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化与回归: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动力观论析

2018-02-07张文君孟宪平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恩格斯异化科学技术

张文君 孟宪平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 210023)

自人类进入工业时代,科学技术力量成为推动包括社会主义运动在内的诸多历史发展和进步浪潮的关键动力。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动力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技力量的基本观点,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科技力量与社会生产、社会发展的各要素之间的互动,以及科技力量异化的阐述。据此,马克思恩格斯将科学技术力量放在更加宏观的人类文明进步的视域中,提出对科学技术力量的理性反思,为人类合理运用科技力量留下了宝贵的思想启蒙。

一、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动力观的历史语境与叙事特征

具体分析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动力观,必须要追溯到其理论体系所生发的历史语境中,探究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渊源。19世纪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动力观产生的时代背景。经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人性的解放和理性主义的倡导,专制神权的禁锢和迂腐守旧的牢笼被人们追求自由、渴望理性的希冀所扫荡殆尽,自然科学和人文哲学在思想解放的过程中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那个充满理性的时代,现代式天文学、数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范式蓬勃发展,实证主义、功利主义、德国古典哲学等多种思潮迅速传播,共同为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动力观提供了广阔的思想空间。在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表现出对财富追求的极大贪婪。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人类从手工业时代进入机器大生产时代,生产效率的提升和社会财富的积累让资产阶级对剩余价值的追求变本加厉。压榨工人成为资产阶级获取财富的重要手段,超长的劳动时间,极低的薪水酬劳,恶劣的劳动环境无一不摧残着工人的身心。虽然工人阶级联合起来,销毁机器,发动罢工,但都以失败告终。马克思恩格斯开始在工人的惨痛经历中思索现实残酷的根源。经过长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总结,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运行机制,关于科技力量二重性的认识,揭示了科技作用的基本方向。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动力观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背景中,描述科学技术力量与社会各因素之间的互动过程,分析科学技术力量对资本的增殖、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升及社会交往的助推作用,同时揭示了科技力量异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其叙事特征体现为以下三方面:

一是紧跟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潮流。马克思恩格斯一方面充分肯定了科技对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另一方面指出了科技力量会紧跟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而逐渐壮大。科学技术唤醒的是资产阶级对资本无止境地狂热和追求。马克思恩格斯在这场浪潮中清晰看到了科学技术在促进资本积累、提高劳动生产力、聚集社会资源中的巨大力量。科学技术像一根威力无比的杠杆,轻而易举地将社会资本撬起,并由资产阶级收入囊中。科技力量为社会提供了一套既定的工作章程,用标准化生产、流水线作业、集成式合作为社会生产设计出省时省力的工作程序,同时打破了人们长期遵循的固定劳作时限,为资产阶级在尽可能减少必要劳动时间的前提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剩余劳动时间。资产阶级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为自己添砖加瓦的同时,使追求剩余价值的欲望愈演愈烈,从而对科学技术提出更高的新要求,促使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改进。“劳动生产力的发展也会对原资本或已经处于生产过程中的资本发生反作用。”[1]科学技术紧跟随经济发展,经济寻求发展程度的最大化,科学技术寻求最先进的表达方式,二者在发展中互动,在互动中发展。

科学技术作为强有力的杠杆不仅能够撬动社会财富,同时也能动摇腐朽、陈旧的社会根基,是具有革命意义的杠杆。“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2]马克思恩格斯肯定了科技力量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将其视为社会形态由低向高飞跃的助力器。发达国家凭借科技力量率先实现了社会现代化,而落后国家也依靠科技力量推动了现代化进程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力量源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寻,而这种孜孜不倦的追寻也在历史漫漫长河中推动着科学技术向前发展。

二是对技术交流和社会交往的深刻阐述。尽管一些部门一些人出于某种理由会对科学技术进行保密,但马克思恩格斯从来都没有将科学技术视为独居一隅的某种力量,而是将其视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共同成果。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力量的波及范围是全方位的,科学技术传递到哪里,它的力量就会在哪里产生作用。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进行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就是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力量在中国发生作用的表现。但科学技术力量对各个地区产生影响的程度不同,在科技落后经济贫穷的地区,当人们还保留着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持有封闭自守的心理状态时,由于受到自身固有保守性的影响,无法在科学技术的影响下发挥首创精神,这时科学技术力量的影响程度较低;当人们持有强烈的保守性,对科学技术力量没有正确的认知和相应的激情时,科学技术力量就难以发生作用了。

