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战时期在东南亚抗击日寇的“华侨兵”

2018-02-07林曙朝

文史月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义勇军日寇华侨

林曙朝

1942年12月8日,日本袭击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挑起太平洋战争;同时大举南下,进犯、占领东南亚各国。英、法、荷兰守军闻风丧胆,节节败退,很快就相继宣布投降。在日寇铁蹄的践踏下,东南亚华侨已经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公开进行支援祖国的抗日救亡运动。那些曾经领导华侨从事抗日救国活动的华侨社团领袖及其骨干人物,有的被迫流亡,有的被日寇逮捕投入集中营,有的惨遭杀害。整个东南亚笼罩在日本法西斯制造的血腥恐怖之中。

东南亚华侨为了保卫自己生存的家园,同当地人民同仇敌忾,团结一致,以各种方式,投身当地的抗日军事武装,开展游击战争,或秘密配合盟军进行情报搜集活动和联络工作。下面介绍在东南亚浴血抗击日寇的几支“华侨兵”军事武装。

星华抗日义勇军

星华抗日义勇军从是由马来亚共产党倡导、由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会民众武装部出面组织的、战斗员全部由“华侨兵”组成的抗日军事武装,兵力有1300人。

1941年12月8日,日寇入侵马来亚,在哥打峇鲁登陆,以破竹之势进击英军,新加坡形势十分危急。英国政府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应允侨团各界人士的要求,协议承认马来亚共产党的合法地位,释放被囚禁的政治犯,接受了马共武装民众参与抗日的主张。于是,由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会民众武装部出面,组织了一支战斗员完全为当地华侨的星华抗日义勇军。英方派达理上校担任义勇军司令,但不允许义勇军作为独立的战斗部队进行编制,不承认马共在义勇军中的领导地位,不发给正规军服,只配给少量的落后武器,却要求他们开赴前线,参加新加坡保卫战。

心系侨胞生命财产安危的侨领陈嘉庚先生对英当局此举十分反感。他说:“英兵至少尚有五到七万人,何须派此绝未训练之华人往前线。不但此一千人将就死地,敌人入境必因此多杀许多华侨。英政府此举,最为狡猾残忍,实可痛心。”(见《南侨回忆录》)

星华抗日义勇军的成立,有个关键人物,就是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会民众武装部主任林江石。他本名黄伯遂,又名老黑,原籍广东增城。出身贫苦,年幼失学。打工之余刻苦学习,自修完中学课程,并通晓英文。“七七事变”爆发后,热心参加当地侨界的抗日活动。1934年加入马来亚共产党。1940年调任新加坡市委书记,为马共中央委员。1941年3月因“参加非法活动”被英当局逮捕投入监狱。日寇南侵后,才于1941年12月底被释放,立即被推举为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会民众武装部主任,全身心投入星华抗日义勇军的组织和领导工作。

1942年1月31日深夜,英军政治部长通过电话请林江石主任谈话,称:“柔佛英军已撤回星洲,柔佛长堤已炸断,明天新加坡保卫战将开始。当局已决定死守星洲,至流尽最后一滴血。星华义勇军应立即集中,开赴前线,协助当局保卫星洲。”2月1日,林江石主任乃发布命令,将义勇军集中于设在南洋华侨师范学校的司令部,进行正式编队。首先是编第一连,连长由英军官担任,按方言籍贯编了3个排,第1排为广府籍,第2排为潮州籍,第3排为客家籍。随后又编了第2连、第3连、第4连……共编了7个连。连队的党代表由民众武装部委派,名义是连队的政治指导员。在编制队伍的同时,义勇军总部邀请一名中国的军官担任教官,进行操练。

