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政干部如何对待“网”事

2018-01-30周晓改

理论观察 2017年12期
关键词:党政干部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周晓改

摘 要:自媒体时代,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反映民意的“晴雨表”,因此加强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应对是每位党政干部的一项必修课。本文从网络舆情内涵与特点出发,阐述了加强党政干部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作用,并据此提出了正视面对,转变观念;正确应对,妥善处理;正面宣传,积极引导等加强应对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党政干部;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12 — 0086 — 03

网络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改变着人们对国家政治生活的态度。〔1〕 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的舆论生态,日益成为治国理政的新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把网上执政能力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曾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互联网是我们面对的最大变量,共产党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更是公开要求党政干部要“经常上网”、要“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等,给党政干部上网提出了要求。所以加强党政干部网络舆情应对也就愈加重要。

一、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特点

舆情就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及其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网络舆情就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空间的映射,是社会舆情的直接反映。就是以网络为载体,以社会事件为核心,是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述、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所以民意、舆情并非敌意、敌情,而是实实在在老百姓的真实观点。所以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它对党政干部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应对不好,政府的公信力、政府的形象必然会受到损害,又加上网络舆情的这几个特点,使得加强党政干部网络舆情应对显得尤为重要。

(一)发布具有随意性

网络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自由的信息发布平台,公众在对自己所关心的任何社会热点、焦点事件,以及他人发布的任何言论,都可以随时随意地发表自己的评论和意见,这是任何一个传统媒体都无法相比的。由于发言者身份比较隐蔽,并且缺少限制和监督,网络有时就会成为网民发泄自己情绪的空间。因此在网络上更容易出现庸俗、灰色、消极、负面的言论。这是网络舆情发布随意性特点所带来的直接后果。

(二)内容具有多元性

网络舆情发布的随意性直接导致了网络舆情内容的多元性。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网民发表言论而不用过多担心会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威胁和报复,这就使得网络舆情内容的多元性特征在当今社会体现的更加明显。据统计,当前社会,在涉及到社会公平正义、自己切身利益、贪官腐败,尤其是涉及再涉及到和政府相关的,更会在网络上引发关注,而且导致内容的鱼龙混杂,多元性明显。

(三)形成具有突发性

因为网络开放和自由的特点直接决定了网络舆情的形成会非常迅速快捷。网络舆论极大地方便和丰富了公众舆论的表达,并成为社会的显性舆论,网络空间正在成为一个日益增大的公共领域。〔2〕所以一个热点事件的发生再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进而形成强大的舆情声势,对社会方方面面产生影响。

二、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的必要性

基于网络舆情的主要特点和科学管理的重要意义,政府加强对它的管理已经势在必行,党政干部提升自己应对网络舆情的科學策略和能力也有着很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由于网络舆情突发性和随意性特点产生的不良影响,加之不少网民常常缺乏理性的思考,他们只是把互联网作为宣泄不满情绪的场所,公开谩骂、侮辱、攻击他人甚至政府部门,而且他们的不良言论和行为也极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发展成为有害的舆论,甚至再加上一些不良媒体的煽动,就会直接威胁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加强网络舆情的管理,及时准确地对各类信息甄别、研判和核实,对问题性舆论进行疏导,对不良媒体进行查处、整改甚至关闭,能够维护网络社会的和谐,也是当今国际大多数国家常用的保障现实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措施。

(二)有助于传递民情、体察民意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李克强总理的一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再次将群众观点、群众观念摆在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也是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提醒。而新时期能够密切党群关系的利器——就是网络。党政干部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收集社情民意,了解民众关心什么、议论什么、建议什么,透过网络舆情来了解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诉求,解决群众需求,密切感情关系。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掌握网络舆情就是在了解民情民意。

