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2-01李瑛

财会学习 2018年34期
关键词:应对策略商业银行监管

李瑛

摘要:商业银行是我国政府进行金融市场与银行监管的重要内容。并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不断创新的互联网金融衍生品,要求必须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加大监管力度。我国商业银行在不断变化的外部金融环境、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创新,但是,隐藏于商业银行中的各种金融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对商业银行监管进行研究能够帮助银行尽快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的特征,更能够帮助商业银行正确迎接互联网金融市场带来的巨大挑战。本文将就我国商业银行监管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并找到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应对策略

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涉及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吸收存款到发放贷款,从信用担保到理财投资,不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影响,更对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金融竞争力强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成长。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调控作用。回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在我国资本市场中调控工具还不完善、不发达,还缺乏对融资市场的有效监管。由于商业银行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商业银行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前提下,必须加大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

一、我国商业银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在我国商业银行监管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通过对一些具体事件的分析后不难看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还存在着明显不足,而这也正是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出现大型金融风险的主要原因。具体而言,我国商业银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一)监管机构缺乏协调性

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主体涉及多个机构,例如:发改委、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这些不同机构的监管领域比较分散,并且始终保持着分业监管的模式。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我国经济环境和政治制度的影响,在实际监管过程中这些监管机构并未形成融合的、默契的监管合作态度和关系,结果之间缺乏完善的信息沟通与协调,从而造成重复监管问题的产生。

(二)目前的监管模式已经无法适应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

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现状来看,混业经营模式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中的主要的发展趋势,而商业银行监管模式的发展明显滞后于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商业银行的这种监管模式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在混业经营下,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种类逐渐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从而对商业银行或甚至其他银行产生影响,各自为政的分业监管模式并不能帮助商业银行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再例如:随着商业银行在保险、信贷、证券等领域中的不断扩张,其外部业务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风险也会增加,这在无形中对银行的内控监管带来了巨大压力。2012年某商业银行以25.92亿元认购了嘉禾人寿保险公司51%的股权,这表明该银行开始正式涉足保险行业,虽然该银行垄断了更多的市场份额,但由此也会是银行与保险业务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风险。

(三)对监管信息的披露与管理并不到位

商业银行在监管信息的披露与管理方面并不及时,披露的信息不充分,标准并不统一。例如:某商业银行在2007年以前信息披露明显滞后,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信息披露标准的规范性,更对广大客户和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带来了重大影响。

(四)监管手段无法满足市场的有效需求

理论联系实际是科学的监管方法,但是目前商业银行的监管方法太过传统,这根本无法适应银行市场监管的要求。例如:监管手段的有效性亟待提升,某商业银行作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业务范围领域广泛,内部组织构架复杂,各分支机构遍布世界各地,这就要求监管人员要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优秀的专业技能,并且能够运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监管系统,而目前商业银行银行的监管手段较为传统,监管手段的有效性明显不足。再例如:某商业银行监管方法缺乏灵活性。

(五)缺乏科学而完善的银行内部监管机制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缺乏权威性。由于缺乏完善的内部监管机制,导致部分商业银行发生了一些重大案件。例如:某商业银行支行2007年金库5000万元现金被盗案,就是由于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造成的。金库管理员同时掌管着钥匙和密码,造成了监守自盗的问题。

二、完善商业银行监管的有效对策

(一)实现监管机构之间的有效协调与沟通

如前所述,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的相关部门不论是在监管方式、监管目标、还是在监管职责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例如:发改委主要是负责专项检查、中国人民银行主要是负责对商业银行的货币政策进行监管、银监会则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和风险进行监管。再加之,各监督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监管的效率。因此,应建立监管协调委员会,不断健全相关的协调职能,并且为各监管主体提供协调与交流的大平台。

(二)密切结合市场变化,不断优化商业银行的监管模式

首先,商业银行应建立全面而完善的監管体系。监管体系中主要包括监管当局、银行内部控制、社会监督等不同的主体。另外,还必须实现与证监会、保监会的良好合作,在征得政府的支持下顺利实施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其次,尽快完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例如:某商业银行虽然是国有商业银行,并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在实际运营中仍会出现各种风险,并且与其他企业一样自担风险、自负盈亏。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该商业银行必须构建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再例如:尽快提高商业银行风险评估水平,实现监管的连续性和针对性,尽快完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机构。

(三)加强对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监管

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并加大对信用风险、资金风险管控、操作风险的约束力度,以此来保证信息披露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例如:商业银行应定期向社会公众披露自身的经营状况,并保证每期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再例如:商业银行应建立具有权威性的信息评估机构,对银行的经营状况、风险等级等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识别,重点管理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坏账、资金总额等方面的信息,不仅要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更要为商业银行监管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四)尽快创新商业银行监管方式

商业银行的监管创新要从技术和监管手段两个层面进行创新。例如:完善监管技术,在原有的监管技术基础上提高非现场监管方式的应用,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下融合现场与非现场监管,从而提升监管的实效性;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等手段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银监会之间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充分结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特征,及时调整监管的方向,树立现代互联网监管理念,提升商业银行监管的有效性。

(五)加快商业银行内部监管机制的完善步伐

商业银行的外部监督应以银监会作为主体,并站在内部监管的角度,进一步明确内部监管主体就是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例如:商业银行应建立以审计部门为核心的内部监管体系,建立全新的内部监管运行制度;尽快提升银行内部监管人员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理论知识水平。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监管涉及到自身的资助机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完善。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深入了解内部的运营制度、熟悉监管流程,为保证监管措施的顺利、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何玉梅.商业银行监管问题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09).

[2]任泽平,方思元.从三个维度理解银行监管变革[J].中国金融,2018 (05).

[3]夏宏.我国银行业监管的博弈分析[J].财会研究,2018 (04).

猜你喜欢

应对策略商业银行监管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浅论我国会计监管体制的创新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监管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