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心成长问题,成就孩子未来

2018-01-28陆燕玲

教育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家校成因矛盾

文 | 陆燕玲

教育润物细无声,是一种无痕的帮助。为了帮助孩子拥有最美好的青春,从他们踏入中学的第一天起,教师就要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帮助与解决方案。

初中的孩子经历很多方面的变化:学习负担逐渐加重,成绩分化加剧;不良习惯的弊端日趋明显,学习方法不当却又找不到合适的方法;人际关系不断复杂,情感需求的细腻化遭遇交际瓶颈;社会经验和生活体验的不足加上意志力薄弱、毅力不强使现实的初中生活与想象中的中学生活相差甚远,内心苦闷找不到合适的宣泄口,孩子逐渐对现实的初中生活产生了厌倦,进而选择逃避、麻醉自我、早恋以及对抗行为。初中阶段孩子的特殊表现要求我们教师采取针对性的专业教育,帮助孩子渡过这一危险而美好的时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为美好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润物细无声,是一种无痕的帮助。为了帮助孩子拥有最美的青春,从踏入中学的第一天起,我们老师就要为这些随时可能出现的一个个问题准备好解决方案和措施。

表现之一:孩子“搞怪行为”不断

成因:孩子们总想在各种场合露一手,苦于没机会,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怪相。怪声怪调,变化的衣服发型,奇特的礼品,聊网络新鲜事,都是想引起同学和老师注意的强烈信号。

引导:随潮流,孩子既然想引起别人注意,那就给一方舞台,让孩子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班队活动课就是可利用的最宝贵的时间和空间,给个主题,让同学自己设计PPT,自己写串词,自己设计动作,自己主持。这样,在玩乐中锻炼了胆量,丰富了知识,修炼了内涵,小小的舞台让草根感到满足。逐渐地,各种怪象也就自然而然退出班级舞台,班级管理慢慢正常有序。

表现之二:孩子出现厌学情绪

成因:成绩的差距以及难度的加大让孩子心理和行为无所适从。我们经常抱怨这类问题,可是深入跟他们细细沟通,会发现厌学不是因为不爱学而是因为努力得不到回报。有多少孩子考试时紧张过度,有多少孩子考砸后在家哭泣,老师和家长的不理解,慢慢使孩子们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引导:作为老师,放低身段,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允许孩子有失败的经历,呵护受伤的心灵,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有些孩子在等待中会慢慢突破。学习是永远的慢长跑,坚持不懈,随着时间的推移,厚积薄发,不经意间老师发现孩子好像聪明了很多,孩子们也发现自己突然懂得了很多,突然发现原来不知道的在一夜间都懂了,突然间成绩一跃而上。就如我教的英语成绩,一直突破不了15个优秀率的关口,突然间到了19个,这是质的飞跃。然而耗费的时间长达两年,因此,没有速效药,只能等待。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是我们作为老师的职责。期望、鼓励、等待他们逐渐长大是减缓孩子厌学情绪的保护剂。

表现之三:孩子逐渐出现叛逆

成因:叛逆,其实是孩子自我保护的潜意识,在自己默默努力之后,看不到希望时也会绝望。尤其得不到他们内心渴望的众星拱月的明星效应,内心的失落感大于成就感时,开始叛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家庭的变故让孩子失去依靠,从而变得桀骜不驯。

引导:别把叛逆的孩子当成坏孩子,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情绪和个性体现。别跟叛逆的孩子对着干,远观察近关心,他硬我软,他嬉皮我冷淡,他伤心我安抚,他有困难我雪中送炭,一切照常,别把他们当成例外。过段时间,他们自己调节好会自然而然不叛逆了。孩子始终在变化中,老师心中有期许,孩子会向你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对于家庭出现状况的更应该加以呵护,温暖他们冰冷的心,心中充满希望就会有学习动力。

表现之四:孩子出现早恋现象

成因:早恋究其缘由,是不自信的孩子用以抬高自己的一种方式,也是排除寂寞的一种方式。因为学习压力,家庭的变故以及孩子本人的虚荣心等,各种因素使这些孤独的孩子渴望被关爱被关注,身边需要有人陪伴和呵护。而家长和老师过分重视往往加剧早恋的进程,反而成为催化剂。

引导:只需关注,无需挑明。所谓早恋,男女生有彼此的好感,特别希望跟对方在一起,这是一种长大心智慢慢成熟但又幼稚的表现。可是,当我们强化了所谓的“早恋”,同学情就真的演变成了早恋。曾经,有学生告诉我:某某和某某早恋都是我们随便说说的,根本没那么回事,把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搭配起来,纯粹是好玩。但老师和家长一当真就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弄假成真了。因此,对青少年时期的恋爱,只需关注,无需挑明。让孩子学会从高度去欣赏身边的人,自己处理好交往的度,用阳光的心态看待他们。就像男孩拼命打好篮球为了赢得阵阵掌声,尤其是女孩子的掌声,给自己添点彩,无需指责,让早恋随风而去。

表现之五:孩子激化家校矛盾

成因:因为孩子人格的不健全,既要做家长的好孩子,也想做老师的好学生。学生出现问题,源自学校或者家里出状况了,家校矛盾逐渐加大。作为老师,孩子表现不好肯定先追溯其家庭教育问题。的确,家庭是教育问题的发源地,但更多的是隐含的社会问题。过分激烈的竞争,过分两极分化的贫富让家长喘不过气来,每一个家长都渴望自己和孩子被认可,挫败感太多也让家长心里不爽,更加剧了家校的矛盾。

引导:理性跟家长沟通,尽量减少矛盾。学习可以努力,但成绩有时又与努力不成正比。孩子在学校的问题我们自己可以解决的话,尽量不要去惊动家长,学生也会更配合。所以,理性跟家长沟通,尽量减少矛盾,分解矛盾乃至消灭矛盾和谐相处。这样,我们能得到家长更大的帮助和理解,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成功。

学校,每个孩子一生难忘的地方,初中是孩子们人生的重要“过渡期”和“转折期”,潜下心来,以最大的爱心,以最耐的毅力,俯下身来,同他们一起渡过这个关口,成就我们自己,成就孩子的未来,成就教育,功德无量。

猜你喜欢

家校成因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色散的成因和应用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幼儿自信心的缺失成因及培养策略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