2月4日,义勇军总部举行出征前的誓师大会。林江石主任做了动员报告,达理上校也讲了话,各人民团体代表给予热情鼓励。

义勇军投入战斗以后,在丹绒百葛码头货仓中弹起火的救援中,在港口水道巡逻时对敌艇发动的突袭中,在增援守军阻击日军的战斗中……尽管准备简陋、缺乏实战经验,但战斗意志坚强,不怕苦不怕死,因此都有不俗的表现和可圈可点的战绩。据《大战与南侨》中《星华义勇军总部报告抗敌经过》记载:“第二连奉命出发至裕廊前线,与敌血战4日,进攻几十次,给予敌方重大损害。第三连防守巴丝班让沿海,初时敌数次登陆未遂,最后在大炮机枪和空军掩护下登陆,我军弹尽粮绝后退。第四连第三排救援巴丝班让前线阵地,并援助第二连作战。敌方利用马来人奸细及一部分投降印军作引导,由低空扫射,层层紧缩包围圈,并用大炮重机枪猛烈攻击。我军被围得水泄不通,在彈尽粮绝之危急时,展开殊死战。我军被围阵亡与伤害情形惨重,不得已由各阵地退出……”又据《新加坡简史》记载:“2月1日,义勇军集中,4日开赴前线。……有的驻扎在前沿战略要地裕廊十八碑,面对新山;有的防守在新加坡要冲林厝港十九碑半;有的到巴丝班让十三碑和后港樟宜一带。从5日至7日,裕廊和林厝港义勇军全歼敌橡皮艇30多艘,打沉日艇3艘。8日晨,日军发动全线进攻,义勇军奋战一昼夜。9日被围,退至武吉知马防线。10日至11日,武吉知马争夺战炽热进行……”上述记载,可知义勇军“华侨兵”们当时所处的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以及表现之英勇。

与星华抗日义勇军不畏强敌、浴血奋战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守卫新加坡的英军的懦弱、无能。日寇入侵时,守卫新加坡的英军海陆空部队据日军方面报告有12万人,但他们缺乏守土之志,只经过一星期的战斗,便抛弃“死守星洲,至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诺言,向3万日军举白旗投降。据日方发布消息,新加坡之战结束,成为日军俘虏的英军竟达73000人,其中竟有将级军官24名!

新加坡沦陷前夕,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在华侨掩护下,辗转逃往印度尼西亚玛琅避难。新加坡沦陷后,日军随即进行“大检证”,对所谓“敌性华侨”展开疯狂大屠杀。星华抗日义勇军幸存的“华侨兵”,部分偷渡到马来亚,加入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继续同日寇斗争。林江石和一些战友未及撤离,匆匆转入“地下”同日寇周旋。后来由于叛徒出卖,林江石和另外两位义勇军骨干不幸落入敌手,被日本宪兵队施予酷刑,折磨至死,遗骸不知所终。身陷囹圄时,他曾作一首七言绝句:“奋身投入血阵中,遍体鳞伤碧血红,手无寸铁难言勇,昔年威武逝如风。”

星华抗日义勇军是东南亚存在时间最短的抗日军事武装。从1942年1月中旬筹建创立,到1942年2月13日宣布解散,一个来月,虽参加作战不过一星期,但其勇猛的战斗精神,却体现了新、马人民,特别是“华侨兵”坚决反对日本法西斯的坚定意志,不仅震撼了侵略者,也为战场上的英、澳、印军所钦佩,犹如一颗耀眼的流星划破黑暗的夜空,在东南亚华侨抗日史册上留下光辉的篇章。endprint

马来亚人民抗日军

马来亚人民抗日军是马来亚共产党创立和领导的、成员以“华侨兵”占多数的抗日军事武装。其军旗为“红色大地三颗星”,三颗星代表华、马、印三大民族团结一致,驱逐日本法西斯出马来亚。

1941年12月,当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入侵马来亚的危难时刻,马来亚共产党中央立即提出“行动起来,动员起来,抗日卫马”的口号,号召全体共产党员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在敌后组建抗日游击队,带领群众拿起武器,抗击日军,为保卫新、马而浴血奋战。当地华侨一马当先,踊跃参加,慷慨赴难,奋勇抗敌。

