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018-02-03林建新��

考试周刊 2017年95期
关键词:自学能力语文教学

林建新��

摘要: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改的重要课题。自学能力不是人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需要通过后天不断的学习。然后语文自学能力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形成,需要教师通过有效途径进行持之以恒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使学生在收获新知的同时积累更多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自学能力,为打开知识宝库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学能力;指导学法

法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不好的教师是向学生奉送真理,好的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我国古时谚语也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可见教师在教学中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自学能力是一种依靠自己学习而获得知识点能力。它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与观察力、洞悉力、记忆力、想象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自学能力的培养还可以促进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纵观历代伟人,很多都是在恶劣环境中自学成才。由此可见,教师应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从新的课程标准看来,就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摆在重要的位置。根据语文教科书内容及教材的配备,可见教师应相应地整改教学法,应巧妙地将教学课本与自读课本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自学课本的研读。达到既巩固旧知识又开阔视野的双重效果,增加学生课外知识的储备量,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尝试如下:

一、 启发自学,指导学法

启发自学就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训练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先让学生以读入文,以读为主,在实践读的基础上,联系以往学会的读书方法,学会迁移运用,提高自学能力,为教师指导学法反馈信息。指导学法包括:第一,教师应主动帮助学生编排自学步骤,列出自学提纲。通过低年级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如解决生僻字,了解部分词语等,具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但由于教材编排特点,内容形式的不同,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就会遇到一些具体的困难和障碍,使学生不敢自学,裹足不前。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及时帮助学生编排自学步骤,列出自学提纲,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得到自由延伸,充分调动学生的自学积极性、主动性。再就是教师对教材重难点把握准确,有利于学生有目的地自学,少走弯路。如《捞铁牛》一课教学自学提纲:首先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其次熟读课文,标出不理解的词、句;接着按“思考、练习”中的提示给课文分段;最后弄明白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通过这四项自学,训练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学习新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又教给学生分段的方法,在自学中突破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自学。再次,教师要适时检查辅导。了解自学情况,摸清存在的普遍问题,集体解决,对个别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课上在老师的讲解中、诱导下,读义解决。对于自学效果比较好的,要进行表扬、肯定,差的要给予鼓励、帮助、激发,为今后的自学打好基础。

二、 教读课上,引路授法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因此,在培养学生自学方面,我重视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视传授学习方法给学生。教新课时,我首先让学生从学会抓重点开始,继而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突破难点。相对于教读课文,自读课文没有训练重点的提示,只有自学提示,学生很难把握课文的重点。那么,如何才能把握重点呢?在教读课上,先教学生通读课文,在明确课文重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研读课文,同时提示学生,一篇文章的重点体现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并让学生尝试概括总结主要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特点。能否掌握课文的结构分析将直接影响到语文学习的效果。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在讲读上应引导学生尝试归纳总结结构安排的规律。最后教学生学会抓课文重点语段学习。抓住课文重点语段学习,是透彻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在这方面我采用:①划层次,理清关系;②抓词语,明含义;③探重点语段写法,思作用等。然后以一段语段为示范精讲,引路给学生明白。最后布置语段让学生仿照练习完成。如《海滨仲夏夜》一文,我先分析第一节画面的景物,再让学生自学完成语段分析剩下的几幅画面,这样比较好地让学生掌握了分析语段的方法。

三、 掌握学法,读义结合

在阅读课文中,训练学生理解能力,领悟学习方法,渗透思想教育,培养阅读能力是主要任务,其中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此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只要学生能读懂就放手去读,去说。有很多教师都犯有不敢放、舍不得放这一毛病。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教师问得多,学生答得少;教师说得多,学生议得少。为克服以上问题,教师要依据教材特点,提炼出重点、难点和中心片段来设计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积极动脑;不断动口动手,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展开讨论,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培养他们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教会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体会思想感情,分析层次结构,弄清表达方式,会分析、会评价,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读议过程中,从而掌握学习方法,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如《黄继光》一课,为了训练学生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这一能力,先教给学生分段要有依据、有道理。一、二自然段在教師的引导下归纳总结,二至六自然段,教师边放边扶,先让学生发表建议,教师给予评价总结,最后总结出方法。七至十一自然段放给学生自学总结,归纳段意。其方法如下:①读每一个自然段,看每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②通读这几个自然段,看这几段合起来主要讲了什么?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四、 利用课内促课外,获得成果

学习兴趣,对检验自学学习的效果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巧妙地指导学生将课内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课外自读,使两者建立起密不可分的联系,教会学生更合理地利用《自读课本》。endprint

1. 用读书笔记的形式,读《自读课本》

《自读课本》,可以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学生大脑犹如機器,而兴趣是润滑剂,是助推动力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它决定着大脑机器运转时的速度和你的灵敏度。兴趣越浓厚,学生自学的成效就越趋于稳定,对此,我采用多样化写读书笔记的形式,让学生自觉且更好地利用《自读课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从不局限学生写读书笔记的形式,可以是摘录式,可以是写心得式,也可以是编目录式。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我都坚持做到及时收取、及时查阅、及时讲评,并且适当给予表扬。久而久之,学生便渐渐地养成了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2.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展示自学成果

课外自读与第二课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应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分配的:首先,课文内容的故事情节由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读、自演来完成。其次,我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演讲(讲故事)比赛、记忆力竞赛、口头作文竞赛等,引导学生尝试从自读课本里找素材,以此展示他们的自学成果,获得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训练学生所应具备的竞争心理,使他们在快乐中缓解了疲劳,并且忘记了困难。其次,我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演讲(讲故事)比赛、记忆力竞赛、口头作文竞赛等,引导学生尝试从自读课本里找素材,以此展示他们的自学成果,获得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训练学生所应具备的竞争心理,使他们在快乐中缓解了疲劳,并且忘记了困难。与此同时,我还组织了优秀读书笔记展览的活动,这样就更调动了同学们的写作积极性。

3. 经常让学生体验到自学成功的欢乐

教给学生自学方法是手段,使学生体验自学成功的欢乐是目的。教学中,我首先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看待成绩的辩证意识。其次,我通过组织多种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学会挑战自己,并且突破自我。使学生不仅享受到竞赛中获得胜利所带来的成就感,同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使他们体验自学成功的欢乐。

总而言之,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只有专心致志地用科学的态度与方法进行不懈的研究,通过不断整改教学法求得真知与科学的结论,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这就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须认真学习理论和先进经验,坚持不懈的努力实践,不断改进,不断总结。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是让教师扶着走,第二阶段是学生自己走,第三阶段是学生创新阶段,每一阶段的过渡都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循序渐进的引导,使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体系,从而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尝试[A].迈向新世纪,1999.

[2]袁建龙,董洁.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Z].语文网.

作者简介:

林建新,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霞美中心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学能力语文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研究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