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体重指数对初发2型糖尿病并发症及治疗方案的影响

2018-02-03时艺珊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丙组乙组甲组

鞠 巍 时艺珊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病因尚未明确,虽然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学者对糖尿病的研究不断深入,2型糖尿病患者的比例在逐年下降,但患病率仍较高。近年来,通过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调查发现,其多发人群为有家族史或肥胖患者[1]。由此可见,肥胖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着极大的影响。而体重指数(BMI)是目前判定肥胖的主要指标[2]。本研究就不同BMI对初发2型糖尿病并发症及治疗方案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3],均为首次发病,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继发性糖尿病,有其他眼、足、肾等方面疾病,慢性肝病、增生性疾病、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或需要激素治疗的其他疾病,或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感染的患者。120例患者按照BMI值分为甲组(BMI值<25 kg/m2)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5.9±2.4)岁;乙组(BMI值为25~28 kg/m2)40例,男21例,女19 例,平均年龄(46±3)岁;丙组(BMI值>28 kg/m2)50例,男24例,女26例,平均年龄(46±4)岁。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评价其肾功能、眼底视网膜病变及其他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及酮症酸中毒等。记录所有患者的治疗方法,并进行比较分析。①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连续3次24 h尿白蛋白或尿蛋白定量分别>300 mg、0.5 g[4-5]。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Ⅰ、Ⅱ、Ⅲ期标准分别为微血管瘤、小出血点;硬性渗出;棉絮状软性渗出。以上 3期又称之为背景性视网膜病变。若发现新生血管生成且玻璃体积血则为Ⅳ期,新生血管增殖且玻璃体出现机化则为Ⅴ期,视网膜出现牵拉性脱离或者失明则为Ⅵ期,上述3期为增殖性视网膜病变[6]。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 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别以±s、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3组间比较分别采用方差检验、秩和检验,两组间比较予以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肾功能情况比较丙组患者血肌酐、尿白蛋白、尿钠水平均明显高于甲组、乙组(均P<0.05),乙组患者血肌酐、尿白蛋白、尿钠水与甲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尿肌酐水平及糖尿病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1。

表1 3组患者肾功能情况比较

2.2 眼底视网膜病变发生情况比较丙组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甲组、乙组(均P<0.05),但乙组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与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患者眼底视网膜病变发生情况比较[例(%)]

2.3 糖尿病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丙组患者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低糖型晕厥、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甲组、乙组(均P<0.05),但乙组患者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低糖型晕厥、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并发症发生率与甲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3组患者糖尿病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4 治疗情况比较随着BMI增大,饮食控制、一种降糖药物治疗的患者呈下降趋势,而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4。

表4 3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2型糖尿病又被称之为成原发性糖尿病,多发生于 35~40岁后,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该类患者的胰岛素产生能力并非完全丧失,部分患者甚至胰岛素产生过多,但其作用效果较差,故而形成一种胰岛素相对缺乏。通过对造成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肥胖已成为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7]。多数学者认为,肥胖与胰岛素抵抗有着密切的关系[7-9]。且有研究显示,肥胖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具有临床意义,能够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10]。该项研究表明,控制体重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初发患者。

高糖环境可能会导致肾功能障碍,本研究中,丙组患者血肌酐、尿白蛋白、尿钠水平均明显高于甲组和乙组。提示BMI越大,肾功能损伤程度越严重,但 3组患者糖尿病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本研究患者随访时间较短有关。文献[11]报道,糖尿病肾病的诊断需在糖尿病病程持续10年以上方可明确。

体内血糖升高,可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易导致相关脏器发生变化,引发糖尿病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等。本研究中,随着BMI增加,乙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及其他各项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呈上升趋势。通过对不同BMI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应用饮食控制、一种降糖药物治疗的患者呈下降趋势,而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呈上升趋势,表明BMI越大,患者的并发症种类就越多,治疗方案就越繁琐。

综上所述,对于初发 2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控制血糖治疗过程中,同时进行体重控制,能够有效延缓病情发展。

[1]薛丽娅.2型糖尿病患者HbA1c达标率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D].河北:河北医科大学,2016:3-5.

[2]黄晖明,王人卫,李森,等.体重指数与体脂率指标评价肥胖:基于诊断试验的比较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7,36(3):218-225.

[3]廖二元.内分泌代谢病学: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6-59.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 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10):26-89.

[5]胡仁明.糖尿病肾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解读[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4,29(2):18.

[6]朱鸿,朱耀春,胡海林,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临床和生物化学指标的监测和预警意义[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2,28(3):219-223.

[7]房万菊,魏刚.糖尿病伴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评估及与血清学指标的关系[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10):1352-1354.

[8]李晓妹.腹型肥胖高血压患者与胰岛素的关系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3):86-87.

[9]赵建宇,杨杰,刘学亮,等.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清肝酶及胆汁酸的关系[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8):1356-1357.

[10]陈志忠,周玉来,付文革,等.405例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11):81-82.

[11]龙晖,李玲.早期诊断标志物在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17):2348-2349.

猜你喜欢

丙组乙组甲组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意义探析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治疗方式及效果评估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