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关怀在巨结肠患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2018-01-29余晓芳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30期
关键词:先天性结肠关怀

余晓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小儿外科,湖北 武汉 430000)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结肠先天性发育异常的疾病,为小儿多发的常见病,手术效果与术前、术后护理有密切关系,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对患儿的治疗有重要意义。关怀,又称为关心、关爱、关怀照顾等,是护理的核心概念与中心任务,有效的关怀能增强患者应对压力的能力,促进患者康复[1]。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是“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目前,人文关怀已成为医院发展的主旋律。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特别是近年来新技术、新器械的应用,使手术方式不一,患儿的护理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在护理工作中结合本专业实际,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从患儿入院至出院实施全程的健康教育,提供个性化的人文服务,不仅了满足患儿及家属的需求,提高了家庭照顾能力,还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我科将人文关怀纳入到巨结肠患儿的健康教育中去,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报告介绍如下:

1 注重素质修养,提高服务意识

通过多次组织集中培训、业务讲座、查房等方式学习人文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参观人文关怀示范病房,让护士认识并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采用多元化的沟通技巧,真诚细心的对待患儿,把患儿的需求作为工作目标,自觉自愿的为患儿服务,尽量满足正当需求。

2 主动服务, 建立良好关系

病房采用责任制工作模式,建立主动服务行为,将护理关怀行为渗透到每个护理行为中,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住院患儿来的病区,主动站起迎接,责任护士先行自我介绍,将患儿带到已备好的病室,热情介绍病区环境和便民措施,使其对病区环境有所认识,尽量消除陌生感,注意说话时语气要温和,体现出对患儿的关怀,给患儿及家属留下值得信奈的形象,实现有问题找责任护士,为以后的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

3 评估患儿心理,提供心理支持

住院儿童最恐惧的是分离,离开家人常感到孤独、害怕,没有安全感,需要家人的支持和关爱。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治疗护理多,患儿会产生哭闹、拒绝治疗、惧怕医务人员等不良反应,将会降低患儿对医疗护理的依从性,使患儿不能有效的应对住院产生的压力,甚至会导致心理障碍。护士应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积极主动、态度和蔼地与患儿及家属沟通,注意倾听患儿的主诉,观察患儿心理变化,微笑面对患儿,主动接触、表扬患儿,给予理解、支持和鼓励,使患儿感到安全,减轻心理压力,消除不良情绪。

4 健康教育与人文关怀相结合

从巨结肠患儿入院到出院及出院回访,全程实行一对一模式的健康教育指导,全部内容由责任护士完成,具体内容和方法如下。

4.1 入院教育

将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尽量安排一室,患有同种疾病的家庭之间更容易沟通和接纳对方,榜样家庭的现身说法是对其他有同样需要的家庭的最好支持,“同伴教育”可使患儿和家属更好的获得帮助和希望。责任护士根据患儿的病情,主动接触患儿,选择适当的时间向患儿及家属介绍病房的饮食、探视、陪护、安全等规章制度,发放《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健康指导及排便日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其使用方法和巨结肠的相关知识,帮患儿制定术前的饮食计划;按检查单讲解其目的、注意事项、检查流程和地点。病房门后贴上相关的介绍,方便加强印象,顺利完成术前的检查和准备。

4.2 术前教育

对于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治疗,不管是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都必进行巨结肠灌洗,在患儿入院后尽量增加与患儿的接触,预先熟知,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反复的向患儿及家属讲解巨结肠灌洗的目的和重要性,多征询患儿的意见,根据患儿的需求安排灌肠时间,灌肠时动作轻柔,水温适宜,避免引起疼痛的操作,尽量缩短灌肠时间,灌洗的过程中多与患儿交谈,分散患儿注意力。灌肠完毕再与患儿说笑一会儿,表扬他的勇敢精神,为以后的治疗创造条件。巨结肠患儿的饮食控制是较难的,小儿的自觉性和自我控制能力都较差,当看到闻到好吃的东西时都想要吃,对于巨结肠患儿来说都是不容易的。我们会给患儿讲一些好孩子、小英雄的故事,向患儿讲明道理,多表扬鼓励患儿,激发患儿的要强心理,能吃的鼓励患儿多吃,不能吃的尽量不让孩子看到,抑制这种反射。依据科室制度的《巨结肠术前准备通知单》指导患儿及家属正确进行术前准备,方便家属按单上要求准备好用物[2]。

4.3 术后教育

术后患儿主要出现的问题有疼痛、饥饿、各种引流管带来的不适及并发症的产生等,因此,必须及时对患儿从心理、行为、用药、专科护理和饮食方面进行指导。我们要认真解答患儿及家属的提问,以患儿为中心,开展个性的特色护理,尽量做到患儿需要什么,我们护理什么。如采用开放式提问沟通,倾听患儿的主诉,掌握患儿病情变化和需要;我科对巨结肠术后镇痛的理念是尽量不让患儿感到疼痛,教会患儿及家属减轻术后疼痛不适的方法;减少夜间操作,避免发出噪音,保证患儿的睡眠。耐心反复讲解术后注意事项,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向患儿及家属多传递有利信息,给予鼓励和支持。术后禁食期间,向患儿及家属讲明道理,使其懂得禁食的重要性,在患儿术后4-5天,帮患儿制定饮食计划表,帮助患儿恢复进食,加强营养。

4.4 出院指导

巨结肠患儿出院要指导定期复查,继续要素饮食,后期逐渐添加到牛奶、米汤等流质饮食,慢慢过渡到正常饮食。巨结肠患儿术后康复很大程度依赖饮食调理和家庭护理,在出院时特别强化患儿及家属的自我保健意识,帮助提高家庭照顾护理的能力,促进健康。出院后10天内,由责任护士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患儿出院后的情况,询问患儿及家属关于术后护理中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3]。

5 患者关怀满意度调查问卷

在患儿出院当天填写关怀满意度调查表,避免在住院期间填写产生顾虑,当天填写可真实反应出患儿及家属的内心感受,可获得患者真实有效的人文关怀效果,达到调查目的。责任护士在知道调查结果后,可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以后更加努力的工作,到达双赢。

6 讨 论

先天性巨结肠病情复杂,患儿住院治疗时间长,患儿的认知尚未发育完善,对治疗过程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抵抗情绪,传统的医疗观念中存在着一些缺乏温情的一面,只是按医疗护理原则进行诊治,忽视了孩子的疼痛和恐惧以及家长的担心,这样既不利于患儿的治疗,又容易发生误解和纠纷。通过对患儿实施人文关怀,将人文关怀贯穿于巨结肠患儿整个住院的健康教育中,全面满足了患儿及家属的需求,提高了护士与患儿的沟通能力,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让患儿及家属对护士产生信任感,减少了护理纠纷事件,提高了满意度。

猜你喜欢

先天性结肠关怀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原发性肺腺癌结肠多发转移1 例报告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护理体会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亲切关怀 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