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产学协创“软实力”国际借鉴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究

2018-01-28钟亚君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14期
关键词:软实力创新创业教育

钟亚君

[摘要]首先围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中产学协创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性以及问题点出发,基于日本德国高校成熟的产学协创的绿色生态体系的实现路径和各国高校产学协创发展数据成果比较对各国产学协创软实力面上的建设特点进行分析,从中借鉴关于加强和提高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完善我国产学协创软实力面上建设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产学协创尤其完善产学协创软实力面上的启示和提案。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产学协创;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 (2017) 14-0001-03

doi:10. 3969/j.issn.1671-5918. 2017. 14. 001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中产学协创“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性以及问题点

大学的根本任务主要是通过知识的传授进行人才培养,近年更多被期待着希望通过大学的教育能够实质性地贡献于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比如大学的教育如何与地方的历史文化、产业链的特色以及经济发展紧密地联系进行教育和研究、且实质性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活力。因此,对于应用型大学的成功转型,适时地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促进地域社会进步,培养应用和创新型人才且有效地注入、运营自主创业的新生力量,是未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和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产学协创是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程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应用和创新型人才、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

产学官研四股力量如何和谐智慧交集、如何双向定位各自位置、协同四方资源、整合并发挥集教育、研发、生产创新创业一体化的“绿色”生态圈的实现尤其重要。产(企业)学(高校)协创“绿色”生态圈提倡的是如何让这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产学协创的绿色生态圈中呼吸更新鲜的空气、获取更有机的养分和充足透明的阳光,健康且可持续发展、互惠互利,促进地域经济发展活力。这四股力量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下,产(企业)占着主导地位,官研两股为辅,整个贯穿于学(创新创业教育),突出产学的协创关系,是构建和谐且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圈”的核心,是研究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更好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如何让创新创业教育在初始和发展阶段进行长远的布局步入成熟阶段,我想是每个执行团队都想采摘的成熟果实。然而在初始和发展阶段进程中,大家都在“硬实力”上与国外院校看齐,往往忽略了“软实力”的重要性。比如能够提及到的是,创新创业的风气如何渗入、如何给予适时的信息传递和沟通、产学协创的进程中如何借助第三方机构来协同各职能的有效发挥、师资力量的严重缺口、创业家精神等核心课程的选用、如何让产学关系实质性地执行且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业绩评价的转化过程等等都是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日本高校产学协创实现产学融合转移的“绿色生态”体系

(一)日本产学协创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绿色生态体系的实现

国外高校长期以来与企业的产学协创关系一直受到政府乃至整个社会层面的重视。日本、德国等国家对于产学协创的构建与认识已有一定的历史,日本产学官的合作创新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长期以来日本产学官的合作有着分工明确的特点:高校从事基础研究、国立研究机构从事应用研究、企业从事开发研究、政府主要是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制度设计者。日本为首的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庆應大学等重点大学大部分都集中于国外与国内的产学协创上。尤其基于创新意识的知识产权战略上,产学创新性的共同研究和委托研究有一定的业绩和成熟的评价体系,为地域社会经济做出突出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同时也注重大学自身为主体的创业以及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有效连接。

东京大学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战略上,学校内部积极开设企业家CLUB、外部战略上与外部各行各业的专家设立的东大指导窗口、并与EDGE CAPITAL携手设立UTEC机构,该机构所倡导的是以东京大学为首、联合日本以及海外的产学研机构如何将科研以及技术成果实现创新以及价值的创造。

(二)日本高校产学协创发展数据成果

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相关数据统计日本高校2015年度与企业的共同研究的金额达到467亿日元的规模,与2010年相比实现49%的增长率。2015年度日本高校与企业实施共同研究项目数达到20821项,与2014年度相比增加1751个项目。2015年度日本高校从企业获得委托研究金额达到110亿日元,与2010年相比实现12%的增长率。实施研究项目数达到7145个,与2014年度相比增加192个项目。2015年专利使用收入达到27亿日元,与2010年相比实现86%的增长率。2015年实施知识产权收入达到8亿多日元,与2010年相比实现19%的增长率。

