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校教育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反思

2018-02-03孙艺哲

卷宗 2017年27期
关键词:反思课程改革挑战

孙艺哲

摘 要:随着职业院校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新旧观念、体制、机制的冲突在所难免,本文阐述了课程改革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课程改革;挑战;反思

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都要求院校课程不断改革,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而课程改革又会引起教学过程的一系列改革,在改革实践中又产生了许多困惑,课程改革面临重重困难。

1 传统教学理念的禁锢

传统的教学理念深刻地体现于教和学的行为规范中,新的院校课程改革虽然是大势所趋,但势必会受到教学传统的制约。许多教员依然过分的关注教材和与学生的记问演练;学生也仅局限于记忆、理解教材所涵盖的知识内容。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以掌握教材知识为目的,而不是以使用教材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和提升人文素质、创新精神为目的。这种积淀深厚的教学传统十分执着地延续着。

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是要彻底转变观念,不能因循守旧。由教员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渗透到课程建设和教学中去。在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基础上,积极推进课程教学内容整体优化,强调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要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先进性特点;要求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体现“少而精”的特点;在教学内容选取上,体现系统优化的原则;在教学内容组合上,体现“整合集成”的思想;在教学内容传授上,体现创新教育要求;在教學实施中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从以教员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从“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转变为以“互动”和启发式为主的教学方式。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才能准确理解优质程的评价指标,并切实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

2 课程改革专业品质的缺失

任何改革的启动与推进都要借助一定的措施与手段。课程改革启动与推进的措施及方式决定了改革的速度与效果。

当代课程改革往往由政府启动与推进,使改革完全表现为一种“自上而下”的路线。实施这种形式主要依靠外在的、规定性的指令进行,其改革方案也更多地表现为政府的课程改革政策、法规文件或权威人物关于课程改革问题的说明、解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技术性实施方案通常设定明确的、一致的关于课程改革问题的标准化指示、程序及方法。自上而下的课程改革不仅使改革的依据、逻辑、标准、内容等普遍呈现出“非专业化”品质,而且由于教员的边缘化境遇使他们呈现出“非主体化”的特点。行政命令的压力,专业品质与标准、措施的缺乏,迫使学校将改革当作一种政治任务,大搞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造成课程改革中的种种虚假、应付与冒进现象。这种方式使课程改革执行者缺乏对课程问题的理性与自主性思考,缺乏教育品质与举措,相应的缺乏专业化内涵与机制,使课程改革变成一种政治任务,造成课程改革的专业品质的缺失。

这种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与形式主义问题,无益于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明白,在改革过程中,不仅要合理地解决“改什么”,还要明确“谁来改”的问题。所以,对于能否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课程改革队伍对课程改革具有决定性意义。

3 教员的抗拒

(一)教员的抗拒表现

总体上看 ,教员对于课程改革遵从多于抗拒,但是抗拒也是客观存在的。

经常听到老师诸如此类的议论“新的教学方法根本不适合这门课程”、“这样的改革又是形式化”等等;教员对课程改革的不满和抵制还可能表现为讲条件和困难,阳奉阴违等;最经常的方式是将课程改革化为“一次性任务”而不是作为日常教育教学的一部分,教员在认真处理外在应试压力的同时,以“表演”应付上级对课程改革实施状况的检查;其中也有部分人认为,课程需要改革,改革作为理念毋庸置疑,但是课程改革中不合理的内容、形式、方法与步骤则需要加以审慎思考并加以批判……这些抗拒形式按照公开化程度可以分为两种:隐性抗拒和显性抗拒。隐性抗拒主要表现为心理层面情感、态度的不认可;显性抗拒主要表现为语言上和行动上的抵制。不管程度如何,这些“怀旧者”拒绝对课程改革做出承诺,也拒绝真心参与到改革中去。

(二) 针对教员抗拒

院校课程改革自身状况、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员利益受影响的程度、教员自身的状况、学校赋予的抗拒空间的大小等,都有可能影响课程改革中教员的心理,导致教员的抗拒行为。要推行新的教学理念,就要求教员掌握新的教学技能、新的课程知识,教员不但直接面对课程改革中的利益冲突,还面临多方压力,这无疑给他们形成了额外的工作负担;新理念的推行没有征得他们的同意,他们没有在改革中找到相应的位置,有被抛弃的感觉,从心理上形成了抵抗情绪……其抗拒存在某种合理性。但抗拒破坏了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发展,给课程改革带来消极影响;从长远看,还会伤害到教员的自主发展。

所以院校课程改革必须重视教员的利益。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尽量避免损害教员的正当权益。

课程改革往往是对现有利益的调整,但调整并不等同于损害,不能以调整为名损害了教员的工作积极性、损害了教员的心理健康和经济利益。

2、适度增进教员的收益或补偿教员的损失。

课程改革要求教育个体投入更多的人才、物力、财力,如果没有对这一新的成本投入提供补偿的话,对教员而言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这样,课程改革要获得教员的认同也较为困难。

3、合理协调各方的利益冲突。

在课程改革中,教员与教员之间、教员与学校管理部门之间、教员与学生之间的利益可能会出现分化,冲突再所难免。如果不合理解决这些冲突,则往往会导致课程改革无法顺利进行,并影响到教员对课程改革有效性的认同。因此,课程改革中应注意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关系。

参考文献

[1]《教育学报》,刘义国,教员在课程改革中的抗拒,2008,4

[2]《中国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钟启泉,比较教育研究,2005,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反思课程改革挑战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