科学技术具有开放性,科学技术力量不断的从国内向国外扩展,由民族向世界扩展。科技力量的开放性让科技在传播中将世界各个角落得以串联,在开放中进行学习,在学习中进行思维碰撞,在碰撞中提高技术,在交流中改进技术,科学技术的开放性是科技自身力量得以拓展的重要因素。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科技力量打破了时空界线,消除了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交流障碍。科学技术在战场中发挥着化干戈为玉帛的力量,在劳苦大众的哀求中扮演着救死扶伤的力量,但也会在清澈见底的小溪池塘中化作污毒臭恶的力量,显示出力量异化的负面效应。但无论处于何种状态,科学技术渗透的角落,其力量必然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呈现出来。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共享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交往理论的重要方面,资产阶级对资本增殖的狂热追求推动科学技术力量在世界各地舞台上全面展示出来,同时科学技术在走向世界舞台的途中也表现出巨大的张力。

三是与国际工人运动和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紧密联系。科学技术在引起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革的过程中,促进了社会生产工具、劳动者、劳动对象等基本生产要素的变革。科技力量将旧的壁垒打破,对旧的偏见思想进行革新;将未开化或半开化的状态予以破除,使工人阶级在合作中得到提升,在斗争中得以解放,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因为由于现代工业,由于运用机器,英国一切被压迫阶级已经汇合成为一个具有共同利益的庞大阶级,即无产阶级……”[3]。科学技术打破旧生产方式,为工人阶级提供了新的交往基础。在科学技术力量的推动下,作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主体,无产阶级了制定新的计划策略,他们生产的计划性、行为选择的自觉性逐渐增强,首创精神也逐渐显现出来,在历史进程中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动力观为国际工人运动摸清形势变化、制定正确的战斗策略提供了重要指导。科学技术力量在为资产阶级赢得更多资产增值的同时,也为无产阶级开辟了新道路,将他们聚集在一起,把他们的团结能力和集体意志表现得淋漓尽致。落后国家在取得革命胜利后,必将劳动生产率视为保证新制度稳固的重要方面,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国家要善于发挥先进科学技术力量,将其与国家制度有机结合,推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同时,科技力量也会在国家日新月异的改变中与日俱增。

二、科学技术力量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效应

(一)科学技术力量对财富增殖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肯定了科技力量对资本增殖的重要作用。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中,科学技术力量制约固定资本的增殖,决定流动资本的运行。当社会生产中科学技术的含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时,科学技术力量也会逐渐扩大,进而推动固定资本的增多。因此,科技力量随着资本产生剩余价值的方向进行作用,当科学技术力量逐渐演变为一种既定的惯性力量时,资本家获取财富就事半功倍了。“另一种不费资本分文的生产力,是科学力量。(不言而喻,资本总要为僧侣、教师、学者纳一定的税,不管他们发挥出来的科学力量是大还是小。)但是,资本只有通过使用机器(部分也通过化学过程)才能占有这种科学力量。”[4]在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欲望强烈推动下,科技力量作用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作用在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之间,作用在人与自然之间,其作用的结果是科学技术被物化为物质的生产力,带来不可预估的资本增殖。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了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肯定了科技在满足社会需要中发挥的物质力量。科学技术力量将物质的自然属性、人的社会属性集中到生产过程中,自然力量、社会力量、精神力量被科学技术力量汇聚起来,成为推动资本运动的重要力量。科学技术力量将资本家的“生产欲望”都变成了以商品为基础的、可以量化的资本运作,促进资本尽可能地把控更多剩余价值。科学技术力量在融入社会生产的过程中,变为最直接、最现实的生产力,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提供了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使各个生产要素更为紧密地凝结在一起。资本被科技力量无限聚集在一起,科学技术力量的浪潮席卷着世界的工业体系。在促进资本增殖的过程中,科技力量逐渐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相融合,推动了新的经济格局的形成。

