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特征

2018-02-06高汝仕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高质量现代化体系

高汝仕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贵州贵阳 55002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这就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保证我国的发展能够坚持正确的方向,符合新时代精神,少走弯路。这还必须审时度势,利用好发展机遇,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必须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结构,通过全面开放助推现代化经济发展。

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新需要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要求,是新时代经济建设的根本任务,反映了我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新需要。

自从我国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锐意进取,改革创新,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生产力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已经由原来的注重数量发展转到注重高质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变化既反映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也说明了我国经济建设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也是历史的必然。

第一, 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仅仅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017年已达到82.7万亿,占世界经济比重为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3]按平均汇率折算经济总量达到12万亿美元,[4]居世界第二位。钢材产量达10亿吨,制造业生产能力已经居世界第一位。产业比例日趋合理,从2017年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5468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34623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427032亿元,增长8.0%。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1.6%。[5]工业高端化步伐加快。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3.4%和11.3%,增速分别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快6.8和4.7个百分点,比上年加快2.6和1.8个百分点。

第二, 我国生产力发展产生了仍然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我国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尤其是低端生产能力,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大而不强的特征明显。[6]2017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7%,清洁能源使用提升。2017年末,水电、风电、太阳能和核电装机容量合计超过6.7亿千瓦,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37.8%,比上年末提高2个百分点;在2017年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水电、风电、核电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所占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蓝天保卫战成效显现。[7]环境污染严重程度有所降低,生态系统仍然比较脆弱,需要继续转变生产方式,走绿色发展的革新道路。

第三, 我国生产力发展产生了新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解决问题的必然选择。十九大报告指出了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和解决办法: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8]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解决的是生产效率、科技创新及经济结构和动力问题,是解决我国生产力发展矛盾的根本出路。

可以看到,在这样的新阶段,我国的生产力发展出现了新的要求,呈现出新的气象,这就要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实现创新引领发展,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能够满足这样的新需要。我国生产力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必须转型升级,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阶段,高质量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能够完成这一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能够提供更好的商品和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平衡和充分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能够增强我国经济在世界上的竞争力,提高我国制造业水平,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奋斗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能够提高我国经济的开放水平,助推新时代开放经济发展,在融入世界中不断成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能够促进社会转型,实现产业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二、新发展理念是推动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灵魂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个基本方略之一。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9]新发展理念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灵魂,贯穿于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始终。

1.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本要求和基础性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现代化经济体系。

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10]习近平指出,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11]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体系处在仿制和粗放增长阶段,虽然创造了巨大的生产能力,但仍然处于生产链的低端,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因此我国就必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创新作为主要抓手,实现我国生产发展的转型升级和高端化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本质就是创新,只有创新能够提供高质量产品;只有创新,才能转换经济增长动能,有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只有创新,才能增强经济的竞争力。

2.协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纽带。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涉及方方面面,是中国前所未有的大事业。协调包括区域发展协调和产业链协调两类。实施区域协调发展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九大报告指出了不同区域的协调发展,包括: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12]完善的区域协调和分工是高质量和高效率的保障。协调发展还有一个是产业链协调。产业链协调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的高端化必须进行产业链协调。推动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链竞争力,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协调发展。通过完善产业链建设,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分工体系,走高端化、绿色化发展之路,才能建设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链,现代化经济体系才有希望。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很多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都需要用协调思维才能解决,协调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润滑剂、减震器和催化剂。

3.绿色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本要求。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13]传统的生产方式已经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转变增长方式,坚持绿色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通过绿色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实现经济增长的新旧动能转换;通过绿色发展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习近平指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就是发展生产力。[14]习近平指出,要坚定推进绿色发展,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值,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15]……绿色发展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本性规定,是对原有的追求数量增长的体系的某种程度的调整,是向人类发展本质的回归。

现代化经济体系首先是一种绿色的经济体系,也是一种绿色发展模式,还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范式。这就需要在生产、消费和生活方面做出深度调整。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倡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实现绿色发展与效率提高的统一,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发展遇到的困境,推进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深度变革。

4.开放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本质构成。

现代化经济本质上是开放经济,没有开放,就没有市场机制的充分引导,开放也就不能表现为市场的良性竞争,经济活动就难以参与国际市场分工;没有开放就没有信息人员的充分流动,经济增长就难以维持。开放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本质要求,现代化经济一定是开放型经济,开放发展才有可能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开放经济是全球化的经济,我国只有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拓展新的市场空间,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才能够实现发展的再次提升。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立完成所有的事情,必须坚持多边主义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开放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构成,其核心原则是实现合作共赢。

5.共享实质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6],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社会建设原则,也是分配原则和经济合作原则。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共享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城乡融合发展、完善土地承包制度、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等方式和途径,实现共享发展。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我国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形成。这不仅是一条经济原则,也是一条社会治理原则。共享发展是一种新的社会治理理念,是一种思想认识的突破,共享发展有利于现代化经济体系与社会建设和谐发展,乡村振兴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享发展是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合作做大蛋糕,实现分享和共赢,因而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指导思想。

习近平指出,共享发展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共享是全民共享;二是共享是全面共享;三是共享是共建共享;四是共享是渐进共享。[17]四个共享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协调分配机制的指导原则。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落实好分配制度,通过共同富裕的指向调节收入分配结构,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健康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四个共享既提供了分配的原则,也提供了分配的方法。

三、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要义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解决的核心方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各组成部分的根本需要。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求就是追求高质量发展。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追求高质量发展包括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资源优化配置等等。[18]供给体系和实体经济的质量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否成功的根本标志。

