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学名家和善人格

2018-01-29周虹莉

考试周刊 2017年58期
关键词:仪态和善性格

摘 要:和善,现代汉语词典对它的解释为“温和而善良”,而教学名家和善的人格是对它极好的表现。教学名家以“自然和蔼”的仪态,“诙谐幽默”的语言,“温和宽厚”的性格,诠释了和善的面貌。

关键词:教学名家;和善;仪态;语言;性格

和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精神。而“善”则是“和”的道德价值,是《天道》:“生生之德,人道仁爱之本。”《易传》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存之者性也。”现代汉语词典对“和善”的解释为“温和而善良”,而教学名家和善的人格是对它极好的表现。教学名家用言传身教,诠释了和善的各种面貌。现仅从教学名家的仪态、语言、性格作浅层次的分析。

一、 仪态

仪态,即仪表神态,这是教师内在的思想品德、感情修养的外观表现,也是学生感知教师各方面信息的重要依据。记得《特级教师》刊物上有一篇文章对教学名家吴正宪进行了这样的描述:讲台上的吴老师得体的着装,亲切的目光,含蓄的微笑,落落大方的举止,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由此可见,良好的仪态主要包括穿着打扮、行为举止、精神状态等。

(一) 穿着打扮

穿着打扮无声地传递着教师的种种信息,往往左右着学生对教师的印象。教师的穿戴需整齐、朴素大方,这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试想如果教师身穿奇装异服,头发蓬乱,留着长指甲,穿着拖鞋走进教室,这后果轻则分散学生注意力,重则失去威信。一般情况下,教师不应刻意去追求奇特的新潮,也不应太过邋遢。只要整洁大方,适合自己,且感觉舒服、方便,那么在学生看来就是顺眼的、容易接受的,学生也能将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学习上。

(二) 行为举止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尔·梅柏拉曾对语言行为传递信息的效果进行因素分析,得出结论:人们的信息量7%来自文字,38%来自语气,55%来自动作和面部表情。由此可见,教师的举手投足、面部表情都反映着教师的修养水平。教学名家在面对每一位学生时,都以其信任的眼神、和悦的微笑、亲和的手势或动作引导学生走进智慧的课堂。教学名家贾志敏在重庆文理学院的一堂公开课中,多次用和蔼的神情鼓励学生发言,用拍拍学生肩膀或摸摸学生脑袋的动作表扬或激励发过言的学生,让小学生在重庆文理学院这个陌生的环境中,面对数百大学生和在职教师也能积极在课堂上发言,快乐学习。可见,教师和善的行为举止,至少能帮助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中肯定自己,从而敢于发言,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

(三) 精神状态

饱满的精神状态,本身所传递的就是一种亲和之感。教师的工作繁忙而紧张,精力消耗很大,时常有疲劳乏力感。然而教师的精神状态比教师的衣着更重要,对他人的影响也更直接。教学名家刘湘玉在《先生于漪》中提到,于漪老师在病中接到上海十八届中语会年会的邀请,她欣然接受,拔掉输液针就到会上即席作了10分钟的报告。那时的她脸色蜡黄,挺着如秋风中落叶的身体,声音高亢地做完了报告,其间的字字句句至今还镌刻在我们每一个与会者的心头。于漪老师虽病,却犹如一只铿锵玫瑰,向众人传递着坚强的精神风貌,在让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真挚的亲和感。

二、 语言

教师语言是一种职业语言,是教师的行业用语,还是一种个性化的语言。“言如其人”,教师的语言中熔铸了自己的个性特征,但都有“和善”这个共同性,特别体现在教学名家的亲和、幽默、鼓励的语言上。

(一) 亲和

教师亲和的语言是师生之间的黏合剂,是让学生“亲其师,重其道”的绝佳武器。教师需要不断地增加自己的亲和力,让“亲和”在自己的语言中体现,才能使自己成为学生信赖、敬佩、爱戴的良师益友。教学名家在讲课时总会用各种办法让学生适当放松下来,教学名家薛发根在执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时,便用了“自嘲式”的互动交流方式,他让学生找自己身上的特征,其中有学生说:“你有点驼背。”他毫不介意地回答:“这是我向骆驼学习的结果。当然,我只能成为单峰骆驼。”这一段与学生套近乎的对话,完全将自己融入学生之中,放下了身段,引得众人大笑,缓解了课堂的氛围,也纾解了学生的紧张感,还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二) 幽默

