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2018-01-28万梅欣

教育家 2018年11期
关键词:任课老师单亲家庭师爱

文 | 万梅欣

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越分越多,那就是爱。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当教师全身心地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师爱要全面、公平。学习好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要爱,内向拘谨的更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同样也要爱。

初二(7)班有个女生叫罗钰铭,刚入学时,因为她的个人卫生较差,没有同学愿意靠近她。她也不愿意参加任何集体活动。发现这一问题后,我总是寻找一切机会来教育引导她。到即墨劳动基地学农的时候,我想好机会来了。我一定利用好这次机会,让她有所变化。每当她饿了的时候,她就哭着说:“老师我想家了。”所以我每顿饭后,都给她带回一点放着,等到她找我的时就给她吃。并说,我就喜欢你,这是给你留的。包括刷牙、洗脚、洗头的事我都安排其他同学手把手地教。从即墨回来以后,她变得干净,爱美了,也更爱参加集体活动了。她写的杂记都流露出了对同学老师的感激之情:“老师,您是我最好的朋友。”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的,而是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严慈相济,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学生曲胤元上课贪玩,静不下心来,任课老师有时也会批评他。他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一蹶不振。细细分析,我觉得他不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学生。后来我才知道他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和爸爸一起生活,而且家里生活比较困难,性格内向。我抓住了他爱好漫画的契机,激发他的兴趣,将他的弱点转化成优点,让他为班级的板报做美术编辑,艺术节期间负责手抄报。我还经常从物质上帮助他,奖他一个本子,要不就发几只圆珠笔,甚至是牛奶、鸡蛋、水果等。这样他觉得这不是老师的施舍而是对他的一种激励,保护了他的自尊心。我着意培养他的专心致志、勤奋刻苦的品质,使他的优点不断得到强化和迁移。当他不断取得进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身上原来潜藏着如此巨大的能量。在上次期中考试中,他获得了学习进步奖,当学校领导在主席台上读到他的名字时,他都感动得掉眼泪了。在这次期末考试中,他取得了级部第三十名的好成绩。面对曲胤元这一案例,我充分地认识到,对待学生尤其是单亲学生,一定要投入大量的爱心和精力,多动用自己的智慧,既尊重其个性,又让他们有所提高,发挥他们的特长,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还有个孩子叫姜源,单亲家庭,很难管理,经常与任课老师发生冲突。为了拉近与她的心理距离,每次谈话我都请她坐下,促膝而谈,而且先鼓励、表扬。但这样的谈话次数多了,她也很不耐烦。后来我发现她很重视写随笔,往往把心中所想,自己的感受,对周围的看法在随笔中写下来。于是我就根据随笔来把握她的心理,点拨她,鼓励她。随笔本成了我们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后来,我从随笔本上发现了她心思:“我经常跟父母、老师闹起来,都是因为我太坚持自己的意见,有时从他们角度考虑,他们并没有错并且为我想得很多,如果我能多这样考虑,我就会接受他们了。”我趁热打铁,在随笔本上给她写了很多,鼓励她多这样去想问题。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深地懂得,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局限于个别的对象,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所肩负的是对一代人的教育使命,并非对个别人的教育任务。这种责任和爱能超越一切,汇聚成一股无可阻挡的力量。

让我们大家记住爱因斯坦的话吧:只有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猜你喜欢

任课老师单亲家庭师爱
单亲家庭儿童相对剥夺感与心理适应的循环作用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研究
单亲家庭儿童早期教育的社会干预机制
师爱:班主任工作的永恒主题
基于小学生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策略与实践
平凡而真挚的师爱
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与任课老师的沟通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高等教育转型期的素质结构与养成
任课老师参与班级管理的实践探索
有一种师爱叫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