(二)科学技术力量对社会生活的推动作用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社会物质生产中的社会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前进的重要原因,同时,科学技术又如巨石落入物质生产的海洋中喷雨嘘云。蒸汽机的发明是人们对高效强劲动力的探寻;纺纱机的发明是人们对解放双手,快捷便利的呼吁;电灯的发明是人们对解开漫漫黑夜束缚的渴望。无论哪一种科学技术的诞生,都体现了人们对先进生产工具的探索和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当人们处于经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繁荣安定中,面临生产力制约自己对幸福生活的追寻时,不免会对现存的科技力量有所不满,而这正是科学技术继续前进的关键契机。“机器劳动这一革命因素是直接由于需要超过了用以前的生产手段来满足这种需要的可能性而引起的。”[5]在科学技术力量的推动下,现有的生产技术得到进化,而人们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也得到了相应的满足。

科学技术力量在人们对生产力进步的诉求中得以前进,但人们对生产力的诉求不是凭空出现的,是在前一阶段科技力量的基础上显现出来的。“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环境下继续从事所继承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变更旧的环境。”[6]资本主义是人们在先前的生产力基础上,依附科学技术力量创造出来的新的社会形态。在新的社会形态下,生产和技术相结合,在现实生活中形成了更高层次的物质生产力。当更高的物质生产力与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逐相碰撞时,科学技术的巨大能量就显而易见了,其科技力量也会随着需求的提升逐渐壮大。

(三)科学技术力量对社会精神生活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科学技术力量的时候,从来不是将其视为单独孤立的要素,而是放在经济生活,社会发展和世界范围内进行论述的。科学技术的开放性和发散性将其力量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成为推动社会精神生活发展的强有力杠杆。“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7]人类自古以来就有对科学技术的强烈诉求,日晷、地震仪、指南针等等的发明都是社会精神生活对科学技术力量的追寻。现实社会中,科技力量打破了地域和时空间隔,将世界连为一个整体,造就了世界性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

此外,科学技术力量也是文化力量的一种展示。科技自身就是文化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极具先进性和代表性的文化。科技文化的理论形态,展现着人类亘古不断的质疑情怀,科技文化的实践形态是人们对自然绵绵不断的打造和探索。科学技术的先进性引领着超前思维的延展,推动旧制度、旧文明的革新。科学技术的文化内涵推动着整个社会精神面貌和社会文明生生不息,文明史上的兴衰交替都与科学技术力量的强弱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科技的每一点进步都将带动社会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三、科学技术力量在社会发展中的负向作用

科学技术在加速资本积累、推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其负面效应也随之显现出来。它将穷苦的劳动者置于和牛马、机器同类的地位,造成了社会主体异化、劳动产品异化、交往行为异化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异化的恶果。

(一)科学技术力量异化对社会主体的负面影响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当人类在追求资本增殖,运用科技力量的途中,不能正确厘清占有物和占有关系,不能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劳资关系、人际关系和阶级关系时,科学技术就会发生变异并产生不良影响。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处于癫狂无序状态的资本家对私有物的占有表现出极大的畸形心理,在利益面前抛弃了所有的理性、尊严和秩序,将工人视作生产财富的机器,“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一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方法都是靠牺牲工人个人来实现的;一切发展生产的手段都转变为统治和剥削生产者的手段,都使工人畸形发展,成为局部的人……”[8]。工人沦为资本增殖的工具,在生产和分工中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愿,只能听从于社会管理和协作形式。科技力量异化对社会主体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表现为私人意识异化、社会意识异化、社会需求异化和商品异化,本该掌握决定权的人变为机器的奴隶,本该和谐共处的社会关系也变为私欲横流的劳资关系。这种异化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倡导的人的全面发展形成悖论,而那些被眼前工资蒙蔽双眼的工联主义者和尚未意识到被奴役的工人们只能在机器压榨下苟延残喘。

