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效果观察

2018-01-27吕辉辽宁省凤城市中心医院妇产科辽宁凤城1181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6期
关键词:肌瘤开腹腹腔

吕辉 辽宁省凤城市中心医院妇产科 (辽宁 凤城 118100)

女性生殖系统的各类疾病中,子宫肌瘤属于最为常见的疾病类型,早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一般不明显,随着肌瘤的生长,患者可出现腹部肿块、月经不调、以及由肌瘤压迫邻近器官引发的多种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手术治疗是子宫肌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腹腔镜手术及传统开腹手术,本次研究选取了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2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了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2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1例,实验组患者年龄25~51岁,平均(37.85±3.17)岁,肌瘤类型:27例为子宫肌壁间肌瘤,14例为浆膜下肌瘤,其中32例为单发肌瘤,9例为多发肌瘤,肌瘤直径1~5cm,平均(2.87±0.74)cm;对照组患者年龄24~52岁,平均(38.13±3.26)岁,肌瘤类型:26例为子宫肌壁间肌瘤,15例为浆膜下肌瘤,其中34例为单发肌瘤,7例为多发肌瘤,肌瘤直径1~6cm,平均(2.98±0.81)cm,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组间数据未见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手术方法

术前,两组患者均需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并予以常规术前准备,根据患者肌瘤类型、所在位置、大小、数目,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其中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开腹手术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方法如下:患者取仰卧位,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切口位置选择在耻骨联合上横切口或下腹正中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及组织后,探查肌瘤位置及与周围组织血管的解剖学关系,将缩宫素注入至子宫肌层内,目的是预防术中出血,其后将肌瘤剔除[2]。在切除宫颈位置巨大肌瘤时,需先行将阔韧带后叶打开,随后将输尿管予以游离,最后,行肌瘤剔除术,缝合瘤腔,逐层缝合并关闭腹腔。

实验组则在腹腔镜下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均在气管插管下,实施全身麻醉术,麻醉起效后,取膀胱截石位,在脐部上缘位置做一长约10mm弧形切口,为患者建立CO2人工气腹,压力控制在13~15mmHg,实施穿刺后,将腹腔镜置入腹腔内,观察腹腔内情况,将患者体位改为头低臀高位,在左下腹部做一切口,并将10mm Trocar置入至腹腔内,在右下腹做一切口,并将5mm Trocar置入至腹腔内,将相关器械置入,准备实施手术。应用穿刺针在瘤体边缘子宫肌层上注入12U垂体后叶素,采用单极电凝钩切开子宫肌瘤假包膜,以纵行、横行或梭行方式切开[3]。充分暴露瘤体组织,并扩大切口,钳夹将瘤体夹持并予以牵拉及旋转,在电钩或钩剪的辅助下使瘤体彻底自假包膜中分离出来,出血点予以电凝止血,缝合瘤腔,创面涂防黏剂,并处理附件病变部位,将15mm Trocar置入,并采用电动旋切刀彻底粉碎剔除肌瘤,取出肌瘤,充分止血,放出腹腔内气体,冲洗腹腔后关闭切口,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抗感染。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术中失血量、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

两组82例患者均手术顺利,其中实验组无一例转为开腹手术,实验组平均手术用时为(97.45±17.83)min,对照组平均手术用时为(95.15±15.17)min,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术中失血量为(110.58±31.75)mL,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术中失血量为(166.57±46.64)mL;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5.74±1.21)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83±1.45)d,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术中失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有1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发生皮下气肿,并发症发生率为4.88%,对照组有4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发生尿潴留,2例发生肠梗阻,并发症发生率为19.51%,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子宫肌瘤最主要的组成成分为子宫平滑肌,子宫肌瘤的发病原因与女性精神压力过大以及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等因素相关。以往临床多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具有手术视野开阔、操作简单等优势,但该术式形成创伤较大,术中失血量较多,患者恢复时间较长。本次研究中应用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为临床广泛应用的术式,优势包括损伤小、恢复快、对盆腔干扰小、不会对生育及胃肠功能造成损伤等,但腹腔镜手术对术者技术水平的要求相对较高,对操作的精细程度要求更为严格,且患者需符合手术指征[4]。此外,术者术中切除肌瘤时应先正确剥离,以减少术中出血,确保手术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在腹腔镜下实施手术,具有创伤较小,并发症少等优势,且术后患者机体恢复迅速。

[1]谭建芬,曾秀群,黄丽萍,等.腹腔镜术后特殊类型子宫肌瘤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6,23(12):26-29.

[2]王一子,欧阳玲.棒球式缝合在腹腔镜子宫肌瘤核除术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肿瘤医学,2016,24(24):3981-3984.

[3]刘月利.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6):97-97.

[4]马翠田.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比较[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6):102-103.

猜你喜欢

肌瘤开腹腹腔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