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硝烟已至 孔雀何归?

2018-01-30王梓坤

智富时代 2018年10期
关键词:落户拉力人才

王梓坤

【摘 要】“抢人大战”持续升温,各城市“抢人”行为是必然的社会发展与偶然的特殊契机结合的产物。对人才“抢夺”有最直接影响的是城市间“推拉力”的大小。二三线城市培养自身“拉力”同时巧妙利用一线城市“推力”是打赢“人才大战”关键之举。同时,激烈的抢人竞争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是“抢人”本身不合时宜,还是“抢人”的思路出了问题?这场“抢人大战”何去何从,实质上是以“抢”为核心还是以“人”为核心根本问题的抉择。

【关键词】“抢人大战”的内源动力;外在挑战和机遇;“抢人”的社会影响

一、“抢人”的内源动力和契机

2017年下半年开始,以西安、武汉为首的二线城市近乎毫无预兆地开启了持续至今的抢人行动,人才抢夺战就此拉开序幕。“百万大学生留西安”、“雁归西安”返乡创业等一系列招才引智活动让人目不暇接。仅今年前七个月,西安就落户各类人才五十余万人,是去年同期的二倍。“西安效应”迅速波及全国,不断有新的城市加入这场战斗且愈演愈烈。各城市的政策越来越向吸引人才方向倾斜,随之而来的是落户门槛的不断降低,城市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最初仅在二线城市间进行的人才争夺对一线城市也构成了一定威胁,从而极大加深了三四线城市一直以来对人才匮乏和缺乏人才吸引力的焦虑。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各城市间进行了一场政策博弈,博弈的目的是形成人才聚集,博弈的焦点自然集中在经济、政策以及情感上对人才的牵引。而这场博弈的筹码并不对等,人才持续流入的一线城市拥有无可比拟的经济优势,那么二三线城市如何顶住压力持续发力,在政策和情感上做足文章,添加自己的抢人筹码又规避各种潜在的人口问题和社会风险呢?我们不妨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一下人才抢夺大战爆发的特殊契机。

首先我们有一对需要区别、但很难在实际上精准界定的概念:人口和人才。自古以来,人口就是各个国家或地区所争夺的重要资源;而人才的流动,则从来都是一种自发式的、“人往高处走“模式的人才主动进行或参与的流动。精明的商人会自发前往经济更加发达的地区,有才华的文人会向往并探寻文化繁盛的都会,政治精英自然会努力争取在首都担任公职。然而古代并没有大规模抢人大战的记载,一是由于农耕社会对劳动力极为重视,在职业分工还非常不明确的历史阶段,唯一可以确定对当地发展有贡献的只有农业劳力;另一方面,严苛的户籍制度也旨在限制人口流动。近代以来各项技术的出现让人类社会第一次从功利主义价值观上对人才进行了界定,即拥有技术上的特长可以带来比他人更多的剩余价值产出。在技术不断发展,商业随之繁盛的时代,经济金融和管理领域的精英、各种新兴产业知识技能的拥有者,以及富有创造力的某一领域的开拓者,成为了“真正值得”抢夺的人才。

在近几年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科技对生产力增长的贡献系数不断加大,更能创造全新的生产要素。人工智能、IT产业的普及、电子商务带来的新零售风潮、金融产业更好的机遇都要求城市拥有更好的人才质量和更多的人才储备。特殊的历史环境造就了城市对人才前所未有的渴求,人才抢夺的加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我国现在的政治经济环境也促使了抢人大战硝烟燃起与迅速弥漫。政治上我国大力推行户籍制度改革,鼓励积极的人口流动,国民在国内流动的自由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法律保护和政策支持;经济上,随着世界经济格局深刻变化,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一轮产业迁移的浪潮袭来,第四次全球产业转移势必会改变我国的经济格局,随之改变部分城市的战略地位。从城市视角来看,抓住这次机遇可以保持并且提升城市地位,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間和未来发展主动权;而错失这次机遇意味着城市未来发展的停滞、城市产业转型升级面临倒退困境、城市地位存在下滑风险。在此背景下,新一线城市率先发力,力图把握时机实现追赶超越;而一线城市则力图维持城市领先地位;三四线城市的发展压力与人才焦虑却越发严重。因而这场大战由西安、武汉等城市率先打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全国不少城市为自身利益只能选择加入战争,积极应对。