(三)日本产学协创成功路径及软实力面上建设的特点

日本高校与企业形成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产学协创的关系是国家实现科技立国战略的重要途径。日本的国家研究机构在连接企业和高校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从企业重视高校的创新创业想法到落实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携手与高校进行技术研发,互相加强研发的同时还促进双方人才流动性。在研发成果市场化阶段企业还重视与研发型风险投资进行合作,互相信息资源共享化。日本的产学协创路径突出高校创新创意想法与企业的落实化、制度的不断规范和合理化、各组织机构间的管理和谐化、企业与研发型风投机构合作促进研发成果市场化等。这些方面同时也是日本高校实现从产学协创到产学融合软实力面上建设的特点及不断完善的具体化。

三、德國高校产学协创实现产学融合转移的“绿色生态”体系

(一)德国产学协创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绿色生态”体系的实现endprint

德国产学协创到产学融合的转移早已达到成熟阶段,德国高校双元制教育模式下并活用产学创新重要桥梁的第三方机构,例如Fraunhofer( FhG)、HGF协会在本国产学协创上所发挥的作用对促进地方经济以及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享有“诺贝尔制造工厂”知名学府慕尼黑理工大学在全球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上有着标杆的存在。2008年来自国内外企业的委托和共同研究契约达到国内高校首位,不仅与Fraunhof er机构有着各领域长期的研发项目的合作,而且教员大多数来自产业界,项目的研发合作通常是产业界高层与该校的教员研究者直接联系而促成。在人才交流上,研究生和博士生课程的学生直接参与到产业界各领域核心项目的技术研发并完成论文,该校的学生获得来自产业界各方很高的评价和口碑。

Fraunhofer机构主要以应用研究为主,每年与企业和政府的研究开发项目合约的收入相当可观。遍布国内外各地60多个研究所,各所的所长都是各大高校尤其大多数是应用型大学的教授兼职担任。高校不断给企业输入新鲜年轻的研究应用型人才,乃至直接解决学生就业都是很好的切入口。同时企业不断给高校输入产业实务的教员,双方人才的互输是产学协创机制下实质性产学融合最好的诠释。产学协创的业绩评价上更多地集中在合约的签约数和专利数。

(二)德国高校产学协创数据成果

德国4.0工业战略实施进程中,高科技战略作为核心,统筹各州优先突出产学合作研发投入和产出的重要性。下表是关于德国16个州在2013年基于产学协创下每百万居民专利申请数上研发产出的数据,位居第一位是巴登一符腾堡州每百万居民专利申请数达到将近1400件,该州企业和高校研发费用的投入占GDP的4.38%。巴伐利亚自由州仅次于巴登一符腾堡州,每百万居民专利申请数接近1200件,该州企业和高校研发费用的投入占GDP2. 84%。北莱因一威斯特伐利亚州和汉堡每百万居民专利申请数超过400件,这两个州的企业和高校研发费用的投入各占GDPI. 61%、1.86%,下萨克森州和黑森州每百万人的专利申请数超过350件。这两个州的企业和高校研发费用的投入各占GDP2. 44%、2.6%。剩下的10个州的申请专利数在100到300之间,这些州的企业和高校研发费用的投入占GDPO. 93%到2.35%之间。

(三)德国产学协创成功模路径及软实力面上特点

德国高校与企业实现从产学协创到产学融合的转移也是德国实现4.0工业战略进程的重要路径。德国产学合作的绿色生态体系的形成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德国产业高度集中在汽车制造商行业,德国高校与汽车制造商的产学合作关系大多体现在委托研究上,不仅实现宏观经济战略上数量规模经济效应,而且对渗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上和企业微观面上提高核心技术研发竞争力上也有着正面的效应。然后德国有着在基础和应用研究上享誉全球经济体公私研究机构以及技术咨询机构,这些机构在产学协创上与产为主体的德国企业间的委托开发上都有着密切的协作创新关系。其次产学协创学为主体的高校与公私研究、技术咨询机构间的研究人才互流也是德国高校实现从产学协创到产学融合转移最佳的诠释。同时这些方面也是德国高校产学协创软实力面上建设不断完善的具体化体现。