追求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实现实体经济发展,提高供给质量。实体经济发展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体部分。追求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使我国制造业迈向产业链的中高端;追求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发展新兴产业,充实我国经济质量和产业链;追求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成功培育世界级的产业集群;追求高质量发展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得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基础更强大;追求高质量发展要使得市场主体变得更加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命,追求高质量发展就要成为创新性国家和实现创新发展。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但是在成为创新引领发展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更是追求现代化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许多产业的核心技术之所以受制于人,关键就是没有实现高质量发展,而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关键要素。核心技术的突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标志,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

实现乡村振兴,也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9]根本的保证就是实现乡村的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优质基础设施、先进的技术、良好的社会治理以及丰富多彩的生活。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是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就是要建立健全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就是要培育新型农民主体和市场主体,就是要建设完善的乡村治理体系。而这一切,本质上是乡村的高质量发展。

追求高质量发展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要解决的就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东中西协调,大中小城市协调,不同主体之间的协调、陆海协调本质上都是为了平衡、充分发展和满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没有区域协调和平衡,高质量发展就难以实现,从而现代化经济体系就不能优化资源配置。这些区域的协调发展使得现代化经济体系建立在统筹兼顾、地域分工优化、高水平系统建设的基础上,这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高质量建设的区域体系化标准。

追求高质量发展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制度保障,使得现代化经济体系建立在高效运转的基础上。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就是要完善产权制度和市场化配置,完善市场主体和交易制度,推动社会投融资体制改革,使现代化经济体系建立在市场机制优化,市场功能充分发挥的基础上,其根本目的就是追求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追求高质量发展还必须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只有在开放的大潮中才能够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中国制造的竞争力,成为真正的弄潮儿,才能在世界上树立中国制造、中国质量和中国品牌的声誉。只有促进市场自由竞争,建设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港等更高层次的开放平台,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建立面向全球的生产链、贸易链、服务链和投融资体系,我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四、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各组成部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根据十九大报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体部分和主线,供给体系调整也是世界潮流[20]。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关键就是在供给侧发力,实现供给侧的高质量发展,统一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使得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要素完备,推动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推动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实施三去一降一补,搞好存量资源和增量资源的优化配置。习近平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2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性指导理念,核心是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要求。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规划我国的创新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创新工程建设、创新体制建设、创新文化建设和创新人才建设[22]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竞争“锋无力”的问题。只有创新型国家建设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才有活力,只有建立创新型国家,我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统筹战略,也是基础部分。中国是农业大国,正在迈向农业强国。农民人口多,扶贫任务艰巨,伴随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也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中国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这一切,最终都得依靠坚实的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离不开乡村振兴,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乡村不振兴,我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无从谈起;农民没有获得感,也表明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没有完全取得成功。乡村振兴是检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成功与否的试金石。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整合器。东中西协调、产业协调、大中小城镇体系的协调、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协调、边疆发展、陆海统筹等方面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布局反映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诉求。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组成部分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于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助推器,现代化经济体系应当建立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优胜劣汰,通过市场竞争完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既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也需要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使得经济活动能够有序进行,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保驾护航。只有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才是真正的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经济体系。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成长的重要外部环境。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经济体系,它必须与世界各国保持密切的联系,能够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开放的世界经济秩序确立自己的位置,这样形成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才富有竞争力。

五、全面开放是实现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的根本条件和动力

十九大报告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带来落后。[23]开放是中国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改革的助推器。十九大报告在谈到新发展理念的基本方略时指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24]可见,进入更高水平的开放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必然历史进程,也是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开放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本条件。现代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全球化日益明显,多边体制日益完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在这样的世界上独自取得进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是开放发展的最好表示。现代化经济体系只有在全面开放的条件下才能够建立起来。先进的制造业只有不断地通过开放,引进先进技术,紧跟世界尖端技术,甚至研发领先技术,才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制造业水平,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建设现代农业也必须开放发展。现代农业是依靠大机器生产的集约化农业,这就必须引入新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提高生产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建设创新型国家更需要开放发展,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封闭的环境中创新发展。

全面开放是中国形成竞争新优势的根本动力。中国只有在不断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才能产生新的竞争动力,才能创造出新动能,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对外开放已经进入了崭新的阶段。习近平指出,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加均衡的阶段,我国对外开放从早期引进来为主转为大进大出新格局,但与之相应的法律、咨询、金融、人才、风险管控、安全保障等都难以满足现实需要,支撑高水平开放和大规模走出去的体系和力量仍显薄弱。[25]我国亟需提高对外开放的建设水平和完善开放制度。

从实际发展来看,2017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7.8万亿元,重回世界首位,占世界贸易的比重达11.5%。一般贸易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占比提高。2017年,一般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为54.3%,机电产品出口占比为58.4%。双向投资不断深化。2017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不含银行、证券、保险)120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310亿美元。“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2017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7.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8%;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59个国家直接投资额(不含银行、证券、保险)144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12%;与沿线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额1443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4.4%。[26]

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27]

尽管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但是我国需要加大贸易强国建设力度,继续加强“一带一路”的经贸合作,积极创造公平的竞争机会,培育竞争新优势和增强国际竞争力。

结 语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引领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解决我国社会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实事求是提出来的新思想,是思想上的重大创新和理论改革的成果,是对中国经济脉搏和世界经济潮流的把握,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导航器。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经济体系能够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顺利完成。

十九大报告指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要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28]这正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也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

猜你喜欢

高质量现代化体系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边疆治理现代化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