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青马工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分析与解决途径

2018-01-28刘思锶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青马工程青马价值观

刘思锶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体制、社会结构以及利益格局都在经历崭新的变化,各种思想观念及文化碰撞不断产生,因而在社会极具变革时期,积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对于新时期各项事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高校普遍开展“青马工程”,旨在提升青年的政治素养,其工作成果值得肯定,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急需解决。高校作为“青马工程”开展的主要阵地,应当紧跟时代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举措,切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青马工程”实施的背景

青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信息充斥着青年的头脑,各类思想交汇,对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会形成深刻的影响。青年群体具有思维敏捷、行为独立、充满热情的特点,社会变革之际,培养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使其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为此,团中央在北京启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并颁布《实施纲要》,着重对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进行培育。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各大高校积极推进“青马工程”,目前培训体系已初步形成,课程设置日臻成熟,工作成效值得肯定。

二、高校“青马工程”实施的意义

长期以来,高校积极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青马工程”的实施更是高校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培育高素质人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求所在。

第一,深化思想政治教育。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但是青年一代社会阅历尚浅,价值观、人生观还在形成阶段,尤其是大学生一直身处校园,社会经验积累不足,在当今时代面对各种复杂纷繁的信息,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腐蚀,价值观念乃至政治信仰很容易受到冲击。这就需要高校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开展“青马工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需求,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武装,着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从而使学生坚定政治信念,树立积极的进取心。

第二,培育高素质人才。“青马工程”实施的过程更是高校实现全面育人的过程。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阶段,在即将步入社会前,需要全面提升政治素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燃烧自己的热能,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贡献力量。高校在培训工作中组织了专业的讲师团队,从不同层面为青年骨干进行理论剖析和实践指引,可以对学生形成深刻的思想启迪,开阔学生的视野。因此,“青马工程”的开展有助于高校对青年人才给予政治熏陶和鼓励,使其迸发学习热情,在互联网时代展现出特有的风采。

第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同时也是新时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素养将影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质量,通过实施“青马工程”,以高校为基地,组织专业师资力量,设置具体的教育课程、培训内容、文化活动,师生可以从多方面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形成理论到实践的贯穿。特别是其中的名家授课、专题讲座、志愿服务、红色教育等资源都非常宝贵,通过深入其中,师生将更好地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并产生共鸣。

三、高校“青马工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高校“青马工程”实施以来,虽取得多方面的成效,但是工作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

第一,培养模式单一。高校“青马工程”培训班的宣传主要是依靠上传下达的方式,广大青年学生对“青马工程”的了解还比较有限,所以宣传工作需注重增强“青马工程”的影响力。而且现有的培养模式以授课、讨论、工作报告等为主,学生对这种偏重理论的培训缺乏足够兴趣,培训效果往往不尽理想。青年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正是深入积累专业能力、提升政治素养的关键时期,高校团委虽然积极部署培训力量,组建起导师团队,但是师资构成简单,缺少对各方教育力量的整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受到影响。

第二,课程体系不健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不仅拥有宝贵的教育资源,还有很多可以开发的外部教育资源,这些都是“青马工程”师资及环境建设的重要保障。“青马工程”具有不同类别的培养对象,因而需要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培训目标和培训课程,体现出各自的侧重点。但是,高校所开发的师资及培训资源有限,难以根据不同对象细分培训课程。相对简单的选拔方式和统一的授课内容,导致培训过程模式化,因材施教、质量把关不到位。由于高校对三类培养对象给予趋同的培训授课,其培训效果也与预期存在差距。

第三,实践活动不系统。“青马工程”致力于培养青年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高校开展“青马工程”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深入学习理论知识,更要参与丰富的实践活动,而且实践对于印证理论具有重要意义。高校现有的“青马工程”以理论传播为主,实践活动开发并不系统。目前,高校组织的活动多以小组形式开展,涉及社会实践、红色教育、公益服务等。例如,学生在导师带领下深入到社区、福利机构等,推进帮扶活动。这些活动的组织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实践指引,但参与的深入程度、与课堂教学的衔接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容易出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探索相脱节的情况,进而影响到培训质量。

第四,考评机制不完善。考评是对高校“青马工程”实施质量的检验,也是对青年学生政治素质的调研。正是基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训考评环节不能单纯局限于理论层面,而是要深入实践当中,全方位考察青年学生的政治素质。当前,“青马工程”培训过程中,高校对学生的考评机制主要体现为结业考试,考试重点在于检查学生短期培训后的认识,并且内容以理论试题为主,综合测评明显不足。考评机制不完善也会影响到学生对“青马工程”的认知,使学生对培训学习工作缺乏有效的重视。

四、高校“青马工程”问题的解决途径

针对现存的问题,高校应当创新“青马工程”培养模式,加强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深化实践活动开发,重塑考评机制,从而塑造崭新的时代风貌,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第一,创新培养模式。新时期,高校应当加大“青马工程”宣传力度,汇集生动的宣传素材,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应当鼓励学生积极报名,将组织推荐和自愿报名的方式结合起来,广泛选拔进步青年,公示选拔结果。“青马工程”培训过程不仅要深化理论讲解,还应开发多元化的学习渠道,让学生深入到丰富的课题研究、实践观摩等活动当中,从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断开阔视野,提升创造力,真正锻炼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人才。

第二,加强培训课程体系建设。高校“青马工程”培训应当细分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的不同学习诉求,开发系统的课程,使各类进步青年能够在培训中实现自身的成长。高校要善于整合校内外的软硬件资源,增强师资力量,组建起各类专家团队,广泛选取实践基地,为“青马工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搭建桥梁,确保培训更具针对性和深入性。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应及时创建新型培训平台,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聚焦学生目光,在互动学习平台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先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展示新时期的风尚,在改善师资力量薄弱的同时,也有助于师生间的深刻讨论。

第三,深化实践活动开发。“青马工程”实践活动的组织要在紧密围绕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体现出时代精神,帮助学生了解当前的国情和社会形势,引导学生提升思想政治觉悟,加强实践经验积累。因此,高校应当努力挖掘展现红色文化的实践资源,设计突出红色主题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高校还应创新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发挥潜能,增强创新能力,例如志愿者、支教、下乡等实践,既能考察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又可以体现学生的专业优势,使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提升思想觉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四,重塑考评机制。随着“青马工程”的进一步实施,高校应当对培训考评工作给予充分重视,尤其是要将理论考评与实践考评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定性与定量考核于一体的机制。为此,在以往的学习表现、结业考试等考评基础上,高校应引入不同主体共同参与评价,如培训对象个人、教师、同学等,分别占据不同的评分权重,综合评价学生日常在实践过程中的素质表现。另外,高校应设立相应的人才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将学习成果运用到实践当中,并对学生的学习经历进行档案记载。

五、总结

“青马工程”是一项具有时代和战略意义的工程,高校必须深刻认识当前的形势和背景,积极融入信息技术环境,打造有效的教育平台,组织丰富而深入的社会实践活动,用精品的教育内容启迪学生的头脑,使学生获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从内心深处产生认同感,进而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领悟其中的思想精髓,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践行方针路线,成长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所需人才。

猜你喜欢

青马工程青马价值观
创新“青马工程”实践持续夯实“青马工程”广州模式
我的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高校“青马工程”的意义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参考答案
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四化”研究
高职院校“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的衔接路径探析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信仰教育视角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