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朝鲜族双语教育发展策略

2018-01-31朱金玲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民族教育双语教育朝鲜族

朱金玲

摘 要:朝鲜族双语教育是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成功典范之一,其发展策略包括国家及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广泛宣传、群众支持、浓厚的双语教育氛围;学校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实践;家庭对双语教育的积极态度;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几个方面,可为其他少数民族科学推行双语教育提供依据。

关键词:朝鲜族;双语教育;民族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11B-0021-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对于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就目前形势而言,由于我国民族地区自然、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差异,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失衡。因此,在复杂的、不均衡的双语教育发展现状中,试图找出一些双语教育发展与实践的典型,梳理其脉络、理清其事实、探寻其发展规律,一方面可为其他少数民族科学地推行双语教育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是目前国家对双语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直接诉求。

一、朝鲜族双语教育内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我国的56个民族使用80多种语言,29个民族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字。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以法律、政策等方式保证有自己通用语言文字的民族建立并实施双语教育体制,为不完善的民族文字进行改革,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积极提倡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汉文,从民族实际出发,发展双语教育。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历史悠久、实践丰富,尤其如蒙古族、朝鲜族、维吾尔族、景颇族、傣族等,使用双语授课,很早就建立了其独具特色的双语教育体制。双语教育是指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育的一种教育体制。这里的“两种语言”,不仅包括开设两种语言的语文课,还包括其他科目以两种语言为媒介进行教学。朝鲜族双语教育主要指在基础教育阶段,以朝鲜语为母语,学生在学好母语的基础上,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达到“双语兼通”。所谓“双语兼通”,就是使学生能够流畅地使用朝鲜语和国家通用语言,两种语言都做到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机结合。

二、朝鲜族双语教育发展策略

(一)国家及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

从政策层面分析延边朝鲜族双语教育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可归结为两点:一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民族教育政策方针(宏观);二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稳妥的双语教育政策(微观)。

回顾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进步离不开党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针对性强、方向明确、效果显著的民族教育政策。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的发展可划分为两个黄金时期:第一个黄金期(1949—1958),政策的具体内容包括民族教育的性质、方针和任务;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建立民族教育管理机构;经费上的倾斜政策;师资队伍建设政策;教学与教材建设政策;1976年至今(注:这期间间隔“拨乱反正”时期)为第二个黄金期,政策的具体内容包括把民族基础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发展民族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综合发展少数民族成人教育等等。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出台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民族教育政策是双语教育能够得到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稳妥的双语教育政策

双语教育的成功与国家及地方在双语教育政策上、经费上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在2015年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中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中,指出了双语教育的重要性,提出科学稳妥推行双语教育。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体系;鼓励学生接受双语教育;加强高素质双语师资培养力度;加大少数民族教材开发与出版投入;加深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文化以及教育上的沟通、交流;建立双语教育督导评估和质量监测机制等,确保双语教育能够得到真正落实。在党中央和教育相关部门对双语教育的高度重视下,延边州也制定了符合自身实际需要的双语教育政策。根据群众意愿、师资条件和语言环境等实际,并遵循教育学和语言学的规律推行“一主四辅” “双语兼学并用”的双语教育模式。该模式遵循双语教育的特殊规律,根据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特点,分阶段、分层次设定与实现双语教育目标,这种打破常规“一刀切”的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的做法符合目前延边州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值得开展双语教育的地区借鉴并参考。

(三)广泛宣传、群众支持、浓厚的双语教育氛围

双语教育的优势已深入延边人民群众的意识当中,使得提升双语教育的质量不仅是国家、地方政府及学校的工作职责,而是所有延边地区人民所关注的热门和焦点话题。其原因:一是群众基础。由于朝鲜族素来重教爱教,群众教育认识到位,对教育质量要求高,随着民族学校双语教育优势的体现,延边州朝鲜族学校生源渐渐回增,推动双语教育向更高质量发展。二是宣传到位。在州政府的高度重视、正确引导与广泛宣传下,广大延边人民群众对双语教育的认同程度愈来愈高,激发了整个地区学习双语的渴望,这为双语教育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说,与其说是党的方针政策推动了双语教育,不如说是广大群众的思想觉悟推动了双语教育的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种无形的力量,是延边地区有效实施双语教育的有力支撑和强大动力。

(四)学校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实践

1.多样化的双语教学活动。

朝鲜族学校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按步骤、按计划有效实施双语教学实践活动。一是通过广泛的教学研究,提升教学质量。开展教学研讨会,加强双语教师职后培训,组织教师进行听课、备课、观摩课展示以教学评估,优化课堂教学。借助多媒体、远程教育、光盘教学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设施,突破学生的语言障碍,发挥现代教育资源的优势,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在每年5月和10月的延边州 “双语月”活动带动下,结合各校实际,开展学生双语读书讨论、双语知识竞赛、作文比赛、朗读比赛等活动,使学生在感受活动乐趣的同时收获双语交流能力。开展此类“双语月”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师生的精神生活,还能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学习风尚,这是民族学校强化双语教育切实可行的辅助方式,有推广的可行性。通过数据也能看出其成效。问卷统计了朝鲜族中学七年级的84名学生在入学前以及现今语言使用情况。

