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治言论

2018-02-07

中国司法 2018年1期
关键词:普法宪法法治

张 军:积极推动新时代宪法宣传实现新发展

学习宣传好宪法,是推进宪法实施的重要基础,是全民普法工作的重点任务。抓住“关键少数”,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尊崇宪法。完善学法用法制度,推动各地各部门健全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日常学法、法治培训、依法决策、依法履职、完善考核评估机制等六项制度,突出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突出尊法这一关键环节,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由一般性号召变为制度性约束,变成广大干部经常、自觉的学习实践。实行“谁执法谁普法”,推动形成宪法宣传大格局。我们紧紧扭住“谁执法谁普法”这个“牛鼻子”,牵头建立了部际联席会议,制定了实施方案,推动宪法宣传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明确各国家机关开展宪法宣传的主体责任,推动学习宣传宪法与执法活动有机结合。进一步明确各级普法办开展宪法宣传的组织协调责任,推动宪法宣传向面上延伸、向基层拓展。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动宪法精神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近年来,我们注重把宪法宣传融入到法治文化建设中,让公民受到润物无声的法治文化熏陶,培育全社会对宪法法律的信仰。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我们着力推动把宪法宣传融入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中,广泛开展群众参与的法治文化活动。加强法治文化作品创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政法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在中国普法微信上开设《名家谈·中华法文化》专题节目, 以中华法系为纲,以东方哲学为魂,讲述中华法文化。为落实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我们组织编写了12册《青少年法治教育读本》,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段的接受特点,结合案例和故事,由浅入深宣传宪法,实现了宪法法律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全覆盖。

(司法部部长张军在加强宪法教育、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座谈会上如是说,司法部官网及《法制日报》,2017年12月5日)

沈春耀: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通过完备的法律法规推动宪法实施、加强宪法实施、保证宪法实施。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党中央关于健全宪法解释工作程序的指导性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合宪性审查”,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有监督宪法实施的法定职责。拟出台的重要政策和重要举措,凡涉及宪法有关规定的,应当事先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机构意见。做好宪法解释工作,努力实现宪法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的统一。加强改进备案审查工作,各类规范性文件都要纳入备案审查范围,实行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切实用好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通过的指导性文件,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人大依法行使选举任免权的统一,确保党组织推荐人选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完善人大专门委员会设置,优化人大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结构,健全联系人大代表机制,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沈春耀如是说,《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1日)

韩大元:通过宪法实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要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宪法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宪法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基础地位,让每一个人都充分认识到宪法与其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使得宪法中蕴含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与共识重新回到社会生活,以宪法的力量建立、捍卫并发展社会共识。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理念,让宪法成为指导国家生活的根本准则,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只有当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受到广泛尊重,得到全社会的真诚信仰,它才有全面实施的基础。领导干部要率先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宪法、遵守宪法的氛围。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宪法法律至上,树立宪法权威。以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为契机,确实完善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的宪法监督制度是宪法得以实施的根本保障。要积极推动宪法实施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与程序化,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以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韩大元如是说,《光明日报》,2017年12月7日)

付子堂: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五大子体系将承担新的任务。一是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依法立法是立法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首先要依宪立法;其次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使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通过法定程序统一起来;最后要规范立法,促进立法内在协调。二是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包括加强宪法实施,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理念。三是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法治监督体系的重心是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行政权力具有管理事务领域宽、自由裁量权大等特点,法治监督的重点之一就是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四是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是对未来全面依法治国最大的组织保障。新时代在法治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的顶层设计为依据。五是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新时代要求从党内法规的制定、备案、解释、执行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要求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理顺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关系;同时,对党内法规在从严治党、管党方面的效用进行评估,为修改完善党内法规提供依据。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如是说,《学习时报》,2017年12月22日)

顾培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在人类法治实践中,找不到两种完全相同的法治模式。法治形态的多样性是法治理论的一个重要原理,也是当今世界的普遍现实。根据这一原理,不能把某种特定的法治实践方式当作法治的唯一模式,并将其作为评判不同国家法治发展水平的依据。我们应有正确认识,进而把握当代中国法治的特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从世界范围看,法治运行有一定规律。法律由确定的国家机关制定和实施,国家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进行,社会运行过程由法律加以调节,有独立行使职权的司法机关,每一个社会主体都平等适用法律,认同法律权威。然而,这些规律在不同国家必然呈现不同的状态。应当正确认识当代中国法治与人类法治文明的关系。当代中国法治就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是我们根据中国的社会条件和现实处境,从国家稳定发展和有效治理的需要出发,对法治这一现代国家治理方式的独特理解、探索与实践。它既体现中国国情,又符合人类法治文明发展规律,使当代中国法治成为人类法治文明的一种重要形态,丰富了法治文明的多样性。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顾培东如是说,《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6日)

李长山:开拓新时代普法新境界

开拓新时代普法新境界,必须着眼法治建设的总目标,着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法治宣传教育是社会司法体系构建的首要环节,是推动公民有效接受法律的重要抓手。法治宣传部门要立足司法行政和法治宣传职能特点,把加强法治社会建设作为主攻方向,主动担当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先锋军。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引领全社会增强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法治社会建设向纵深发展,切实把执法和法律服务过程变成法治宣传过程,着力打造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普法样板,确保普法宣传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开拓新时代普法新境界,必须深化基层法治实践,促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社会治理的重心始终在基层,法治宣传的主阵地也必定在基层。要将重心沉到底,触角探到底。要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服务站的衔接指导作用,推广法律顾问制度,推动所有村居实施村规民约、社区公约专项治理,开展立法治家规家训、传良好家风家教、评诚信道德家庭等活动,强化法治的道德底蕴,增加道德的法治元素,引导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在遵从共同约定的过程中感受法治、接受法治,实现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良性互动。

(李长山如是说,《学习时报》,2017年12月4日)

猜你喜欢

普法宪法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宪法伴我们成长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宪法伴我们成长》
尊崇宪法 维护宪法 恪守宪法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普法
普法
普法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