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丰体互动模式构建

2018-01-28台春玲吴志锋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14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台春玲+吴志锋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空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急需创新和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也对其教育主体互动模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高校应充分了解“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困难,结合其自身的优势和特征,构建“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进而有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 2017)14- 0093-03

doi:10. 3969/j.issn.1671-5918. 2017. 14. 035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引 言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是发展信息化的必然趋势。“互联网+”促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属于一种新生的发展力量,同时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困难和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政治工作如果没有解决网络问题,也就无法度过这个时代,这就代表在推动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强调与信息网络时代的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结合互联网等新技术,在“互联网+”时代下,构建起一个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系统,这也是目前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所以,本文主要针对“互联网+”时代下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的困难展开探讨,并结合起自身的特征,指出有效构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互联网+”时代对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的影响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关系的现实性受到网络虚拟性的影响。“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虚拟性,它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而产生的信息发展事物,与现实生活有着一定的区别。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如果处于网络之中就属于虚拟性的一种,主要是通过符号来实现人们之间的互动和交往。通过运用符号和数字来代替人们的表情和动作,进而形成了人的虚拟异化。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创新性受到网络易更新性的影响。“互联网+”属于一种全新的媒体传播形式,其最基本的特点之一就是更新信息速度快。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根据时代发展趋势及时地创新。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是依照课本的内容进行教学,再加上教师认为网络信息资源不正规,很难成为教育资源的一种形式,进而导致无法满足大学生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的教育者不会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很难与“互联网+”时代背景相融合。因此,教师应及时创新教学模式,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再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性受到网络交往平等性的影響。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中,教师充当着传播教育内容的权威者,而大学生则是处于一个被动接受学习的位置,是一直被“填充”的容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将传统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完全打破,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平等地使用教育资源,进而对教师的权威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教师的权威地位由于自身网络敏感度的影响,对互联网中海量信息的接受能力是低于大学生的,进而导致教师的权威地位严重受到反叛和质疑。如果大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就会对二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的特点

(一)传播模式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是通过课堂的理论学习来实现的,教学内容十分的单调,并且教学形式也十分的单一,进而很难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作用。随着互联网在教育领域中的不断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运用“互联网+”时代下所产生的网络平台。网络客户端的出现,例如MSN、QQ、微信、微博等等,都大大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的平台,多样化的文化载体也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传播模式的多元化不仅仅指的是传播内容的多元化,也指的是传播载体的多元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一味地注重与教师知识储备和书本内容的结合,严重忽略了大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位置,而“互联网+”时代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育模式,网络的大量信息和开放性打破了原有的时空限制,让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能够接收到不同的教育资源。

(二)互动形式具有交互影响的特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一个互动的系统,需要主客体之间具有良好的交流和互动,进而有效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为教育者应通过灌输式教学模式来向受教育者的传播信息,进而导致受教育者在学习的过程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这种教育模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主客体之间的连接形式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也可以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载体,主要采取的传播模式是“一对多”、“一对一”的形式,或是“多对多”、“多对一”的形式,还可以将四种形式结合到一起,进而形成一种双向或是多向的互动交流传播模式。网络载体的主要特点就是互动性和交互性,同时也是人们实现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情感的交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平等的对话,进而有效渗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三)交流方式具有平等性和民主性

平等性和民主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中的重要交流形式,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各主体间互相理解和尊重的重要主旨。在互动的过程中强调平等性和民主性有助于实现主体之间的无障碍沟通,进而最终实现二者的视域融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双主体是教师和大学生,他们的主体性不仅仅体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上,还体现在大学生自身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所提供的交流平台来展开,大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来在庞大信息中选择信息,进而满足了大学生接受教育和参加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健康、积极的民主环境。大学生应在这个环境中积极积累文化修养以及人生经验,进而获得更好地成长体验,不断地全面发展自我,教师则应该在与大学生交流的过程只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及时转变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所以,教师和大学生应在平等和民主的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endprint

