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新的精神状态

2018-02-07黄德锋朱清华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精神状态中华民族总书记

黄德锋,朱清华

(1.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南昌 330108;2.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昌 330013)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先开宗明义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1〕1精神状态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在当前改革攻坚克难关键时期,明确宣示、激发和始终保持党所提出的精神状态,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重要前提

所谓精神状态,是个体理想信念、思想意识和情感意志等综合因素共同表现出来的风貌和情态,是个体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外在体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注重精神状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伟大的精神追求,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2〕历史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追求和精神状态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社会发展进步而奋发图强,是中华文明绵延五千余年而赓续不断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十分强调和重视精神状态的培育,注重发挥精神状态的积极作用。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名言,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3〕163。邓小平同志也指出,“通过思想教育,增强党性。要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精神状态上有显著的进步”〔4〕。

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必须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克服面临的困难和迎接重大挑战,党中央高度重视全党精神状态对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精神状态问题,他指出,“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共产党人要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他要求全党为实现既定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他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中国共产党97年的发展历程充分表明,要实现一个宏伟目标或者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必须要有一种不怕牺牲、勇于进取、艰苦奋斗、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状态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10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新时代,既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共产党人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要有新气象,要有新作为,就必须保持新的精神状态。

(一)永不懈怠和一往无前的士气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振兴民族的责任和使命担负在肩上,始终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这是共产党人保持永不懈怠和一往无前士气的力量源泉。永不懈怠和一往无前意味着共产党人需要永远将人民的利益和民族的安危放在首要位置,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保持维护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坚定信念。永不懈怠和一往无前是一种政治定力,是一种责任担当,更是一种理想信念。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还需要我们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深刻展示出共产党人面向未来、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换言之,纵然我们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即使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会遭遇种种困难,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定然将勇往直前,决不会被前面的困难所压倒,决不会向前行的压力所屈服。

(二)登高望远和奋发昂扬的锐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1〕2。登高望远是一种精神和姿态,彰显的是共产党人更加宽广的胸怀、更加深邃的思想境界、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更加宏阔高远的战略智慧。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1〕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需要既包括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等“硬需求”的升级,更包括人民群众富起来之后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软需求”的渴望。因此,共产党人需要登高望远,才能更全面、更科学地了解和把握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需要登高望远才能更自信、更有效地去分析和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中华民族以更加奋发昂扬的锐气姿态迈向新征程。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但意味着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不断发展,还将会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是一个奋发昂扬的登高望远者发出的铿锵声音和作出的庄严承诺。

(三)居安思危和敢于革新的勇气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党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5〕60。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告诫党员干部,全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深刻警示,牢记“两个务必”,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着力解决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课题〔6〕。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忧患意识”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准确判断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以新的精神状态破除改革发展中的各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经历了一个从幼年不断走向成熟,直至现在成为世界上最大政党的艰难奋斗历程。97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进程中,可谓励精图治、百折不挠,在前行的道路上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功绩,也遭遇过重大的挫折和失败,但中国共产党不仅始终能够保持居安思危的清醒头脑,而且能够保持勇于自我革新的勇气。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中国共产党能够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居安思危和勇于革新的精神状态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得到进一步的彰显和弘扬。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从总体上说明了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交汇期,而且用唯物史观的方法分析了我国过去五年发展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强调全体党员同志一定要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尤其报告在“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部分,更是告诫全党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面临的各种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面临的诸多危险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因此,全党同志务必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7〕。这表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对世情、国情和党情变化作出科学判断和深刻分析,是一个无论在何种环境都具有忧患意识,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新,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四)艰苦奋斗和戒骄戒躁的正气

艰苦奋斗,是一种作风,更是一种精神。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重要思想。毛泽东明确指出,共产党也有他的作风,就是艰苦奋斗!这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革命家的作风〔8〕。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对于党内可能会“因为胜利”而出现“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向全党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就是希望党在执掌全国政权后要戒骄戒躁、戒奢戒腐〔9〕。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他向全体干部提出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提倡勤俭建国”〔3〕226。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抓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10〕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5〕60艰苦奋斗和戒骄戒躁正是中国共产党在“赶考”时所保持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也是新时代共产党人所要保持的精神状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给我们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和机遇,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1〕15“行百里者半九十”,蕴含的就是一种艰苦奋斗、持之以恒、坚韧不拔和戒骄戒躁的精神。我们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接近任务会越艰巨,发展成就越大风险则越大。面向未来,全党必须继续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坚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

