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民国时期北京童子军的研究(1917—1948)

2018-01-29韩叮咚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童子军北京地区民国时期

韩叮咚

摘要:北京童子军于1917年发端。它的成长经历了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两个时期,建制几经变化,从由京师学务局指导到由国民党童子军司令部控制。其教育教学活动从相对自由走向“党化”。北京童子军教育不仅教会了青少年生存本领,也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意识。它的存在产生了社会效应,并给当今教育以启示。

关键词:北京地区;童子军;民国时期;教育

中图分类号:K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12-0163-03

世界上最早的童子军产生于英国,是一个遍及世界各地的青少年儿童组织。民国时期,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战争的需要,童子军教育引入中国并迅速成长起来。北京童子军是中国四大童子军之一。本文以北京档案史料为基础,探究民国时期北京童子军的建制和教育教学活动,试析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一、北京童子军的建制

北京的童子军在1917年出现于清华小学。学校自发地招收适龄儿童,设立童子军课程。同时,北京师校附属小学也着手研究童子军教育。随即,京师学务局借清华小学“练习时期派城内各小学校校长同往参观”,要求清华“指示办法,以便研究”。

京师学务局经过调研清华小学和北师附小的童子军办学情况,于1917年11月颁发《京师童子军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北京开办童子军。《办法》规定北京童子军应“尽国民之责任,随时随地扶助他人,遵守童子军规律……诚实、尽忠、助人、快乐、节俭、勇敢……”希望能够通过童子军教育培养爱国、勇敢、讲卫生、懂礼貌的好青年,使其发展为正直、守纪、善良、有爱的国家公民。

此后,北京各学校纷纷建立童子军。截止1918年,北京21所学校成立童子军。初建童子军规模不大,京师学务局指出“童子军之组织初不专重一定形式也……就地势经济各端,自行斟酌可也。”各校便根据各自的情况,在本校内自行开展童子军教育。如1918年1月29日建立的京师公立第二十九国民学校童子军团,所有童子军的服装,除裹腿、腰带需要购买外,其他制服使用本校校服。再如京师公立第二十七国民学校童子军,建立两支童子军队伍,每周四、周五下课后训练,由学校教员担任教授。队内手杖、队旗、团旗等由学校经费购置,服装不做统一要求。1918年8月30日,考虑到“童子军事业须有统一之编制而后收效可以宏达”,京师学务局“为图京师童子军事业发展起见,筹设京师童子军联合会,特厘定章程十九条”。京师童子军联合会“以联络研究力谋童子军之统一与进步为宗旨”,履行统一童子军课程及服装、审核童子军资格、举行会操、创办刊物、联络国内外童子军团体等职责。京师童子军联合会作为正式的官方组织,在组织童子军教育近十年之后,民间组织——京师童子军协进会于1927年7月出现了。京师童子军协进会以联络童子军之感情、促进童子军事业为宗旨。其领导机构由推选和选举相结合的方式产生,经费依靠会员会费,性质具有民间性。由于京师协进会的委员皆由各童子军学校教练员担任,加强了各校教练员之间的联系,便于童子军学校之间交流。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国民党设立了中国国民党童子军司令部,将全国童子军“集中力量于青天白日旗帜之下,成为三民主义之革命继续者”。北京的童子军接受国民党政府指挥,以三民主义训练学生,使童子军成为“爱护党国之革命青年”。1934年4月,中国国民党北平特别市党务整理委员会成立“中国童子军北平特别市理事会”。北京童子军的工作由中国童子军北平特别市理事会负责,举办教练员训练所等之前由京师学务局主持的工作全部由理事会接手。同时理事会重新登记已成立的童子军团,对北京的童子军进行全面控制。

此后,童子军训练所的课程将总理史略和党旗放于课程首位,体现了国民党政府对童子军进行党化教育的意图。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童子军在组织思想上与国民党执政体系保持一致,童子军的活动因此具有了国民党“党化”色彩。

二、北京童子军的教育教学活动

因社会形势和教育教学目的的不同,民国时期北京童子军的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分为北洋政府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两个阶段。两个阶段有一脉相承之处,亦显示出了变化和不同特征。

北洋政府时期,北京童子军活动中最重要也最多的是课程和训练。依照课程将童子军分为初中高三级。初级童子军需知童子军的规定并熟练背诵,牢记国旗的意义和用法,熟习日用结钮8种以上,明确童子军的礼节、操法、记号及徽章的含义,养成剪指甲、清洁牙齿的卫生习惯等。中级童子军需知罗盘针的十六方位,熟习旗语,练习观察及记忆(如一分钟观察24种不同事物之后,至少能够复述十六种,或参观工厂、游览胜迹后,能作口头报告),学会劈柴并能用火煮饭,具备野外生存的能力,会修补衣服、清洗衣帽鞋袜,了解婚丧仪式和日常交际的礼节,学会处理擦伤、烫伤等事故。高级童子军要学会游泳,熟练处理失火、溺水、触电、骨折等意外状况,熟悉掌握地图记号并能绘制地图,学会在野外方位方法三种,能识别野生动植物五种,能够辨认北极星及普通恒星三种,认识禽兽水产四种以上,学会运用简单仪器估测物体距离、面积、数目、高度、重量,精确度超过75%等。童子军学完初级课程考试及格并行宣誓礼者,即正式成为童子军,可穿制服,并有资格佩戴徽章。