(二)科学技术力量异化对劳动产品的负面影响

科学技术力量与人的活动紧密联系,当科学技术力量异化时会造成劳动产品和劳动活动的异化。“利益霸占了新创造出来的各种工业力量并利用它们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由于私有制的作用,这些理应属于全人类的力量便成为少数富有的资本家的垄断物,成为他们奴役群众的工具。”[9]科学技术力量的异化把工人希望努力工作换取更多劳动果实的愿景打破,将贫穷、底层、愚蠢的标签强制贴在工人身上,商品的标记被打印在所有资本主义物质系列上,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则又继续为这些商品注入新的活力,工人只能永远生活在物化意识的阴霾中。为满足资本家的需求,机器在劳动中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这个主导者将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变成理论知识传递给工人,并在资本家逐渐膨胀的欲望刺激下不断进行发明创造,对理论和技术更新换代,工人在劳动中只能被迫接受分工,难以表达自己的对立性和首创精神。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当物质所包含的的创造精神和科学技术力量所代表的精神发生背离时,科技力量和劳动产品异化就产生了,而将这个负面影响彻底消除的唯一办法只能是使二者取得一致并且积极向上的发展,人才能走向真正的自由和解放。

(三)科学技术力量异化对交往行为的负面影响

随着科技力量的推动,社会交往形式也逐渐突破原有的模式,逐渐向世界范围蔓延,这是科学技术力量在世界进程中的凸显,“单个人随着自己的活动扩大为世界历史性的活动,越来越受到对他们来说是异己的力量的支配(他们把这种压迫想象为所谓世界精神等等的圈套),受到日益扩大的、归根结底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力量的支配,这种情况在迄今为止的历史中当然也是经验事实。”[10]科技力量的壮大和世界市场的拓展同步进行的,如果没有科学技术力量的作用,世界市场在拓展中会面临着更大的难题和更多的实践考验。

科学技术力量在推动社会交往行为时,表现为一种文明与另一种文明的碰撞。然而当科学技术力量异化时,社会交往行为可能发生灾难性的事件。科学技术力量的传递都是高势能向低势能传导,由先进文明国家对落后国家进行强有力的渗透和洗涤,尽管落后国家在面对先进文明的侵蚀时会有一定抵抗,但仍无法改变落后守旧的文化边界被打破的既定事实。在科学技术力量的支撑下,西方国家拥有了武力征服落后国家的坚船利炮,先进的武器装备为西方国家的文明渗透提供了硬实力的保障。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借鉴软实力的思想渗透,将自己的思想观念标榜为普世价值,在思想麻痹和自由限制下,落后国家不得不被迫接受西方文明的冲击。科学技术在世界交往中,必然会带有破坏性的力量,引起尖锐的“武力冲突”和“文明冲突”。因此,想要减少科技力量异化对交往行为的负面影响,就要在认识科学技术的同时,科学理解科技力量的作用范围和表达方式,在运用科技力量时展现出人类特有的自觉性。

(四)科学技术力量异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负面影响

科学技术在人类探索自然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科技力量的作用下,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存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高。科技力量将人与自然的距离缩短,人类借助科技力量寻求最佳的生存环境,想方设法把可利用的一切自然资源都收入囊中,成为追求自身美好生活的垫脚石。但当人类在借助科技魔法试图对整个自然界实行法术时,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并非可以完全成为大自然的操控手。人与自然由统一走向决裂,人类对自然充满感激与热爱的情怀被丑陋的经济利益撕得粉碎。人们以为自己距离征服自然越来越近,而事实上那只是暂时的物理作用,在心理上,人与自然面前早已出现了一道裂痕,而这个裂痕修复起来却是及其困难。人类运用科技力量征服天地时,会被自然力量适时地予以反击,这种反击力量的巨大威力超过了武力战争,超过了砍伐杀戮,而人类不得不在最后自食苦果。科学技术力量的异化表现在资本家运用技术手段对自然资源横征暴敛,当自然资源匮乏时,资本家又会通过武力进行殖民掠夺。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科学技术力量和自然力量的作用方向发生偏离时,无法落实先前设想的应对方案,只能被迫接受自然的暴怒,而暴怒的受众群体并不仅仅是资本家,而是全人类。

四、对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动力观的辩证思考与科学审视

实践是理论的指导,理论是实践的反思。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动力观既是当时社会现象的反思,又随着历史变迁不断传承发展,是当前我国充分发挥科技力量、提升综合国力、跻身世界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哲学基础。分析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动力观,辩证思考科技力量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科学审视科技力量的异化根源与双重价值,是指引我们在当下和未来社会中正确把握科技发展方向、合理运用科技力量价值、借助科技力量引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有着重要意义。

