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评析

2018-01-31朱连宝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4期
关键词:根治术开腹手术直肠癌

朱连宝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方法 70例直肠癌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35例。对照组应用开腹直肠癌手术治疗, 研究组应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围手术期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6.21±41.35)min, 术中出血量为(288.69±139.31)ml, 术后引流量为(473.22±192.32)ml, 术中淋巴结清扫数为(11.11±3.91)枚,

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3.33±0.66)d, 住院时间为(14.59±3.34)d;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68.31±

33.66)min, 术中出血量为(183.64±88.92)ml, 术后引流量为(357.86±220.13)ml, 术中淋巴结清扫数为(12.03±4.21)枚, 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3.53±0.57)d, 住院时间为(13.78±2.86)d;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92, P>0.05)。结论 给予直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开腹手术治疗效果相当, 且创伤性小, 安全性高, 术后恢复快,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直肠癌;腹腔镜;开腹手术;根治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4.013

直肠癌是属于临床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 临床治疗直肠癌的首选方法是手术切除为主。以往临床给予直肠癌患者以采用常规开腹手术为主, 该治疗方法可适用于直肠癌, 但是手术创伤性大、切口大, 导致临近血管及组织极容易受损, 而且术中出血量多, 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临床治疗效果不满意[1]。本次研究工作为进一步探讨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自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本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中挑选70例纳入本次研究, 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35例。对照组中男22例, 女13例,

年龄59~73岁, 平均年龄(63.22±7.65)岁;其中行Dixon手术[即直肠低位前切除術(LAR), 或称经腹直肠癌切除术]18例,

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17例。研究组中男20例, 女15例, 年龄60~75岁, 平均年龄(62.87±7.97)岁;

其中行Dixon手术20例, 行Miles手术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直肠癌手术治疗[2]。研究组患者应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治疗,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严格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原则[3], Dixon手术具体操作:患者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并协助患者调整体位为改良截石位(头低足高);给予患者建立气腹, 气腹压力维持约

13.00 mm Hg(1 mm Hg=0.133 kPa);结合高龄患者的年龄状况以及机体状况, 手术过程中需注意依据二氧化碳分压(PCO2)监测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术者将10 mm trocar置入于患者脐上约1 cm处作为观察孔, 将12 mm trocar置入于患者麦氏点作为主操作孔, 分别将5 mm trocar置入于患者左腹部反麦氏点处、右腹直肌外侧缘和脐水平交接点、左腹直肌外侧缘和脐水平交接点, 作为辅操作孔;术者采用超声刀将乙状结肠系膜离断(需注意输尿管, 以避免其受损);术者将肠系膜下血管游离、裸化, 采用可吸收血管夹将其离断;术者将直肠系膜完整切除(需注意保证系膜完整性);术者腹腔镜辅助下借助一次性直线切割闭合器断离肠管(与肿块远端距离约2 cm处);术者扩大左腹反麦氏点trocar孔, 并将切口保护器置入, 将近端肠管以及肿瘤提出, 将肠管离断(与肿块近端距离>15 cm);断端肠管后, 于患者腹腔放置吻合器钉座, 借助毛巾钳使切口暂时夹闭。再次建立气腹, 并给予充分扩肛, 将圆形吻合器置入, 肠管吻合顺利完成;使用蒸馏水反复冲洗腹腔, 并仔细检查确定无出血情况, 在右侧盆腔将双套引流管放置麦氏点trocar孔。Miles手术具体操作:当游离直肠邻近直至盆底, 经腹会阴切除者依照开放式手术方式进行切除[4]。

1. 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围手术期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主要包括切口感染、腹腔出血、吻合口瘘。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6.21±41.35)min, 术中出血量为(288.69±139.31)ml,

术后引流量为(473.22±192.32)ml, 术中淋巴结清扫数为(11.11±3.91)枚, 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3.33±0.66)d,

住院时间为(14.59±3.34)d;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68.31±33.66)min, 术中出血量为(183.64±88.92)ml, 术后引流量为(357.86±220.13)ml, 术中淋巴结清扫数为(12.03±endprint

4.21)枚, 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3.53±0.57)d, 住院时间为(13.78±2.86)d;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发生

2例切口感染、1例腹腔出血、1例吻合口瘘, 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4/35);研究组发生2例切口感染, 未发生腹腔出血及吻合口瘘, 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5.71%(2/35);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92, P>0.05)。

3 讨论

直肠癌是属于临床较常见的外科疾病, 由于直肠癌解剖位置的原因, 如何有效治疗直肠癌是臨床难点问题。以往对于直肠癌采取开腹手术治疗, 但是由于手术范围盲目性较大, 致使神经功能、肛门功能极容易导致严重破坏, 且术后恢复慢、术后复发率高、转移率高。随着微创技术研究与发展, 腹腔镜创伤性小而且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外科手术治疗中[5]。给予直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 术者在腹腔镜辅助作用下, 进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可以清晰了解术野情况, 手术入路精确选择, 术中可以清晰了解开腹手术所不能显示的部位情况, 从而更有助于术者进行精确性分离, 更完整性的将直肠邻近系膜切除, 神经功能得到更好的保护[6]。除此之外, 应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 术者通过高清腹腔镜镜头及超声刀辅助下, 可以精确止血, 从而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 降低术中对肠管牵拉及内脏干扰, 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促进疾病康复[7]。

综上所述, 直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开腹手术治疗效果相当, 且创伤性小, 安全性高, 术后恢复快, 值得临床加强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锡山. 结直肠肿瘤微创外科的进展.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6, 19(6):621-623.

[2] 池畔, 陈致奋. 低位直肠癌的腹腔镜手术--内括约肌切除术、Miles手术还是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5, 18(8):750-754.

[3] 黄进堂, 王少勇, 张忠民, 等. 单孔腹腔镜与传统多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 广东医学, 2016, 37(3):389-392.

[4] 季加孚, 武爱文. 对微创外科在直肠癌应用现状及未来趋势的思考. 中华外科杂志, 2017, 55(7):481-485.

[5] 谢波, 钱军, 喻大军, 等.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手术对围手术期患者应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广东医学, 2016, 37(20):3068-3070.

[6] 池畔, 陈致奋. 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4, 17(6):534-539.

[7] 李国新, 梁耀泽.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应用及其评价.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3):186-190.

[收稿日期:2017-09-18]endprint

猜你喜欢

根治术开腹手术直肠癌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CT与MRI检查的应用效果对比
宫颈癌根治术后预防尿潴留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
补充维生素D或可预防结直肠癌
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胆结石合并糖尿病50例治疗及效果评析
直肠癌便血与痔便血的异同
结直肠癌预防及治疗10年进展研讨会在沪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