三、“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的构建措施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互联网,并且一直在随之改变。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转变人们思维观念的重要举措是注重并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地位。“互联网+”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构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同时发挥其本身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一)由“灌输模式”向“关怀模式”的转变

通过由“灌输模式”向“关怀模式”的转变,能够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模式以人为本的主要宗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采取的是带有一定的控制性质和奴役性质的灌输模式,以此向人们灌输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者也往往停留在自白的位置上,向受教育传播单向的影响。受教育需求多样化的增长以及互联网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都开始对传统的灌输模式提出了全新的时代要求,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发展趋势了。然而关怀模式是将受教育者看作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马克思曾对于人的发展、本质和存在的概述,深刻地指出人是精神性、社会性和自然性的有机结合体,人的本质是生物意义上的一种实质存在,但同时也是一张超越生命的应然存在,是具有一定程度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可能性存在。所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环节中应用关怀模式,需要不断加强人文关怀,对受教育者精神的变化和发展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受教育者的生活世界来建立“互联网+”时代下的人文关怀教育模式,引导人们树立人文价值观念,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更具有人性化和生活化。

(二)现实性和虚拟性的相互结合

通过现实性和虚拟性的相互结合,能够充分做到生活世界的回归。如果人们长时间地生活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之中,很容易就会形成虚无主义情绪。虚拟化环境主要是由互联网所构成的,对人们的人际交往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人们在虚无主义情绪的影响下,产生纠结、迷茫以及困惑,而这需要通过对话和交流来重新构建意义共同体,进而缓解人们因过分关注自己而形成的孤独和寂寞。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网络虚拟的环境之中是不受到现实条件的约束和限制的,教育者能够通过利用网络的匿名性和虚拟性来和受教育者交流感情,进而实现线上与线下主体之间互动的和谐状态。与此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是不能与现实性脱离的,应根据受教育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维度,实现由关注社会需求回归到受教育者生活的转变。现实的个人是回归生活世界的核心,它指的个人不是孤独的离群个体,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世界中不同形式的意义结合体,现实的个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指的是逻辑思维的起点,是其过程的重要实施主体,具有一定的主体性。所以,应充分结合生活世界的现实性和网络的虚拟性,共同构建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

(三)现代性和科学性的协调发展

在“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应是现代性和科学性的共同发展,而不是杂乱无章的。所谓的科学性指的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的过程中,把握互动的主要规律,运用科学理论作为主要指导,进而有效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教育者应根据受教育者的心理变化以及事物运行的规律,及时转变教学模式,把握受教育者被网络信息普及所受到的影响。除此之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到了现代性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通过“互联网+”所产生的媒体平台来展开主体互动交往的模式,由受到固定时间和固定空间限制的课堂互动形式向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的自由互动形式转化,有效利用多种形式的媒体手段进行对受教育者思想的准确把握,进而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基本发展原则是科学性,而现代性又体现了科学性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中的重要性,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互利共赢的关系。

结语

综上所述,各种各样的网络社交软件和网站不断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不断地增长,同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这对其自身而言,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机遇。“互联网+”时代满足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教学,打破了时空对其的限制和约束,让大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但大学生要对其所传播的内容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评估能力,仔细筛选大量的信息,进而养成一种鉴别网络信息的能力。所以,在构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还应注意培养大学生的理智判断力和网路自律意识,形成良好的网络文化使用环境,进而不断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文化素质,有效构建“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參考文献:

[1]梁泽光,曹秋月,白一丹,运用新兴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典型案例研究——构建微博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学新模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12):487 -492.

[2]念金波,王志鹏,孙一进.主客体关系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6(6):100 - 102.

[3]王翠华.“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基于传播学的视角[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4):96 -98.

[4]刘晓慧.“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建构[J].宁夏党校学报,2016(1):69 -72.

[5]刘慰.论“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6(6):89 -92.

[6]孙珊.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6(4):51 -54.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