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机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系统思考

2018-01-29杨印生王瑞张强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培养质量卓越工程师

杨印生+王瑞+张强

摘要: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的交叉性和该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规格的复合性,从工程认证教育的国际化视角论述了农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系统性,阐释了培养质量保障条件的协同性。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系统思考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12-0011-03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教育部2010年开始实施的高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完备的人才培养资源作支撑,必须要有充足的保障条件。作者在分析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的交叉性和该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规格的复合性基础上,从系统科学和工程认证教育的国际化视角论述了农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系统性,并阐释了培养质量保障条件的协同性。

一、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的交叉性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尤其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农业机械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对农业机械化专业高级人才的日益需求,而且人才需求结构正在由过去的橄榄型向哑铃型转变。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简称农机化)是工学门类下农业工程类中的一个专业,旨在培养农业机械化领域从农业机械研发、设计、制造以及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及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不仅在于培养农业机械本身的设计、制造领域人才,而且还在于培养农业机械化技术和机具的推广、应用和维修、保养专门人才。

农业机械化是直接面向农业生产的技术体系,农业又是以有生命的动植物为主要劳动对象、以具有肥力为特征的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的产业,根本特点就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_2而且随着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规模化以及现代经营体系的建立,农业经济正在成为自然再生产、经济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三位一体,这种交织性决定了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复杂性。以传统的农业机械化生产为例,一方面农业机械化作业的对象是农作物等生命体,农业机械通过的田野又是非常规路面性质的土壤,而且农业机械是边行走边作业,作业工况和作业条件非常复杂。所以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涉及的学科呈现多样化,比如涉及作物学、土壤力学、机械工程学等等。而且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智能农机装备也已经成为农业机械化领域的技术主流,农业机械化专业也越发离不开信息化工具和智能化技术。另外,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已经由过去单一的粮食作物机械化向着全面农业机械化和全程农业机械化发展。

因此,可以说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农业产业的各个部门以及每个部门的各个生产环节中相关的机械化作业与装备技术等问题都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内容,专业内涵涉及与人、自然、社会相联系的所有领域。不仅涉及到技术层面的问题,包括农业生物技术和农业机械技术,而且还涉及到农机推广运用和保养维修以及农机化管理领域的技术,农业生物科学、机械工程科学和农业经济与管理科学已被人们认为是现代农业机械化技术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所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具有明显的交叉性。

二、农机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规格的复合性

根据教育部关于卓越工程的培养目标,我们对农机本科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也作了科学定位。按照吉林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对农机化卓越工程师培养规格的描述,农机化专业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富有良知和责任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掌握农业机械化工程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宽厚、实践能力强,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和持续学习能力,能独立从事农业机械化装备研究、设计、制造、试验鉴定、推广应用、系统规划和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卓越人才。

根据这个培养目标,对农机化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规格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农业机械化领域从设计、制造到推广应用的全方位能力,而且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家国情怀。更重要的是培养出来的卓越工程师必须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能够成为未来农机化技术领域的创新骨干。所以,农机化卓越工程师必须具备职业化的工作技能、工作态度、工作道德以及工作形象。在这个意义上讲,对农机化卓越工程的培养规格具有明显的复合性。

三、农机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体系的系统性

基于上述农机化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规格的复合性,我们认为必须从系统科学和工程教育认证的视角构建农机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评價体系。我国已经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成员国,全面开展工程教育认证是国际化趋势。作为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的挂靠单位,吉林大学主要参与了我国农业工程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前期准备,当然也包括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从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来看,农机化卓越工程师在培养规格上强调“基础上更加雄厚,实践上更加强化,能力上更加全面,创新上更加突出,情怀上更加人文,视野上更加开拓”,培养出的农机卓越工程师必须要“精设计、懂工艺、善实践、明管理、有视野、会创新”。下面逐一分析阐释:

1.精设计。学会农业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是对农机化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基本要求,当然也是培养规格的核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力学基础、材料学基础、机械工程、电工学基础以及自动控制基础,而且要熟悉掌握农业机械设计的关键技术,熟悉农业机械的结构原理、制造过程以及先进技术。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计算机绘图技术的发展和更新,传统的手工绘图技术和画法几何原理越来越容易被学生忽略和丢掉,甚至课程内容的安排也越来越少。因此,在引入现代设计技术的同时,还应该继续强化学生传统绘图和公差分析的能力培养,真正使学生达到“能说会画”。endprint

2.懂工艺。除了金属工艺学和机械制造工艺学是学生的必修基础课外,还必须强化农业机械制造工艺课程的教学和实践,强化对学生农机制造工艺原理与实践的训练,而且应该使学生了解农机企业的工厂设计原理与工艺,这在现在的培养方案中是不够重视的。另外,学生还不仅要明白农业机械的制造工艺,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农学基础,也就是说必须明白农艺,因为现代农机的设计制造不仅仅是农机农艺的融合,也是工艺农艺的融合。

3.善实践。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规格不仅要体现“卓越”,而且更要落脚“工程师”称号,这就是说学生不仅有很好的理论基础,还要经过专业训练和工厂实习,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只会考试、只会纸上谈兵的所谓“学霸”不是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

4.明管理。卓越工程师不仅要懂得技术,而且还要擅长管理。一是要学会沟通,学会带领团队,学会项目策划和可行性分析,一个农机研发项目需要从人财物和风险等多因素开展谋划的,没有一定的管理学知识和经济学知识也是很难做好的。未来的技术研发不是散兵游泳,而是需要合作攻关。卓越工程师必须要有卓越的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甚至要求具有经营农机企业的能力。

5.有视野。卓越工程师必须按照工程教育认证体系来培养,所以要求卓越工程师必须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格局,因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就必须要求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我们培养的卓越工程师是毕业五年后能适应农机化发展需求的杰出人才,没有国际化的站位很难培养出国际化的高级人才。

6.会创新。农机化事业需要全方位创新,从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到现代智能技术的引入,到智慧农业的发展等等。卓越工程师如果不会创新,不具备“从学会到会学”的意识和能力提升,也就谈不上卓越。

四、农机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保障条件的协同性

1.结构优化的课程体系。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是首要支撑,而且培养方案必须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具有前瞻性和国际化。课程体系要针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规格在通识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实践课程上实现结构优化。

2.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的配备既要注意年龄结构、支撑结构和学缘结构,更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工程背景、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甚至要求有工程背景的教师所占比例必须达到80%以上。

3.优良的教学设施和信息资源。培养卓越工程师当然离不开优良的教学设施,不仅包括理论教学设施,而且包括实验实践教学设施以及图书资料等信息化资源,还包括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

4.完善的科研创新平台。没有一流的科研创新平台就很难培养出具有很好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就很难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和条件,就很难给学生创造参与科研的机会。

5.有效的国际化渠道。通过建立畅通的国际化渠道,才能使学生走出去,有机会在国际平台上历练自己,才能有机会开拓自己的国际视野。

6.持续的质量保障体系和创新文化。卓越工程師的培养必须要有持续的质量保障体系和先进的创新文化,使学生将创新成为一种养成,成为一种兴趣,甚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7.充足的经费支持。没有充足的经费支持,以上保障条件都将成为泡影。

上述7个保障条件只有互相耦合协同,才能产生“1+1大于2”的整体效应。

五、结束语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具体指标体系的确定必须按照系统性、科学性以及可操作性的原则进行。我们将在后续的研究中建立农机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型与方法,以期推进我国农机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质量卓越工程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慕课理念下研究生培养过程控制体系构建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船舶与海洋工程方向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考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车辆工程专业企业培养方案研究
国际化、大工程背景下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对外交流项目初探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