1941年12月,当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入侵马来亚的危难时刻,马来亚共产党中央立即提出“行动起来,动员起来,抗日卫马”的口号,号召全体共产党员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在敌后组建抗日游击队,带领群众拿起武器,抗击日军,为保卫新、马而浴血奋战。当地华侨一马当先,踊跃参加,慷慨赴难,奋勇抗敌。

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共拥有8个独立队。第1独立队于1942年1月1日宣布成立,活动地点主要在雪兰莪州。相继成立的其他独立队,活动地点分别为:第2独立队主要在森美兰州,第3独立队主要在柔佛州北部,第4独立队主要在柔佛州南部,第5独立队主要在霹雳州,第6独立队主要在彭亨州西部,第7独立队主要在彭亨州东部和丁加奴州,第8独立队主要在吉打州和玻璃市州。 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始终把政治思想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从成立的第一天开始,每个成员都明白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是:打倒日本法西斯,争取马来亚的民族解放。军中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军队中的骨干都是共产党员。它有着严明的纪律,各独立队成立时,都参照中国红军和八路军新四军的做法,制定“X大纪律X项注意”。在1943年2月马共中央召开的执委会上,统一规定为“四大纪律十项注意”。“四大紀律”为:绝对服从指挥,严守军事秘密,没收敌产归公,爱护群众利益。“十项注意”为:态度要和蔼,买卖要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内务要整洁,肮脏要打扫,不打骂俘虏,不调戏妇女,大便上厕所,洗澡避女人。

近代马来亚人民没有经历过武装斗争,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建立以后,只能借鉴外国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的武装斗争经验,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经过3年8个月的斗争实践,逐渐摸索、总结出一套战术原则,即“坚决、主动、灵活、积极”。就是说:行动要坚决,作战要主动,战术要灵活,态度要积极。“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化整为零,化零为整”“敌进我退,敌驻我扰”……它实际上是中国人民军队游击战术在马来亚的具体运用。终于使它在斗争中发展壮大,屡屡克敌制胜,成为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坚强队伍。

人民抗日军中的华侨兵,表现极为突出,深受广大指战员和人民群众拥戴。例如人民抗日军司令部第一任党代表,就是1938年加入马共的华侨许庆彪。他既有火一般的革命热情,又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团结同志,忘我工作。他在第1独立队成立的半年多时间里,将这支部队初步建成一支有战斗力的抗日武装,并使人员扩大了两倍多,同时开辟了一个相当广阔的革命根据地,使坚持和发展游击战争有了可靠的基地。1942年9月1日,他在同敌人的搏斗中英勇献身,年仅21岁。抗日军第1独立队的创立和战斗业绩,传遍了全马四面八方,强有力地鼓舞了各州人民的抗日热情。

还有不少华族马共成员,由于信仰坚定、作战勇敢,而且富有组织能力,因而成为党的领导人和军队的指挥员。例如曾参与筹建和领导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第6独立队和第7独立队的张凌云(又名小张、章德庆、烽云),获选为马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他根据亲身经历撰写的《西彭亨的抗日烽火》《红旗漫卷东海岸——记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第7独立队》和《抗日时期我党我军在吉兰丹的光辉业绩》,不仅是马共领导各族人民抗战的珍贵史料,而且为无数浴血奋战的人民英雄和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们,竖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又如吴一石(又名吴清奇、亚斯),先后担任人民抗日军中的党代表、司令部政治部主任、雪兰莪州州委宣传部长。他根据自己战斗经历回忆撰写的《雪兰莪的抗日武装斗争》,真实记录了马共领导全马人民英勇抗战以及人民抗日军第1独立队创建和成长的光辉历程,而且披露了雪兰莪州抗战期间发生的几桩重大事件,成为马共和人民抗日军的重要历史文献。

