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智并重让语文课堂词语教学灵动起来

2018-02-03周谷巧

考试周刊 2017年89期
关键词:词语教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字词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词语的理解进行联想教学,也可以通过结合情境感受词语,还可以通过语言环境领略词语,以及在生活经验中理解词语。从而让词语教学更加灵动,为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课堂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一直是作为整体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要想将学生的语文的学习能力有效提高,最首要的条件就是要其具备丰富的语言知识。维果茨基曾说过:词语不是成为一个概念,而是要杂糅个人的感受和体味后,才会在我们的生活中灵动起来。基于此,如何让抽象的词语灵动起来是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主要核心任务,现本文作以下探讨、论述。

一、 理解词语,展开联想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具有丰富的经验,懂得通过各种方式深入引导学生,进而使其思维能够展开层层联想,深刻领悟词语的美感,这样,可以让其心灵跟随词语飞翔。就以《荷花》这一课文作为例子,在进行课文讲解时,有的学生觉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描写是极美的,通过一个“冒”字将荷花之美完全凸显。但是,当教师询问,美在哪里,学生却不能将其清晰分解出来。针对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懂得将学生感情浓烈时刻抓住,对其表示赞扬,说“很了不起,能够通过‘冒字就能察觉荷花之美”,紧接着进行提问“荷花一般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冒出来?生长状态又是怎样的?同学们都试着想想看。”经过思考、讨论后,有的学生说“痛痛快快的生长”,有的同学说“兴高采烈的生长”,有的同学说“争先恐后的生长”,从而使学生可以深刻感受荷花的动态美。而后,教师再接着引导“你们说的都是对的。那么,请问白色花朵冒出来后要干什么呢?请同学再思考一下。”同时,将荷花的图片进行展示,让学生观赏,通过想象写话,并彼此之间分享、交流。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使荷花在学生的眼中神态各异,并且,在不同的学生眼里,每一朵花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具有自己的姿态、容颜。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从而使词语教学的预期效果达到。

二、 感受词语,结合情境

词语是文本的最基本单位。若在文本探讨中脱离了词语,对于阅读教学而言,就会缺失了滋养生命的源头,因此,这也就说明了词语的重要性。在词语教学中,学生一定要处于一个语言的环境中学习,这样,方能够将词语的含义彻底的理解、体会,旺盛其生命力。所以,在进行词语教学时,教师一定将词语和语言环境结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晚上的太阳》中有这么一句话“医生犹豫了”。文中所运用的“犹豫”一词,虽然在表面上可以很好地理解,但是,要想将其妙用之处完全领悟,就必须要深入体验。基于此,也说明了教师的引领工作是极为重要的。提问“医生在这种时刻给和不给爱迪生妈妈做手术所发生的结果是怎样的?采用油灯照明对于手术而言是否会有危险?”,让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一会儿,有学生说“在当时的情况下,若不给爱迪生妈妈进行手术会有危险,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做手术也一样具有危险,这对于医生而言,是很为难的”。

通过这样提问的方式开展教学,于课文情景中将“犹豫”一词置入,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其中的含义,从而使该词语在其头脑中深深植入,让形象鲜活,进而完全理解词语含义。

三、 领略词语,通过语言环境

在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理解时,教师可通过联系词语与生活场景,以文本既定的语言环境开展教学,深刻理解词语的深层意思,并进行推敲,从而将作者隐藏的深刻用意寻找出来。这样,在课文特定的语言中,将词语的深刻含义理解清楚后,学生自身才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方能让其与文本深入对话的目的实现。

通过《灰椋鸟》这一课的授课时,文中“投入”一词用得极好。因此,教师在进行上课时,可以让学生将“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这一句反复阅读,进而要求学生将“投入”这一词的含义进行体会,并提问“虽然‘投入这一词语极好,但是,除了这个词语之外还可更换成其他词语吗?什么词语?”经过思考,学生纷纷回答“可以”,有的说换成“飞入”,有的说换成“落入”等。教师紧随其后,接着提问“如何使用‘投入、‘飞入、‘落入等词呢?”学生一认为,刺槐林太大,使用飞比较恰当;学生二认为,刺槐林属于灰椋鸟的故乡,采用投入更为合适,通过教师的带领下,进而让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深入了解,使其在朗读时可以声情并茂。

四、 理解词语,采用生活经验

在课堂中带入生活经验是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另一个有效方法。教师在进行上课时,应该将生活和语文之间的桥梁架起,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词语理解。

例如,在讲授《2008,北京!》课文时,其文中具有一词“沸腾”。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这一词,因此,教师要想学生能够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只需稍加引导即可。提问“‘沸腾是怎样表现的?”。问题一出,大部分学生纷纷说道“水烧开了就是‘沸腾”。而其中有一个同学,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说“家里妈妈烧水,水壶里有热气在冒,一直在咕噜噜的响”。通过这一回答,教师趁热打铁,提问“‘北京沸腾了是讲北京在冒热气吗?是在‘咕噜噜的响吗?”学生回答“是的,北京申奥成功,人们都很高兴,整个场面都很热闹。”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能够理解词语的另一层含义。这样,将生活与词语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对于理解词语的意思更具效果。

总而言之,要想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能够提升,让学生的学习、掌握能力提高,最首要的条件就是要明确、理解词语的含义,这样,不仅在阅读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在以后的各科學习上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怡萍.词语教学寓乐于教——一年级词语教学案例[J].课外语文,2014年12期.

[2]时宗峰.词语教学如何实用高效[J].江西教育,2015年09期.

[3]吴红萍.巧学小词语,收获大智慧——低段语文词语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青春岁月,2015年05期.

[4]曹荣英.丰富词语教学彰显阅读精彩——浅谈中年级词语教学的有效策略[J].教育艺术,2015年10期.

作者简介:

周谷巧,二级教师,江苏省南京市天景山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词语教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优化词语教学 夯实语文基础
苏教版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式解读
让小学语文教学闪光点点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现状及改善途径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