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习者为中心”:论职业教育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2018-01-29唐智彬欧阳河任陈伟

职教论坛 2017年34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唐智彬+欧阳河+任陈伟

摘 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核心特征,集中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人这一根本要求。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培养理念、目标、课程、教学方法以及评价等方面的问题,突出地表现为忽视学习主体的需求。“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了技能型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框架与课程开发、教学改革与教学活动设计、教育资源配置与校企合作以及人才培养评价等方面,应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治理理念转变等方面推动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优质、包容与公平的现代化职业教育。

关键词:“以学习者为中心”;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现代化

作者简介:唐智彬(1980-),湖南衡阳人,湖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农村职业教育;欧阳河(1952-),湖南岳阳人,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省域教育政策;任陈伟(1986-),湖南岳阳人,岳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青年基金“利益共同体视角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XJK17QZY006),主持人:唐智彬。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34-0014-06

教育领域的现代化既是社会现代化的产物,也是进一步促进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作为教育现代化的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现代化是职业教育不断扩展自身功能、提升质量与水平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应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既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途径,也是目标。因此,实现优质、包容与公平的现代职业教育,关键在于围绕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实现人的现代化。

一、當前经济社会发展与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变革

21世纪以来,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社会变迁,带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发展趋势,科技创新融入社会,必将重塑世界格局,也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具体来看,颠覆性技术带来的产业变革,新技术带来新产品、新需求与新业态;绿色、健康和智能成为引领科技创新重点发现;“互联网+”带来人类社会的全方位深刻改变;科技创新形态不断变化,社会化、大众化、网络化成为重要发展方向,新型研发组织和创新模式涌现并改变创新生态[1]。上述重要的发展趋势在给人类带来各种便利和优势的同时,也将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的失业问题。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在2017年的一份报告中预测,目前人类工作职责中有一半可能在2055年前后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要应对上述变化,人类在工作技能与素质要求方面都将呈现新的特征。如欧洲REFLEX国际调查项目(覆盖欧盟、日本等17个国家)认为应该包括四个维度:专业能力、功能灵活性、知识创新与管理能力以及人力资源调动能力[2]。而美国的“21世纪学习框架”则明确要关注培养学生三大类能力:第一类是学习、批判和创新能力;第二类是信息、媒体和技术技能;第三类是生活和职业技能等方面[3]。新加坡、英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都在这一问题上有相应的关注。

如何回应上述趋势是当前世界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发布了《教育2030框架行动》,重申了“教育是一项公共责任”,强调为民众提供所需的高质量教育和学习机会。而OECD《2030年教育计划》报告提出,下一代人所面临的挑战决定了他们需要掌握一种全新、不同于以往的技能,才能取得成功,为有序社会作贡献,因此教育也应该适应这些变化与需求,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学习手段与模式、学习资源建设以及评价等诸多方面进行相应的变革。我国也根据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确定了“2030年教育现代化”基本目标,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战略,并确立了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教育水平与教育竞争力世界领先,教育发展思想、发展模式及发展道路成为世界典范的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

正如整个社会现代转型的根本在于社会心理和社会人格,亦即“人的现代化”一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4],活动主体是人,因而教育现代化也就必定要以“人”为核心,重视人的现代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人的现代化”的内涵不断扩展与丰富,深刻地影响了教育的理念、内容以及方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发布的《学会生存》提出了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学习实现自我”应放在最优先的地位[5];2015年发布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体转变?》则更加鲜明地提出“人文主义”的教育宗旨:“维护和增强个人在其他人和自然面前的尊严、能力和福祉,应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根本宗旨”[6]。在上述语境之中,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人”,实现现代化意义上的人的思维观念、行为方式和行为能力的转变,最大限度发挥人的主体性。为实现这一目标,职业教育要通过高层次知识和技能相结合的职业资格和能力的培训,采用不断适应社会需要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使人在具备基本的工作技能和生活智慧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完善体力、智力、情绪、道德情感与伦理方面的因素,使自身得到解放的同时实现创造力的释放,成为满足人类活动需求的公民[7]。在这一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适应发展与变革的需求,推动适应经济社会与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忽视学习者需求”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根本问题

作为现代化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内涵上说,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目标的手段(课程与教育教学活动)、对培养目标进行评价的方法以及相应管理制度的集合[8]。满足现代社会、科技文化以及人自身等方面需求的水平,尤其是人的自身发展需求,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基于上述标准,通过相应的课程体系、教学活动以及评价方式,进而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目标,就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形态。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角度来分析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其根本在于未体现学习者的需求,具体存在以下几个问题。endprint