入学后,随着年级的升高,利用双语交流比例逐渐增加,学生日常交流对象中与同学及朋友的交流是最能反映其语言习惯的,经过调查,与同学及朋友交流时使用双语的学生比例高达60.71%(见图2)。这个数据与校长访谈的内容不谋而合:“在低年级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知识,那么就要用更多的母语为他们解释说明和交流,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应用知识。尤其在一年级,母语的使用量要占到课堂语言总量的80%,学生的交流也主要使用母语,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汉语知识的不断积累,到了四五年级,基本上(学生),两种语言的使用情况各占50%左右,初中使用双语交流已经很普及了”。

使双语交流的学生比例增高是学校实施双语教育要达到的一个目标,也是其有效实施的体现,事实上,学校能够积极稳妥推进现有的模式是确保双语教育稳步前进的基石与主阵地。民族学校都应担起这份责任,全体教师也应共出这份力。

2.实施小班化教学。

2008年,延边州制定下发《全州朝鲜族中小学小班化教育实施方案》,全面实行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严格遵守授课时间不超过15分钟,学生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的上课制度。学生在目标开放、环境开放、时空开放、方法开放、评价开放的宽松的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预习自学—合作学习—讨论展示—交流反馈—归纳总结。小班化教学这个教育策略符合延边州实际情况,能够帮助提升双语教育水平,受到了广大延边朝鲜族教师的一致好评,是发展双语教育至关重要的教学模式。

3.浓厚的双语校园环境。

朝鲜族学校重视学校双语学习环境,利用宣传栏张贴优秀的朝鲜语文与汉语文读后感,以班级小组为单位制作双语黑板报、手抄报,在升旗仪式、学校运动会等大型活动中均使用双语进行发言与宣传。学校长廊中挂有双语介绍板,来介绍朝鲜族历史由来与传统文化,如,各式节日习俗与饮食、卫生常识、师生关系等方面知识。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到,67.86%的学生认为学校经常举办民族特色的活动。在关于学生对本民族节日和风俗习惯的熟悉程度调查中,29.76%的学生对自己民族的文化表示非常了解;52.38%的学生认为比较了解。实施双语教学就是要培养双语双文化人,可见学校在民族文化教育方面做了一定努力。

(五)家庭对双语教育的积极态度

学生家庭的支持也是有效实施双语教育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延边朝鲜族的双语教育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少数民族群众越来越意识到双语教育的重要性,相应地,家长更愿意把孩子送进双语学校学习。究其原因,这与朝鲜族家庭历来重视教育的传统是密不可分的,调查时,访谈到一位初中一年级学生的父亲,他表现出对本民族语言的强烈自豪感,“我们朝鲜语很好,我老家汪清的,D校(朝鲜族学校)出来的,对孩子要求不高,没想过让她去汉校,不然反而压力大,我汉语不行,她汉语比我好就行。”(翻译)同时,调查发现,这些家长积极的双语教育态度与他们自身的学习、学历背景是密切相关的。(见图4):

图中显示,76.19%父亲、71.42%的母亲接受过双语教育并且达到了高中以上教育水平,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比例是处于大学本科及研究生层次的。由此可知,家长从自己所经历的教育过程中对双语教育有很高的认可程度,认为自己就是双语教育的“受益者”,因此,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继续接受自己曾经所接受过的教育模式,接受双语教学,既能学习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又能传承、保护开发本民族的文化与特色。想要博得家长的支持需要社会呼吁、学校宣传及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

(六)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自身的兴趣对双语教育的推行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学校双语教学活动的引入,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学生就会表现出很强的学习动机与需求,形成良性循环。访谈中,学生亦表示交流时双语兼用很普遍,两位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提到“我们不自觉就会一起用,身边人也都可以听懂,交流起来更方便”“我都喜歡的,有些名词一时想不起朝鲜语,会用汉语代替说,有时想到哪个用哪个”。

在对学生的语言学习喜好的进一步调查中,结果显示(如图5),40.48%的学生两者都喜欢,34.52%的学生喜欢学习朝鲜语,喜欢学习汉语的占19.05%,还有少部分学生更喜欢学习其他语言,如英语与日语。

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语言,绝大部分朝鲜族学生(34.52%+40.48%)对传承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有着强烈的愿望。另外,也有超过半数的学生提及喜欢学习汉语。受到国家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以及电影、电视、网络媒体的全方位环境影响,汉语在延边地区的普及程度很高,在“全球化”与“本土化”双重需要的背景下,对双语教育的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教育的三条主要途径是社会、学校、家庭,而“三力合一”是教育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对于双语教育也不例外。反思延边地区双语教育取得成功的经验不难发现,正因为社会(包含国家、地方政策及社区群众)、学校、家长(学生)形成了合力,“拧成了一股绳”,才使得该地区的双语教育产生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参考文献:

[1]李得春,金哲俊.延边朝鲜族双语教育研究[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12.

[2]苏德.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11).

[3]俞永虎.延边朝鲜族中小学双语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6.

[4]王鉴.我国民族教育政策体系探讨[J].民族研究,2003,(6).

猜你喜欢

民族教育双语教育朝鲜族
朝鲜族初中生阅读动机的构成研究
跨界朝鲜族农乐的早期传入、分布及发展研究
KORE A TOWN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浅论语言能力与文化知识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内蒙古民族院校幼师双语教育调查与反思
发展民族教育现状及解决新措施
基于文化共生视域的民族教育发展路径
浅析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
澳大利亚沉浸式双语教育与我国双语教育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