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党的历史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018-02-06杨建中白金卉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矛盾发展

杨建中 白金卉

(1.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山西 太原030071;2.太原科技大学,山西 太原030024)

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分析、准确判断社会主要矛盾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是一个由许多矛盾构成的复杂矛盾体系,是在矛盾斗争中开拓前进的。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深刻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大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原理,丰富和发展了社会矛盾运动思想,提出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理论。他指出:“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自然界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自然界内部矛盾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毛泽东同志还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也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也就是说,要想解决事物的矛盾、促进事物的发展,必须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实际,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正确认识与把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制定党的大政方针提供重要依据。毛泽东同志指出:“对于矛盾的各种不平衡情况的研究,对于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主要的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的矛盾方面的研究,成为革命政党正确地决定其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方针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一切共产党人都应当注意的。”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学说,而且为中国共产党围绕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制定不同时期的纲领和路线,指明了基本方法。

二、根据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判断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基本经验

社会主要矛盾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能否准确抓住某一历史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事关事业的成败。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深刻揭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的主要矛盾,在科学分析和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前提下,正确制定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纲领和路线。回顾我党96年的波澜壮阔历史进程,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先后作出三次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第一次重大政治判断:中国共产党在正确分析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基础上,作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的正确判断,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其社会矛盾是极其错综复杂的,既有内部的、又有外部的;既有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又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有中国社会各被压迫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有人民大众和封建制度的矛盾,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有农民及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有各个反动的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等等,情形是非常复杂的。这些矛盾,不但各有其特殊性,不能一律看待,而且每一矛盾的两方面,又各有其特点,也是不能一律看待的。”

中国共产党在正确判断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的基础上,制定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性地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28年的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第二次重大政治判断:党的八大在正确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发生变化的基础上,作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的正确判断。尽管由于对阶级斗争形势认识错误,轻率改变八大正确判断。但是,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恢复了党的八大的正确结论,实行改革开放,带领中华民族“富起来”。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政党确定中心任务、制定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在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明确提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了。……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八大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是根据当时国情作出的正确判断,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如何让中国人民摆脱贫困。因此,党的八大提出:“我们党现时的任务,就是要依靠已经获得解放和已经组织起来的几亿劳动人民,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尽可能迅速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然而,就笔者的调查及访谈结果来看,仅有6.8%的受访者表示对海事英语十分了解,59.4%的同学认为自己只是一般了解,而高达33.7%的志愿者们对海事英语完全不了解。此外,就统计结果显示,对海事英语掌握熟练度高的受访者几乎全部来自航海类专业,而来自英语专业的志愿者们仅对海事英语有一般程度的掌握,局限于浅层的术语和词汇。其他专业的学生则较少关注海事领域的英语运用,受访者们反映在大学英语学习中,他们大多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常见英文的学习以及备考四六级上,并未了解过海事英语的运用。

遗憾的是,由于“左”的指导思想,党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发生了严重失误。1957年9月20日至10月9日召开的八届三中全会轻率地改变了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认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58年5月5日至23日召开的八大二次会议对国内主要矛盾问题作出了与八大一次会议相反的判断,指出:“在整个过渡时期,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这个矛盾,在某些范围内表现为激烈的、你死我活的敌我矛盾”。这就为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提供了理论依据。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及时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邓小平同志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恢复党的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判断,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而后,在继承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论断的基础上,形成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性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判断非常符合当时我国生产力不发达、不能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实际。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党不断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同时借鉴国际经验,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实行改革开放,经过艰辛探索,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带领中华民族“富起来”。

第三次重大政治判断:党的十九大在正确分析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判断,提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引领中国走向“强起来”。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我们党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深刻总结,是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新飞跃。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对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起到现实的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党的历史充分证明,坚持从我国社会实际状况出发,在诸多社会矛盾中和矛盾全局中敏锐地抓住主要矛盾,并围绕主要矛盾部署党和国家全局工作,是我们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分析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具体问题的一条成功经验。

三、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特点,是开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基本遵循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不仅进一步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而且为制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提供了基本依据,是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遵循。

(一)科学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我们党正是基于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科学认识,才在十九大上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变化的政治判断。

(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

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4.8%,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科技、文化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走过了有些国家用100多年甚至更长时间走过的现代化历程,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反映在社会主要矛盾上有两个特点:一方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广泛。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突出。所谓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方面发展的不够平衡,比如,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供需结构的不平衡、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收入分配的不平衡等。所谓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一些方面发展不足的问题,比如,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能源利用率不高、生态环境保护不够、民生领域的短板等。

我们只有全面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紧紧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才能针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提出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进一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不懈奋斗。

(三)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只有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才能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1.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党的十九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因此,全党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全面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反对一切“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2.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十九大修订的新党章强调:“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产的持续发展和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保证全体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中共中央办公厅编.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 3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7]冷溶.正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N].人民日报,2017-11-27.

猜你喜欢

矛盾发展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矛盾心情的描写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爱的矛盾 外一首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