第一,人才培养理念未体现“人的现代化”的核心要求。职业教育现代化人才培养需要突出对“人”本身的关注,突出学生面向未来的能力与素质。而从当前职业教育培养理念看,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的职业教育教学观主导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技能训练”僭越了“人格养成”,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丰富性、多元性以及独特性让位于单纯职业技能,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职业精神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关注不够。

第二,人才培养目标与实现目标的手段相脱节。目前职业教育专业都有相应的人才培养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但是培养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关注的是专业层面,却无相关机制与途径将专业层面的培养标准细化到每一门课程和具体的教学环节。因此,所有课程目标整合到一起是否就是专业的整体人才培养目标?单门课程教学目标与专业整体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如何实现统筹与衔接,进而实现课程与教学的评价、诊断与改进?这些问题在目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仍然未得到解决。

第三,课程体系难以适应“全面发展的人”的系统性培养要求。在职业学校推动课程改革时,教师们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我不是专业负责人为何要参与”、“我的课程为何被取消”、“不是本课程的内容如何整合到我的课程中”等。专业教师很少从专业层面去理解与反思课程体系问题,导致单门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总体方案之间的联系不紧密,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

第四,教学方法难以适应现代学习者的需求变化。教学方式方法是一门课程或者一种教学活动所采取的手段,它受具体的课程目标、学科性质、教师个性、学生状态等很多因素影响[9]。但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职业教育教学法的研究一直是一个薄弱领域,缺乏高水平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理论研究,缺乏对实践的指导。二是随着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广泛而深入的渗透,重构了课程与资源,颠覆了学习方式,改变了教师的工作,因而教学方法需要更多创新,从形式到内容,从手段到途径,都需要与信息技术进行结合,体现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趋势与特征。三是教学方法一般考虑的是单门课程的教学特征与教学需求,教学方法难以与专业层面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培养标准之间形成有机衔接。

第五,评价单一性与现代人才培养复杂性之间的矛盾。人才培养质量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教学质量、结果质量、学业质量都是单向度的质量思维[10]。缺乏適应培养目标与培养标准相衔接的教育质量评价,单纯以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的熟练程度来评价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水平,窄化了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难以适应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设计通常分为三个层面:学校层面、专业层面和课程与教学[11]。从这一角度来看,学校层面指的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预期效果;专业层面指的是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体系与专业教学标准的设计;课程与教学层面指的是在学校和专业层面的基础上,实施具体的课程安排、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活动,并进行相应的评价。基于上述框架,“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设计与安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确立技能型人才培养标准

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加深对知识思想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生成、思维习惯的培养[12]。当前新技术普及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现代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行业和职业的变化速度日新月异,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必须反映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特点,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适应性与灵活性。因此,技能型人才培养既包括专门教育所对应的知识和技能目标,也包括面向学生通用能力培养的通识教育标准。

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从重视学习者最关注的内容出发,从学习者的切身利益出发,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短期收益与长期发展,在学生具备基本的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质疑批判的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绿色技能与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职业教育,帮助学习者面向未来做好准备,规划个人的工作与生活技能,储备适用能力,以满足工作场所不断变化的要求[13],将培养学生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价值、态度以及世界观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取向,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综合性、整体性技能型人才培养标准。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设置课程与实施课程开发

专业人才培养总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要求在培养学生基本工作技能的同时,也要为技能人才形成“面向21世纪的通用技能”,为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因此,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一是充分理解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工作的特征,理清未来工作对职业能力与素养的需求,以此定位课程内容的要求,并建立职业教育的培养框架,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定位与结构。二是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围绕当下需要与未来发展,内容标准体现工作实际与学生能力发展,教学建议充分考虑学生能力特征与职业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质量标准突出学生在职业教育学习中的具体表现,关注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形成水平。三是选择“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开发模式与组织框架。职业教育现代化要求课程开发模式与组织框架的创新与变革,超越传统课程开发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开发要将分析专业工作系统和模式与研究职业能力相结合[14],在吸取工作任务分析法等课程开发模式经验的基础上,以学习心理与学习行为研究为辅助,形成一系列体现工作发展趋势、适应人才成长要求的逻辑化系统课程框架。