(五)只争朝夕和团结奋进的朝气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要求共产党人要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抓紧时间,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新时代我国的发展蓝图已经明确,面对新征程、新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全党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勇于变革创新,勇于攻坚克难,勇于担当作为,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而不懈努力。

三、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新的精神状态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按照新时代党的新使命的要求,激发和保持新的精神状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推向前进。

(一)进行新的伟大斗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期,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具体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实现伟大梦想的征程中,必然会遇到一系列更加复杂的矛盾、难题和问题,遇到各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国际阻力。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进入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伟大斗争,就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所面临的“艰巨任务”“四种危险”“体制机制障碍”“利益固化藩篱”“突出的矛盾问题”和“挑战、困难”的斗争,体现了执政者所应具有的精神气质、精神气概和精神气度。这种斗争,既是一种“强硬”的精神状态,又是一种攻坚克难的勇气担当。回顾我们党97年来的光辉历程,实际上是一部不断进行的不同时代条件下的光辉斗争史。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先后进行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等伟大斗争,赢得了一系列斗争的伟大胜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1〕16。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并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面对这样一个神圣而艰巨的历史进程,需要全体共产党员和全中国人民携手同心、共同努力。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必须以伟大斗争来保持新的精神状态,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上开辟新境界,在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上取得新突破,信心百倍地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

(二)坚定理想信念

人无精神不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1〕107。革命理想高于天。在革命战争年代,在那腥风血雨的艰难环境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必胜信念,以“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的英雄气概,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豪情,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进程。在社会主义建设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毛泽东同志以“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来鼓舞全党全国人民艰苦奋斗,战胜困难。无数事实表明,理想信念动摇、革命意志衰退,就无法推进事业发展,甚至会断送事业的前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经不起诱惑,容易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生活上腐化、道德上堕落〔11〕106-107。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创新成果,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原本本学,带着问题学,结合实践学,不断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以理论上的清醒保持政治上的坚定、信念上的执著,真正炼就“金刚不坏”之身,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心中闪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理想信念支撑着中国共产党人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这是我们党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取得伟大成就的宝贵经验。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愈挫愈奋、百折不挠,无数革命志士抛头颅、洒鲜血,不怕牺牲,前仆后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朝气蓬勃的革命斗志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各种困难挑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入生产恢复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落后面貌,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气魄,“摸着石头过河”的胆识,“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打铁还要自身硬”的决心,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践证明,坚定的理想信念促进保持新的精神状态,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实现新的历史使命

历史证明,我们党保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直接关系到党的历史使命的实现,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自从党成立的那天开始,一代代共产党人为着党的这个历史使命持续奋斗着。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一条基本结论。只有保持新的精神状态,我们党才能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考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人民的进步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1〕6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向党内顽瘴痼疾开刀,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

完成历史使命,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当前最大的政治,这也是我们始终保持新的精神状态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全面开创新局面,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运筹帷幄,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12〕。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我们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坚持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作为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树立和维护核心、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做到思想上十分自觉、政治上十分明白、理论上十分清醒、行动上十分坚定,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四)勇于担当实干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新时代新的历史使命需要我们以担当实干保持新的精神状态。是否具有强烈的责任担当,是对每一名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精神状态的实际检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5〕145。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使命光荣而艰巨,我们所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保持新的精神状态,不但可以转化为攻坚克难的精神斗志,而且可以转化为推动事业蓬勃发展的担当力量。良好的精神状态来自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没有始终保持新的精神状态,说到底是事业心和责任感强不强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舍我其谁的气魄,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担当实干,带领全国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在管党治党和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实践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新时代有着新使命。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征途中,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保持一种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拥有一种时不我待的使命感,为党和国家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新时代各项事业的发展一定会遇到新的问题和更多难题,当前,我们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突破利益固化藩篱,贯彻新发展理念,应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担当实干的热情。新的精神状态、新的奋斗姿态,关键是担当实干。实践证明,在充满着艰难险阻的前进道路上,只要我们能够克服精神懈怠,担当实干,就能创造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不负历史的光辉成就,从而真正实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EB/OL〕.(2013-09-26).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9/26/c_117526476.htm.

〔3〕毛泽东文集:第 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邓小平文选: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6〕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02).

〔7〕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7:66.

〔8〕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2132-2133.

〔9〕毛泽东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1439.

〔10〕习近平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3-01-22).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122/c1001-20289699.html.

〔1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12〕王沪宁.全面准确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宣讲活动针对性和实效性〔N〕.人民日报,2017-11-02(01).

猜你喜欢

精神状态中华民族总书记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还不都一样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