(三)有助于推动我国民主法治建设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们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一些改革措施越来越深刻地触及到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网民通过网络表达的意见,大部分能真实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要求和愿望。因此,有效地掌握住这些网络舆情,妥善处理各种矛盾,是促进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而且广大网民“星火燎原”般的监督力量,影响大、力度强、参与面广,已经成为我国权利监督和腐败监督的一记重拳,对提升政府活力,提高政府公信力意义重大。

三、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的科学对策

加强网路舆情管理已势在必行,处置舆情的态度和方式决定了处置的效果。党政干部必须正确认识到这一形势,在思想上重视,在态度上端正,在管理与应对策略上做到及时、科学,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管理与处置网络舆情的能力。endprint

(一)正视面对,转变观念

对待网络突发事件,“躲”难以平息事态,“堵”不是长久之计,“拖”只会积累矛盾。消极必然被动,积极才能主动,与其躲避,不如正视。现在,很多干部对网络从“疏远”到“亲近”的态度也有了很大改变。可是,仍有部分同志出于“家丑不可外扬心理”、“求稳心理”、“鸵鸟心理”等,不敢发声,不愿发声,不愿意也不善于利用网络来与群众沟通、协调自己的工作,甚至刻意回避网络。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当前的党政干部要充分认识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对群众网络监督和网络问政要秉持积极主动、包容开放的心态,开辟更多更畅通的网络互通渠道,创造更加开放的舆论空间,使网民的合理诉求得到充分表达,切实解决网民反映的热点问题,将社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中。要将网络舆情当作了解社情民意的新渠道,解读网络舆情蕴含的深层次现实问题,逐步形成新媒体时代的思维方式和执政管理方式,努力锻炼成“勤关注、勤倾听、勤回应”的服务型干部,从而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社会和谐,形成党和政府与民意的良性互动。

(二)正确应对,妥善处理

首先要“快”。201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明文要求,在“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一项中,政府要及时发布信息。尤其对涉及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要快速反应,最迟要在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持续发布权威信息,有关地方和部门主要负责人还要带头主动发声。所以党政干部面对网络舆情一定要快报事实,慎报原因,以“快速”为先。因为突发事件经过两小时发酵就能被放大,所以官方新闻应尽快发出首条信息,引导网民形成第一印象。在第一时间及时、公开、透明回应,用正确的导向防止和消除各种杂音和噪音的干扰,不仅有利于提高传播效果,而且有利于赢得舆论先机,提升政府公信力。

其次要“准”,以“准确”为本,持续发布,不留空间。舆情引导的成败取决于信息的准确完整度。如果相关部门所发信息失实、片面,就可能被网民怀疑是掩饰、谎报,令自身公信力和引导效果大打折扣不说,甚至可能再惹事端。事件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舆论引导也要适时跟进,准确发布。只有信息准确了、细节真实了,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取信于民,促使问题尽早查清、更好解决。

第三要“真”。党政干部要放下架子,广纳民意,以“真诚”示人。舆情汹汹、众声喧哗之时,如果再居高临下、自说自话,不但无济于事,相反会激起更多质疑。明智之举就是在舆情发端之时,就主动与民沟通,真诚吸纳民意,防止民怨变为民怒。实践也证明,对话胜于对峙。相关部门只有放下架子,主动与媒体沟通,真诚与公众交流,以回应关切赢得信任支持,才能有效引导舆情,才能够避免“小事闹大、大事闹炸”。

2016年12月1日,浙江瑞安一幼儿园老师体罚儿童的事件传至网络。从12月1日信息被爆出,截至5日下午两点,相关新闻音频、视频点击数量已达到1228万次。可想而知当地相关部门的压力有多大。面对这一事件,瑞安市教育局迅速成立工作组,并联合公安机关对涉事幼儿园展开调查。同时,面对学生家长的质疑,及时在网上公布案情,用证据说话,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瑞安市相关部门在这次舆情控制过程中的做法,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一是因为态度的坦诚,二是因为果断的行动。所以直面存在问题,及时准确坦诚对待,最终方能化解网上舆情。

