的城市功能和建设品质,来示范带动更多城市的协同联动,打造“四大建设”高能级的综合载体,以点带面促成更高水平的城市化发展。

聚焦主核,板块互动、高效联通

以杭州湾经济区为大湾区主核,致力于建设世界级大湾区。杭州湾经济区是国内金融、科技、贸易、先进制造和新经济的重要中心,人均GDP是浙江平均水平的1.27倍,集中了全省9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的5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约75%,在全省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重点建设杭州湾经济区,集中资源、集合政策、集中发力,发挥好主平台、主引擎作用,能形成创新引领、辐射带动效应。同时,聚力杭州湾经济区建设,有利于抢抓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机遇,从功能疏解、要素流通、平台共建等领域,互促共赢,共同致力于打造世界级大湾区。

以浙西南生态功能区为大花园主核,致力于建设我国生态文明样板区。衢州、丽水是浙西南生态功能区的核心,分别是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具备自然花园的天然禀赋,推动绿色发展和全域旅游基础优势显著。以浙西南生态功能区为大花园主核,一是有助于加快浙西南板块发展,补足区域发展的短板,通过做美、做亮浙江内陆开放的桥头堡,进一步提高四省边际的联动,促进陆海协调、省际合作;二是有助于在短期内打造出大花园建设样板,利用国家公园、美丽城乡、美丽田园等优质空间资源,加快培育形成绿色经济体系、幸福养生福地、全域旅游示范地,率先实现绿色崛起,为全省建设提供示范经验。

以义甬舟大通道为大通道主轴,致力于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枢纽。义甬舟大通道以宁波、舟山和义乌为主要节点,是“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具备海港、陆港、空间一体化发展的显著优势。一方面,义甬舟大通道的建设,能够串联沿线浙江开发平台能级最高、空间最为集中的区域,将国际贸易改革、国际产业合作等推向纵深,促进关键合作项目和示范性项目落地,率先形成全方位开放的大格局;另一方面,义甬舟大通道的建设拉近了浙西南和浙东北区域的时空距离,对于提升宁波和金华-义乌都市区发展能级,带动衢州、丽水等周边区域开放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以中心城市为大都市区主核,致力于建设参与全球竞争的区域主体。大都市区是一个城市区域的概念,中心城市是其中的极核,突出极核的能级至关重要。一方面,国际高端要素的区域竞争主要体现为中心城市的竞争,能否拥有这样的城市主体对于新时期浙江发展十分关键;另一方面,浙江杭州、宁波等城市的核心功能仍存在短板,在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服务功能等方面与国内外一流城市相较还有距离。通过极核功能的强化和提升,进一步增强辐射影响力,从而逐步推动周边腹地更为自然、紧密地一体化发展。

精准发力,快速突破、有序推进

大湾区建设突破口。一是全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高水平建设杭嘉沪创新走廊,重点加快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浙大科技城、嘉兴科技城等一批科技城建设,建好之江实验室,规划建设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海宁科学城等一批新平台,吸引一流高校院所进驻,推动创新资源高度集聚,提升整体创新水平,尽早发挥创新主引擎作用。二是加快构建支撑湾区一体化的高效智慧互联立体的交通体系。充分发挥海港、空港、陆港和信息港的综合优势,尽快补齐区内局部不通不畅短板。高标准布局建设湾区轨道交通网,谋划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和高等级航道为骨干的湾区交通网络,以沪舟、甬舟、沪乍杭等为重点,推进一批跨海铁路和公路部署,加强湾区横向交通联系。三是陆海联动治理海洋生态环境。高度重视陆域和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变化,面对海洋环境不容乐观的现实,加快建立湾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加快相关污染企业整治处理,实施严格的环境监管和监测制度,保障湾区建设的可持续性。

大花园建设突破口。一是探索推广国家公园建设。注重在生态资源保护、生态价值挖掘、生态经济转型创新、人地关系矛盾解决等方面总结经验,在开化国家公园试点的基础上将建设机制、运营模式在浙西南生态功能区推广,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局面。二是加快构建内联外畅的综合交通体系。完善西南山区铁路和高速网络,加快衢宁、杭衢、衢丽铁路建设,谋划衢州、丽水市区到周边主要县城的城际轨道,积极打造省域1小时交通圈,打开浙西南空间大通道。加快推进景区化高速公路建设,串联沿线优质资源,打造美丽大走廊。三是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建立自然资源的统一数据库。开展生态产品价值科学核算,培育生态产品交易市场,探索多渠道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落实好省市县三级联动协调机制,完善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分配资金与综合性绿色指数相挂钩,真正推动生态地区共建。

大通道建设突破口。一是谋划自由贸易港区。对标鹿特丹港、新加坡港等,以宁波舟山港和义乌国际陆港为双核,探索建立陆海两港联动的自由贸易港区,考虑设置离岛自贸港区、本岛自贸港区、离岛保税与非保税共存港区等,加强与上海自贸区的合作,提升大通道在促成陆海内外联动开发格局中的影响力。二是推动海港陆港一体化。整合管理运营体系,推进宁波舟山港订舱、结算、提还箱、签发提运单、拆装箱等专业化服务功能向义乌国际陆港全面延伸。优化口岸监管办理流程,推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大通关改革,加快信息和物流支持政策共享,加快两港监管服务一体化、便利化。三是加快多式联运协同发展。完善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江海联运配套航道及码头开发,做好重点航道锚地建设和集装箱码头优化布局,提高江海联运服务水平。推进甬金铁路、甬舟铁路建设,做好港铁支线、配套站场建设,拓展和延伸沿线周边区域海铁联运业务。部署推进主要航运开发、重要公路集疏运网络和航空枢纽对接建设,提高海河联运、海公联运和海空联运的能力。

大都市区建设突破口。一是制定实施都市区建设指导意见和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加快大都市区发展建设的政策意见,进一步增强发展都市区经济的共识,加强大都市区建设的合力,明确战略定位,完善政策体系。以一体化为导向分别制定四大都市区发展规划,明确各个都市区的功能布局和建设重点。二是完善都市区协调发展机制。健全浙江都市区协调建设领导小组职能和工作机制,协调解决重大事项和重大问题。推动建立都市区协商机制,通过内部各建设主体间的充分讨论协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支持设立都市区共同发展基金,鼓励建立区域联动的品牌策划、宣传、维护机制,实现文化共建和品牌共享。三是完善高效便捷的通勤交通体系。通勤交通体系是有效支撑都市区分工协作一体化的基础。为此,要加快中心城市内部地铁网络建设,推进中心城市到周边市县的轨道交通建设,提高运作效率,实现轨道交通成网覆盖全区域,并辅之以快速路和快速公交系统,建成都市区内部1小时通勤圈。

猜你喜欢

都市区大通道生态
京港澳高速:版图上的“黄金大通道”
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业遗产分布图(部分)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都市区创智中枢 北郑州水韵嘉城
关于物流大通道你需要知道这些
福建“物流大通道”畅通正当时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
县域对接融入都市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