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2018-01-30倪育娜��

考试周刊 2017年75期
关键词:审题条件解题

倪育娜��

摘要:在学生的作业、练习与试卷中,我们总会遗憾地发现许多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是没有弄懂题目的要求。这不是粗心马虎闯的祸,而是学生审题能力薄弱的表现。教研室的数据统计显示,在近几年的数学中考中:审题错误或者审题不清导致失分的情况相当严重,是学生三大重要的失分原因之一。学生审题能力与教师上课、布置作业、测试等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中学数学是数学这一学科的基础知识,学好初中数学对于学好数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培养审题能力措施的尝试下,探索出了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审题能力

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骤,细致深入地审题是成功解题的首要前提。

在刚刚结束的中考复习中,也经常遇到学生由于审题不清导致解题有困难。调查发现,不低于百分之九十的学生清楚失分的首要原因就是审题不严谨,很多老师也认为学生考得不理想经常是“粗心,题目没有看清楚就做题”,归根到底就是“审题”。

由此可见,审题至关重要。但审题往往被许多学生甚至是一些教师忽略。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不愿意在审题上多花功夫,只是急于做题。部分教师也会出现代替学生读题,这样不但不能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更会使学生出现依赖行为。

基于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了系统性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的课题,为此我们先分析了造成审题问题的一些原因。

一、 教师的原因

(一) 代读:一些教师在讲解例题时,喜欢把题目读一遍,将重要信息用重音体现,或者直接说出重要的条件。

(二) 赶时间: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读题时间,甚至有时候学生还没有读完题目,老师已经在讲解了。

(三) 考试前的加班:部分教师在学生考试前没有自己设计合理的检测试卷,只拿来现有的一套试卷,花一两

节课的时间进行测试及快速讲解,解题速度一般的学生只有匆忙应对,造成审题不清。

这种来自教师的原因,不但没有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审题习惯,更是对老师产生了审题的依赖心理。但最主要是学生的能力、思维习惯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 学生的原因

(一) 语言能力的影响。较强的语言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问题,学生的语言能力、组织能力都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判断能力。现在的学习材料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 生活经验的局限。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下生活,故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对已有生活经验的激活、利用、调整、提升的过程。

如:方位角中的“东南方向”,在生活中就不是特指南偏东45度方向。再如,银行存款利息问题,这都需要一定的练习和训练才能得到矫正的。

(三) 知识储备因素。很多学生对各个知识点都很清楚,但都是散沙状的,一旦需要将多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就不会了。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没有进行梳理,从而造成基本知识与方法的提取困难。

(四) 认知特点的制约。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认知过程中,从以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加之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针对这些原因,我们提出了一些基本的审题策略与方法。

三、 审题的基本策略与方法

从教师层面来讲,主要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避免出现代读的情况,可以开展专题指导,或者以开公开课的形式引起学生对审题这一块的重视。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科学的检查是必要的,教师应该注意。我们只有及时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育中审视各个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适度习惯,才能大大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的能力。

本文的策略与方法主要针对学生层面,学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1)初审已知条件弄清楚已知条件和问题,可将重要条件或有用信息标出来。(2)挖掘隐含信息很多数学问题中都隐含着一些可省略、无需表述的信息,如“对顶角相等”,“平角为180度”等。所以审题时,要注意深入挖掘这些隐含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就是突破口。隐含的信息通常隐藏在关键字词中,只要抓住这些关键词,与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就可以找到突破口。

(三) 联系与转化

将前面已知条件与隐含信息联系起来,可从下面几点思考:

A. 已知条件之间有什么联系?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B. 已知条件与隐含信息结合起来能否想起与之有关的概念或者性质、定理?

C. 能将已知条件或者结论转化成什么新的条件或结论?

不应只是停留在一道题目中,应该将数学问题与生活联系起来,将生活问题再转化成数学模型。从自己已有的信息储备中选择最适合的内容去解决问题,使数学问题化繁为简。

(四) 再审遗漏条件或数据

是否利用了所有已知条件?有没有数据遗漏?是否考虑了所有条件与结论之间的所有可能联系?

据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的阶段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为:感觉问题,明确问题的各个方面,对各种备选方案的形成五个阶段,形成了替代解决问题的评价,对行为过程的实施和评估其效用。

題目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中之重,是解题成功的关键,但其能力能反映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体现。但他们的能力培养不是短时间内的显著效果,每一环节都必须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要有意识地计划培养和长期渗透,使学生潜移默化,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作者简介:倪育娜,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良口镇英豪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审题条件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排除多余的条件
用“同样多”解题
选择合适的条件
“三招”学会审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