如前文所言,应战就需要资本,而城市如何利用好自身现有的优势,创造更多应战资本并尽可能减少大战损失,是问题的核心与关键。

二、“抢人”要用好城市的“推拉力”

各个城市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本,可以理解为著名人口地理学理论“推拉力理论”中的“拉力”,即对人才的牵引力。而被“牵引”的对象是以本科生和研究生、博士生为主的不同学历不同层次的知识型人才,本科毕业生在其中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城市吸引他们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程度越高,不但意味着更好的发展机遇、更多的发展渠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还往往意味着第一时间接触全新的事物与理念。除此之外,经济发展程度领先的一线城市本身就具有各项区位优势和先进的治理方式。

一、二线城市之间经济指标的悬殊差距是短时间难以弥补的,但二线城市完全可以扬长避短。通过转变思路,从另一方面看待人才吸引的方式:既然有“拉力”,那么一定会有“推力”。二线城市最明智之举,应是虚心向一线城市学习其先进之处,将其“拉力”据为己有,同时仔细研究一线城市对人才居住排斥性的“推力”,将其“推力”转化为自身的“拉力”。

首先,对于“拉力”的学习。学习一线城市,不仅仅是学习其发展路径,更要学习其发展路径背后的内在逻辑。例如创新能力强的城市,并不仅是可见的建立了多少科创基地和制定了多少对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更多的是背后不可见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尊重知识与人才的、富有活力的城市发展理念。这是一种“减法”的智慧,是西安等二线城市已有改进但仍非常需要学习之处。我们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学习各种各样的“加法”,增添了更好的物质条件和基础设施,也增添了鼓励科创、吸引人才的制度。我们现在要同等重视“减法”,思考怎样彻底消除人才创新能力与实际创造成果间人为产生的鸿沟。减少束缚限制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的条条框框、保护知识产权、尊重私有财产,他们才能尽情施展才华,为城市和社会带来崭新的成果。在现代社会,商业是连接一切科技创新活动的枢纽,也是社会经济进步最直接的动力和衡量标准。尊商重商的环境需要政府主动营造。二线城市值得学习的,还有公平公正、高效有序、诚信法制的市场氛围和营销环境。市场越规范透明,对企业落户的吸引力自然越强。

其次,二线城市要在“抢人大战”中占据先机,必定要对一线城市的“推力”加以利用。众所周知,一线城市尤其是北京和上海,一直存在着落户难、居民生活压力大、物价尤其房价偏高、城市病较重、城市宜居程度低等传统难题。既然要把其“推力”转化为自身的“拉力”,就要在上述问题的相反方面做足文章。抢人大战的主战场就是落户门槛,各二线城市不断降低落户的下限,已对一线城市带来一定压力。但这种压力是表面的而不是根本性的,是有一定时效而在热度散去后不会长久留存的。对人才真正有吸引的,不是落户多容易多便捷,而是一个城市的宜居程度、城市文化底蕴魅力、人才自身发展空间和事业前景、安全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和持久的经济福利。努力发展经济固然重要,但经济以外的因素起到的作用超乎想象。试想一批本身就具备较好发展机遇的二线城市,一旦凸显了自身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展现了自身独特的城市气度和城市温度,发挥出明显的城市区位优势(如西安是“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和门户城市),开放包容尊才爱才,对引进的人才经济福利和生活保障措施得力,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改善城市面貌和交通环境,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稳定物价房价同时积极发展新零售便利居民生活……将这些一线城市少有的优势尽可能发挥出来,二线城市自然可以通过这“一推一拉”占尽先机,打赢这场人才抢夺的战争。

三、“抢人”不是目的,更不是结果

在“抢人大战”进行到白热化之际,一个特殊的城市—--天津加入了进来,在用最坚决的手段弥补了最迟缓的行动后,它又用最尖锐的针头猛然戳破了部分落户者的美梦,形成了抢人大战开始以来最强烈的反差。这一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天津,近代以来一直是我国发展最好的城市之一,也被设立为我国少有的四个直辖市之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它却迟迟没有像其他中心城市一样迅速崛起,在逆水行舟天翻地覆的四十年中,随着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而重化工业遭遇发展瓶颈,同时伴随着北京作为首都稳健的发展和敏捷的转型带来巨大的“虹吸”效应,它逐渐遗憾又必然地与一线城市的经济体量和应有地位渐行渐远,令人惋惜。近年来,天津经济艰难转型,参战“抢人”与直辖市地位有些许不符又实属无奈之举。而这无奈之举又造成了大量渴望落户天津人群的无奈--落户新政频发频变:一开始门槛很低的政策引起了空前惊喜,转眼间迅速增强的政策补丁又宛如筑起高墙,让一切化为泡影。

天津的政策变动可能打击了很多有知识有才华又对各城市“抢人”心怀憧憬的一批年轻人。这些人是否还会像之前一样信任“哄抢”自己的城市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一现象本身就能带来深刻的反思,即:“抢人”是城市的目的吗?“抢人”是城市的结果吗?“抢人”之后,又该如何真诚地“留人”呢?

