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立文本意识 挖掘童话教学价值

2018-01-30陈秋吟

考试周刊 2018年101期

陈秋吟

摘 要: 童话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拟人等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而老师们都知道我们教学的文本原先并不是作为教材编写的,而是作为一种社会阅读客体存在的,这种原生态的价值,我们称之为“原生价值”,选入教材后,文本除了保留原本传播信息的价值,同时又增加了一种新的价值,即“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我们称之为“教学价值”,学生阅读行为的最高目的,就是通过掌握教材原生价值的过程,掌握教学价值。而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一般都是隐蔽在教材的原生价值之中的,因此作为教学内容而言,它就是未定的。教学时如何根据童话的文本特点挖掘教学价值呢?下面以北师大版四年级上《一枚金币》教学,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文本情节表达;文本的童趣性;文本思想主题的渗透

一、 关注文本情节表达

童话的基本思想是童话形象和童话故事情节表达出来的。把握文本反复的情节特征,结合语文天地金钥匙小组合作汇报、交流的学习策略,运用抓住重点词语巧用填写情节单进行对比的办法关注文本情节的表达。教学中应善用情节单来理清故事情節,感悟人物形象,这是文本的支架。

首先是借助情节单抓住关键词梳理故事情节,概括主要内容。教师可以这样问:这个故事写了几个人物?在文中还有什么称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默读圈画、抓住关键词梳理完成情节单。通过抓住童话的叙述顺序适时引导学生讲述故事主要内容,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抓住童话故事文本整体性特征,给学生一个完整故事的认知过程。

接着借助情节单发现反复的写作特点,品悟人物形象。抓住这些人物形象进行适度而细致的品味,对领悟故事内涵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教学中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互相“评读”。思考:三个人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问:这是一个怎样的儿子?或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母亲)?从文中找出依据,画出来,读一读。因此,教学中把“形象”和“感悟”两个词语作为教学关注点尤为重要。人物形象有了更为丰满的认识。

最后,借助情节单抓对比,品悟人物形象的变化。一是父亲和儿子对待金钱态度截然不同,矛盾引起了故事,也表明了故事的导向。二是儿子对待金币的态度前后判若两人。三是父亲、母亲在如何爱儿子的方法方式上的大相径庭,结果大不相同。通过对比从中感悟这对父子、父母截然相反的个性特点,突破难点,也为后边理解父亲“受不了”的原因奠定了基础。教学中善用以上情节单,抓住了课文的细节,细读、品评,感悟随着事情的发展先后顺序,人物情绪的变化。通过不同层次的读,读出父亲从失望、痛苦、无奈到惊喜的情感变化以及儿子从冷漠、自私、伤心到愤慨的情感变化。

二、 关注文本的童趣性

童话文本自身的童趣性往往通过一个个生动的词语或句子体现出来。教师教学前必须对这些词语或句子有充分的认识,准确把握这些词语或句子的教学价值。北师大版四年级上《一枚金币》文本重点在体会父亲和儿子的两个“受不了”,教学时我让孩子们进行不同层次的读、分角色朗读来体会父亲“受不了”和儿子的“受不了”的原因。设身处地的角色或许就能感悟出勤劳的老父亲对花钱如流水、懒惰的儿子的不满;感悟只有自己辛勤劳动换来成果,才懂得珍惜的道理。这样分角色的一次次的品读激活儿童学习的趣味性,关注学生是否真正处于和文本主人公的对话之中,是否真正抓住关键的词句品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文本主人公同欢乐,共悲戚。接着教师因势利导:当儿子再交给父亲第三枚金币时,老人仍然把它扔进火炉,难怪儿子会受不了!从课文哪些语句感受到?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并用Δ标出重点词。这语言的激活,让儿童不断处于有收获的兴奋中。接着还是围绕“受不了”跟学生进行有趣的理答,“受不了”的表现,从文本中找出语言、动作等来品读,为什么会“受不了”。

三、 关注文本思想主题的渗透

童话所宣扬的这些主题思想,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意义重大。如何让它走进学生的心灵,它同品德课的教育大为不同,因为童话的主题思想是基于语文教学的,是一种渗透式的教育,是儿童通过对故事中人物形象的感悟和情节的了解而获得的自然成果,是在语言文字的操练中获得的。

教学中,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设计了写段的小练笔,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中心,统一了父子俩对待金钱的态度。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儿子帮着这个收庄稼,又帮着那个盖房子,在这整整一个星期里,想一想,他还可能做了哪些事?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呢?可能会吃了哪些苦?让他受不了。链接句子练习:他帮着这个      ,又帮着那个      。教师还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假如就是那个儿子,你肯定有许多话要说,请你想象挣这一枚金币的过程以“这枚金币挣得真不容易啊!”

               为开头把它写成一段话。在这里抓住中年段的习作教学特点,这样通过用填空式的句式,适合中段学生的习作特点。充分利用了隐蔽的文本留白之处,既进行了读写结合的巩固训练,现场迁移、学以致用,又适时地将童话的主题思想自然地渗透到儿童的心田里。

参考文献:

[1]孙敏.学科教学育人价值的深度开发[A].江苏省教育厅.2017年江苏省小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现场观摩研讨会论文集[C].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教育学会,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