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为矫正在智障儿童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2018-01-30贠芳侠

考试周刊 2018年101期
关键词:行为矫正智障教育

贠芳侠

摘 要: 行为矫正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活动中,有着十分广泛地应用,能够有效纠正智障儿童的多种行为。本文将就行为矫正在智障儿童教育中的应用展开探讨,重点通过案例介绍其应用方法,希望能够提供给同行作为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行为矫正;智障;教育

行为矫正,在科学分支上,属于心理治疗的一部分,也被叫做行为治疗。通过应用行为矫正技术,能够帮助个体改善不良行为,塑造良好行为,促进个体全方位健康发展。在特殊学校中,行为矫正技术有着十分广泛地应用。特别是针对智障儿童,有十分显著的应用效果。研究和实践表明,智障儿童通常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动、情绪失控、不良语言习惯、不良交往方式等,严重者甚至表现出古怪行为、攻击性等。特殊教育的目的,就是尽量消除这些不良行为,使他们的行为更加恰当,从而能够融入社会,更好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行为矫正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 行为矫正技术的理论依据

行为矫正,其本质上是利用有效的学习和训练,使个体的异常行为、不良情绪得到有效控制的一种心理治疗技术。其理论基础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巴普洛夫提出的条件经典反射理论;在智障儿童教育过程中,有着广泛应用的厌恶疗法、系统脱敏法,都是建立在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基础上的干预方法;二是斯金纳提出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也是对行为矫正技术影响最深的理论基础,包括惩罚法、消退法、正强化法等,都是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的。此外,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的行为矫正理论等都对行为矫正技术有很强的理论支持。

二、 行为矫正技术的应用

在了解行为矫正技术理论基础之后,我们将以实际案例来介绍行为矫正技术在智障儿童教育过程中的实际应用。

(一) 厌恶疗法纠正咬食铅笔的行为

儿童林XX,是我校的一名入学超过一年的8岁的智障少年。林XX喜欢咬食木质铅笔,入校以后,教师多次对该生展开说服教育,然而此不良行为一直以来也没有得到改善;并且最近该生逐渐偷咬他人铅笔,表明这一不良行为越发严重。铅笔中含有较高含量的重金属,对儿童身体有严重影响,因此,家长与教师决定采用合适的方法纠正该生这一行为。经过思考与调研,了解到该生对辣椒、苦药有很强的厌恶感,于是决定采用厌恶疗法。教师与家长在林XX以及其同学的铅笔上,涂抹了较多辣椒油、黄连水,然后将铅笔放置在该生较容易接触到的位置。林XX再次咬食铅笔以后,出现了明显的不适感;30天之后,该生咬铅笔的行为,有明显减少;60天后,该生的这一行为得到了彻底纠正,该行为不再发生。

(二) 系统脱敏法纠正怕黑

儿童陈X,是我校的一名9岁的轻度弱智儿童。该生从小十分怕黑,夜间睡觉必须有人陪伴并开灯入睡;半夜醒来发现关灯,会迅速陷入哭闹中。进入我校后,由于恐惧黑暗,只能每天接送,既让家长承受较大负担,而且也破坏了本校寄宿制的管理。基于此,家长与教师决定改善该生怕黑的问题。经过慎重研究后,教师决定采取系统脱敏法予以纠正。在充分的调研下,并与宿管人员展开沟通,教师为陈X设定了十个怕黑系统脱敏等级,并且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展开脱敏治疗。十个等级分别为:(1)白天带领该生向宿舍走去;(2)白天带领该生进入他的宿舍;(3)白天将该生的日常生活用品放置在他的宿舍里;(4)白天带领该该生在宿舍午休,宿舍中有两个同学午休;(5)晚上带领该生进入宿舍与另外两个同学一起玩,然后两名同学关灯睡觉,该生离开;(6)晚上带领该生进入宿舍与另外两个同学一起玩,然后该生与两名同学各自上床,保持不关灯状态下睡觉;(7)晚上带领该生进入宿舍与另外两个同学一起玩,然后該生与两名同学各自上床,关灯睡觉;(8)晚上带领该生进入宿舍与另外一个同学一起玩,然后该生与同学各自上床,关灯睡觉;(9)晚上带领该生进入宿舍,独自玩玩具,然后让其上床,关灯睡觉;(10)晚上,让该生自己进入宿舍,关灯后上床睡觉。

整个矫正过程,从第一项开始,当该生能够完全适应此项情境后,可进入下一项情境,通过系统脱敏让该生循序渐进适应黑夜。在十周治疗后,该生基本上能够独自睡觉,克服了黑暗恐惧心理。

在治疗过程中,该生曾有一定反复,探寻其原因,是由于该生周末回家睡觉,陈X的奶奶依然采用以前开灯陪伴的模式。通过及时有效沟通,及时将这一干扰因素予以消除,从而使治疗顺利进行。

(三) 正强化手段鼓励学生良好行为

正强化手段,是智障儿童教育过程中应用最多的方法。比如,学生孙X下课后自发打扫地面纸屑并将其倒入垃圾桶,教师看到之后,马上通过抚摸该生头部的方式表示鼓励,并给予口头表彰,同时将孙X的良好行为告知旁边的学生,让同学们参与对该生的表扬;然后,在班级评比栏,为孙X提出一面小红旗,并奖励一包奶糖。

实践经验证明,对于学生良好行为,做出的正强化手段越及时,越有力,就越能够收到更好地强化效果。当然,使用正强化手段时,必须对强化物发放做到科学控制,防止出现厌饱情况,确保强化物的效果得到最大化体现。

三、 小结

综上所述,行为矫正技术,在智障儿童教育过程中,有着十分显著的应用效果。通过对其科学合理的应用,能够有效纠正患儿的不良行为,引导患者形成良好的习惯,促使智障儿童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晓兵.基于行为矫正原理智障儿童行为矫正的案例分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3,33(01):127-130.

[2]于淳,赵永.轻度智障儿童不良行为矫正个案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5,35(04):73-76.

[3]乔军芳.智障儿童多动行为矫正训练[J].现代特殊教育,2015(11):32.

[4]苗建明.智障班级儿童不良行为的矫正刍议[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01):33-34.

猜你喜欢

行为矫正智障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如何有效进行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
智障儿童教学要抓好关键“三点”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对策
小学生消费攀比心理透视及行为矫正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