四、国际产学协创的启示及提案

日本、德国的高校长期以来与企业形成的产学协创关系都是站在国家经济战略层面上重视而实施的,每次提出的技术创新都离不开产学协创实质性运转。借鉴日本、德国产学协创到产学融合转移的成功,很大意义上离不开长期注重产学协创软实力面上的建设。比如社会整体对产学协创环境氛围的意识渗透化、政府与之相关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化、产学官研融合的不断“绿色化”、实施执行路径的弹性化、产业为主支撑下的产学教育模式的多样化、公私研究机构机制介入的成熟化、重视与风投合作且促进研发成果市场化、人才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化、业绩绩效评价的成熟合理化等。这些同时也是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下完善产学协创软实力面上需要完善和借鉴的地方。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如何实现产学融合,实质性地围绕着产学协创运转,实现长远产学协创互惠互利绿色生态圈的建设,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如何推动产学协创“软实力”面上实质性地建设以及长远层面上如何分层次细化到各阶段实现阶梯式产学和谐战略,包括跨境产学协创的双向和谐发展、境内产学协创的双向和谐发展、地方产学协创的双向和谐发展。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从产学协创实现到产学融合的转移,借鉴日本、德国产学协创基于软实力面上的长期不断完善建设的成功,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提案和建议值得参考。

(一)创新创业大环境风气的渗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意识如何从产学协创战略层面具体落实渗透到社会各层次,体现“静态”到“动态”層面上布局尤为重要。目前社会大众对高校产学协创基础与应用研究上学为主体的高校还是停留在技术型专业意识上,应实质性推动专业范围的拓展,比如人文、理工等专业进行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推进产学研在基础和应用领域的共同研发实质性进展。

(二)大力推进产学第三方机构分层次的建设。产学协创第三方机构的建设作为产业圈和高校之间重要的桥梁作用,尤其对于促进“产”为主体企业组织机构与“学”为主体高校组织机构间如何实现有效融合、有效管理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存在。不仅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产学知识到技术的转移、人才的互流、产学的融合,更对促进长远地方经济活力有着积极且不可忽视的引擎力量。产学第三方机构分层次建设的构思,应调动官私主辅的实质性运行,导入成熟的绩效评价机制,是带动产学协创到产学融合过程的重要纽带。

(三)产学双向会员制的设立。产学双向会员制的设立对于高校产学协创模式下创新创业教育深度发展也有着积极而长远的影响。通过信息系统化的建立,会员制体系对于不断优化双向资源共享、提升双向和谐发展、过滤和解决双向潜在问题都起着正面的作用。产学双向会员制的设立所辐射到的具体活动内容包括共同研究项目促成、共同研究创新创业部门设置、活用政府研究基金、人才流动、资源共享等。

(四)产学协创教育模式的多样性。产学协创教育模式的多样性是保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前提,是检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产学融合有效性的重要路径。产学协创教育模式的多样性围绕着高校职业教育和实务专业教育深入开展以促进产学人才社会适应性以及流动性。高校职业教育和实务专业教育如何体现职业资格与学位资格融合的教育体系定位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考虑的方向。以及如何发挥政府职能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层次上提高产学协创教育的充实度与饱满度也是产学协创教育多样性质量上的衡量标准。

(五)充实师资力量的饱满度及提高产学人才的流动性。产和学人才的互流是实现产学协创到产学融合最佳的诠释,是壮大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力量和补充各产业技术研发新生力量重要的途径。各产业技术实务专家到高校任教,高校教授以及学生一起参与产业技术的研发,都会增加学生就业的重要契机。endprint

猜你喜欢

软实力创新创业教育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