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与地方产业协同创新的途径探讨

2018-01-28肖忠平梁丽娟束必清徐少云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14期
关键词:扬州市协同院校

肖忠平+梁丽娟+束必清+徐少云

[摘要]高职教育与地方的产业发展紧密相连。在调研扬州市地方产业协同创新以及扬州市高职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高职院校与地方产业协同创新的必要性,探讨了高职院校如何与地方产业更好地开展协同创新工作,为推进高职院校开展协同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和行业的发展提供实用、可操作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地方产业;协同创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 10. 3969/j. issn. 1671- 5918. 2017. 14. 002

[文章编号] 1671- 5918( 2017) 14- 0004-03

[本刊网址] http://www.hbxb.net

胡锦涛总书记于2011年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提出高校应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以来,开展协同创新就成为各个高校提升创新能力的途径。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是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所需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毫无疑问,高职院校也应主动积极跻身到“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中,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推动协同创新,提升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由于自身的一些差距,如师资的科研水平,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同时,课程教学任务繁重,一般院校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量都在360学时以上,例如我们学校专职教师每年的教育教学工作量为400学时,导致教师忙于教学,在科研创新,协同创新上的时间很少。本地一些企业在一些技术难题上舍近求远,也更愿意和重点科研院所合作,这些都给高职院校参与到企业协同创新增加了障碍。

但是高职教育与地方的产业发展紧密相连。高职院校的生源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本地区域;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企业为院校所在地企业,这些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基地和兼职教师,并参与学院的专业和课程建设。高职教育毕业的学生也都大部分进入到当地企业,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因此,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相关,这些条件又为高职院校参与到地方企业的协同创新提供了便利。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与地方产业协同创新的现状,本文拟通过对扬州市规模以上企业协同创新现状以及本区域内职业院校的现状等方面的进行调研,探讨高职院校如何与地方产业更好地开展协同创新工作,为推进高职院校开展协同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和行业的发展提供实用、可操作的方法,也为其他院校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高职院校与地方产业开展协同创新的基础

(一)扬州市地方产业的协同创新现状

近年来,地方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规模不断扩大,并且保持持续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在国家协同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各企业也在不断加大协同创新方面的投入,并带来了一定的产出。为了分析目前地方产业协同创新的效率,本研究以扬州規模以上企业的创新投入和产出现状为例,分析扬州市地方产业的协同创新状况。创新投入选用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研发经费内部支出总额两个指标作为表征指标。创新产出选用专利申请数、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产值三个指标作为表征指标。本文选取了2011 - 2015年扬州市规模以上企业的相关数据来分析扬州市协同创新现状。原始数据均从《扬州市统计年鉴》中选取,投入与产出数据如表1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近几年,扬州市不断加大协同创新方面的投入,从2011年至2015年,研究与试验人员数和研究经费内部支出总额逐年递增。从产出看,扬州市规模以上企业协同创新收益在2011年到2014年也是逐年递增,但在2015年专利申请量、新产品产值以及新产品销售收入三个指标都有所下降。投入增大,产出反而减少,意味着协同创新的投入资源还远远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协同创新效率还有较大的提升和优化空间。

(二)扬州市高职教育现状

目前,扬州市高等职业院校有5所,专业数量多,面广,主要包括建筑、道桥、石油化学、机械、汽车、电气、经济与管理、艺术与设计、外语语言、医学、农林畜牧、教育、新闻以及法律事务等。扬州市产业领域分布也主要以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装备、资源与环境及信息服务业为主。可见我市的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相匹配,为高职院校与地方产业开展协同创新提供了可能性。同时,高职院校近年来培养和引进了大批博士、教授,也为地方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才支撑。

二、高职院校与地方产业协同创新的必要性

(一)地方产业需要协同创新

近年来,地方产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正面临着企业内部环境和整个经济形势等外部环境的严峻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仅仅依靠高的生产率、好的产品质量已经无法保持其市场竞争的优势,创新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不创新就无法赢得市场竞争的优势。许多企业在技术创新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当前的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而忽视了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作用,特别是与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协同创新。一些企业领导和研究与开发人员也认识到,单纯依靠企业某一个方面或者某一个部门的创新,已经无法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创新产出,甚至还有可能影响到企业的持续发展。然而,由于企业自身研发人员数量和水平等原因的限制,遇到了“技术创新的瓶颈”,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创新能力。企业如果和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就可以获得这些企业外部的技术支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通过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可以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总之,随着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从企业自身利益出发,再加上我国家已经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政策,企业应该选择进行协同创新