(三)正面宣传,积极引导

新媒体时代,处在网络下的政府与党政干部,要学会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通过正面宣传,积极引导,传播好声音,弘扬正能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领会中央最新会议精神,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觉行动的基本理念。〔3〕通过互联网自觉引导并传播正能量。

一是要重视发挥微博、微信作用。2016年app(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排名前十名,微信已跃居第一位。微博日活跃月活跃人数也在大幅增长。而且微博表达平台的门槛较低,只要拥有上网设备和微博账号,任何人都可以在微博上发言。〔4〕所以政务微博、微信的开通可以抢占舆论阵地、扩大舆论影响。政府开通微博微信,也是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重要表现。各部门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发布方针政策信息,尤其涉及本部门的重特大公共事件的权威信息。而且可以第一时间回应群众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释疑解惑。依托政务微博微信平台,可以组织、团结、发动网友,共同实施具有吸引力、互动性的网络宣传活动,以此展示本部門所取得一些成果。政务微博、微信可以增强政民互动,拉近距离,也是一个最直接的了解民情、听取民生、体察民意、汇聚民智的问政方式,

二要发展一支有力的网评员队伍。一支有力的网评员队伍经常活跃在互联网上,对网络上出现的评论能及时、迅速、有效地回应,并能有针对性地对涉及本地的政府工作、百姓心声、民生诉求等及时监督和引导,利用它可以发挥地方舆论引导正能量的作用。网评工作,实质上就是对网络上的不实言论进行解释,澄清事实,对公众舆论给予正确积极的引导。网评工作应该注意三个“度”。一是“热度”,当今网络社会哪些是热点,哪些是大众易于密切关注的问题,网评员应重视起来;二是“角度”,网评员是为政府宣传服务的,是政府部门在民间的发言人,所以必须从政府的角度处理问题。但是宣传时候也需要考虑受众思考问题的角度,能达到政府与民众兼顾是最贴切的做法。三是“高度”。网评工作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只有有高度、具有前瞻性的评论才能获得网络大众的认可。党政干部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加强宣传网评员的作用,并注意加强网评员的专业培训,提高网评员素质。

三要善于和媒体打交道。媒体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敌人,既不是部下也不是学生,是挑战者。所以我们一定要摆正位置,坦诚面对。正确认识媒体,不要轻视更不要敌视。如实的向人民群众汇报自己的工作,讲清发生在周遭的各种情况。面对记者时态度应端正,谨言慎行。明确与媒体的关系,主动配合。领导干部和媒体的关系是内在利益完全一致的同志关系,不是非死即活的敌对关系。我们把记者当合作者,双方互为桥梁,最后达成双赢。当然坦然面对还要讲究艺术。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趣,言之有信,言之有果。如实相告也要理智应答。现在很多干部在上任之前没有经过专门的新闻培训,所以新时期要做好新闻发言人的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委托培训和合作培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政策水平。 〔5〕

总之,“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能否及时、准确地把握网络舆情,能否理性客观地认识其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不仅关乎到一城一地的健康发展,也影响着人民群众自身“存在感”、“获得感”的加减乘除。“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当领导干部真正乐于也敢于与网民与媒体交流对话,真正享受零距离的高效互动的时候,良好的政治生态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参 考 文 献〕

〔1〕刘力锐.论我国网络民意的特征与政府回应〔J〕.求实,2009,(06):66-69.

〔2〕孟建,裴增雨.网络舆情的收集研判与有效沟通〔M〕.北京: 五洲传播出版社,2013: 84.

〔3〕杨兴林. 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的逻辑基础〔J〕. 学习论坛,2013,(05):65-68.

〔4〕俞可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前线,2014,(01):05-08-13.

〔5〕孙发锋. 网络时代政府危机公关的路径选择〔J〕.领导科学,2011,(02).

〔责任编辑:张 港〕endprint

猜你喜欢

党政干部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加强党政干部道德建设的意义与路径
新形势下党政干部法治思维养成的路径探析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
当代中国官本位意识表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