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崇州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

2018-01-31李昕竺曾先富熊维全

食用菌 2018年2期
关键词:崇州金针菇反季节

李昕竺 曾先富 熊维全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四川成都611130)

崇州食用菌栽培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四川较早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地区,也是成都市有名的食用菌生产基地,栽培食用菌历史悠久,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栽培经验和技术。该地区食用菌生产主要分布在三江、江源、大划、怀远、崇阳、鸡冠山等乡镇,栽培品种主要为金针菇、平菇、毛木耳、香菇等。在2007年、2008年发展高峰时期,崇州市袋栽食用菌达到6000万袋、双孢蘑菇栽培面积200 hm2。近几年来,因栽培成本上升、栽培技术创新不够、加工企业规模偏小等因素影响,崇州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有所放缓。

1 崇州食用菌产业现状

2015年,崇州食用菌栽培超过3000万袋,其中金针菇近2000万袋,产量2万t,产值约1亿元;工厂化秀珍菇600万袋,产量3600 t,产值3000万元;平菇、香菇等品种近500万袋,产量5000 t,产值约2000万元。崇州现有标准化珍稀食用菌产业园1个,位于三江镇;工厂化生产企业3家,栽培品种为秀珍菇、金针菇、鸡腿菇,年产量4000 t,产值超过4000万元;食用菌加工企业5家,其中年产值达到上千万元的企业2家,产品以盐渍金针菇、姬菇为主。

崇州现有食用菌栽培户1000余户,劳动就业人数约7500人。食用菌生产成为三江、大划、江源等乡镇菇农致富、百姓增收的重要途径。秸秆利用、菌渣还田,变废为宝,同时对农业生态系统改善起着积极作用。

2 崇州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优劣势分析

2.1 崇州发展食用菌产业优势

2.1.1 崇州食用菌产业发展基础好

崇州是成都食用菌主产区县之一,也是成都市最大的顺季金针菇生产基地[1]。2012年以来,随着三江镇食用菌标准化园区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了食用菌标准化生产规模和水平。特别是玉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引进的现代化秀珍菇生产线,年产量达到600多万袋,产品远销东南亚地区,为崇州食用菌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1.2 崇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反季节栽培食用菌条件

崇州西部的怀远、三郎、鸡冠山和街子等乡镇,山区面积占土地面积的一半以上。这些地方生态条件良好,夏季气候冷凉,最高气温不超过28℃,非常适合反季节食用菌的生产。鸡冠山是成都市的传统反季节金针菇、平菇生产基地;街子、三郎、怀远等镇也已建立了反季节香菇生产基地。

2.1.3 崇州拥有丰富的食用菌生产原料资源

崇州怀远是成都市家具木料供应基地,有大小木材加工企业600余家,木料副产物和杂木枝条资源非常丰富。多年来,怀远已经发展成为四川省内外有名的木屑供应基地,丰富的木屑资源为崇州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1.4 崇州紧邻大型食用菌交易市场

崇州紧邻成都市双流区,距离成都市食用菌最大批发市场——成都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白家)仅50~100 km。食用菌产品,尤其是反季节香菇、羊肚菌等珍稀食用菌,销售基本不成问题。

2.2 崇州食用菌生产存在问题

2.2.1 生产品种相对单一,以金针菇为主的顺季产品面临巨大市场冲击

崇州食用菌生产品种主要为金针菇和平菇(占总量的60%),近年来逐步发展了一定规模的香菇和秀珍菇(占总量的近40%),有极少量的羊肚菌等珍稀食用菌生产。

金针菇是崇州具有代表性的食用菌产品。但随着工厂化生产金针菇的发展和高成本投入的风险,崇州金针菇生产规模已经大幅萎缩,从2010年的4000万袋减少到现在仅2000万袋。预计顺季金针菇生产量还将持续下降。

2.2.2 生产模式落后,家庭作坊式生产难以适应当今集约化、标准化的产业趋势,与全域生态休闲农业发展兼容性差

除三江镇食用菌标准化园区外,崇州食用菌生产大部分仍然为家庭作坊式模式,缺乏统一的管理和精细分工,制种、制袋、出菇管理、市场销售等均独自完成,生产风险大,生产效率低下;生产场地不规范,甚至脏乱差现象普遍,更谈不上实现标准化;菌渣循环利用率相对较低。食用菌生产现状与崇州市委市政府推动的区域都市休闲农业兼容性差。

2.2.3 产业化发展程度较低,缺少龙头企业引领

崇州食用菌加工产品以盐渍为主,深加工产品以菌笋即食食品为主,食用菌总加工量不到2000 t,缺少精加工产品及菌渣循环利用的开发。全市有加工企业5家,企业总体规模不大,没有产值5000万以上的企业。金江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市级龙头企业。

2.2.4 产业长期缺乏整体规划与政策引导,产业优势难以发挥

多年来,崇州市的食用菌产业缺乏整体的规划和政策引导,专业大户享受不到设施用地、农机补贴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导致自生自灭。地方行业协会未能很好发挥产业发展研判和指导作用,栽培户盲目跟风发展生产,严重缺乏风险防范能力及意识。

3 崇州食用菌产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3.1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食用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反季节和珍稀食用菌市场潜力越来越大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荤一素一菇”的健康饮食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以及珍稀食用菌的营养保健功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反季节食用菌和珍稀食用菌的市场需求将不断增长。此外反季节食用菌和珍稀食用菌的利润非常可观,以香菇为例,平坝区大批香菇均价约4元/kg,每袋纯利润仅0.5~1.0元,而出菇时间为5-9月,均价约6元/kg,每袋纯利润达到2元,甚至有时可达5元以上[2]。

