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贯通“中高本”职业能力接续培养研究

2018-01-30石青青施复兴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职业教育

石青青+施复兴

摘 要: 职业能力接续培养是实现中高本衔接、职普融通,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纽带和重要载体,也是社会产业提档升级、结构调整优化对高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了中高本职业能力纵向衔接、职普职业能力横向融通和中高本贯通培养的基本职业能力、职业技能、综合职业能力延续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中高本职业能力接续培养的路径:一是提高中高本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契合度,二是推进专业课程体系无缝对接,三是制定贯通职业能力接续培养的招生制度。

关键词: 职业教育;职业能力;接续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7)06-0013-04

“接续培养”一词出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提出的“健全职业教育接续培养制度[1]”,职业教育接续培养的逻辑起点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核心内容是贯通中高本(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中职业能力接续培养。近年来,有关中高职衔接、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中高本贯通培养的研究热度有增无减,但鲜有讨论贯通中高本职业能力接续培养。开展中高本职业能力接续培养研究,旨在探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衔接、融通的切入点,研究贯通中高本职业能力接续培养的路径,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实现人才精准供给以及为个人提供成长、成才通道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职业能力接续培养的必要性

(一)实现中高本衔接、职普融通的重要载体

早在1999年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就明确提出“要逐步研究建立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之间的立交桥”,“使中职学校毕业生中有一定比例可进入高职院校学习”[2]。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明确了今后改革发展的方向——职普(职业教育、普通教育)之间横向沟通,建立立交桥;中高职教育纵向衔接,提供深造机会。职业教育历经十余载的发展,在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又提出“到 2020 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需要”[3]。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速度相匹配,是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中高本纵向衔接、职普横向沟通是满足职业教育发展新要求的最好办法。职业教育的发展,无论是中高职衔接、职普融通,还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个人多样化学习需求,他们之间除了学历的承接,更重要的是职业能力的延续。换言之,职业能力的接续培养为中高本衔接、职普融通架起了一座桥梁,是他们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重要载体。

(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纽带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入,2014 年《国务院關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到2020 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4]。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于解决教育系统内外部的对接问题,使各层次、各类型教育之间形成连续性,避免出现断层。中、高、本三种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衔接和职普两种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沟通,起联结作用的依然是职业能力,中高本不同教育阶段职业能力的延续性不仅能够使职业教育适应产业发展的多样性、层次性需求;还能满足学习者在不同职业阶段对职业教育的不同需求以及多元化的学习需要。

(三)产业提档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

新科技革命引领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新技术产业正逐步成为主导支柱产业,产业技术革新升级后应用的复杂性对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产业不断创新发展的新要求。职业教育鲜明的终结性特点显然根本无法满足因时代变迁带来的产业技术革新升级对技能型人才提出的新要求,职业教育系统内外部亟须进行中高本层位接续、职普横向互通以及跨界对接,使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能够接续培养。目前,虽然部分中职与高职已开展联合培养,相当一部分中职毕业生会选择升入高职继续深造,高职也正尝试与本科开展联合培养,定向或通过专升本考试升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但其数量仍然很有限。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也使个人生存状态将面临严峻的挑战,职业生涯发展具有较强的跌宕性,需要通过接续性的学习和培训才能实现不同阶段、不同角色的适度转换。受教育者实现职业能力的接续培养不仅是其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必由之路,更是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

二、职业能力接续培养的内容分析

(一)中高本贯通培养的职业能力衔接

1. 中高本贯通培养的职业能力纵向衔接

打通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培训)、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纵向融通渠道,加强职业教育系统内部纵向衔接,为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向更高层次拓展提供通道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长远目标。中高本职业教育纵向的“接”以高职教育为核心,向下联接中职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向上联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终身教育服务。以职业能力的提升为目标,着手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标准、课程体系开发、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运用、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制定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搭建中高职、高职和应用型本科相互衔接的人才成长通道,完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

2. 职普融通的职业能力横向衔接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通,实现不同类型教育的跨界与融合,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通过整体推进普通高中与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完成在师资力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重点领域的改革,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也可通过建立“普职融通共同体”、“课改支持联盟”等,确保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学籍互转、学分互认、课程互选、师资互通、活动互动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在专业、课程、学制、发展方向上的自主选择权,基本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开放与融合。职普融通能有效增加学生对教育的选择机会,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形成普职融通人才成长“立交桥”,实现教育系统内部共生环境与外部产业发展环境的有效对接。endprint

(二)中高本贯通培养的职业能力延续

1. 基本职业能力的延续

基本职业能力是指为了胜任某种社会职业活动而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即任职资格。它是职业人赖以生存的核心和竞争的关键因素,也是职业人在社会职业活动中基本的、具备不可替代性的关键能力。对于中高本不同层次的教育,对基本职业能力要求也不尽相同,一般要求中职毕业生通过学习获得操作技术层面或经验层面的工作过程能力;高职毕业生通过学习获得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应用型本科毕业生通过学习获得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能够分析解决一般实际问题和应用研究能力。前一阶段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为后一阶段职业能力提高准备的,后一阶段职业能力的提高是前一阶段职业能力的延续,形成循序渐进的职业能力持续提升。基本职业能力的延续主要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和实习、实训来实现。