1947年5月出任马来亚共产党总书记的华人陈平(1922—2013),原名王文华,祖籍福建福清。1922年出生于霹雳州实兆远镇,1940年加入马来亚共产党。1942年日寇入侵马来亚后,他加入马来亚人民抗日军,任马共霹雳州州委委员、州委书记等职,负责向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和英军136部队提供给养。1943年担任马共中央常委,兼军事高级指挥部成员,参与领导全国的抗日武装斗争。

马来亚人民抗日军不愧是马来亚人民反法西斯的中坚力量。从开始报名参加集训的161人,依靠各族人民群众的支援,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共拥有8个独立队,总兵力达9000余人(加上后备队,总数约15000人)。在3年零8个月的抗战期间,与敌寇作战340余次,毙伤敌军5000余人,本身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000多名“华侨兵”牺牲。

1945年12月1日,马来亚抗日人民军以独立队为单位,分别在8个城市,举行复员仪式。全体武装指战员怀着沉重的心情,在军乐伴奏下,举行了最后的一次检阅,然后交出武器脱下军装。

以“华侨兵”占多数的马来亚人民抗日军,为马来亚民族独立解放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胜利所建立的丰功伟绩,永垂青史,不可磨灭。

泰国抗日义勇队

泰国抗日义勇队是泰国侨党发动和领导的、由华侨爱国者和泰国爱国者共同建立的抗日军事武装。

1941年12月,泰国执政的銮披汶政府同日本结盟,悍然向英、美宣战。泰国侨党立即采取反日、反銮披汶政府的方针,发动华侨爱国者和泰国爱国者共同建立抗日义勇队,发动群众进行经济斗争和军事斗争。12月中旬,即以曼谷铁业工人互助社的积极分子为核心,建立了泰国抗日义勇队第一个小队,到1942年4月,发展扩大为中队。endprint

至1945年初,泰国抗日义勇队队员已达650余人,分属曼谷总部和南线总部,共拥有100多支枪。仅南线总部的武装部队,从1943年的小规模游击战开始,在战斗中壮大,到日寇投降为止,共进行了不同规模的5次主动袭击战。第一次是在1944年上半年,夜袭边境地区一个日伪警察所,缴获日制步枪11支,子弹1000余发。第二次是在1945年初,配合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第8独立队袭击了马来亚吉打州的申督警察所,缴获双管猎枪5支。同日,又奔袭了吉打州的加基武吉矿山,击毙日军矿山头目一人,缴获手枪2支。第三次是在1945年上半年,配合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第8独立队,夜袭马来亚玻璃市火车站后,又杀了个“回马枪”,毙伤日军甚众。在战斗中,一位姓周的“华侨兵”中弹牺牲。第四次是在1945年7月31日,伏击日军驻守的宋卡府康月车站,未获预期效果。第五次是在1945年8月19日,攻击铁帕县一个日军据点,放火烧毁日军2艘帆船。

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

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是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创立和领导的华侨抗日军事武装。这是一支秘密的抗日武装队伍,其内情长期无人知晓。

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中英两国军方于1941年12月中旬制定《中英联军缅甸会战计划》,决定组建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并将它列入议事日程。志愿队指挥官由中国远征军派驻缅甸英军部队的联络参谋王楚英担任。开始时的成员包括:昆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五分校第17期的缅甸华侨学员32名,昆明侨务人员训练班中的缅甸华侨学员200名,从缅甸当地招募的爱国华侨青年220名。共编为3个中队,每个中队配备轻机枪9挺、冲锋枪36支、手枪6支、半自动步枪45支、无线电话机6部。英军派薛穆洋中校担任联络官兼总教官。

根据军方高层部署,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主要承担三项任务:(1)派出密探潜入泰国,侦查日军的兵力和动向;(2)派出一个中队进驻泰国边境的帕罗士、密沙和高加力,对泰国加强警戒,严防日军间谍潜入缅甸;(3)以一部分兵力卫戍毛淡棉、英洛马及港口,严防日军间谍和缅奸潜入边防地区进行侦查和破坏。