此外,学校还开设许多补充课,如工程班、金工班、木工班、炊事班、骑马班、农事班、园艺班、音乐班、武术班、畜牧班、气象班等。

除了日常的课程之外,童子军要走出学校、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展社会服务。如童子军参加北平市舉行的卫生清洁运动大会,他们自导自演关于病菌的小话剧,在街道上进行讲演,向群众宣讲传染病的危害。北京童子军还注重对外交流和展示。如1924年3月18日至20日,北京童子军派代表参加了世界童子军大会。1924年4月19日参加“华北万国童子军观摩大会”。北京童子军向人们展示燃火、架帐篷、行营、结绳、障碍及赛跑、双旗双语、救急法、篮球接力竞赛、拔河等训练项目。endprint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北京童子军成为“党童子军”。童子军所参加的活动多在国民党统治下进行。国民党对童子军的日常训练和毕业严格把关,注重童子军教育质量。“自二十三年度(1934年)起,公私立初级中学应以童子军为必修课,修习时间定为三年”,“童军训练成绩应与体育成绩合并计算,但童军训练成绩不合格学生亦作为体育不及格论”。可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对童子军的训练和考核更加严格。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童子军,除了日常训练和活动外,大量组织大检阅、露营演习和组织典礼等。1934年1月24日,中国国民党北平特别市党务整理委员会成立北平市童子军大检阅筹备委员会,举行全市童子军第一次大检阅。市立、私立中小学6区10校共9223名童子军参加检阅,教练员139人也作为检阅和展示对象出现在检阅队伍当中。检阅之时,各校高举筹备委员会统一备置的团旗,团旗上有青天白日标志,阵容规模庞大。北京童子军演练了训练课目。这样的大检阅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大量报纸报道了北京童子军的活动。1934年5月5日,“为增进童子军露营知识起见”,北京市10校216人(内有女生6人)于阜成门外农学院附近举行露营演习。除鲍家街小学徒步者外,均为骑车队,营地布置成圆形,外层军帐相连,内层排车坐阵。国民党通过对童子军的露营演习,使之学会野外生存技能,培养他们实战经验,为将其培养成为国家军人做准备。

总体来说,北洋政府时期的北京童子军教育课程培养了青少年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存技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童子军在国民党“党化”统治之下,训练更加严格,不仅锻炼童子军的生活能力,还注重对童子军作战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童子军对党国的认同感,使之接受“党化”教育。

三、北京童子军的影响和意义

北京童子军建立扩展迅速,不仅在当时产生了社会效应,对当今的教育也有一定启示。

首先,民国时期的北京童子军教育培养了儿童服务社会、扶助他人、奉献国家的意识。童子军的教育倡导礼义廉耻,培养了一批现代化文明的公民,为新生活运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在卫生活动中,童子军积极宣传,努力尽社会责任,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在开启民智的过程中帮助改善了北京的卫生健康状况。在民众文明思想还未完全开化之时,北京的童子军教育引导童子军“日行一善”,倡导儿童做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事。据参加过童子军的人口述,大部分受过童子军训练的人在长大后能够将行善思想转化自觉行为,表现出格外的奉献精神。

其次,北京童子军教育激发了青少年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在战争时期,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了救国活动中去。比如1919年五四运动中,走上街头的不仅有北京的大中专学生,还有北京的童子军团。他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与广大学生、工人、群众团结在一起,高喊口号,形成一股强劲的社会力量,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再如当济南马良枪杀爱国回民的事件爆出后,清华小学童子军迅速派出队员前往支援反抗运动,成为了后援排头军。北京各校的童子军学生紧随其后汇成请愿大军,反对暴力事件。

再次,童子军教育以团体生活的方式,培育了儿童互助博爱的精神;以野外生活的训练,锻炼其吃苦耐劳的品德,以诚实、勇敢的信仰,引领其茁壮成长的正气。它除了给予青少年智能、体能训练外,还注重培养道德人品、建树完人。童子军的教育使学生获得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扩展了视野、提升了素质,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增强了体质。童子军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对于探索培养学生完美人格与道德修养、对于改善体育课程教育、强健学生体魄以一定启示。

四、小结

北京的童子军教育相对于南方省市起步稍晚,不如上海等沿海城市发展得早,也不若南方城市有大量商人的社会捐助,资金来源主要靠教育界人士的发起和政府支持。不可否认的是,北京的童子军教育存在着规章制度不完善、硬件设施不配套、师资质量不达标等问题。

但北京的童子军教育的建制和课程训练在华北乃至整个北方地区,仍是先进的。正因如此,它才得以在先天不足的条件下成长壮大起来。它的存在带动了周边地区童子军教育的开展。紧随北京童子军开展的是天津童子军团在民国时期纷纷建立。

童子军教育是从西方教育模式中引进的产物,当童子军在中国大地滋长,便融入了中国特色,比如徽章設计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课程设置中建立武术班,学习礼义廉耻等。这让童子军在接受教育和人格发展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中国的精粹并将其继承下去。

最终,北京的童子军教育模式由于政权更替和治国方针的调整,于1948年后在中国大陆消失,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野。endprint

猜你喜欢

童子军北京地区民国时期
北京地区常见宿根花卉种植管理技术要点研究
北京地区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技术发展及人才培养分析
美国童子军组织因丑闻申请破产
美国童子军只有男孩才能加入吗?(答读者问)
歌华发布
民国时期新蔡的圩寨
基于技术输送与合同类型的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交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民国儿童图书馆的发展及其当代启示
民国时期媒体问题应急管理的特点
浅析民国时期“宛西自治”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