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医厚德 福泽民众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创新发展纪实

2018-01-29郝秀兰

中国医院 2018年8期
关键词:自治区医疗医院

■ 本刊记者 郝秀兰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坐落于塞外青城呼和浩特,是内蒙古医科大学的直属附属医院。医院始建于1958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医院之一,以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特色专科突出、多学科综合优势强大享誉内蒙古,是一所承担着医疗、急救、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任务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也是区域医疗及临床教学中心。

近年来,医院在管理创新上狠下功夫,在医联体建设、医院托管等方面改革成绩突出、医院质量管理、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等内涵建设上成效显著。近日记者走访了该院,与鲁海文院长进行了访谈。

1 勇担公立医院社会责任,通过医疗集团和托管帮扶兄弟医院发展,惠及内蒙古地区人民群众

近年来,医院作为内蒙古地区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积极落实医改的方针政策,勇担公立三级医院的社会责任,先后与区内12个盟市的100多个旗、县、区二级医院组成了以技术协作为主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高层医疗协同体(集团医院)”,利用远程会诊和信息化手段,实现医疗数据共享和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每年为基层医院进行各类技术培训,并免费接收成员单位人员来院学习。截至目前,成员已达142家,覆盖了全区所有盟、市的绝大部分旗、县、市,尤其是边远牧区、林区,惠及全区95%以上的基层医院及农、牧民,并均已建立了“远程医疗会诊网络”,与部分医院实现了检查结果互认。

1.1 从“输血”到“造血”的帮扶式托管模式

2007年12月,医院与边境口岸城市二连浩特市政府正式签署了托管二连浩特市医院的协议,在内蒙古自治区率先实行帮扶式托管模式。10年来,附属医院共计选派常驻专家100批,291人次,临时选派专家294人次;共开展教学查房54397人次,手术1 458例,学术讲座822次,完成疑难重症救治1 069例,疑难病会诊936次。借助附属医院雄厚的医疗技术资源,实施人才、技术、管理下沉,积极开展临床医疗、教学、专科建设等技术协作,提升了为口岸群众实施医疗救助的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口岸人民医疗卫生事业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托管成效体现在:(1)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首先是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的治疗和抢救能力提升。托管之初,医院收治的病种单一,患者数量较少。托管后,医院收治病种增多、治疗难度加大,且每年都有新增病种,特别是心肌梗死、脑出血等危急重症均能独立完成,抢救成功率逐年提升。医院的业务指标发展良好,药占比逐年减少。(2)提升了医务人员技术水平。通过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培养方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有计划的学习、培训及学会任职等,进一步提升了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3)新业务开展与重点专科建设取得成效。2008至2015年开展新技术、新业务70余项,提升了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扩大了医院的知名度。同时,将消化、呼吸、普外、内分泌、妇科列为医院重点专科建设。(4)人员总量增长,结构不断优化。为促进医院技术提升补充了新鲜血液。(5)加大经费投入,就医条件得到改善。市委、政府高度重视附属医院的帮扶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共同促进二连浩特市医院发展。(6 )通过附属医院多年的支持和帮扶,2015年8月正式被盟卫计委认定为二级甲等医院,进一步提升了二连浩特市医疗卫生公共服务水平和救助能力,为口岸各族群众及蒙古国患者提供了更为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为托管医院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对集团医院及对基层兄弟医院帮扶上,附属医院主要以松散型技术协作为主,通过对口支援、巡回义诊、人才培养、远程会诊等方式,带动基层医院的发展。

对口支援:总共分84批次,派699人次完成各类“对口支援”工作。共完成门诊诊疗113 081人次,查房7 290人次,各类手术1 133例,各类讲座、培训1 046次,使基层患者更方便地得到大医院医生的诊疗,使医院的业务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巡回义诊:通过开展“百名专家义诊百日行”、“名医回家乡”等形式的活动,共派出各个专业临床专家210批次,1162人次,到基层牧区、村镇进行巡回义诊。为40546位农、牧民患者进行免费诊治,捐赠各类药品94700余元。

免费培训、进修:医院共免费举办院长管理培训班7次,各类专业培训班29次,先后有1440多人次的院长及管理人员参加培训,有3500多名基层医院的科主任及专业人员参加培训,为基层医院管理、专业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提供帮助。共接收成员医院的1111名医、技、护人员来院免费进修学习,对进修人员特别是对口帮扶医院来院进修的骨干医师实行导师制培训。

远程会诊:与118家集团成员医院开通了远程会诊,已有 2886例急症、重症患者在网上完成会诊。每次会诊的收费仅55元/例,直接为基层群众节约医疗开支700多万元。 2010年9月,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率国家卫计委医政司司长等一行11人专程来医院视察“远程医疗会诊及医学教育中心”,听完医院对基层医院所做的帮扶工作介绍,陈部长非常感动,他说:没有想到你们在近年来为基层医院做了这么多的工作,更没有想到你们的远程医疗会诊及医学教育工作已经走在了西部5省区的前头,这为十二五期间医疗卫生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和普及开了个好头。