2. 职业技能的延续

职业技能是从业者从事职业活动的实用性职业能力,是从业者能否胜任工作的基本评判标准,即从业能力。它是从业者赖以生存的基本能力,也是从业者不可替代性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中高本专业知识的“续”是按照中职教育阶段专业知识面宽泛、内容浅显,高职教育阶段专业知识针对性强、内容适中,应用型本科教育阶段专业知识内容形成系统的逻辑进行延续。中高本技能水平的“续”是按照中职教育阶段以获得经验技能为主,高职教育阶段以掌握策略技能为主,应用型本科教育阶段以实现开发技能为主的延续。职业技能的延续主要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实习、实训和实践来实现。

3. 综合职业能力的延续

综合职业能力是指除基本职业能力之外的其他所有能力的集合,它是职业发展必备的、通用的、可迁移的能力,主要有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造创新能力。中高本综合职业能力的“续”要求中职教育阶段综合职业能力以“具备”、“胜任”为主,高职教育阶段综合职业能力以“适应”、“发展”为主,应用型本科教育阶段综合职业能力以“开发”、“创新”为主,综合职业能力的延续主要通过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开设来实现。

三、实现中高本职业能力接续培养的路径

(一)提高中高本专业设置的契合度

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主要是通过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实习、实训、实践等方式来实现的。中高本职业教育的衔接,最理想状态是中职毕业生可以通过“3+2”中高职衔接进入高职院校学习,高职毕业生可以通过“3+2”专本直通车,进入应用型本科院校学习,或实现五年一贯制,贯通中职、高职或高职、应用型本科的培养。而中高本专业课程的无缝对接是实现职业能力接续培养的关键。事实上,中职专业课程的开设主要以初中毕业生的“零起点”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依据;高职专业课程的开设主要以普通高中毕业生的“零起点”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依据,高职生源一部分来自有专业基础的中职毕业生,一部分来自无专业背景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的开设主要以普通高中毕业生的“零起点”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依据,应用型本科生源与高职类似,一部分来自有专业基础的高职毕业生,一部分来自无专业背景的普通高中毕业生;这就要求中职、高职、應用型本科要在面向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合理开设专业,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开设、教学内容安排等方面体现中职向高职过渡,高职向应用型本科过渡的职业能力持续发展,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推进中高本专业课程体系无缝衔接

专业课程的衔接是职业能力接续培养的核心所在。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虽然层次不同,但相同专业的培养方向一致,将来要面对的产业一致。因此,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课程安排、课程体系设计既不能“重叠”也不能形成“断档”,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也要符合各教育阶段学生对知识、技能习得的循序渐进,让学生能从一个阶段学习顺利过渡到下一个学习阶段。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以技术、职业岗位的行动领域分析为基础,以职业能力的形成为主线构建,因此,准确分析产业链的特点,按照行业中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专业技术岗位标准,系统分析岗位群所需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等职业能力,按照教育规律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促进中高本各阶段学生对相应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习得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三)制定贯通职业能力接续培养的招生制度

招生制度是选拔合格生源的保障。贯通中高本职业教育的职业能力接续培养,一方面可以畅通中职到高职、高职到应用型本科升学的具体方式或途径,在具体院校间、专业间制定联合培养衔接制度,或签订联合培养协议,明确院校间专业课程、学分可互认和转换,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从一个层级的职业教育升入高一层级职业教育在知识、技能、素养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确保学生在院校间、专业间有序流动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连贯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实行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结合的招生制度。职业资格证书是证书持有人在某一领域所具有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专业技能水平的衡量标准;学历证书是证书持有人完成某一层次教育专业所规定的教学计划且成绩合格的证明,它表明持有者已掌握了专业所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两种证书有机地结合,可实现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能力的有效衔接。

四、结语

贯通中高本职业能力接续培养,使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教育无缝对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互相沟通,建立内外衔接的培养体系,不但能够推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的跨界与融合,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更重要的是为技能型人才提供可持续发展的通道是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但贯通中高本职业能力接续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整体设计院校间衔接的制度,优化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选取、教学评价指标等一系列问题的设计,为职业能力的接续培养提供参考依据。中高本职业教育要真正实现无缝衔接,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给合实际情况,做好科学的顶层设计,各职业院校根据需求积极探索、践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Z]. 教职成[2015]9号.

[2]教育部.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986/200407/2487.html.

[3]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职业教育
高职学生个性特征及职业能力调查与分析
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的现状与提升对策分析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