(一)辩证分析科技力量异化的根源,正确把握科技发展方向

科学技术作为撬动历史变革、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伟大杠杆,科技力量所蕴含的巨大能量是毋庸置疑的。马克思恩格斯称科学为生产的可变要素;列宁称“要建设共产主义,就必须掌握技术,掌握科学,并为了更广大的群众而运用它们……”[11];毛泽东提出不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就会挨打的论断;邓小平将科学技术视为第一生产力……无论在历史长河还是当今时代,科技力量在每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科技力量蕴含的无穷魅力让我们不得不跟随着它的脚步去搭建人类前进的阶梯。但探求道路上同样暗藏着荆棘和沟渠,稍有不慎便会跌入异化的泥潭,“变神奇为腐朽。”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动力观不仅分析科技力量对社会变革的作用机制,同时分析了科技力量在作用过程中发生变异及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科技力量异化是科学技术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辩证思考科技力量异化的根源是正确把握科技发展方向的必要前提。科技力量由资本家在追求财富中唤醒,但资本家的贪婪在财富增长中膨胀,当冲破理性和底线束缚时,资本家就在追求物质利益中“走火入魔”。因此,科学技术力量异化的根源即是人们对物质利益追求的变异,这种变异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的尤为突出。“由于自然科学被资本用作致富手段,从而科学本身也成为那些发展科学的人的致富手段,所以,搞科学的人为了探索科学的实际应用而互相竞争。”[12]人们在开展社会活动时,虽然可以制定详细系统的规划,根据既定规划开展活动,但自然规律的多变性和难控性阻碍了人类自觉地做出防患于未然的全盘计划,而在此过程中,科学技术力量作用方向的偏离,难免伤及无辜,带来消极影响。不可否认,科学技术力量确实促进了社会物质财富极大发展,一时间满足了人们追求社会财富的贪婪欲望。但人们忽视了科技并不是像锤子、镰刀一样极好控制又任人摆布,可以不加任何试验就直接投入生产且不会发生任何剧变的工具。因此,当人类对财富无止尽的追求意识配合不择手段的追求行为时,人类的观念和行为早已发生变异,而在此过程中,被视为纯粹生产工具的科学技术力量也会相应发生变异。

无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还是将科技力量视为衡量国家强盛与否的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力量的负面影响都不会影响科技在社会变革中中流砥柱的作用。习近平指出:“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13]科学技术力量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但科技力量异化同样不容小觑。因此辩证思考科学技术力量异化的根源,引领我们正确把握科技力量发展方向,在理性思考和全面战略中适当将其规避。首先,正确把握科技发展方向建立在科技发展面向建设科技强国的基础上。科技力量关乎国家根本,是我国在抢抓历史交汇机遇的必然选择。建设科技强国要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发展,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将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相结合,增强国家原始创新力。发挥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发展、民主法制建设、思想文化建设、强军兴军建设等多方面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其次,正确把握科技发展方向建立在科技发展面向增加民生福祉的前提下。要清醒认识人类才是生产劳动的主人,任何的发明创造都建立在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的基础上。科技力量和资本力量的结合虽然可以带来更多的社会财富,但这些财富的获得不能以丧失理性为前期、不能以不加节制为手段、不能以无所顾忌为条件。充分发挥科技力量在防治重大疾病、治理环境污染、提升食品安全等方面,为人类追寻更加持续、更加美好、更加和谐的生存状况的重要作用。辩证思考科技力量异化的根源,正确把握科技发展方向,是我们通向未来社会的基础之路。

(二)理性思考科技力量的双重作用,激发科学技术正能量

要感知科学技术力量的价值,就要将科学技术和现实社会相结合,在现实生活“移步换景”的迅速变迁与发展中感受科学技术的映射力量。但由于人们永远不会满足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从石子到青铜到钢铁,再到双手的解放,科技力量总是随着人们生活愿景的提升而壮大。科学技术力量的发展壮大和人们对先进文明的追寻是推动历史潮流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科技力量的价值在实践中却没有得到合理的运用。人类在利用科技力量进行工业生产时,总是将目光放在有形的物质享受上,短暂的物理享受麻痹了人类的神经,而理性精神、崇高的理念被强行遮蔽起来,精神享受和物质利益逐渐走向背离。在社会领域,获取财富的多少成为衡量一切的准则,人们的精神财富在源源不断的物质财富面前显得极为匮乏。在思想领域,西方国家假借科学技术之手将其宗教神学打造成普世价值的伪科学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对科学技术和现实社会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对科技力量的价值进行重新审视。当然科技决定论和科技悲观论都是不正确的,要用预见性的眼光和大局意识对科学技术力量的价值进行重新审视和合理运用。