物资捐赠:向部分成员医院捐赠病床、办公用品、电视机、计算机等7100多件套,价值230多万元;捐赠76万元生化仪一台,80多万元的X光机一套。

公益项目:利用东达蒙古王公益基金为106个先心病儿童免费手术,减免费用200多万元;利用“神华爱心行动”项目基金为28名白血病患儿进行救治,减免费用180多万元;争取到“健康快车”白内障项目200万元的手术设备;“人工耳蜗植入”项目,已为59名患儿进行手术,减免手术及耳蜗费800多万元;武川妇联大病儿童救助项目为13名患儿医治,减免费用20多万元。

1.2 牵头组建相对紧密协作型医联体

2017年10月起医院先后联合回民医院、呼和浩特市第三医院、内蒙古自治区监狱管理局第一医院、武川县医院、土左旗人民医院、托克托县医院、四子王旗人民医院、苏尼特左旗医院、二连浩特市医院、乌拉特前旗医院等10家医院成立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疗联合体。并制订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联体实施方案》,通过向成员医院征集意见,签订一对一《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联体建设协议》;成立了医联体建设领导小组及医联体理事会,组织制订了医联体章程、实施方案,同时出台各项规章制度。截至目前,医院已经为10家紧密型医联体成员单位免费安装价值两万元的影像“云”前置服务器,并经过安装、测试,完成“云医疗”平台为各家医院提供远程阅片、远程超声指导、诊断等业务帮扶。目前,已经完成网上阅片、诊断1 600余例。为更好地完成扶贫对口支援工作,2018年6月,医院选派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四位中层管理干部挂职四子王旗医院、武川县医院、苏尼特左旗医院和二连浩特市医院任副院长,指导落实健康帮扶计划。

1.3 加入“上合”组织医院合作联盟

2018年5月,医院加入到“上合”组织医院合作联盟。该联盟是国家卫健委”一带一路”医院合作联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医院协会具体实施。医院与蒙古国第三医院开展医疗合作,并为经蒙古国第三医院转来的患者减免10%的医疗费用,目前已收治蒙古国患者17例。

2 质量管理系统化、科学化,实施综合目标管理成效卓著

2003年,按照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要求,搭建了包括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决策层)、院级质量考核检查组(控制层)、科室质量控制小组(执行层)的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下设在质量管理部,对控制层和执行层的质控组织开展监督和考核工作,从而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以三级质量管理组织、二级质量考核组织为框架的质控体系考核检查工作,使医院的质量管理工作走上了科学、有序、有效的运行轨道。

2006年,组建综合目标管理办公室,对全院临床医技科室实施综合目标管理工作。2014年,在自治区首家开展了职能后勤部门综合目标管理工作。通过对全院各级各类科室实施目标管理,对实现医院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体制系统化、管理方式科学化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6年在自治区卫生系统率先开展“质量信得过班组”、“QC小组”创建活动,2016 -2017年度组织医院职能及临床医技科室参加国家及自治区质量协会组织的评选活动,分别获得国家及自治区级“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及质量成果一、二、三等奖项。

为达到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目的,医院先后多次组织修订、完善《医院工作质量管理考核实施细则》及《质量管理考核实施方案》,2016年上线质量管理系统,采用信息化手段,规范医院质量管理工作。24个院级质量考核检查组按照《考核细则》有关要求,定期对职能后勤部门及临床医技科室工作质量进行检查、考核、评分,并将考核结果汇总到质量管理部。各临床医技科室质控小组质控员每月对科室相关工作进行自查,自查结果记录在《临床(医技)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手册》中,同时每月召开QC小组会议,质量管理部人员每月采取抽查方式参加QC小组会议,同时要求科室QC小组会议记录每月上报质量管理部归档备案。

医院每月组织召开质量管理委员会月度质控考核例会,分析讲评质量管理考核工作,并通过《考评工作通报》、医院内网向全院各科室进行反馈,帮助科室查找存在的问题,确定改进的方向。每季度或半年组织召开阶段性全院质量管理工作专题总结会,就医院全面质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重点之处进行研讨,探索解决的方法和措施。每年度召开质量管理大会,总结全年质控工作,部署下一年度质控重点,嘉奖质控工作突出的临床医技科室,鞭策存在问题较多的科室。

医院于2014年在8个党务部门、26个行政后勤部门开始推行目标管理考核工作,通过对34个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及权限的调研,以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为基础,从各部门工作职责入手,通过目标筛选确定能够反映实际工作情况、能够量化考核的、操作性强的内容(即KPI,关键绩效指标)作为该部门年度目标进行制订,年中进行中期目标完成汇总、分析,次年初对上年度职能部门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年终绩效工资挂钩。