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第一次成功行动是在1942年1月上旬,破获、摧毁日军潜伏在毛淡棉的秘密情报站,活捉日本间谍数名,缴获无线电台及通讯密码本等物。此后,志愿队在获得准确情报的基础上,巧妙用兵,伏击敌军取得胜利。1943年1月13日,第一中队在帕罗士伏击日军,毙敌28人,缴获轻机枪2挺、步枪14支和掷弹筒2个。1月18日,王楚英指挥官亲自率领第一中队和第三中队在缅泰边界高加力附近伏击日军,仅耗时20分钟,便结束战斗,击毙日军工兵隊长星光少佐、藤田大尉、上村中尉及士兵107人,打伤谷川中尉、吉田少尉及士兵27人,缴获轻机枪10挺、骑枪75支、手枪5支、军刀140把及其他装备。

营救被围英军,是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的又一战绩。1942年2月下旬,英军第17师在锡当河东岸的重镇莫克贝林陷入日军重围。王楚英指挥官亲自驾驶装甲车率领华侨抗日队,配合英军装甲营长派森少校率领的58辆装甲车,冒着密集的炮火向日军猛冲,最终将日军成功压制,掩护被困英军突围,生还3328人。王楚英和派森也带领装甲营和志愿队弃车泅渡过河,安全撤回864人,并带回武器和电台。

1942年3月11日,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来到缅甸,将王楚英调离华侨抗日志愿队,去担任他的联络参谋兼警卫队队长,而由军事委员会派驻昆明的参谋团蔡岳中校担任华侨抗日志愿队的新指挥官。日军在连续攻陷仰光、腊戌之后,又于1942年5月2日攻陷缅甸旧京曼德勒。至此,日军全部占领缅甸,中英联军悉数撤出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随即转入敌军后方,进行游击战争。在日寇疯狂围攻和缺乏后勤补给的险恶条件下,华侨抗日志愿队孤军奋战,损失惨重。第二中队长王兴汉、第一中队长陈庆生和第三中队长柯明华相继壮烈牺牲。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的战斗历史,最终宣告悲壮结束。

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

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简称“华支”,又称“四八支队”,成立于1942年5月19日,是一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新四军、八路军为榜样而成立的华侨抗日军事武装。

“华支”的诞生,是东南亚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展的结果。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和朱德的《论抗日游击战争》等著作,已在菲律宾华侨抗日分子中传播,为华侨在菲律宾建立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做了理论上和思想上的准备;一些在“七七事变”后回国参加抗日救亡的爱国华侨骨干分子,又返回菲律宾,为建立华侨抗日军事武装提供了组织上的有利条件。

1941年12月10日,菲律宾的华侨抗日团体在马尼拉召开代表大会,成立了“菲律宾华侨战时抗日护侨委员会”(简称“抗护会”),发表宣言,号召全体华侨同盟军和当地政府一起,反击日寇侵略。在日寇步步逼近的危难关头,“抗护会”为保存抗日骨干力量和保护侨众,先后大规模组织两批抗日干部和华侨群众,撤出马尼拉,疏散到南吕宋和中吕宋。又发动、策划于1942年3月12日,秘密在马尼拉成立“菲律宾华侨抗日反奸大同盟”(简称“抗反”)。

“菲律宾华侨抗日反奸大同盟”始终积极参与“华支”的组建,并在干部配备、兵员补充、物资供应、武器装备、伤员安置、学习资料提供、各地交通联络站的建立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援和协助。“抗反”成为“华支”的后勤部、后备军。

1942年5月19日,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在菲律宾武六干省、邦邦牙省和蕊描依丝夏省交界的曼地利村丛林宣告成立。它的建军有着明确的宗旨,即为了领导各地侨众,打击日寇,铲除奸伪,主持正义,保护华侨,配合一切反法西斯力量,最终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为广大华侨和菲律宾人民的解放而斗争。