“抢人”这一行为本身,我根源在于地区对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缺乏自信。诚然,城市之间各个领域的发展存在差距,却在人才招纳这一领域将这一差距及其后果无限放大,从而引发了一种焦虑的心态和一些焦虑的行为。的确,城市的内生能力不足,采取政策性的补充是必要的,但“抢”字不仅出现在媒体报道和民间流传,甚至登上了政府公文的“大雅之堂”,用于指导招纳人才的实践,不禁让人深感城市的求贤若渴到了操之过急的地步。

城市之间本就剧烈的竞争被这一“抢”字再一次加深,全国二三线城市都被这一焦虑的风气所笼罩,于是导致了各地过于重视“抢人”本身,把“抢人”效果看作各项政策的不二目的,把“抢人”成功与否看作这场“城市战争”的最终结果。各城市甚至忘记了为何抢人,抢到人之后又该如何?“二话不说,先抢为妙”。

但抢人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各地政府也透过这些社会问题看到了“抢人”缺乏正确逻辑而产生的后果。我们把“抢人”定义为对有教育背景中等收入群体的抢夺,而真正的抢夺开始后,以数量为指标,各地纷纷出台几年之内计划抢够多少人之类等等,颇有“多快好省”之风。人才的质量参差不齐是一方面,而不可否认的是,无论人才质量如何,人口总量变大了,而产业发展、就业需求、城市容量和各项配套措施在没有明显改善和突破的情况下,势必会引发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城市机能的不足。诸如“骑着骏马找良驹”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并尽快落实,成为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的当务之急。

一个城市要长久留住新政策“抢”来的人,首先一定要明确“抢人”的逻辑,把“抢人”真正统一到有利于地区发展和人才自身人生价值的实现中来。大力发展产业,做到“事业留人“,为人才提供真正合适的岗位、没有束缚宽松自由的创业机会,从而让各类人才放开手脚、施展才华对地区发展做出尽可能大的贡献。而人才工作的重心,应该转移到抢到人之后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和工作平台、更合理待遇和更充足的机遇上;转移到怎样接纳人才、服务人才、帮助他们融入社会上;转移到持续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优化“软环境”上。只有真正转变了逻辑,摒弃了”为了抢人而抢人”、“一切只要抢到人”等等焦虑下产生的制度错觉和政绩幻觉,才能真正双赢多赢地打好“抢人大战”。

经济学研究表明:人才流动率越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可以说,人才合理流动是优化资源配置的良好方式和可取机制。每个城市在考虑自身发展的同时要抛弃“零和博弈”观念,敢于“抢人”,专于“留人”,又勇于“放人”,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的全局。这一场“抢人大战”不仅关乎地区未来发展空间,还对国家民族未来的命运有深刻影响。各地如果能够良性地“抢人”,则能优化全国人才布局,人尽其用,推动我国未来几十年的均衡和高质量发展。希望几十年后,我们回顾这次“抢人大战”,可以欣慰而自豪地说:这是一场由全国各地区人民共同打赢的“战争”。

【参考文献】

1.《凤凰周刊》2018年6月25日:《天津人才落户新政迅速降温》

2.《華商报》2018年5月24日:《人才大战背后的焦虑》、《警惕“抢人才”变成“抢人口”》

3.《人民日报》2018年7月16日:《用好人才评价激励的“指挥棒”》

4.《经济日报》2018年6月23日:《从城市看中国:竞技集聚、人才争夺与产业迁移》

5.《光明日报》2018年6月14日:《引才难留人难 西部高校如何突围》

猜你喜欢

落户拉力人才
人才云
基于CFD的螺旋桨拉力确定方法
“抢人大战”待升级——“落户式抢人”或许不灵了
跟踪导练(三)(3)
等动拉力和重力拉力蝶泳划臂动作生物力学分析
海口出台积分落户新政打通保障房商品房转换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