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2018-01-28王国人黄观友

教育家 2018年11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师生育人

文 | 王国人 黄观友

成都北郊,凤凰湖畔,在这片底蕴丰厚薪火相传的川西大地上,四川省成都市川化中学正昂首阔步,砥砺前行,朝着特色化、信息化、国际化的目标稳步迈进。围绕“德智双育,一校多品”的办学目标,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事一景都染上浓郁的文明色彩,学校的每人、每事、每章、每制都促进着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德育为首——瞄准靶心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我校顺势而为,立足学校实际,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旋律,以“道德高尚、人格健全、素质全面、特长鲜明”为育人目标,努力构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多举措立体式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落地,切切实实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在知、情、意、行方面的全面提升。学校全方位建设以“感恩励志”为主题、“自主管理”为特色、“主题活动”为载体、“文明养成”为核心的德育教育体系,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新常态。升旗仪式、午会课、主题班会、校园广播、黑板报等,都是启迪影响学生的阵地;动漫社、单车社、书画社、英语社、文学社、器乐队、科技兴趣小组、绿色志愿者以及各种体育团队等,都是学生张扬个性、展现自我、接受教育、参与历练、实现自我管理与成长的舞台。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切实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课改教改——提升品质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元素,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我校从课堂到课程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在课堂方面推行“315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充分体现课堂教学“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提升学生思维与学习品质。在课程建设上,除开足国家课程,还积极构建自主选择、多元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学习活动”特色课程。开设的课程涵盖德育特色课程类、艺体特色课程类、学科课程拓展延伸类、素质和技能提升类、国际理解教育活动类等,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我们通过“315”课堂教学模式和以“校园活动为载体的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推行,致力于让学生“能学、博学、乐学”“求知、求真、求善、求美”,践行我校“博学博爱、求知求真,用爱和责任引领孩子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

厚植文化——浸润心灵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校坚持“书香与文明相融”的校园环境建设理念,积极打造“舒适、舒心、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我们把营造整洁优雅的校园环境当作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充分发挥其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作用。按照“文明、洁美、安全、有序”的目标,不断加大校园环境建设的力度,校园四季常绿、四季见花、景色宜人,使人一走进学校就有一种清新亮丽的感觉,尽享“绿色校园”的惬意。用名言警句、宣传警示牌等点缀于校园之中,使校园更富有育人的内涵,物在景中,情景交融。校园操场与教学楼之间布置了师生书画作品、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各种专项教育常识和学生社团活动剪影等等,使广大学生在榜样的激励中不断增强自信,不断超越自我。各年级组设置了内容丰富的专栏橱窗和功能完善的教师活动室,使之成为开展宣传教育、展示师生及学校办学成果的窗口。学校定期在专栏橱窗或活动室中公布师生参加各项比赛的成绩、荣誉,公布优秀学生名单、师生活动剪影、优秀教师事迹介绍等,以此让师生相互激励,共同进步,处处彰显出“书香润泽、文明相伴”的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师生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迎接新学期
智慧校园环境下高职德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麻辣师生
校园环境与人文建设的关系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