“华支”十分重视在指战员中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参照中国游击战争的经验,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编写了一本《中国革命优良传统》,供指战员学习。同时为部队纪律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规定,称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八项要求”。“三大纪律”为:(1)一切服从抗日,抗日高于一切;(2)爱护老百姓;(3)服从命令听指挥。“八项注意”为:(1)保守秘密;(2)行动迅速;(3)爱护武器;(4)爱惜公物;(5)遵守时间;(6)整齐庄严;(7)清洁卫生;(8)尊重礼节。“八项要求”为:(1)离开宿营地要打扫清洁;(2)说话要和气;(3)借东西要还;(4)损坏东西要赔;(5)买卖要公平;(6)出入要宣传;(7)大便要找厕所;(8)要尊重风俗习惯。

正因“华支”有崇高而明确的建军宗旨和一系列符合实际而又行之有效的铁的纪律,所以能够获得各民族的大力支持,在严酷的环境中生存壮大,战胜敌人。在3年抗日战争中,“华支”的战斗足迹遍布中、南吕宋14个省份的乡村市镇和山林平原,共作战260余次,毙伤日伪军2000余人。这支全部由华侨抗日健儿组成的特殊部队,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战斗中,“华支”有近百名“华侨兵”献出了年轻生命,其中有担任“华支”高级职务的几位华侨同志。副队长高华岳同志(1919—1943)祖籍福建南安,出生小商人家庭,精通菲语英语。原来就是华侨抗日游击队的领队,刚直忠诚,英勇善战。他在“华支”期间,除了带领队伍以外,还负责对外联络和民运工作。1943年12月16日,在外出工作回队途中被菲奸暗害,年仅24岁。参谋长陈村生同志(1917—1945),祖籍福建晋江,当过伙夫、货运苦力、餐馆招待,工作之余坚持上夜校补习英语。从1939年开始,致力于工运、“抗护会”、“抗反”的领导工作,成绩卓著。升任“华支”参谋长以后,除参加总队的领导、决策以外,还代表总部负责与美军的联络工作,并亲自带领“华支”的第二、第三大队,配合美军转战于南吕宋4省,深得全体指战员拥戴和美军嘉誉。1945年4月25日,在地耶拔省爹旺地区的遭遇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8岁。“华支”驻中吕宋代表尤鸿源同志(1920—1944),祖籍福建泉州,出身穷苦,16岁时就参加工会,“七七事变”以后,成为领导人之一,积极支持祖国抗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担任“抗护会”执行委员,不辞辛劳,贡献良多。担任“华支”驻中吕宋代表后,他发挥自己熟悉当地情况、又精通菲语、英语的优势,负责“华支”与友军的联络、协调,为取得战斗胜利,不畏艰险,四处奔走,本军、友军、盟军以及菲律宾人民均交口称赞。1944年12月初,日军袭击蕊描依丝夏省甲标社一带,尤鸿源同志正在该处与友军进行联络工作,不幸落入敌手。日寇对他施以各种毒刑,逼迫他交代“华支”的军事秘密;但他坚贞不屈,始终没有透露一丝秘密。惨无人道的日寇,竟将他身上的肉一块一块地割下,一直折磨至死。他牺牲时年仅25岁。endprint

猜你喜欢

义勇军日寇华侨
不朽的抗联战士
日寇血手又伸到华中来了!
抗日战争胜利74周年感赋
侨魂德泽 至臻至善——福州华侨中学简介之三
“九一八”事变后《北方红旗》的义勇军报道研究
侨魂德泽 至臻至善——福州华侨中学简介之三
帕合尔丁·阿布拉、倪士喆、康宇宏、李华侨作品
高鹏振与《义勇军进行曲》
青年义勇军军歌
自制石雷抗日的民兵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