激发科学技术正能量,要发挥科技力量引领文化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价值。我们在追求科技力量对物质财富的作用,同时要兼顾精神生活。“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4]科学技术作为文化的一种形式,拥有强大的软实力,对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开拓思维、提升认知发挥着重要力量。文化中科技含量的多少是衡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提升科学技术在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文化产品中的比重,革新文化生产方式,整合文化表达方法,拓宽文化传播渠道,将科技力量的价值渗透在文化发展的各个环节。合理运用科技力量的价值,让高技术与新观念携手,消除低技术与旧观念对文化发展的阻滞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科学技术力量的价值体现的是科技所带来的安定和谐的欣欣向荣景象,而不是为一己之私造成流血牺牲的无序混乱状态。合理运用科学技术力量的价值,让科学技术的文化力量充分显现,在理性与感性并存、欲望与底线并存、真理与实践并存的有序状态下推动文类文明继续前行。

(三)全面认识科技力量对社会变革的作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科学技术的超前力量在推动社会变革中发挥着先导作用,人类历史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实现了一次又一次重大飞跃。蒸汽机的发明带领人类进入工业时代,电子技术又推动着人类迈向自动化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引领人类向信息时代进发。科学技术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诚然,科学技术力量在对社会变革产生影响时,其负面影响也随之“崭露头角”。对科技力量的负面影响,我们要辩证客观对待,不能因科学技术具有负面影响就抛之弃之,妄图回到依山傍水、采菊东篱的“超自然”状态。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谋求丰厚物质基础的过程中,由于向自然过度索取和滥砍滥伐,将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伤得遍体鳞伤。但客观来说,科技力量在本质上并没有过错,科技发展和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是人类对科技力量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局限性所致。在面对自然时,资产阶级都是根据眼前最直接利益从事生产,至于他们的行为对自然会有什么较远的影响,他们并不关心。人们认识的局限性,一部分是受到客观因素影响,而另一部分是内心贪婪欲望所致。在私欲与理智的冲突面前,我们必须明白人与自然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而是相反相成的有机整体,人类只有与自然在行为上互利共生,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真切和解和真正和谐。

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失误和教训总会随着时间慢慢凸显出来,在理性思考下转变为经验总结指引我们走向新征程。人类对科技力量的认识和把握随着实践发展而更加深入,频发的、剧烈的自然灾害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之前致力于利用科技力量征服自然,而今发挥科学技术力量在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中的重要作用,是我们重塑美好家园的必经之路。“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15]合理有效地借助科技力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首先是要树立正确的生态理念,科技力量在作用于经济建设的同时,不能以生态环境的让步为前提,从源头上遏制社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破坏;二是借助科技力量探索资源的多维属性。人类在早期发展中造成资源浪费、资源枯竭的紧张局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资源属性的认知不健全造成的。借助科学技术探求未知的力量可以帮助我们在实践中对资源的多维属性进行深入分析,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从而缓解普遍存在的资源短缺压力;三是大力开发绿色能源、低碳能源等生态技术,构建绿色、循环发展的可持续经济体系。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生态技术发展,提高清洁产品、环保产品、低碳产品的生产比重,壮大清洁环保产业发展。同时重视对废物的回收和再利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变废为宝”的重要力量,走绿色可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时代要求我们辩证思考科技力量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科学审视科学技术在人与自然关系之中的纽带作用,把人类对应用科技力量的历史经验融入进一步的实践中,把科技力量的消极影响打入牢笼,让科技改天换地的巨大力量在社会发展中得以充分显现,推动人类的进步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

猜你喜欢

恩格斯异化科学技术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从异化看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设想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