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

2018-01-29许醴

卷宗 2018年34期
关键词:路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

许醴

摘 要:大数据理论与技术正不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在充分挖掘大数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由依靠教师感性经验向“用数据说话”方式转变的过程中,也要深入分析研判当前在大数据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特点。通过提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大数据素养、加强大数据视阈下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创新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完善大数据收集处理运用规章管理制度等大数据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新方法和新策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焕发新的活力和生命力,同时这也是大数据视阈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

基金项目:2016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项目编号:AHSKQ2016D05)

1 大數据应用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和社会背景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2016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大数据白皮书(2016)》中指出,大数据应用尚未成熟,还需要较大努力;2017年初,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印发《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把提升大数据行业应用创新能力作为“十三五”期间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三大重点之一。对大数据在应用层面逐渐重视的这一时代和社会背景也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研究点和观察视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此,在依靠教师感性经验向“用数据说话”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深入分析研判大数据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特点,提出大数据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焕发新的活力和生命力,是大数据视阈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趋势。

2 大数据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变化

2.1 把数据作为信息采集的重要来源和理性思政的重要依据

自2016年下半年以后,随着国务院《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的发布,大数据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多涉及到对现象问题的分析和具体办法的举措上。通过挖掘、梳理、分析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可以理解掌握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变化、情绪波动和行为模式。例如,当前高校普遍使用的校园一卡通基本实现了身份认证、学籍管理、生活消费、图书借阅等多种功能,成为记录大学生行为数据的天然载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对源自于大学生日常随机行为的数据分析,既可以描绘教育对象的“真实”画像,有效避免教育工作者人为主观的情感性倾向,还可以探究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精准滴灌”而不是“大水漫灌”,根据他们的特定需求量身打造并使用有针对性的方法。同时,根据大量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对大学生行为和心理趋势进行科学预测,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提前预判,把工作做到前面,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2 大数据挑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引导力

首先,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有着绝对的权威性,起到了很强的思想引领、价值引导作用,尤其是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可以自由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而在大数据的背景下,网络信息的普及化与多元化,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再仅仅依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他们追求平等的教育主体地位,反感硬性强迫的理论灌输和政治说教,而是自由选择感兴趣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学习、理解和接受。这些都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难度。其次,大数据的收集存在真实性可靠性的现实难题。随着社会对大数据的依赖越来越强,确保大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逐渐成为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如果采集到的大数据的质量存在瑕疵,那么对数据的分析势必存在很大的误导性甚至错误,数据分析很难确保结论的可靠性。不客观和非真实性的数据会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正确教育和引导。

2.3 大数据的过度依赖忽视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对象者是“人”,如果忽视“人”的因素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盲目崇拜大数据的真实性和判断力,而缺乏对学生的有温度的情感关爱显然违背了大数据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初衷。大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大学生的隐私空间,忽略了大学生的安全需求和情感诉求。首先,由于大数据具有关联性,在采集大学生学习或生活某一方面的数据信息时,必定会连带其他一些涉及隐私的其他信息。大数据的采集和使用者并不能预测或者控制所获数据的使用范围和去向,如若处理不当,数据可能会被一些不法网络分子所利用,侵犯大学生的个人隐私权。其次,数据不能代替人的思想。如果在数据处理时过度依赖数据,缺少对大学生的关心和关爱,未能很好地结合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行为中的感情因素,那么出现误判的可能性将会非常大。

2.4 大数据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尚有难度

对大数据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应用方面的创新与优化,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海量的数据信息往往会降低教育者通过寻找和分析可靠信息来进行更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没有真懂大数据、有能力用好大数据、能结合实际分析大数据的人,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应用就难以实现、无从谈起。此外,很多通过经验和观察搜集到的数据信息,很可能由于数据库的格式不兼容问题,在计算机处理或数据集成时失去意义,依旧需要教育者人工完成。所以,要想使大数据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缝融合,利用大数据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发展进行引导和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备大数据意识和运用大数据的能力和技巧,还要具有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够克服大数据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技术应用难题。

3 大数据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创新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数据的着力点由树立理念转向实际应用。在努力破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应用中“数据崇拜”的误区,回归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为党的事业和学生成长谋发展的“初心”,是大数据客观理性应用研究的未来趋势,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空间和实践空间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不忘思政工作的初心,强调“人”的因素及人文关怀,是适合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情况的必须牢记的工作方法。

3.1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大数据素养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大数据意识。当代大学生既是数据的生产者,也是数据的记录者。除了在微博、微信、飞信、QQ 上收发信息有记录之外,学生上课、吃饭、进出宿舍、刷卡、网上购物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的获取有助于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日常生活情况和行为趋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对这些数据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善于在大量的数据中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关注的时事热点、兴趣点和行为爱好等准确又真实的信息。其次,增强主体处理数据能力。在提升教师的数据利用能力、数据智慧的同时,还要重视教育主体主动思考和灵活处理的能力。这当中就不仅包括利用数据获取认知的能力,还包括数据使用的技术和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学习数据采集、筛选、分析、处理和运用等相关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业务能力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将大数据中的思想信息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这既可预防更严重的问题出现,又能及时发现大学生的异常情况,第一时间进行教育、引导和解决。只有加强教师的数据使用意识、培养教师的数据思维习惯、提高教师的数据处理技能,才能营造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环境氛围,真正地推动大数据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3.2 加强大数据视阈下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

舍恩伯格提出的“大数据”思维有着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认为只要尽可能掌握足够多的数据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没有必要去了解、理解大数据背后的意义。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不能简单化模型化,单纯依赖、过度使用数据。将大数据思维实际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就必须要对传统的大数据思维进行优化处理。首先,我们要真正践行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理念,真正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这样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文主体性回归,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初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其次,要牢记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教育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只把大数据当作一种工具和手段,多探求背后的因果关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地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的全过程来看,才能合理规范地使用大数据,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3.3 创新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

一是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大数据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收集、筛选、分析、存储、管理和使用,单纯依靠辅导员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教师等思想政治工作者是难以完成的,所以我们要树立立德树人和协同育人理念,探索构建以学工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主体,宣传部门、团委、宿管后勤、网络中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的运行机制,整合各相关部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数据资源,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数据系统有效运转。二是创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数据协同平台,合法合规地挖掘搜集大学生信息,并根据大数据提供的信息流,及时准确地进行动态预测和数据追踪研究,进而建立起大数据长效工作机制。同时,还可以积极组建跨学科研究课题组,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多专业的优势,形成研究合力,增强叠加效应。

在这个数据驱动的时代,对大数据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已成为高校的发展趋势。除了以上所述的几种路径,就学校的管理层面而言,我们还必须完善大数据信息收集和分析应用的管理制度。高校应根据本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需求,一要建立并完善学生个人信息数据收集和使用的权限范围、应用原则制度;二要构建并完善数据从搜集挖掘到清洗裁剪,从分析整合到使用应用的一系列标准化工作流程;三要制定严格的数据安全保密制度,谨慎防止学生个人隐私的泄露,真正提高对虚假数据的甄别能力。

参考文献

[1][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檀江林,吴玉梅.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6)

作者简介

許醴(1983-),女,汉族,安徽六安人,博士在读,讲师,安徽工业大学,研究方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路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
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地方高校社区志愿服务一体化实践路径创新问题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