(二)高职院校需要协同创新

高职教育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高职院校是培养人才、传承知识和科技创新的基地之一,理应在地方企业推进协同创新中有所担当和有所作为。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特别是研究型高校相比,在科研条件、科研工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以及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社会技术服务意识不强,能力上还较弱,对企业来说“无利可图”,合作动力不足。在专业设置上也无法与时俱进及时对接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职院校通过和企业开展协同创新,有利于学校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首先,和企业开展协同创新,能够解决目前校企合作难的困境,促进校企合作的发展,这有利于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建设,解决了实训室建设资金难的问题,还解决了学生顶岗实习难。其次,开展协同创新,有利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以及提高教师的企业工作实践能力和技术指导水平。endprint

三、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途径

(一)增强协同创新的意识

当前,高职院校参与协同创新的意识还不强,创新的氛围还不浓。由于很多高职院校的博士和教授都是由各个不同地方、不同院校引进,科研上基本都是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缺乏协同意识。不像本科院校,有各自的科研团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协作性、包容性以及跨学科的包容性。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必须走政府、学校、企业协同发展之路,因此,高职院校要在协同创新中有所成就,首先必须具有协同创新的意识,深刻认识到高职参与协同创新的重要性,协同创新是提升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方法。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增强在服务地方经济时的服务意识、主动意识和责任意识,不与协作企业或协作人员争“名分”、争利益,要以通力合作、精诚团结为原则,为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企业发展为目标,不能过于看重个人的得与失。

(二)构建高职院校与地方产业协同创新的机制

政府是地方行政中心,高职院校与地方产业协同创新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的政策与资金支持是高职院校参与地方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高职院校和地方企业参与协同创新的目标不同,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是人才培养,而企业是追求经济利益,因此,需要政府在高职院校和企业这两个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发挥协调和宏观的引导作用,在资源配置和制度保障上体现长期的、有组织的协同创新思维,成立政府引导的产学研联盟,建立促进协同创新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政产学研用合作机制。依托产学研联盟平台,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应与地方产业相对应,建立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机制,不仅能为企业遇见的技术难点找到解决方法,还能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让企业在参与协同创新的过程中“有利可图”,而不是无私奉献,从而形成稳定的校企合作协同创新模式。高职院校自身也应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推进建立更加有效的科技管理机制,有针对性的强化协同创新;加大在资源配置、人事考核、绩效考核、人才培养等方面管理机制改革,大力推进企业与学校的深度融合,探索和企业联合组建科技創新团队、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建立不同形式、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

(三)加强自身内涵建设,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1.提升创新人才队伍素质。近年来,各个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学院自身人才的培养和外来高端人才引进,高职院校的师资在学历层面和科研能力上都取得了很明显的提升。但总体而言,高职院校的大多数教师科研水平及实践应用能力还较弱,技术服务能力还不强,参与协同创新的底气不足,对合作企业也缺乏吸引力。高职院校在提升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时,要改变以往着眼于学术研究的状况,着力提升科技服务能力,着眼于解决地方企业的实际难题,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加大与企业横向科研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生产力,助推企业的技术进步,从而推动协同创新的发展。 2.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这些人才是地方产业实施协同创新的主要人才力量。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分析区域产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调整专业结构,使专业设置和教学目标符合当前地方产业的发展。在课程教学上要突出强调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创新型人才。

四、总结

高职院校要面向区域发展、地方产业为目标,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切实服务区域经济和地方产业的发展。高职院校应借助与企业协同创新的契机,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地方产业的发展,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团队,加大专业改革力度,提升自身的科技服务能力,为地方产业的转型与升级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兴凯,张靓媛.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6,28(2):70 -74.

[2]禹献云,周青.省属高校推进区域发展协同创新的功能与途径[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6,12(4):28 -30

[3]洪峰.协同创新视域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35(2):16 -17.

[4]董文明.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困境与路径[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9):39 -44.

[5]何礼果,沈利剑.高职院校在协同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 12):43 -45。

[6]吴恺.论我国高校协同创新的改进与完善[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3,23(3):24 -28.

[7]李玉萍.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与地方产业互融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3(13):20 -24.endprint

猜你喜欢

扬州市协同院校
扬州市出台《扬州市氢能产业安全管理暂行规定》
扬州市查处一起非法经营汽油案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协同进化
扬州市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