海因·曼麦认为: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来更能使人为之接受。教学名家于永正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时,其中一句话需要学生读出杂草的有气无力,但一位同学读得既有“力”又有“气”。于老师开玩笑道:“要么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给你喷洒一点。”说完还朝他做了个喷洒的动作,让全班同学哈哈大笑,也调动了课堂气氛。之后这位同学再读时,他耷拉着脑袋,生动地表现了杂草的有气无力。学生读书感悟得不通透,是严厉地责怪?还是无奈地令其坐下?或是请别的学生代读,做榜样?对于学生来说都不是最好的方式,这样会或多会少的造成学生的不良情绪或障碍。于老师巧妙地运用一句玩笑,繼续给学生机会,既指出了读书时的不足,又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加深了感悟,使朗读更加到位,更增加了学生对朗读的信心。

(三) 尊重

高级教师吴琳认为“积极发言的同学我要表扬,说错的同学我更要表扬”的观点是片面的,教师不应该为了表现教师的宽容和尊重而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盲目鼓励。在教育中,从某种程度上,要求也是一种尊重,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尊重学生发现自己能力的权利,对问题的理解有深有浅,或解答有正有误是学生成长的必经之路。不以鼓励之名过分赞美,也不以严格为由过分否定,客观评价、真实地告诉学生他的水平,明确指出其需要努力的地方,这才是学生需要的评价,尊重学生的评价。当然,适时的真诚的鼓励,有助于学生树立信心、加快思维、领悟要点,是一种愉悦的尊重。特级老师及时地捕捉课堂的点滴契机,用生动、亲切、明朗的鼓励言语,调动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表现自我的勇敢精神,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中。endprint

三、 性格

乌申斯基曾经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粗暴是教育的大敌,和善是教育的前提。教师要以宽厚的胸怀,耐心的态度,平和的方式,容忍学生的无知,宽容学生的过错,忍让学生的挑剔。

(一) 宽厚

江苏教学名家于永正是一个温和宽厚人。他在江苏丹阳执教四年级《新型玻璃》一课时,一位女学生在读“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罪犯被抓住了”这句话时,连读了七遍也没读正确。学生没有了再读一遍的勇气,想坐下。于老师抚摸着她的肩,让她放松,并鼓励她:“你深深吸一口气,放松放松,然后一字一字地在心里把这句话默读一篇,第八次准能读正确!”果然,她成功了。大家一起为她热烈鼓掌,掌声差一点让她流下热泪。于老师以平和的、宽容的、关爱的态度等待女孩子的突破,没有因为这是一堂公开课而断然让女孩子坐下。如果第七次时于老师让女孩子坐下了,这便会成为女孩子永远的伤疤,于老师的等待是对学生爱的追随,同时也是对学生仁爱和善良的教育,更是对教师“和善”人格的最好阐释。

(二) 耐心

教师的耐心,能温和地抚平学生在成长中的波折。教师的耐心,不是一句句盲目的鼓励,不是一次次无奈的批评,而是一遍遍有针对性的、运用教学机智的教导。于永正老师曾在其《小稻秧脱险记》和《新型玻璃》这两堂公开课中耐心等待学生将语句读准确,他的耐心保护了学生幼小的心灵。

(三) 平和

亲和的教师形象,吸引了众多刚从事教育事业的一线教师,但往往收效不高,导致课堂上下纪律不严,降低了上课效率。他们亲和地与学生相处,的确赢得了学生的亲近,却在无意间丢了教师的威信。学生的身心都处于成长期,在学习生活中还不具备自由发挥他们主体性的能力,需要教师树立威信,教育教学才有效率。

四、 结语

英国的约翰·洛克認为:“‘教师应该是个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又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的本领。”教学名家以“自然和蔼”的仪态,“和谐幽默”的语言,“温和宽厚”的性格,让课堂精彩,学生成长。同时也让我们领略到了“和善”人格的高度与魅力。

参考文献:

[1] 苏娟.浅谈教师仪态、语言及情绪对小学生的影响[J].时代教育,2013,06:180.

[2] 高家湘.智慧、亲和、幽默、煽情——语文名师课堂实录学习体会[J].语文教学通讯,2011,08:18-19.

[3] 王艳霞.论教师的人格魅力[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02:52-53.

[4] 裴跃进.几位教学名家的智慧课堂[J].中小学管理,2013,02:39-40.

作者简介:周虹莉,四川省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仪态和善性格
做人的真谛:厚道坦诚和善
猫的性格爪知道
雪(新韵)
和善
回忆
黄希川
你的性格像《哆啦A梦》中的谁
性格描绘词
作报告的学问
与人和善宜安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