(三)“以学习者为中心”实施教学改革,设计教学活动

以学习个体的要求不断改进以逐渐逼近不同差异个体的学习需求,这是教育最根本的宗旨[15]。基于此,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应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开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通过充分分析教学目标,理清课程内容结构,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资料,进行合理编排,明确学生的课程参与、评分的要求。从学生实际与教学需求角度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日程等,明确教与学双方的责任,并据此分配学习和教学时间投入[16]。二是从“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从学习研究的重点看,过去认为学习主要是个人建构知识,现在转而强调学习的社会建构特性,如果学生在学习环境与过程中发生合作、互动时,学习将能激发多种内在发展过程;而过程一旦内化,就成为学生独立发展成就的内容[17]。与此同时,伴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以学定教”成为可能。在“以学定教”模式下,学习者希望学什么就能获得什么,学习者需要怎样学就可以安排怎样的进度和方式,实现了从“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的转变[18]。依此思路,职业院校相关教学设施、设备以及活动都将实现数字化,或者物联网化,教学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数据传递到数据采集与分析中心,形成连贯、连续、覆盖师生全学习过程、工作过程的数据。基于学习数据分析,为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职业素质、职业倾向等内容做出判断,帮助学习者深入了解自己,为学习者提供学校与课程多元选择性,优化学习者的选择效果[19],从而实施面向个体的精准化、个性化、适应性教学,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三是根据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与特征,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法,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充分进入课堂、参与课堂。与此同时,不断创新应用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教学方式,如闯关式教学法、S-ISAL教学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开放、生动、高效的职业教育课堂。endprint

(四)“以学习者为中心”配置职业教育资源

在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建设充足、优质、公平的教育资源是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意味着围绕学习者的学习与成长需求,建设一系列服务于教学的职业教育资源,包括教学设施设备、师资队伍、课程与教学条件以及课内外活动等等,因此教育资源既有实物化的,也有以数字化方式存在的。实物化职业教育资源应充分考虑资源的有用性、学习者接触和使用的便利性以及充足性,确保资源是为学习者所建、为学习者所用,提升资源的有效性与效率。数字化教育资源将在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资源配置过程中产生更加积极的作用,通过信息共享的方式,一方面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各类优质资源,实现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经验的分享,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师同步课堂、远程授课等;根据教育教学需求开发创新型优质特色数字化教育资源,利用各种形式免费提供给所有师生使用[20],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职业教育资源扩散与利用水平。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手段,对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行为进行分析与研究,针对学生需求安排和定制教育资源方案,开发相应的教育资源,并有针对性地推送个性化的优质资源,实现真正的“学生需求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还应充分考虑职业教育公平的需求,基于补偿性原则,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可共享性标准,不断促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水平,提高优质资源的利用效率,让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公平地享受到充分的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尤其要关注校企合作,也是人才培养所依赖的条件。“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校企合作要充分关注学生学习需求和发展要求,增强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习的获得感[21]。也就是说,校企合作关系存在的逻辑起点就是关注学生学习和学生职业生涯的开启,因此,合作企业的选择、学生企业学习与工作的过程与方式,均应以学生面向未来工作世界的能力与素质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取向与遴选标准。

(五)“以学习者为中心”实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人才培养质量本质的回归在于对学习者本身的关注,“以学习者为中心”人才培养质量评价重在全面、深刻地反映学习者的学习成就与身心发展。人才培养评价反映人才培养的本质特征与需求,是评价的要义,也能避免以往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过分重条件、比项目、比经费等做法带来的问题。一是开发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从理解职业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基本逻辑起点出发,从职业院校学生面向未来工作世界与未来生活的各方面,包括基础知识与职业技能、社会能力与问题意识、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合作意识等等,从专业层面开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框架与标准。在此基础上,确定各个领域的评价标准和各门课程相应的标准,实现总体评价标准与各个分项标准之间的衔接性与内在一致性。二是以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与促进学习能力为质量评价的重要取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首先要重点关注和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理清学生学习行为、技能训练与背景之间的联系与结构,描述学生理解知识、获得技能、发展个人能力以及培养过程的轨迹,进而获得能够体现学生知识、技能与素质等方面综合发展的证据[22],通过收集学生发展证据并转化为数据,利用科学评价工具,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在确定学生学习程度与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发展和未来世界发展趋势,基于评价结论为学生的后续学习与发展提供科学、准确的学习建议与方法指导。

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既需要学校内部的宏观设计,也需要相应细节行动;既要突出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理念引领,也需要体现“以人为中心”这一逻辑起点。从具体的策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

有研究者认为,在工业4.0时代,教育将发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单维教育”向“多维教育”转变;“制度化教育体系”向“终身学习体系”转变;“单学科教育”向“跨学科教育”转变[2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依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而实现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职业教育层次、类型和布局结构实现变革,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从学习者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办学习者需要的職业教育,而不是从部门和学校的利益和需要出发,举办部门或学校需要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构建基于“大职业教育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积极提供高质量、高水平正规职业学校教育的同时,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导向,发展面向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的职业教育需求,形成全民学习与终身学习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开放职业教育体系。