3.2 当今工业化的发展,能够有力促进食用菌产业工艺技术的革新,节本提质增效的食用菌生产模式将成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流

工业化的发展,一是工业化的管理理念不断渗透到农业领域,用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不断改变农业经营模式,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二是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制种、制袋、菇房控制等新的设施和先进设备,不断提高食用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促进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三是新品种和栽培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实现食用菌生产工艺技术的革新,进一步促进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四是先进发达地区食用菌产业与农业休闲旅游产业相互兼容、相互促进为崇州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借鉴。

3.3 成都市内众多的食用菌生产和加工技术研发单位,能够为崇州食用菌产业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成都市内有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众多的食用菌生产、加工、废弃物利用以及市场策划、品牌营销方面的科研院所,技术力量非常雄厚。崇州市完全可以牵手这些科技力量,共谋产业发展,为崇州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 崇州食用菌产业发展对策

4.1 科学规划布局,实现产业优化发展

立足崇州的资源、气候、区位等优势,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重点打造食用菌“四基地、二园区、一中心”,即以三江、桤泉等乡镇为主的珍稀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以江源、大划为主的金针菇、毛木耳标准化生产基地,以怀远、鸡冠山等乡镇为主的沿山反季节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以万安农业、市农林科学院羊马基地为核心的良种繁育基地,以玉麟农业为主的高新食用菌园区,以大划为主的菌渣综合利用园区,以怀远为主的食用菌原材料及香菇产品集散中心。实现产业提档升级,将崇州建成四川食用菌标准化高效生产示范基地。

4.2 规范生产,与乡村旅游兼容发展

采用集中制袋与分散出菇管理的模式、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设施以及菌渣资源化利用,使食用菌生产与生态环境、乡村旅游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发展。依托生态自然优势和“乡村旅游节”品牌,结合崇州农业观光旅游环线打造,将“菌元素”融入生态旅游,延长食用菌产业链,多元化增加产业效益。

4.3 控制总量,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崇州食用菌产业应依据已有发展基础和气候资源、设施用地承载量,合理布局,控制食用菌总的生产规模。同时加大后备资源的培育,有计划地从周边县市调入林木资源。最后,建立菌渣资源化利用园区,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4.4 强化精深加工,助推产业升级发展

精深加工是实现产业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的有效措施。崇州市应立足全省的食用菌原料资源,在高新食用菌园区引进或培育一批食用菌精深加工企业,发展即食食品、饮品、调味品、保健品、药品等食用菌精深加工产品,构建崇州现代农业和食品加工业的重要支撑点。

4.5 完善行业协会,发挥其引导组织协调作用

在市科协和农发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完善和强化崇州食用菌协会职能,充分发挥协会的行业研判和组织协调作用,引导崇州食用菌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协会应与科研院所建立长久和良好的合作关系,聘请专家长期担任协会的技术顾问,解决会员和广大栽培户在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协助政府部门对食用菌产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配合政府加大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

4.6 强化科技支撑,推动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组建由四川省、成都市和崇州本地专家构成的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在全市重点推广食药用菌新品种,标准化、精准化、创意化栽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食药用菌精深加工技术、菌渣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动崇州食用菌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4.7 创新发展模式,形成产业集聚发展新格局

组织模式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以公司为主导,重点围绕食用菌的生产、销售与合作社(生产基地)和农户实行有机的联合,进行一体化的经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共同体。公司给农户提供培训、编制栽培计划、提供技术、负责收购产品以及其他服务。农户接受培训,按照要求生产出符合公司标准的产品。

生产模式推行“集中菌包生产+分散出菇管理”统分结合的新模式,引导食用菌产业从小规模、分散经营向生态化、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园区化生产转变,推动食用菌龙头企业的集群建设和产业的集聚发展,形成“区域化布局、园区化集聚、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新格局。

4.8 创建特色品牌,扩大崇州菌产品的影响力

以贯彻落实无公害或有机食用菌生产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为主线,大力推广标准化、精准化栽培技术,不断规范广大菇农的栽培行为,提高食用菌质量安全水平。通过切实提高加工包装技术,保证质量;通过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崇州食用菌的知名度,打造珍稀食用菌和沿山反季节等特色食用菌品牌,如“怀远香菇”“崇阳秀珍菇”“江源金针菇”“文井源羊肚菌”等;同时,进一步强化食用菌基地和产品的认证工作,以品牌为载体,将崇州的食用菌产品推向海内外。

欢迎邮购《食用菌》

《食用菌》编辑部有如下余刊:2003年《食用菌》增刊6元,2010年《食用菌》全年51元,2012年、2013年、2015年《食用菌》各54元,2016年《食用菌》全年60元,2017年《食用菌》全年60元。

汇款方式:1.邮局汇款 收款人地址:上海市奉贤区金齐路1000号,收款人:《食用菌》编辑部,邮编:201403;2.银行转账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卡号:6228480038111234571,持卡人:逯连静;3.支付宝转账 支付宝账号:lulianjing1984@163.com。

注:邮局汇款时请务必注明邮购期刊年份,详细收刊地址、联系人和电话;银行和支付宝转账时,请短信告知邮购期刊年份,详细地址、电话、邮编、联系人等信息。编辑部联系人:逯连静,联系电话:021-62203043,手机:18918162319(微信号)。

因过期刊常变动,故汇款前请先电话联系。

猜你喜欢

崇州金针菇反季节
金针菇含甲醛?
果园反季节抽水贮存
反季节种植技术在市政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应用
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反季节种植技术
白银地区玉米芯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规范化建设初探
——以四川省崇州市“费随事转”改革为例
《健康崇州》创出宣传新模式
青年“鹅倌”圆梦反季节养鹅
不熟的金针菇会造成中毒吗?
庚寅冬游崇州怀放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