近10年,医院分别迎接了国家及自治区卫计委组织的各级各类检查,均取得佳绩。2015年12月医院迎接了自治区卫计委等级医院复审检查,最终获得自治区三甲医院第一名。2017年获得国家级“管理创新医院”荣誉称号,质量管理部于2016年获得由自治区质量协会、自治区总工会、自治区妇联、自治区技术协会颁发的“2016年度全区质量信得过班组”荣誉称号,部门负责人获得“年度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先进个人”。次年获得上述四个部门颁发的“2017年度全区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优秀单位”。

与此同时,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也取得了良好成效。2014年,护理部率先在全区引进护理质量管理工具“品管圈”,以7个品管圈为试点以点带面在院内普及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7个圈顺利结题后,在院内举行了首届品管圈大赛,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后相继在各护理单元开展33个品管圈,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改善了服务流程,使护理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且效果显著,并获得审批国家专利2项,版权登记2项。同时神经内外科联合的“唤醒圈”在2015年第三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中获二等奖、普外科A区的“攀岩圈”和ICU的“守护圈”还在全区QCC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的好成绩。同时在内蒙古自治区质量协会的带领下,护理部在全区率先以护理单元为单位组建QCC小组,获得“自治区质量信得过班组”、“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医院还成功申请5项护理专业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实现了内蒙古自治区护理专业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零的突破,受到了自治区卫计委、自治区护理学会、院领导、培训学员的一致好评。成为首批“自治区临床护理重点学科”医疗单位,护理部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的荣誉称号。2017年与国家卫计委人才交流中心、威高管理学院成功签署“中国卫生人才培养项目护理子项目院级培训”项目,对提高全院护理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 重视内涵建设,提升医院综合服务水平

医院重视内涵建设,尤其注重医院的学科建设。医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3个、自治区医疗卫生领先学科8个、自治区医疗卫生重点学科18个。医院重视学科发展,坚持“强化优势,重点突破,补齐短板,协调发展”学科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定期召开学科发展研讨会,院领导亲自听取各学科发展情况,鼓励支持各学科积极拓宽合作渠道,先后建立口腔颌面外科院士专家工作站、肝胆胰外科院士专家工作站、妇产科院士专家工作站、神经外科院士专家工作站和眼科院士专家工作站。

医院坚持以人才立院,以学科建院,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奠定了非常雄厚的学科发展基础。医院突出学科有核医学科、神经外科、检验科、普外科、妇产科、风湿免疫科及儿科等。其中,核医学科连续两年位列华北地区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第五位,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医院专科排名唯一进入前五的专业。神经外科2011年获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2012年获草原英才创新创业团队;2016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医疗卫生重点学科;是国家、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授予“三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内蒙古脑胶质瘤诊疗中心”、“内蒙古质量管理一等奖单位”。检验科2009年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与能力的认可评审,是国内第45家通过认可的医学实验室(国内目前共通过200余家);2009年被内蒙古卫生厅指定为内蒙古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负责全区范围内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技术指导及人员培训,并承担全区近400家临床实验室的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工作。2016年度检验科参与室间质评项目检测结果计算了西格玛值,结果为57.14%;普外科是国家教委批准的首批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2012年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是自治区卫计委普通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单位。妇产科是自治区临床医学领先学科,产科专业是自治区临床医学重点学科。风湿免疫科2016年获自治区重点学科称号。儿科是自治区级重点专科,也是自治区唯一的儿科硕士学位授予点。

此外,医院为进一步优化急性胸痛诊治流程,多学科联合成立了胸痛中心,并通过中国胸痛中心总部认证,成为自治区首家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并授牌单位,被评为自治区唯一的“中国胸痛中心示范基地”。

为进一步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效率和水平,院领导注重信息化建设,在全自治区率先实现线上支付。患者只需关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微信公众号,填写个人信息,即可感受方便快捷的医疗模式。预约、挂号、候诊、引导、支付、报告全流程,都能在手机上完成。目前,医院还在完善线上咨询功能,如患者对检查结果有疑问,还能在线向医生发起咨询,大大提高了患者就医、医生服务患者的效率,优化了就医流程,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的问题。患者平均就医时间大约缩短一半。医院作为自治区最早探索并实践“互联网+医疗”的医院,始终把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作为不断追求的目标。

近年来,医院不断加强国际、国内间交流,先后与美国、日本、蒙古、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签订了技术合作交流与人才培养协议。

目前,医院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健康内蒙古2030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以建院60周年为契机,在以鲁海文院长为首的院领导班子带领下,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以内涵发展为载体,以学科带头人和人才梯队为引领,努力推动专业学科细化、精化,提高诊治专科疑难、复杂、危重病症能力,提高科研、教学能力,提升学术水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 “精医厚德、福泽民众”的院训,为打造区域疑难病症诊治中心和医学教育、科研中心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自治区医疗医院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走进神奇的汉特-曼西自治区
关于召开第18届24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的(第一轮)通知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萌萌兔医院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为县级医院定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