(二)以智慧教育支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智慧教育”概念是IBM公司2008年提出的,重在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支持、融入与服务。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本质和变化,教育中各个因素、教育过程、运行方式都突出智能化特点,也更能为我们所洞察。以人工智能为例,有研究者和技术专家认为,它将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因材施教,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能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特征以及学习能力进行全面、深入的收集、挖掘与分析,从而制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学习特点与需求的个性化学习方案,突出通过信息技术支持,服务个性化学习路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教育”。因此,依托信息技术,构建智慧教育技术系统、智慧教育教学系统、智慧教育管理系统等,实现智慧融入职业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促使职业教育赋予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智慧,造就智慧教师群体。

(三)转变职业教育的治理理念与方式

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基础是改进管理模式,提升治理能力,完善治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一是要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参与者的多元利益参与的特征,关注政府、行业、企业与学校在职业教育事务治理、专业办学与人才培养中的角色与责任,以现代治理理念引领职业教育事务,确定“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结构、治理评价的整体框架。二是要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治理体系。调整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学习者的关系,多元主体参与完善学校治理。发挥政府、社会、学校等多元治理主体在职业教育事务治理中的作用,治理行为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促进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最终提升教育水平,实现学习者的全面发展。endprint

(四)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衔接机制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仅是学校内部的自我行动与操作层面改革,也涉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未来工作世界与社会生活的互动。因此,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是一个孤立的行动,培养模式改革与劳动力市场以及社会生活之间的互动与制约,影响了模式改革的方式与路径,也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效。因此,要通过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需求相互衔接的长效机制,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体现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趋势。一方面,职业教育要适应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以及劳动力需求变化,通过深入调研与长期互动,分析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及特征,对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培养体系与结构进行科学规划,并根据需求进行动态调整与改造。另一方面,强化职业院校与社会联系,学校与社会企业以及用人单位建立常规的互动与沟通机制,建立产业界与社会各界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就业工作的体制机制,通过多方的信息交换与互通,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

(五)通过理论研究不断探索职业教育学习规律与特征

“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逻辑起点就是“人”,因此,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加强对“学习者”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从关注学习者、研究学习者、理解学习者的角度来研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以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支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一是要关注学习者本身的研究,深入探索青少年职业教育学生的群体特征、能力特质以及学习习惯,关注最新的科学研究结论,如脑科学、神经教育学以及社会科学关于青年群体的相关研究成果,将其应用到学生培养与学生管理的探索中。二是关注职业教育学习规律与技能形成规律,深入探索职业教育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特质,寻求理解职业教育教学的方式与路径,以高质量的理论研究引领和指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从总体上说,现代职业教育应更多地看到未来工作世界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的非认知能力与态度比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学生掌握普通知识比专业知识更为需要,因此,通过调整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及其相应的教学模式,以学生面向未来的通用能力、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贯穿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践“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才能为全面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为实现优质、包容、公平的现代职业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白春礼.创造未来的科技发展新趋势[N].人民日报,2015-07-05(05).

[2]Edited by Jim Allen and Rolf van der Velden. The Flexible Professional in the Knowledge Society: New Challenges for Higher Education[M]. Springer: 2011:17.

[3]P21 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Learning[EB/OL]. http://www.p21.org./our-work/p21-framework.

[4]葉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8.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4.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体转变?[E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ad3730de376baf1ffd4fade7.html.

[7]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EB/OL].http://mdedu.bbi.edu.cn/ide/news.aspx?id=1457.1998.

[8]王伟廉.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9(8):24-26.

[9]王伟廉.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教育研究,2009(12):30-34.

[10]苏启敏.中小学教育质量观:误区、反思与重构[J].中国教育学刊,2017(1):3-9.

[11]王伟廉,马凤岐,陈小红.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和目标平台建设[J].教育研究,2011(2):58-64.

[12]钟启泉,有宝华.发霉的奶酪[J].全球教育展望,2004(10).

[13]魏爱德,范皑皑.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本政策——教育系统的使命与面临的挑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3):56-64.

[14]徐国庆.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型[J].教育研究,2016(3):72-77.

[15]丁钢.教育需要向共享教育的理念转化[N].光明日报,2017-08-08(13).

[16]郭文革.高等教育质量控制的三个环节:教学大纲、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J].中国高教研究,2016(11):58-64.

[17]李茵,黄蕴智.“教比学更难”——我们该如何理解教学[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2):181-186.

[18]袁振国.教育正在和将要发生的变化[N].中国教育报,2017-07-19(03).

[19]余胜泉,汪晓凤.“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供给转型与变革[J].开放教育研究,2017(1):29-36.

[20]任友群,徐光涛,王美.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系统科学的视角[J].开放教育研究, 2013(5):104-111.

[21]欧阳河.展望2030:全面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J].教育与职业,2017(15):8-14.

[22]陈娥.知识建构教学的学习评价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7(2):55-63.

[23]陈潭,刘成.迈向工业4.0时代的教育变革[J].南京社会科学,2016(9):131-137.

责任编辑 韩云鹏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探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建设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